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红楼,绛珠重生 > 第24章 大明寺遇灾民

第24章 大明寺遇灾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红楼,绛珠重生!

午饭时分,文秀过来叫黛玉过去和林如海一起用饭。

她一进门就给黛玉跪下了,黛玉慌忙喊道:“紫鹃、雪雁,还不快把人给扶起来,文秀姐姐,这可使不得啊。”

文秀在两个丫鬟的搀扶下站了起来,她又冲着黛玉盈盈一拜,方开口说话,“我知道都是姑娘疼我……”

话音未落,眼眶已经红了。

黛玉仔细端详文秀,她是林如海身边的人,早已不是十七八的女郎了,虽然算不得年轻貌美,但是贵在端庄稳重。

黛玉走过去扶着文秀的手说:“文秀姐姐切莫如此,我知道你素来是个好的,别看我年纪小,但是你之前是怎么对父亲和母亲的,我都看在眼里。现在母亲不在了,我又长期住在外祖家,家里的大小事宜都是交给文秀姐姐去操心的。特别是父亲的身体,虽然这次有惊无险,但是以后也是要费心照料的。”

文秀一一应下,两人原本就很熟稔,没一会便又像之前那般亲近了。

黛玉也算是文秀从小看着长大的,如今黛玉助她答偿所愿,她更是视黛玉如主亦如女。

文秀握着黛玉的手说:“姑娘放心,老爷的习惯我是最了解的,我一定将老爷伺候得身体康健,平平安安。”

黛玉眼眶微红,她知道文秀这是真心话,且不说她这么多年来对林如海的情谊,就说她现在的身份,她也一定是盼着林如海长命百岁的。

如今这世上又多了一个人和自己一样盼着爹爹好,黛玉觉得心里更踏实了。

过去用饭的时候黛玉才知道一起用饭的还有贾琏。

原来在林如海病重的这段时间,一直也没有顾得上好好感谢贾琏此次护送黛玉回来的恩情。

如今大好了,又有准备纳妾这件喜事,于是觉得择日不如撞日,办了一桌小宴,把贾琏答谢一下。

话说贾琏这段日子在扬州过得还挺滋润,本以为回来是带黛玉奔丧的,少不了要帮忙筹备各项议程。

没想到林如海眼看着就快不行的人,居然一天好似一天,阖府上下都是轻松欢快的气氛,连带着他也不由得心情大好。

不管怎么说,林如海都是他嫡亲的姑父,贾敏没出嫁的时候贾琏还是个总角小儿,贾敏也没少带着他玩,所以对于林家,贾琏还是有一份情谊在的。

所以即便风流多情如他,虽然停留在扬州这个自古出美人的地方,也忍住了没有出去乱来。

只不过是每天问候林如海的病情如何,再者就是去扬州城的大街小巷随意转转。

这人一老实下来,反而有些思念远在京城的妻儿,倒是给凤姐和大姐儿买了不少好玩意儿。

贾琏看到林如海如今也大安了,趁着林如海这次的宴请,他也准备借机说一下回京的事情。

饭桌上,林如海和黛玉先后对贾琏表示了感谢,贾琏连声说不敢,“只不过是护送妹妹回家,这本就是应当应分的事情。

且不说老祖宗对林妹妹的疼惜,就是看来我敏姑姑的面子上,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听到贾琏提起母亲,黛玉的眼眶微微泛红,不过她知道此时不是追思母亲的时候,于是又笑着把话题转开。

“琏二哥哥说准备回京了,这次来扬州也没顾得上好好招待一下,我和父亲心里都有些愧疚,不如趁着这两天父亲大安,备车带琏二哥哥去一趟大明寺吧。

一来这是千年古刹,二哥哥可以去过为家人祈福,我也为外祖母和父亲请个平安福,二来,大明寺的梅花是扬州城一绝,这雪后赏红梅更是别有滋味。

不知父亲以为如何啊?”

林如海笑道:“玉儿此意正合为父心意,这段时间在家养病把我养得也很是憋闷,正好和你们一起出去走走散散心。”

听见父女俩都这么说,贾琏知道也不用再推辞了,爽朗一笑:“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啦。”

当晚,林如海又设一宴,抬了文秀为姨娘,从此文秀在林府也算是名正言顺地有了名分了。

第二天,下了一天一夜的雪已经住了,紫鹃推窗向外看去,真得是天地间一片白茫茫啊。

她深吸了一口凛冽的空气,这没有污染过的空气就是鲜甜。

今天全家老少准备一起出游大明寺,在现世一直忙于工作的紫鹃,虽然收入不菲,但是并没有怎么出门游玩过,来到红楼世界之后也不是在贾府就是在林府,所以听说可以出门的还是有些雀跃的。

她也可以看看真正的古代世界了。

架好了马车,收拾妥当要带的各色行李,一行人说说笑笑地上了车,前往大明寺。

紫鹃自然是和黛玉一车,这次把她们三个小丫鬟都带上了,黛玉也知道这几个在贾府都憋闷久了,难得有机会这样出来游玩,自然是不会偏心的。

这一路上紫鹃和黛玉还好,雪雁和春纤两个小的激动地像两只小麻雀,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紫鹃笑骂道:“你们两个,收着些吧,小心把姑娘吵烦了,把你们送回去。”

雪雁吐了吐舌头,冲着春纤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黛玉上车后就在闭目养神,此时听见车里的动静依旧没有睁开眼,但却笑着说:“不碍事,让她们说吧,难得出回门子,就不要再拘着她们了。”

说完她睁开一双美目,看着紫鹃说:“倒是紫鹃你,明明比她们也大不了几岁,也别总是这般正经,和大家一起逗逗趣也好嘛。”

紫鹃口中应了一声,心中暗道,我这十五岁的皮囊下面可是三十岁的芯子啊。

而且,由于紫鹃前世学医,本就需要耐住性子,所以久而久之,她逐渐就形成了一副沉稳的性格,有着超乎同龄人的冷静和稳重。

此时车窗外也逐渐听到了嘈杂的声音,时不时还有孩童的啼哭。

黛玉奇道:“按理说这前往大明寺的路上应该人烟稀少才对啊,又是大雪的天儿,怎么听着外面人很多呢?”

紫鹃撩开帘子露出半张脸向外看去,所见之景触目惊心:

这外面都是三五成群的贫苦百姓,拖家带口的,有一点大的奶娃娃还抱在母亲怀里,这天寒地冻的,怎么能不冻得哇哇大哭。

紫鹃合上帘子,扭头对黛玉说:“小姐,外面不知为何有很多贫困百姓在排队。”

“排队?”黛玉诧异道,“难道是寺里在施粥?”

还真让黛玉猜中了,走在前面的林如海早就派人下去询问,原来还真是大明寺的僧侣在施粥,还有粮食和炭火相赠,所以听说这个消息的贫困人家无不拖儿带女地前往,只求能够平安度过这个寒冬。

听到这个消息后,林如海一方面为寺里的大手笔暗自称赞,一方面又为官府的不作为感到愠怒。

他虽然不是扬州知府,但是作为常驻扬州的巡盐御史,虽然只是正七品的官职,但是手中却有可以直谏皇上的权利。

之前他身体康健的时候,这扬州知府李茂碍于他的情面,很多事情做得还勉强说得过去,没想到他久病以来,李茂连装都不想装了。

还记得玉儿说他们的船进港的时候,由于官府的准备不充分,导致他们在水面上等了近三个时辰才上岸。

这个李茂,真得是越来越不作为了,等自己痊愈了,定好好写个折子参他一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