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德善县主忙种田 > 第13章 姐妹归家

第13章 姐妹归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德善县主忙种田!

其实自从姜清时任义塾先生后,各房挣的钱,都是只交公中一半,但姜张氏认为,家里供姜清时读这么多年书,二房挣的钱就应该悉数交公中使用。

这件事情不解决,妯娌俩心里都攒着气,正巧赶上姜徐氏过散生日的时候,姜张氏自认为自己这个大嫂子送了两个小姑子出嫁,是有些功劳的,又是长房,就在两个姑妹跟前说三道四。

那大姑子一向不多言,本分老实,而这小姑子是老来女,家里最小一个,自是有些娇惯,这嫁到婆家,又没有妯娌,只有一堆姑姐,自是让着她,倒使得她越发目中无人。

偏这个小姑子又爱拔个尖,原在家时,因为姜刘氏的贤名,衬托不出来她,心内对这个二嫂就不十分的喜欢。如今有了这个由头,就当了那出头鸟,倒不敢直接找上二哥,而是气势汹汹的去了二房,当面将嫂子数落了一顿。

这小姑子可是得着机会了,将压在心底这么年她认为的委屈,都发泄出来。她倒是发泄出来了,只是这姜刘氏却郁闷在心,因是婆母的生辰倒不好和小姑子争论。

姜二姑子训完嫂子,甩手就走。姜刘氏还要帮着置办中午的饭食,除了大姑子在厨房搭把手,其他人倒拿了乔,只在旁边聊闲篇,等饭食快好了,一个个端了菜奔正房而去抢功劳。

姜刘氏原也不是心眼窄的人,只是这一遭让挤兑的狠了,到 晚上就发了痧,第二日就爬不起来。

原本姜刘氏拦着几个孩子不让他们告诉姜清时,但这都倒下了,自是瞒不住。

加上头日,姜二姑话里话外说的都是姜清时的束修,虽男女隔了桌,但听话听音,这姜清时也不是蠢笨之人。

接下来的分家一事便水到渠成,但为了免赋税,让家里记着姜清时的功劳,三房二老议定,分家小分,分家不分户,50亩田地仍旧挂在姜清时的名下。

而姜刘氏自分家后从内心深处感到快乐,分家后又在老宅住了八个月搬到新居,但这夫妻二人皆是厚道人,15亩地由老宅耕种只要四成的出息。

这样一分家,有人欢喜有人愁,大嫂姜张氏后悔不迭,等二叔子另起炉灶,再看到每月初二房下人送去的束修更是悔得好几个月都没睡一个囫囵觉。

如今姜清时的束修与日俱增,全家人吃穿不愁。又因二姐因祸得福,姜府送了重礼,且送来了一家下人。虽说都是送给小女儿的,但女儿尚小,离及笄还有八年。

只是这下人太勤快,让女主人无事可干,还有点不太习惯。听说女儿们今日回家,姜刘氏领着陆成家的将女儿的卧室又收拾了一遍。将这些日子陆成家做的好吃的点心,点出几样,做好了摆在堂屋内。

迎春姐妹俩坐着马车回返,一路上可见聚集在地堂边拉着家常的妇人,在地拢边用竹篾编着栅栏的壮汉,也有那坐在门前将树枝削成插扦的老丈。

马车刚驶到家门前,雪莲就迫不及待的跳下去,竹心叩门,不多时,陆老丈前来应门,看到是自家孙女露出慈祥的笑容,竹心甜甜的喊道:“大爹爹。”

陆老丈一边推开两扇门,一边扭头答应道:“哎。”竹心又说道:“大爹爹,我进去通报了。”

陆老丈回道:“嗯 ,去吧!慢点跑,看着路,疯丫头。”一路响起银铃般的笑声,竹心的身影消失在影壁后。

门前的小溪在芭蕉和野草的簇拥之下熙熙攘攘的流向远方,溪边地头的桃花开得如火如荼,院墙外的花圃里时有蝴蝶翻飞、蜜蜂展翅,站在大门前的雪莲感觉此情此景是如此美好。

这边陆老丈卸了门槛,帮着姜府的车夫将拉有箱笼的马车牵入内院门口,姜府几个粗使的婆子将箱笼搬下马车。

姜刘氏和陆成家的一前一后出了内院,周妈妈带着翡翠、碧玉上前见礼。

陆成家的指引着粗使婆子将箱笼搬至堂屋,又拿出一个装有半钱银子的荷包,递给其中一个领头的婆子说道:“辛苦了各位,拿去打酒吃。”

