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叔重返1993 > 第59章 他算个什么东西

第59章 他算个什么东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叔重返1993!

4月17日星期天。

上午,郑晓从市场采购的一车打基层的木条和木工板送货上门,招呼工人下完货,卡车刚离开,店门外路边便停了一辆破红色奥拓,一个平头粗脖子的汉子,凶神恶煞,腋下夹着黑皮包走了过来。

“你们这谁负责?”汉子很嚣张的问。

“我负责,请问有什么事?”郑晓回答道。

“你们施工办手续没有?”

郑晓看见汉子手腕上有刺青,知道来者不善。

“我们在街道办了。”说完,郑晓从挎包里拿出一张盖了章的纸递给汉子。

汉子接过纸,在手里抖了几下还了回去,从手包里摸出烟点上,说道:“你这个不行,到派出所来办,不然马上停工。”

郑晓一脸懵逼,手续都是表哥在办理,从来没说还有派出所这一档啊。

“请问,到派出所办什么证?”

“治安证!”

正说话,一辆黑色奥迪100停在了奥拓后面。

汉子回过头,看见车上下来三个男人,戴墨镜休闲西服的高个子,另外两个穿着黑夹克,身材魁梧,一看就不好惹。

“胡总,你好!”郑晓远远的打了招呼。

高个子晃悠悠走了过来,说道:“我们顺路过来看看进度。”

来人正是胡杨,看着汉子的长相和气质,再看他手腕上的刺青,便大致猜到了怎么回事。

胡杨不屑的扫了寸头汉子一眼,问道:“有事吗?”

“没事,没事,顺便看看!”

说完,汉子扭头就走。混了这么多年,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省城可是藏龙卧虎,这么年轻能开奥迪,还不知道是哪家的衙内,自己可招惹不起。

“怎么回事?”胡杨问郑晓。

郑晓便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胡杨。

“别鸟他,他算个什么东西,下次再来,直接给我打电话。”

郑晓不明白,胡杨告诉他,刚才那个多半就是联防,早先都是社会上的混子,没有编制的,也没有调查、讯问、惩罚的权利,常常打着治安的旗号,到处坑蒙拐骗,专检软柿子捏。

胡杨带着王海和袁志强转了一圈,主要是查看预埋的电路、水路和燃气管,这些不做好,以后拆起来很麻烦。木工基层无所谓,反正以后上面还要封面板。

看完工地,胡杨开车去了鼎立公司。

孙永国最近也挺忙,加班加点的按照双方公司审定的图纸安排建设施工,这会正在办公室。

胡杨带着哼哈二将进了办公室,大办公桌上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划着密密麻麻的圈,标注着日期。

双方寒暄几句,胡杨问了安装进度,已经超额完成了一半的任务,孙总表示月底能完成,广告牌总数量将达到80个。

实际上,鼎立公司自身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如此多的广告牌工程,除了材料采购、设计、监理以及协调手续,施工都分包出去了,赵总自己的建筑公司承包了一些,大多数都是其他工程队在做,否则建一个牌子小半月时间,不可能做的这么快。早一天完工就早一天赚钱,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离开鼎立,胡杨开车直接上了高速,挡风玻璃下拿出通行证给收费员晃了晃,便大摇大摆的开上了高速。

现在上画的牌子大部分都是免费三个月的,新牌子都还空着,还有些正在安装,也没什么好看的,车到了龙泉就下了高速,走省道往锦城东边而去。

开了半小时,到了十陵附近的龙泉驿青龙村,此时这里还没有湿地公园,青龙湖边的地形北高南低,条状聚落,地势浅丘,田、地皆有,土质属黄泥粘土,粮食主产小麦、水稻为主,旱地出产茉莉花,还有一种很特别的辣椒,名叫“二筋条”。

这种辣椒与一般辣椒的辣味不同,椒角细长,椒尖有J形弯钩,口味微辣且香,作为鲜菜食用的大都采收青果,采收时间在5月上旬。红椒采收时间在7月,红椒晒干,用来煎油色泽红亮,红油能自动向盘边溅射上爬,口感辣度适中,味道奇香无比。

在所有产地中,二筋条因龙泉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质,口感最棒。

王海先按照胡杨的指示,已经来踩过点,胡杨只是过来实地看看,目前当地的农民种植辣椒的数量不多,农户没有采用大棚养殖因为成本太高,这里将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辣椒生产基地,供给全国连锁店的使用。

