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花开春来晚 > 第3章 规划未来

第3章 规划未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花开春来晚!

这一躺就在床上呆了两天,期间只是上了两次厕所喝一次水。

郝江山是沮丧颓废的状态,自己本来生活得好好的,偶然路遇呼救,心血来潮去救下人,却遇到这种奇葩的穿越事件。

60多年的人生经历,虽然在网文中也看过一些穿越小说,从来就没把穿越内容当真过,哪知道这世上还真有这种事。

自己出身在江北省会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刚成年时也曾经随大流下放到江汉平原的农村,因家庭清白,不到一年就参军到了南方某海军基地。

四年后退伍,分配到江北省会百货站,做过库管,当过货车司机,后来就一直做业务员、小部门的头头。

二十一世纪初,企业改制后,又利用原有业务关系开了一个小贸易公司,赚了点小钱后,六十岁时觉得自己余生有退休金加上积蓄,应该可以安享晚年,就过起退休躺平生活。

几年来,生活确实很舒坦,每天跟老朋友喝喝茶,四处走走玩玩,名山大川耍着,古镇乡野游着。现在一下子回到从前,虽然有具十八岁的身体,但是一切要从头开始,想想都头痛。

因失去亲人的悲伤和对未来的恐惧,郝江山在床上大哭了一场,苦累后睡着,再次醒来时是凌晨。

凌晨的寂静和寒风,让郝江山镇静了很多。

他想到既然上天把自己丢到这个年代,那只能顺从吧。黑暗中,他盘点自己现在状况,自己现在的身份是叫刘正茂的知青,这点不可能改变,问题不大,那自己以后就叫刘正茂。

名字只是一个代号。

现在这个时间点是1975年春,离十一届三中全会还差三年多。这三年文革遗风在中国还是占主导地位,处于文革后期。

自己的最大优势,知道国家未来趋势,所有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节点,自己一清二楚。想到这,郝江山心里不由笑了,老子前世瞎混日子,现在重来一次,一定要干成隐形首富。

那种福布斯排名的虚荣,自己坚决不要上牌避免做肥猪。排上名的那些人,最后几乎都被盯上。尤其是改开前期,啥广九、啥其中、还有天下第一庄的某敏,都进去吃过国家粮,成为时代的流星。

来则来之,则安之,从现在起,我就是刘正茂,用几天摸清本地情况,再想下一步计划。

思想通了,刘正茂就落实到行动上,天一亮,他在厨房找到一个萧长民煮熟的红薯填了肚子。

回房就清理宿主的私人物品,两套换洗衣服,一双解放鞋和一双胶套鞋,木头箱子里还有两包岳麓山香烟,一支手电,另有8.5元钱。都是块票和毛票。

在知青中,不算富也不算穷,大家都这样水平。刘正茂还想到一件事,自己救人,被救者是旁边牛棚的老王头,这人现在怎么样,要去看看。

牛棚和知青点,都是大队长不喜欢的地方。所以被安排到大队位置最偏僻的第六生产队,第六生产队吴队长又把这两建筑,建在不打扰村民的地方。

牛棚里养着五头牛,本来由六队瘝夫冯老爹照顾,1971年,上级送来一个右派,强调要安排在牛棚里,大队只能又在牛棚旁边加盖一间房子给这个右派住。

队里只知道右派姓王,就称呼他为老王头,他在这里的工作就是协助冯老爹放牛。

自从老王头来后,公社那个敖妇女主任跟发疯一样,隔三差五就来六队,美其名曰检查工作,其实次次就是跑到牛棚刁难老王头。

每次受到刁难,老王头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做自己的事。

越是这样,熬主任越嚣张,有时搞得陪同的大队长都看不过眼,给老王头打圆场。

走进牛棚,刘正茂只看到冯老爹在给牛喂饲料,他抽出一根岳麓山香烟递给冯老爹,说:“老爹,抽烟。

”冯老爹专心上饲料中,没注意到刘正茂进来,听到声音,回头一看是救人的刘正茂,他笑着问:“小子,你好了?”“好很多了,您抽烟。”

冯老爹接过纸烟,说:“我抽这个太浪费。”边说,手一边摸口袋找洋火。刘正茂顺手划燃一根火柴,给冯老爹点上火。冯老爹长吸一口,吐出烟后,问:“刘知青有事吗?”

刘正茂看一下牛棚,问:“老王头不在?”冯老爹面色凝重,看了一眼刘正茂,小声说:“他被你救起,就一直病着,昨晚还吐了血,可能熬不了多久。哎!”

“他在哪?”冯:“在隔壁躺着,几天水米未进。”

小屋的窗户被稻草堵住防风。就算是白天小屋内的光线也不好,因不通风的缘故,春天雨水又多,小屋内给人感觉就是阴冷。

在门口站了几分钟,刘正茂的眼睛才适应了环境。只见小屋内陈设很简单,用土砖架的简易床,还有一张三条腿的桌子,缺的桌腿是用土砖支起。

进门右边一个简易土灶。走进屋内,看到床上躺着一个人,大口喘气咳着。刘正茂走近看着床上的人,轻声喊道:“王叔,你没事吧?”

