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奇事幸福村 > 第10章 好说歹说

第10章 好说歹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奇事幸福村!

陈玉花刚张口要说话,赵仁就拦了回去,叮嘱她把齐芳给劝好了。

还说幼幼被打被绑事件,是他这个当村主任的发现的一个社会问题,必须合情合理解决。

还说村子里的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安全问题得引起注意,需要大伙反思,需要大伙理性对待。

还说齐芳提出为幼幼被绑被打问题讨说法,合情合理,他只身前往就行,人众示势不可取,冷静对待和气谈判才能解决问题。

赵仁前去无可厚非,但齐芳提条件,必须上门道歉,还要给钱了事。

此要求董福觉得不妥,毕竟同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给赵仁提议,道个歉了事。

齐芳一听瞪眼董福,还叮嘱赵仁,必须传达她的要求,否则这事走法律程序。

赵仁转身走时,齐芳咋呼:“叔,你要为我做主,你要为我主持公道,等好消息。”

朱老二姚英一听齐芳的要求,反倒觉得他们亏。

姚英咋呼:“不可能。”

赵仁:“还不可能,齐芳要走法律程序,你吃不了 兜着走。”

这下震慑住朱老二和姚英了。

朱老二口气软下来,说绑幼幼,他当时也是气火了,因为这孩子偷过好几次。

至于打孩子,等他看到姚英已打上了,没想到打得孩子屁股肿了,是实在抱歉,错了!过了!

姚英伸出手插嘴:“他手抓我,我才打他。”

赵仁:“你弄痛幼幼了,他不自卫。”

姚英还不闭嘴:“有人生没人管的孩子,就该打。”

赵仁圆眼怒睁质问:“怎么说话呢!什么叫有人生没人管的。咱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说话过过脑子,动手想想法律,现在国家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都大力拥护和爱戴,何况咱们一个村。”

看出赵仁都发火了。

朱老二不知是在赵仁面前卖好,还是两口故意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呵姚英,骂姚英:“也是有孩子的人,怎么说话呢!既然齐芳让道歉,那就道个歉。”

让给齐芳道歉门都没有!姚英这样想,但没说出来,而是一再强调,齐芳骂她男人被车压死的事。表态不道歉,转身整她的货。

赵仁知道,姚英不道歉是拉不下这个脸面。这个事好办,他传个话,就能办到。

赵仁这样想,也没说出来,他要等朱老二表态,一言不发,猛抽烟。这场面,尴尬了。

朱老二沉不住气了,提议给两百块钱的精神损失费。

姚英转过身:“还两百块!两毛都没有。谁想给给去。”

朱老二:“万一齐芳走法律程序呢!”

姚英:“鬼话连篇,当我是小孩呀!钱多闹去呗!”

这下赵仁有点不好意思了,起身要走。朱老二急了,从口袋掏出两百给赵仁,就在赵仁伸手接钱时,姚英走过来一把抢了,说有本事让齐芳上门来要。

朱老二呵姚英:“把钱给赵仁叔。”

姚英不给,要往口袋装,朱老二气地抢,结果两口子吵上了。

“够了!这钱我给!”赵仁气得瞪一眼朱老二两口子,甩下这句话出门走人。

但身后传来朱老二大吼声:“姚英,咱们一个外来户,别做事太绝了。”

“是我绝嘛!是村子里的人嫌我男人死了又找个外村男人好欺负。”姚英的争辩声更大。

赵仁听到,心里决定,幼幼这事,只能自掏两百和气解决完事。

当赵仁快到董福家门口时,停下脚步,从口袋掏出钱包,抽出两百,捏在手里走进董福家院门。

齐芳接过赵仁递过的两百块钱,黑森着的脸上有了笑容,并夸赵仁办事能力强。夸完还不知羞愧的问赵仁,朱老二两口子还说了什么。

赵仁只能撒谎,说朱老二两口子对幼幼的事感到后悔和抱谦,让他代他们说声对不起。

这谎言还真是把董婶、董福、齐芳骗信了。而唯独陈玉花明白,遇上姚英那个嘴不饶人,不讲理的女人,事儿没那么简单解决。

晚上躺床上,陈玉花问赵仁给齐芳的两百块钱是不自己掏的。

赵仁故意装睡意说口袋比脸都干净,那有钱。陈玉花听了,把赵仁钱包扎手中。

赵仁一把抢过,吓唬陈玉花:“再这样,这日子没法过了。”

