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花开春来晚 > 第162章 老曾的礼物

第162章 老曾的礼物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花开春来晚!

认定刘正茂是吴家的贵人,本来想请刘去家里过节,但刘讲要回家,吴婶就想给刘家送点礼,想来想去家里没拿得出手的礼物,最后只能用家里做的火焙鱼表达心意。

吴婶走后,中午的酒宴也到散席时间,其他人都在捡桌子,老王把刘正茂拿到门外,严肃地说:“小刘,你是副大队长,手里有一定的权利,想找你办事或者想利用你谋私的人很多,你一定要把持住自己,做一个纯粹的人。今天我让你收郭家的礼物,因为那是她们家报恩,你不收她家的礼物,她会感觉愧疚。”

“但是吴家礼物虽轻,也属于不该收取的范围,她们家明显是想靠你谋取利益。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你要有所准备,不被利益迷失自己的本性。”

“王叔,谢谢你及时提醒我,我就把火焙鱼退给吴家去。”刘正茂及时认错,

“别退,现在还不构成错误,以后要学会拒绝,你回家去吧,代我给你父母问好。”老王道。

“王叔,准备了卤猪心、卤大肠、还有猪腰花,晚上你再找老冯喝点,我不能陪你过节,抱歉!”刘正茂歉意的讲。

“小子,你有心了,今天这个节日是我到这几年来最高兴的,好酒好菜好人,我很满足,你回家陪父母去,他们是好人,”老王心里感慨。

下放做知青后,第一次过传统节日,八年来一家人再次聚齐,刘家准备丰盛的菜品,是刘家多少年以来最奢侈的晚餐。

刘圭仁是真高兴,居然取出一瓶刘正茂从沪市带回的茅台酒,说:“合家团圆过节,不易,是我们家的大事,要喝最好的酒来庆祝。”

“你这老鬼早就想喝茅台和五粮液了,你以为我不知道?汾酒和德山大曲不能喝?白沙液不能喝?”华潇春无情揭穿刘圭仁。

“妈!爸想喝茅台,你就让他喝,现在又不是喝不起。我和姐姐都有工资,可以买酒给爸喝。”刘正茂出言帮刘圭仁解围。

“你看,还是儿子懂我,我只喝一瓶试试酒味。”刘圭仁马上借坡下驴。

“刘正茂,你别空口打哈哈,一个破副大队长,每月拿15元津贴;你别打刘阳云工资的主意,工资才21.5元,她养活自己都困难。阳云,你也23岁了,自己留意一下,单位有合适的小伙子没?”华潇春话锋一转,变成催婚。

“妈,今天过节,讲这些干啥?”刘阳云一直没发声,突然遭到无妄之灾。

“儿子,你喝点,阳云,今天过节,这是中国最贵的酒,正茂讲在黑市十块钱买的,你也喝点。”刘圭仁主动承担炮火,把话题拉回到酒上,他怕华潇春催婚催得太急,女儿以后躲在单位不回家。

“啥,十块一瓶?我纺麻要半个月才赚得到,你试点味就行了,留下慢慢喝。”华潇春伸手从刘圭仁手里抢过酒瓶,准备放进房间里去,一小杯就要一块钱,华潇春是真舍不得。

“妈,这酒开瓶后,不能留,过几天酒味全跑了,就是白开水,真的,开瓶三天内就要喝完。留着浪费更大。”刘正茂为了让刘圭仁喝好,开启胡侃模式。

“来,全家先喝一个,愿我家从此以后无灾无难,顺顺利利。”刘圭仁举杯为家宴定调。

“老公,你讲得对,各方菩萨保佑,我家从此顺顺利利,刘阳云早点找到心仪男朋友,刘正茂早日升官。喝干净,不留后患。”做母亲的,总是能为自己找到操心事。以前是操心子女不能回城,现在子女都有理想的工作,又开始操心女儿婚姻问题。

华潇春本来就能喝点酒,她迷信的认为,全家团聚第一杯酒不喝完,就会留下麻烦事,要求儿女都一口喝完杯中酒,家里从此与前半生的各种不顺一刀两断,以后越来越红火。

全家如言喝完杯中茅台酒,酒香溢满堂屋,餐桌上氛围马上融洽起来,刘正茂顺势从华潇春手里接过酒瓶,继续给刘圭仁和华潇春满上,说:“今天高兴,您俩多喝点!”

华潇春在刘正茂倒酒的当口,使劲往刘阳云碗里夹红烧肉、海鱼、卤菜,嘴里还说:“阳云啊,在乡下受了八年苦,看你廋得,多吃点,工资不要往家里送,家里有你爸爸的退休金,我还能纺麻,一个月下来也不比你少,你这干部只是名声好听,工资并不高。”

“妈!你也吃,我和弟弟都有工作了,你以后别纺麻,家里又不是过不下去,对你眼睛不好。”刘阳云怕她妈再说,又会绕到催婚话题上。

看到家里一幅母慈女孝的景象,刘圭仁感觉今生值了,全家总算熬过最难的光景,端起酒杯对华潇春说:“老婆子,这些年你辛苦,我俩喝一杯。刘阳云讲得也有道理,别纺麻,我的退休工资真能养家。”

被刘圭仁一句你辛苦了触动心中的那根最软的弦,解放那年,自己20岁,被堂哥介绍给刘圭仁做续弦,堂哥当时只是讲刘圭仁在文夕大火走兵时,原配夫人和孩子被乱兵杀害,以后一直单身,虽然年龄大点,人还是老实本分,还有一个作坊,大小是个老板。