村支书老李是个五十来岁的汉子,颇有些见识,也是个老退伍兵,所以和王海、袁志强能聊到一块儿,一儿一女都在省城打工,农忙的时候回家帮忙,家里修的瓦房带院子,生活条件比山区农民强多了。

因为目前的采购量很小,所以胡杨没有和老李谈更多的内容,保持联络就行,王海送了一条红塔山,三人便告辞离去了。

站在家门口看着奥迪离去,老李做梦也想不到,未来几年自己村将会把整卡车整卡车的辣椒卖给这家企业,全村也因此发家致富奔小康。

作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就不用去考察了,那是一家很成熟的企业,前身为解放前的元丰源、益丰和号酱园,1953年公私合营成立郫县豆瓣厂,质量稳定,买的多价格能拿批发价。

胡杨把车开上了大路,扭头问袁志强会不会开车,他回答会,只是没驾照。胡杨便把车停在了路边,坐到副驾让袁志强开,没事,一般交警不会查奥迪。

袁志强调整了座椅,稍微熟悉了一会儿,便操作自如了,胡杨一看,这特么绝对是老司机,看来这家伙不简单啊!

一路袁志强按照老板的指示行驶,这年头还没有导航,不认识路在省城开车绝对抓瞎,入城的所有路口,都有人举个“带路”牌,专门帮外地人带路挣钱。到了二环路入口,有交警执勤,奥迪大摇大摆开了过去,没事谁查奥迪啊。

胡杨问刘娟的检查结果如何,袁志强说,检查结果是骨结核,医生开了抗结核的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吃完一个疗程再去复查。药的价格也不贵,一般人家都能承担。找到病因就好办,结核也不是不治之症,坚持治疗就没事了。

车转到郭家桥,眼看快到家了,突然袁志强打了双闪缓缓把车靠边停下,下车一看,左后胎缺气了,轮胎憋了一半。胡杨也下了车,袁志强蹲下来细细一找,果然看见车胎上扎进了一颗十字螺钉。本想换备胎的,却听见胡杨说,别换胎了,前面就有个修理厂,袁志强启动汽车缓缓开了过去,胡杨王海走路也跟了进去。

车停在门店前面,一个浑身油污的黄发小伙打了千斤顶卸轮胎,一个老板模样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招呼着给三人散烟。

修理厂不大,屋里有起降机,龙门架,地沟,旁边有个烤漆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领导,你这车没开多少公里吧,要不以后来我这里做保养,比4S店便宜一半不止。”老板很有眼力,直接盯着胡杨问。

“行啊,你打开引擎盖帮我看看机油够不够?”胡杨突然想起大众的车好像都有烧机油的毛病。

打开引擎盖,老板熟练的检查完机油尺,说没问题,尽管开,平时要是有事直接打传呼,24小时救援服务,说完递了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名字:吴晓峰。

没一会儿补好轮胎,回到小区天已经黑了,还是停在小区门口,胡杨跟着去了王海那边,刘娟的气色比上一次见到好多了,柱着拐棍行走也没那么艰难,日常家务都能做,只是出门还略显困难。

小宇状态也好多了,母亲的病能治,小伙子的眉头也舒展了,有了些许少年应有的朝气。

饭菜早就做好了,是小宇打下手,刘娟主厨的,下锅热一热就成,虽然只是家常菜,但也显得颇有功力。

“嫂子,你是什么文化程度?”胡杨问。

“没读过什么书,初中文化。”刘娟回答。

“初中文化就行,你这病治的差不多了,以后也到公司去上班,后厨的工作做不了,干个库管也行,反正坐着管管账,不懂的会计会教你。”胡杨道。

“谢谢胡总。”刘娟连忙感谢道。

“对了,小宇,跟着你王叔学的怎么样?”胡杨问。

“还行吧!”小宇有些腼腆。

“这小子有天赋,我一教就会。”王海夸道。

胡杨心里却想,15岁可不能上班,这可是童工啊,要不送去烹饪学校学两年,考个本,就算是正儿八经的厨师了。可一次性给予太多,他们可能接受起来也挺难的,那就放一放再说。

(求五星好评,谢谢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