这事儿,陈玉花想不通,气得去了里间睡。生着气,想不通,睡不着,就给女儿赵雪打电话诉苦。

没想到,赵雪开玩笑:“真要纠结这两百块钱,我给你。”

陈玉花:“父女一个德行,气死我算了。”

赵雪哈哈笑:“你不是常说有人就有钱嘛!钱是身外之物,吃点亏,万事大吉,足亦。”

赵雪的一番玩笑,倒把陈玉花心结打开了。美美睡了一觉,老早起来做了早餐。

吃早餐时,陈玉花装出生气。她这点小心思,赵仁还是懂的。

赵仁把剥了壳的鸡蛋递给陈玉花时,讲以后家里有什么事,不要动不动给赵雪打电话。女儿超市一摊子的事儿,你还添乱,加压力。

又说老了老了,要越活越明白,吃好一日三餐,不生气,少计较,有副好身板,才是他们关心的事。

陈玉花:“嘴上一套,心里一套,那你当村主任干啥?”

赵仁:“这叫老有所用。这也是村民对我的信任,我怎辜负。吃好了,去上班了。”

赵仁一到村委会,就听到了好消息。

第11章、头痛事不断

上面下了重要指示,对于村子里要积极发展养殖业和大棚蔬菜种植的村民,今年政府扶持的力度特别大,根据农户养殖业的规模大小和大棚个数,给与资金补贴。

这个大好消息,对于有些想占便宜的村民,动起了歪脑子,说自己要养羊,要养牛,要养猪,去村委会想方设法闹着要资金补贴。

村干部看出村民如此积极想办法想发家致富,当然是高兴。只要村民有需求的,同等对待,给发资金补助。结果是,有些人钱拿到手,牛棚、猪舍、羊场只砌了个墙,就没下文了。

村干部上门调查落实这事时,问这些村民咋回事,人家一句话,国家给的补助太少养不起。

这话气地村干部都发火,训这样的村民,明摆着就是想空手套白狼,骗取国家钱财。

这些人也无所谓,本就是好吃懒做之徒。你骂,他不害臊。你打,你又不敢。你要给他的钱,他说墙搬走。你要告他,他说你再给我钱,我买猪崽子、羊羔子、牛犊子,我有不是不养,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这些人糊搅蛮缠明摆着是耍赖,村干部也是没办法,自己办的糊涂事只能自己受了,吃了哑巴亏,牙打碎了只能往肚里咽,幸福村五个队,三百多户人家,还有更多的事儿等着他们去做,去解决。

资金补助这事,对于正要准备发展养猪业的董福来说是雪中送炭,更是让他对发展养猪业大有信心。

领到补贴后,董福找了泥瓦匠,就大张旗鼓,加紧盖起正规先进的猪舍,为了选到好的猪崽子,他请了村里以前贩过猪崽子的马叔出师,给他指点。

俗话说:抓猪娃子要看老母猪。所以碰到好的猪崽子要价过高董福挑着也要。

同时为了挑到好的猪崽子,董福跟五家养猪户打了交道,收了五只母崽二十五只公崽子,两口子信心百倍,一边种庄稼一边养猪。

为了更好成为养猪专业户,董福还进城去新华书店买了养猪方面的书籍,晩上抽时间看看,记记,取经。

一月,两月过去,猪崽子一天一个样,每次喂猪饲料时,董福望着这些猪崽子,信心百倍,他计划到明年发展成五六十头,这是他的目标。

当董福热情高涨准备养猪大王时,村子里搞大棚蔬菜的村民却是另一番场景。

说起村里种大棚蔬菜的事,在十年前就有了。

那时种大棚的人,算是胆大聪明的人,也就是想吃螃蟹的人,大张旗鼓、兴师动众,惹人眼红的在阳光充足的地儿,这儿一座,那儿一座盖起了他们所认为的生财城堡。

这个玩意儿,就像哺育个婴儿一样,在天冷时,晚上把一张张卷席似的草帘子盖上。早晨再收起来,一溜样儿整齐的似卷饼似的排在土墙上。

远远望去,塑料薄膜大棚发白,都是因为棚内温度高,湿气蒸发,在薄膜上形成一层白雾,就是因为它的存在,所以使棚内蔬菜一直处于湿润气候下茁壮成长,及时上市。

种植大棚的人都是散户,又是自愿种植,与村委会没关系。有种西红柿的,有种黄瓜的,有种辣椒的,销售渠道是自产自销。

有三轮车的人家,把蔬菜拉到镇上甚至到市区早市卖。没车的人,就坐进城的大巴车,把蔬菜筐子装到车顶上,运进城里去卖。更有甚至,骑个自行车,在后座两边,吊两个竹筐子,装上菜,走街串乡叫卖。

