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明朝改变灭亡历史! > 第六章 竟是真的

第六章 竟是真的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明朝改变灭亡历史!!

王承恩瞥了一眼袁兴韶,他自然了解袁兴韶的疑虑。

王承恩淡然地说:“袁同知,你也理解,陛下心怀振兴大明的雄心壮志,对于那些企图妨碍这一伟业、破坏大明基业的人,陛下将采取坚决措施。”

袁兴韶浑身一震,感受到一阵深刻的冷意。

“感谢王公公,我明白应该如何行事了!”袁兴韶额头冒出冷汗,连忙回应。

“很好,袁同知,杂务不再拖延你,务必小心行事。”

说完,王承恩转身离开了乾清宫。

袁兴韶目送着王承恩离去,然后仰望星空,心中涌上了许多感触。

“看来朝堂上又要发生变动了。”

袁兴韶整理了一下衣物,趁着夜色,离开了乾清宫,在一名小太监的引领下,通过侧门走出了皇宫。隔日,清晨。

在养心殿,文武百官分成两排,不少朝廷大臣三三两两低声交谈。

“陛下降临!”

随着王承恩的话语响起,整个大殿陡然寂静。

崇祯身穿明黄龙袍,大步走上丹陛,稳坐在龙椅上。

“各位臣工,如有要事请陈奏,无事可退出。”

王承恩走上前来宣称。

“陛下,臣有一事须禀报,袁崇焕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已展开共同审查。尽管铁证如山,袁崇焕仍然不承认罪行!”

“请陛下审定!”刑部尚书乔允升站了出来,高声陈词。

“陛下,两年前,袁崇焕上奏警告后金趁机借道蒙古入侵大明境内。现今袁崇焕与后金通谋,确凿无疑!”

“其次,袁崇焕藐视朝廷,擅自杀害毛文龙,不重视朝廷法度,背叛之意明显!”

“再者,自袁崇焕领导蓟辽军以来,未曾收复失地,战局僵持,有私兵图谋之嫌!”

“陛下,在如此确凿证据面前,袁崇焕难以逃脱罪责,愿陛下严惩袁崇焕,彰显朝廷法纪之严肃!”接着,周延儒站了出来,措辞犀利。

崇祯原本以为周延儒是值得信赖的重要大臣,但对于袁崇焕案件,崇祯开始怀疑朱慈烺的观点是否合理。

现在,他不急于作出处理袁崇焕的决定,而是命令袁兴韶去调查周延儒和温体仁。如果他们是清白之人,那么再给袁崇焕一个公正的机会,否则再严惩。

崇祯内心感到满意,他并不打算完全听从朱慈烺的建议,朝政需要慎之又慎。

崇祯默默思索片刻

后说:“周爱卿言之有理,然而当前,袁崇焕案缺少确凿证据,除了毛文龙之死。”

“因此,针对袁崇焕案,刑部、大理寺以及都察院,必须继续搜寻更多证据。一旦罪行完全确凿,我们再决定如何处理袁崇焕案。”

这番言论引起朝堂上众臣议论纷纷。

周延儒开始感到疑虑,之前崇祯似乎一直在支持严惩袁崇焕,现在却有所变化。他不明白崇祯的意图,感到事情有些不寻常。

另一方面,计划力保袁崇焕的成基命也感到迷茫。崇祯的态度突然转变,让他感到措手不及。

崇祯扫视了一眼朝堂大臣,询问:“各位爱卿,是否还有不同意见?”

“陛下明智!”众臣纷纷附和。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心中自得,朝政掌握在他手中,不会完全听从朱慈烺的意见。他认为朱慈烺对陕西旱灾的预测不可信,

因此想询问成基命是否有关于灾情的奏疏。

“成爱卿,陕西是否有有关旱情的奏疏?”崇祯突然发问。

成基命一愣,看着崇祯,疑惑地说:“陛下,您是怎么得知的?”