那几个婆子嘴里说着不要,但陆成家的还是塞了过去。待婆子们退出去以后,陆成成家的又将装有二百钱的三个荷包,分递给周妈妈、翡翠和碧玉,姜刘氏说道:“这几日,小女多有打扰。”

三人大方的接下,福了福说道:“多谢夫人。”接着陆成家热情的招待众人喝了红枣姜米茶,周妈妈方带着一行人告辞离去,回姜府老宅复命领赏去了。

这边姜刘氏被两个女儿挽着胳膊簇拥进堂屋,看到堂屋地上的十多个箱笼,不仅咂舌,迎春因到:“这都是老夫人的厚爱。”又悄悄地趴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沾了妹妹的光。”

雪莲在一旁看到,对姜刘氏说道:“娘亲,这些首饰您挑喜欢的拿去戴。”雪莲从心底生出亲切之意,孺子之情。那边迎春也跟着说道:“娘亲,这点心你吃。”

姜刘氏笑着说道:“好好,都是我的乖女儿。”几人一边说话,一边打开箱子翻看,越看越惊喜。

姜刘氏很是欣慰,心里想到,自此以后二娘可以背靠姜府这棵大树好乘凉了。不说那些嫁妆银子,就单说脂粉、绸缎铺子一的收益,也可保一生衣食无忧了。

除了这些,二夫人还私下里同她说,每个月初走二夫人的私账,给雪莲做四套衣裳鞋袜,另送雪莲泉州五百亩的庄子一个和专卖舶来品的铺子一个。

庄子还无需雪莲派人打理,只管收了地契,过年前会有专人送年货和庄子里的出息,铺子则看他家有什么打算,想接手还是用原来的人马都可以。

二夫人会让人将铺子掌柜、账房的投靠文书以及伙计的身契办好过户送来。

说起二夫人的娘家,也是泉州富商大贾,祖上是货郎出身,因为肯吃苦又守信,童叟无欺,从货郎到小杂货铺。又在泉州港口崛起时,瞅准时机,水运发家,靠远洋进出口致富。

当初二夫人的嫁妆也是十里红妆,如今给予雪莲的是一片慈母之心的补偿。

陆成家的领着荷心姐妹俩对着清单入账,迎春、雪莲各一本账,清点完成后将箱子送到迎春和雪莲的房内。

陆成家的又教两个女儿要分门别类的记细账,布匹要标上颜色、品种,何时入账,首饰也要写上名称、颜色,袄裙要标注款式颜色。

而雪莲娘仨说着家长里短,眼看着就到了约定学画画的时间,迎春就赶紧对娘亲说道:“娘,以后我和妹妹每日上午要去姜府学绘画。”

姜刘氏没有不应的,忙吩咐陆成家的安排马车,送姐俩去姜府。

如此这番,待从姜府学画回来,吃了午饭歇了午觉,得来的礼物都没顾得上欣赏,雪莲就找上姜刘氏同她商量要做松花蛋。

“母亲,家里的鸭蛋是不是该有七百多个了,女儿要做一样新吃食,有几样材料极难得,需得致远哥帮忙,让陆大哥送个信去,女儿还有重要的事情跟致远哥说。”

姜刘氏已相信雪莲有了新造化,如今女儿能平平安安,想要做什么,便由着她。

而对于白胡子老爷爷的化身,众人脑补为姜氏先祖、见多识广的土地公、救苦救难的河神,雪莲自是不能点破,让诸人张开想象的翅膀吧。

姜刘氏接过雪莲递过来的纸张,只见上面写到:十斤装有盖子的瓷坛五十个,生石灰粉100斤,谷糠100斤,草木灰100斤。

雪莲问道:“娘,还需要盐和碱,这些用的不多,五六斤左右,家里有吧。”

姜刘氏回道:“盐倒是有,碱没有这么多,你看还需要什么让你陆大哥赶了马车去镇上买来。”