付出总是有回报,这些种大棚的,种了两年,盖房的盖房,买摩托车的买摩托车,显示着他们挣上大钱了。

同为一个村子的人,看到别人种大棚挣钱了,村里的大棚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田间地头,在街头巷尾,星罗棋布,矗立在村子里。

夏秋时节,它的存在使绿意盎然的村子更勃勃生机。到萧条的冬天,它的存在是村子里唯一的生机,也是一道风景线。

它的出现算是好事,村子里不管男女老少改掉了喧谎谎,说三道四的习惯,进大棚务作蔬菜去了。

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没有统一的种植要求,再加上大棚种植户太多,蔬菜过剩,供大于求,导致有些大棚种植户,辛苦半天,大棚蔬菜一分钱没挣上,白费了工夫。

本没有坚定信心的人,既然不挣钱,干嘛白费力气去折腾,所以把刚建起一年的大棚彻底抛弃了,撕了塑料薄膜,在里面种上了小麦或是苞谷。

刚开始放弃大棚种植的也就几户,结果过了一年,被废弃的蔬菜大棚更多。

原本完好的大棚被破坏的残不忍睹,只剩下三面的土墙,大棚框架拆走的拆走,没有拆走的铁质框架,风吹雨淋都生锈了。

而塑料大棚四处开洞。烂了的薄膜风一吹,似白带忽左忽右,忽前忽后飘扬,发出噼哩叭啦的声响,似哀怨它不幸的遭遇。

如果刮窝旋风,风力大,便把残洞百出的大棚吹的鼓起,似乎想重回当初,启帆远航,重振雄风。

但风退去的一刻,塑料薄膜又塌落下来,坑坑洼洼,松松垮垮,似一个奄奄一息将死之人,已没有了生还的希望,等待发落。

出现这种惨景,对于大棚种植户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和刺激。胆大的,有信心的继续干,没信心的把大棚低价转给别人,所以幸福村的大棚种植户起起落落坚持着。

后来退耕还林,村干部商议决定把各队大棚种植户,规划到一起,这样从外观看,大棚种植户形成了规模,也成了各队的风景之一。并代表着村里各队的种植业发展壮大了,关键各大棚集中在一块土地上,不论在浇水、管理、采购、种植,销售方面也方便。

而收购的人,一直是贩菜的胡胖子,是城东门上的人,那儿的人因为处在城市郊区,一直以种菜为生,所以从小受大人的影响,就有经济头脑,只要发现有商机的地方,他会开个车四处寻找挣钱的路子。

第一次来到幸福村,看到这儿的村民把蔬菜务作的很好,采摘时,放置时,都很细心,所以菜的品相都不错。一听胡胖子菜价比原来的商贩高,村民就信赖胡胖子,从此以后就与胡胖子合作。

其实胡胖子为了笼络村民之心,前三次合作,他只是挣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润。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挣的少,村民多挣点高兴。

一高兴就彻底信赖上他这个人,就铁下心与他这个“心不黑”的贩菜老板合作了。

这一合作五六个年头了,菜价都是胡胖子说了算,忽高忽低,忽降忽升。

收价升了,胡胖子就笑哈哈哈问村民高兴吧!如果降了,他一出现到大棚前就是一副愁眉苦脸相,村民知道胡胖子遇上难缠了。

胡胖子说菜价降了,善良老实的村民还劝胡胖子:“你赔了咋办?”仿佛这个为他们解决难题的“大救星”赚不上钱,他们反倒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其实他们都想错了,胡胖子正因为三天两头闹一出,他是故意让种大棚蔬菜的村民知道,意识到,离了他胡胖子,种的菜可就没有人天天按时按点来收了。

这是朴实勤劳村民的弱点,贩菜二十年有余的胡胖子像个江湖老手,他不仅经济头脑好,就连与人打交道,他都悟出道道了,说直白一点,他把老实的村民当猴耍了,村民数着钱还心里牢记他的好。

这天,村民早早进棚把辣椒摘好装筐等胡胖子上棚来收,等到太阳都出来了,还不见胡胖子来收购,急地村民打胡胖子电话关机。

这下种大棚的村民乱成一团,把电话打到了村委会,问村干部怎么办?

赵仁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两个壮实,而又能说会道的村民开车拉去市里蔬菜批发市场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