华潇春家里姊妹多,按理作为老大早应许配人家,可是华潇春父亲思维独特,想留下大女在家帮忙务农照顾弟妹,拖到20岁,堂哥来作介绍,讲男方愿意出十个大洋做彩礼。

恰逢解放,各地地主都想卖田跑路,十个大洋能买几亩地,华家同意亲事,华潇春就嫁给大了17岁的刘圭仁。华家收了彩礼买进五亩地,解放后被划成中农。

华潇春在刘家育有一女一子,豆制品作坊本来只有刘圭仁和三个帮工。华进门后,华家为了帮两个亲戚,求到刘圭仁门下,刘同意让这两亲戚到豆制品作坊学手艺。

没过多久,政府组织街道给每户划成分,按规定是作坊帮工少于五人就没事,大于等于五人就是资产阶级,刘家帮工正好是五人,加上有个积极分子在推波助澜,刘家被划成小资产阶级。

这个成份让刘家二十年里在街道抬不起头,被带去参加无数次批斗会,直到老王出面作证,近期才稍微好点,街道和居委会没人再来找麻烦。

想到这些,华潇春举起酒杯,眼泪汪汪地对刘圭仁说:“老倌子,我家那两个不听话的人害了你,喝了杯中酒,日子会好起来。今天你想喝就多喝点,我陪你喝。”

见家庭聚会突然转为怀旧模式,刘正茂忙给父母夹菜,笑着说:“别光顾喝酒,吃点菜,一大桌子菜吃不完就浪费了。”

刘阳云也拍着华潇春后背,说:“妈,都过去了,你吃点菜。”

刘圭仁和华潇春都还沉浸在回忆中不说话,刘正茂想了想,说:“爸,有个事要你出面。”

听到儿子要自己帮忙,刘圭仁马上问:“什么事?”

考虑到刘圭仁每天没事干,多年来养成在河边孤独发呆的性格,刘正茂打算给他找点事干,说:“是这样的,早期的纪特、文字邮票不是停发了吗?我听人讲,这些邮票里有些会要涨价,我想让你帮我去方后街邮局那里收一些邮票。”

“儿子,收邮票卖高价是投机倒把啊,你爸刚过两天轻松日子,别为这事又犯错。”华潇春是真被运动搞伤心了,不敢有一点乱动的心思。

“妈,我没打算卖出啊,只是想收点好邮票收藏,这不犯法的。收藏邮票是个人爱好,国家是允许的。”刘正茂给刘圭仁和华潇春解释。

“儿子,可是我没集过邮,不懂里面道道啊!”刘圭仁面带疑惑问。

只要刘圭仁答应,刘正茂就有办法让他入门,不外乎用钱砸,交钱买经验,另外就是买集邮杂志给刘圭仁看,反正他上过几年私塾,《蒙求》《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都背得滚瓜烂熟,还看过《中庸》《大学》,是因不开科举后,才出来学做生意。

“爸,你本来学习能力就强,先到方后街上跟邮票贩子多接触,慢慢就会了,过几天我在找点集邮的书给你看,你一定会成为集邮里手。”儿子夸老子学习能力强,刘圭仁还是有点不适应。

接下来,刘正茂在餐桌上就给刘圭仁科普纪特六珍、文字票里祖国山河一片红等集邮知识。

老纪特邮票,从1952年开始发行,到1966年停发,一共发行840枚,其中以梅兰芳、金鱼、菊花、黄山、蝴蝶、牡丹这六种邮票,堪称邮票收藏的翘楚。这六种邮票的特点是单套发行量少,绘画功底精湛,题材经典,符合收藏的“早、少、珍”的要求。

现在入邮市建仓正合适,这个时期,有空闲资金集邮的人很少,集邮还属小众活动,邮票也在极低价位。而刘正茂赚到的钱,目前没有其他投资渠道,既不敢存银行,也不敢大规模买房,能收到品相好、成套的珍稀邮票,等十年后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后再出手,最少也是百倍利润,跑赢目前的所有投资方式。

反正退休在家也没事干,刘圭仁就说:“我到那里去看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帮你去收点邮票。”

“老刘,你家真是过节啊,满档一桌子菜,”老曾满脸堆笑,手里拿着一把工兵铲进来,跟刘圭仁打招呼。

“老曾,快坐下,正好陪老刘喝酒,刘正茂带回的茅台酒,可是要十块钱一瓶,”上门都是客,华潇春拉老曾坐下喝酒,还不忘显摆一下好酒。

“茅台啊,只听讲过,今天享正茂的福,那我要喝点,”老曾跟刘家很熟,也不客气,顺势就坐下。

刘阳云去厨房拿出一套碗筷,给老曾倒上酒。老曾闻到酒香,心里想,刘家现在真发达了,这个刘正茂四处都有关系,领导才能喝的茅台都能搞到,自己以后要多跟他家走动。

他没端酒杯,先从口袋里掏出175元递给刘正茂,并说:“正茂,谢谢你帮叔搞到自行车指标,这是买车的钱。还有这把工兵铲,据说是日本人掉在河里的,送给你玩。”

他又从兜里掏出两个银元放在桌上,笑着说:“从沙子里捡到两个光洋,不知真假,也送给你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