“陕西巡抚杨鹤已上奏,自春天以来,陕西旱情严重,连谷雨都已过去,但雨水迟迟未降。”

杨鹤在上奏中所陈述,陕西或将面临灾害,今年秋收或会受影响,请朝廷提前准备!

崇祯瞪大双眼,朱慈烺所言不假,陕西果然有灾情!

“朱慈烺难道真能洞悉千里之外的事情?”

“真是位神秘的人才啊!”

崇祯内心一震,这消息让他更为吃惊,甚至超过了陕西灾情本身!

而在另一方面,周延儒保持沉默片刻后说:“陛下,现在只是四月,五月初才开始播种,杨鹤此刻要求朝廷准备赈灾,或许还为时过早。”

崇祯微微一愣,通常情况下,他会同意周延儒的看法。

但是!

现在,朱慈烺甚至预测陕西的灾情,是否这意味着,不妥善处理陕西的情况将导致大规模的反抗?

目前,陕西还有高迎祥等反贼未平定,如果处理不当,陕西将陷入混乱!

“陕西目前还有叛乱未平息,绝不能允许再次混乱!”崇祯厉声说道:“无论如何,朝廷都应早作准备!”

“成爱卿,国库还有多少白银可供赈济?”成基命毫不犹豫地回答:“回陛下,怕是在秋收前,国库已不堪支持救灾之需。”

“国库是否贫困了?”崇祯内心沉重,自登基以来,九边和陕西一直都在战斗。

或平定叛乱,或镇守边疆,资金消耗如水流般迅速!

“不对,首辅大人,我记得国库中还有两百万两白银,你怎么说国库贫困?”周延儒含混地说。

“还有财力!”崇祯眼光闪烁,说:“成爱卿,既然国库还有钱,为何不拿出来救灾呢?”

成基命内心感到苦涩,说:“回陛下,那两百万两白银中,八十万两已用于修复京师城墙。因京师曾遭后金围攻,城墙严重受损,急需修复以防再次被攻破。”

“其次,关宁军和京师守军表现卓越,虽朝廷未奖励,但关宁军和京师各军营军饷共六十万两,若不发放,士兵或发生骚动。”

“最后,剩余六十万两将用于赔偿阵亡士兵的家属,此次京师战斗中,朝廷军队死亡一万多人,八千多为阵亡。按朝廷规定,士兵应获得六十两赔偿,军官更多,六十万两已仅勉强足够。”

“故臣所言国库无余。”

崇祯感到头痛,这些资金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关宁军这边,去年险些爆发兵变,再次拖延是否会引发叛乱尚不确定!

而士兵的赔偿款更关系到大明军队的士气,如今北方后金威胁重重,陕西叛乱严峻,不容小觑。

若不能解决阵亡士兵家属的问题,又有谁会为朝廷献身?

而京师城墙也必须修复!

这些都需要资金!

对于这些资金,崇祯实在难以轻易作出决定。

崇祯有些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询问:“诸位大臣,是否有筹集银两的好办法?”

一名大臣站出来提议:“陛下,如果需要紧急资金,或许可用大明宝钞代替关宁军军饷。”

成基命立刻反驳:“大明宝钞自万历年间已不值一文,流通至民间,可用来支付军饷吗?”

崇祯思索着,对这问题也有一些了解。

“陛下,若急需资金,我有一建议,可先暂缓修复京师城墙。”周延儒缓慢发言。

这提议在朝堂引起轰动。

崇祯甚至有些不满,毕竟京师城墙的坚固关乎大明的安危,如果不维修,后金再度来袭如何处理?

“周延儒,你实在太大胆了,京师城墙的坚固关系大明江山,若不修复,大明将陷入何境,

陛下将何去何从!”成基命当即呵斥道。

周延儒微笑看了成基命一眼,轻描淡写地说:“首辅大人,我话还未说完,您何必那么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