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花开春来晚 > 第101章 考察

第101章 考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花开春来晚!

插了秧苗的水田里波光闪闪,沈安如走在田埂上四处张望,一幅幅美如画的恬静乡村景象呈现在她眼里。

天很蓝不时有白云飘过,草很绿鸟鸣清脆入耳。

谷神是个很严谨的科学家,他采集了水田的土样和水样,要带回学校检测,确定樟木大队土壤成分,为双方合作后开展杂交水稻种植实验工作提前准备。

本来在给沈安如校长讲解大队发展规划的刘正茂,见谷神采样,立马凑上前对谷神说:“老师,能否在大队不同地点采样。”

谷神笑着说:“小同志,为什么要采那么多样?”

刘正茂对谷神很敬重,不想讲假话,诚恳地回答:“老师,我们大队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不但要发展农业,还想在林牧副渔及生态建设取得成绩,前提是摸清大队基本情况。本地土壤和水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含量,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资源,而我们没有检测条件,就想搭您的便车。”

“这样啊,为了支持你们建设,那我多采集几份样品,检测结果出来后,复制一份数据给你。”谷神很好讲话,他也对这个年轻大队干部感兴趣了,从事农业科研多年以来,第一次遇到用科学视角发展农业生产的干部。

对于刘正茂能讲出这样的话,沈安如校长内心同样吃惊,她的印象里,哪怕县一级农村干部里极少有人会关注土壤和水的化学成分含量。

勤奋一些的干部,也是强调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绝不会从科学角度想增产的法子。而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居然想了解土壤成分,真是令人意外。

农校如果跟这个大队合作搞实验基地,这个青年干部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将是实验成功一大助力,可以作为双方合作条件之一。

一行人,先是看了农田;接着看了蔬菜基地;然后又去看了在建的养殖场,在考察养殖场时,邵铭全对养猪场建设提出一个实用的建议,他提醒:“养猪场墙体,下面一米不能用夯土墙,因为猪天生爱拱土,大猪日积月累可能拱穿墙体,所以下面一米最好用红砖或者石头砌墙最好。

同时,对于新建养猪棚的排队、通风、和除粪设置给予了表扬,邵认为樟木养殖场建好后,将是省内设施最好的养殖场。

在邵赞尝养殖场时,刘正茂及时添一把火,讲樟木大队将要建国内首座混合饲料加工厂,寻找新的生猪品种,争取让生猪从一年出栏提高到六个月出栏。

邵铭全:“小刘,你确定猪吃了混合饲料后,六个月能出栏?这个混合饲料的原料是什么?”

“哈哈,邵老师,这是我们大队的杀手锏,暂时不能透露。”刘正茂故意卖个关子,实际是他自己也只知道个大概。

邵看着沈安如,想让她讲句话,做学术的人,突然发现一个新领域,心里如猫抓一样,只想探究结果。

沈安如没有表态,她知道这是樟木寻求合作的筹码,下午双方进入谈判实质阶段时,都会亮出自己的底牌。

养殖专业在农校的不受重视,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出过成果,不像谷神他们,在分校有实验基地,虽然受运动影响,谷神为了避免运动干扰实验,长期在分校的实验田里摸索,终于取得杂交水稻成果,还取得到省委一哥华老的鼎力支持。

而邵铭全所在的养殖专业,纵然系里老师有想法,可是学校没办法提供实验基地,校内那个小的养殖场,连基础数据都提供不全,根本做不了大型数据比较,给养殖专业帮助有限。

现在有人愿意自己带新建的现代大型养殖场来找农校合作,而且对方还是一张白纸,农校可以从开始就按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实验,邵铭全不打算放过这种获取大型实验基地的机会。

最难遇的是,合作对象具有科学养殖的头脑,愿意配合农校进行实验,在这个政治挂帅的年代,实属可遇不可求的好事。

看完养殖场基建地,刘正茂有意把他们引到尘心泉那里,站在泉涌处,刘正茂说:“沈校长,这口泉水常年不断,发源于我们大队,全程流经大队最后注入雁门江里。大队打算好好利用泉水进行水稻和蔬菜试种,看看泉水种植的蔬菜和水稻,与普通蔬菜和水稻有什么区别?”

“小刘这个想法好,开创水稻实验新视角,你有什么需要支持的地方,可以找我,我尽力帮助你们。”只要听到跟水稻相关的课题,谷神就上心。

何况他以前全部身心都放寻找高产稻种的方面,现在有局外人突然提出一个新的课题,自然引起谷神兴趣,加上这里有实验的条件,是天然的实验场所。

“谷神,我们确实需要您的支持,还是原来那个问题,我们想了解这泉水所含矿物质成分,需要您取水样帮我做化验。”

“你不说,我也要取样。”谷神拿出试管在泉眼处取了三管水样。他能成功与他的求精精神分不开,相对来说,邵铭全就要弱一点,从头到尾就没想到要做基础工作,所以讲成功不是偶然的,别人是在做足准备的基础上才能成果。

沈安如校长看事情更加全面,她觉得刘正茂想法虽好,但是这口泉出水量不够,达不到同时做蔬菜和水稻实验需求的水量,如是问:“小刘,泉水全部流走了,等到实验需用水时,水量不够啊?”