床上的人艰难的偏过头,看到是刘正茂,连咳带喘的说:“咳咳咳,刘~咳知青,谢谢你啊!”“别,王叔,别客气。你的药在哪?我帮你拿。”

刘正茂看到老王头病的不轻,脸上是看不到一点肉,廋得吓人,尤其是床上那被子,眼睛都看得出是潮的。

“咳咳~没有药~~”老王头咳着回答。刘正茂说:“王叔,你这样躺着可不行,我先帮你熬点粥吧,进点食才有利于恢复。”老王头:“你还病着,不麻烦你了。”

“没事,我躺三天,差不多好了,煮点粥还行。”刘正茂看不得别人无助的样子,何况这人还是自己宿主救回来的。说干,他就动手。

他来到土灶边,发现只有一点干树枝,但是水桶里没水。他挑上水桶到知青点这边的水井打水。

先装满两桶,发力一挑,发现病后没恢复好,有点吃力站不起,他又把两个桶都倒掉一半,才跳起回小屋。小屋只有一口铁锅,刷好锅,找到粮食袋,居然有大米。

把米和水放到锅里准备点火时,才发现没有引火柴。刘正茂来到牛棚,找冯老爹要稻草。冯老爹问:“你要稻草干啥?”“给王叔熬粥,没引火柴。”

冯老爹看着刘正茂,心里好奇着,老王是右派,别人都怕跟老王粘上被敖主任发现,收牵连而倒霉,这个刘知青不但称他为王叔,还要给他熬粥。

冯说:“你抱一捆去吧,别让人看见。”大火煮开,又小火熬,直到所有柴火全部用完,刘正茂才揭开锅盖,一股大米粥香溢满小屋。

盛了一碗放着,等粥温不烫嘴后,刘正茂说:“王叔,我扶你坐起来,喝点粥。”一勺一勺喂老王喝了大半碗粥,老王觉得吃不下时,才停下。

刘正茂用锅盖盖上剩下的米粥。刘正茂又端水给老王漱了口。然后说:“王叔,今天阳光很好,又没风,我扶你到外面晒晒太阳,对身体有益。顺便也把这被子晾晒一下,太潮了。”

“刘知青,那就麻烦你”。老王也不执拗帮老王套上衣服,又搬一把椅子放到屋外太阳下,扶着老王坐到椅子上。

又把被子放在一纵篱笆上晾晒。一番操作后,刘正茂毕竟也是大病初愈,感觉有点累。

就搬个板墩坐在老王旁边,一起晒太阳。老王头见刘知青坐下来,就转头对着刘知青说:“刘知青,谢谢你,但是以后你还是尽量离我远点。”

刘正茂抬头看老王,太阳正好照在老王脸上。前面在屋内光线不好,刘正茂也没仔细他,现在太阳照耀下,刘正茂完全看清老王面貌。

怎么是他?刘正茂心里一凛,这可是革命功臣啊,怎么被藏在这里?老王见刘知青的表情,心里也是一惊,他认识我?刘正茂反应很快,嘴里忙说:“王叔,你看你脸上,廋得吓人,有病不能熬,会越来越重。年龄大了,身子扛不住。”

“你的好心我领了,我这病是过去打战时赚下的,这里没有治这病的药。你是个好孩子,别被我害了。以后尽量离我远点,我不怪你。”老王诚恳的说。

刘正茂:“王叔,我家成份也不好,现在都下放到乡下来了,再坏也坏不到那里去,再说了,您病成这样,我出于革命的人道主义,照顾一下,别人也不能说什么?”

根据宿主的记忆,知道宿主家成分不好。刘的话,让老王很感动。他好奇刘家是什么成份,就问:“你家是什么成份?”

刘:“说实话吧,我家也不是地主和富农,只是我父亲在解放前开了一个豆制品作坊,因为要人力磨豆子,我父亲就找了四个亲属帮忙。

58年公私合营时,为了帮两个老乡参加工作,就报了六个雇工。”老王:“这也没事啊。怎么就成份不好了?”刘正茂:“可是一到划成份时,执行的人讲。超过五个雇工就是资本家。

可我家合营的资产一共才折算了39.5块钱,如果被划成资本家又太丢资本家们的脸。最后划的成份是小资本家。

就这成份,文革可把我家害惨了。”刘正茂的话,让老王陷入沉思,解放后大部分政策都是正确的,可是下面执行者水平太低,又很教条,脱离实际的一刀切让部分人受到了伤害。

老王又问:“你刚说你家是在省城做豆制品,具体位置是那里,你父亲叫什么名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