雪莲因道“那就多买点,碎茶末子要五斤,不拘什么茶末子。回头您让陆大伯去溪边挖一担黄土回来,放到后院,用的时候我自去取。”

想了想,雪莲又说道:“娘,配方里有样顶重要的黄丹粉,这是腌制松花蛋最重要的一环。让陆大伯夫妻加上陆大哥一道去县城买,县城里药房多,药方里再增添几味药,也不显眼,即便是老大夫也看不出来门道。黄丹粉先来1斤,若是一次腌制1000个,这些够用五回。”

姜刘氏应声好,就起身和雪莲穿过堂屋到后书房里将几样药名写在纸上,黄丹粉自在其中。

雪莲看了眼水钟,刚过午正,于是就对姜刘氏说:“娘,让陆大哥现在就赶了马车去吧,先将材料单子送给致远哥,方子给陆大娘拿着,再买几口带盖的敞口坛子、一个大瓦盆回来和几十副油布手套。”

雪莲理了理思路,将想好的步骤顺了顺说:“娘,等陆大哥回来,你让他和陆大伯去咱家禽窝旁再挖两个坑,长四尺、宽两尺、深二尺左右。另外准备几筐干稻草、几筐枯枝落叶。还有以后家里吃剩下的果皮、菜叶清洗干净也都放到专门的坛子里。还要几筐干牛粪,深坑里再帮我运半坑猪粪。”

雪莲想着,暂时先这样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松花蛋腌上了,再进行下一项。等有地方养鸭了,再把蚯蚓养起来。这些都需要试验,大概材料有数,但温度、湿度这些不好掌握,也就是说雪莲现今只有理论没有实践。

那边姜刘氏说道:“二姐儿,要那些腌脏之物做什么,干干净净的小娘子,还是不要碰这些东西。”

雪莲因道:“娘,我不动,你把陆大哥先给我使几天,我指挥,让陆大哥操作。”

姜刘氏很无奈,但也按照雪莲要求,吩咐了下去。告诉陆老丈一家,以后雪莲有什么吩咐,尽管照办。

这时迎春带着荷心姐妹拿了绣花绷子找了过来,竹心早让雪莲哄着找她姐姐玩去,松花蛋的方子暂时还是要保密的。

迎春姐妹俩最近倒不用日日去找忍冬学刺绣的技法,之前学的技法,先在家里练习,荷心也能指点一二,毕竟荷心是忍冬的徒弟。

等姐妹二人技法绣熟练了,再由忍冬继续教授,荷心指点。如此,雪莲姐妹加上竹心三人学习了技法,而荷心绣技也跟着精益不少。

见姐姐找了来,雪莲只好暂且先练习针法,只是心里装了事,倒静不下来,便胡乱绣了几针放下,去书桌前拿本字帖练习写大字去了。于雪莲,写字可比绣花更重要。

雪莲一边写大字,一边趁人不注意,拿纸写下1至10的阿拉伯数字,对应的写上一至十汉字的数字,写完后悄悄藏在书里面,压到一摞书的最下层。

姜刘氏也拿起针囊绣起来,一边绣,一边也跟着学新针法,看不明白的地方,荷心负责讲解。这一来一往,直到陆成家的进来,方才知道快一个时辰过去了。

雪莲看到陆成家的进来,赶忙从椅子上跳了下来,走到姜刘氏身后,那边陆成家的回道:“夫人,听您示下,几味药都单独用纸包了,让药房的伙计写上药名,已经送去厨房。其他的东西也都搬在左耳房里。”

雪莲忙说道,:“我看看去。”竹心也连忙跟了去。这时迎春笑道:“妹妹现如今越发的活泼了。”

姜刘氏回道:“你爹爹说了,不叫拘着你妹妹,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出大格就行。”

迎春知道爹娘是疼惜妹妹,心里也认同,自家妹妹也不是野蛮骄纵的性格,多疼爱一些也无可厚非。

雪莲快步从饭厅穿过厨房走进柴房,进门处左手边放着两口米缸,米缸上方是置物架,摆放些调料坛子,才买来的宽口大瓮摆在北窗下。

西墙半人高以上都钉着木架子,架子上空空如也,西墙边放了几个空置的坛子,南窗下靠墙平放着一个约有三尺多长,二尺宽椭圆形的大瓦盆,盆里头放着制作松花蛋的部分材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