“沈校长,我刚忘记解释,对于泉水和泉水流经的水道,大队有个整体规划。”刘正边说,边往下走,然后在一个位置停下,又说:“在这个位置会建一个拦截坝,对泉水进行第一次蓄积,坝体两端各建一座凉亭。”

“这个蓄积的水塘将起观光作用,”刘正茂手指下方一百米的位置,说:“在那个位置,再建一道拦截坝,再用人工把坝内的山体挖宽挖深扩大容积,对从第一道坝漫出的泉水进行第二次蓄积。这个微型水库的作用就蓄积农业用水。”

“然后从微型水库流出的泉水,经过近三公里的流程后,会汇集到一个叫万家塘的池塘里,大队打算在那口塘里养泉水鱼。三公里的水道在今年内,都会用石头修整渠道,渠道两边也会种上桃树和樟树,等三年后沈校长再来此地,就能看到樟木大队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湖光山色。”说着说着,刘正茂都被自己的话的感染,不自觉昂起了头。

“初生牛犊敢想敢干,小刘队长思维超前,但是上马这样的工程,大队财力能支撑?”沈校长笑着问。

“哈哈,不是有您沈校长在吗?怎么也要给我们一点支援吧?”

“小刘,我们是农校,手里资金有限,在农校业务范围内,比如:合作建杂交水稻实验基地和新的养殖技术、选种方面的实验,农校可以用政府给的实验资金进行扶持,但是拿不出钱支援你们搞基建。”沈校长果断拒绝刘正茂的要求。

但是,从沈校长的话里,刘正茂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农校愿意拿出政府提供实验资金进行合作。

“沈校长,你已知道我们大队经省军区和江麓机械厂指定,专门为江麓机械厂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活资料。同时,我刚讲的泉水整治工程,会由省水利水电厅出资扶持,现在正走审批程序,预计要不了多久,就会进场施工。”

拿虎皮扯大旗抬高樟木大队,目的是忽悠沈校长重视樟木大队,能拿出真金白银来合作。

“你们大队行啊,都是省一级单位出面,难怪杜副主任让我来你们大队看看,原来是市里也不甘落后,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学校了。”沈校长说。

刘正茂想:你能自我脑补出这答案,很好。

中饭在知青点外禾堂摆的席面,萧长民这两天等学车通知,他的拖拉机手位置被新人顶替,上午刘正茂派郭之艳过来,让他和序伢子准备一桌饭招待农校来客。

本来罗迈准备让家里准备招待餐,郭之艳告诉罗迈,刘正茂已经安排,罗迈正愁家里没菜,现在知青点愿意操办,罗就在家里抓只鸡送到知青点,让萧长民和序伢子准备其他菜。

正好昨晚刘正茂带回一条腌鱼,老王这里还有点香肠,序伢子临时抓了一些鳝鱼,加上鸡和各种小菜,席面也过得去了。

餐桌是罗迈安排六队从社员家搬来的圆桌,几条长板墩一摆,简简单单的农家宴席。萧长民和序伢子可不是大厨,做菜的手法很家常,能煮熟就完事,别讲究色香味。

农校四位、加上支书、古大仲、刘正茂、还有被从养殖场基建地拉来的郭明雄,萧长民、序伢子入席,正好十人一桌。

老王提前给萧长民打过招呼,今天要招待外面来的客人,不要过去叫他吃饭,不能给刘正茂和大队添麻烦。同时,也不让来客尴尬,政治挂帅的年代,大都不愿跟右派接触,怕引火烧身。

席前,刘正茂也是小屋请过老王,老王讲序伢子已经给自己端来鸡汤和饭菜,让刘正茂回知青点陪客,自己能理解大队难处。

席上,摆了两瓶7毛5的水酒,大家先喝一杯开场酒,就进入正题。

“支书、大队长,我们过来看也看了,喝也喝过,下午要赶回城,现在大队领导都在,开始谈正事吧?”沈校长发话。

罗迈心里说:我不知怎么谈啊!他看看古大仲,可是古大仲也一头雾水,给罗迈示意,让他点将刘正茂。

“校长,我们大队对外联络工作,是由刘正茂同志负责。”丢锅的事,罗迈轻车熟路。

“沈校长,我简单的说,我们大队需要贵校在水稻技术、养殖技术、大棚蔬菜技术,以及上述项目上的实验资金支持。”刘正茂也不掩盖自己的目的,开诚布公提出己方需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