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七零,读书与掌大勺都能为国争光 > 第144章 九岁成为军事科学院特聘首席专家?

第144章 九岁成为军事科学院特聘首席专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七零,读书与掌大勺都能为国争光!

1979年12月30日,宜公布喜讯…。何秧苗研发出ZG-79式狙击步枪的消息不胫而走,中央军事杨总参谋长将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接待何秧苗的消息也登上了各大报纸新闻!

而回到学校里的何秧苗,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城的信,捏着厚厚的信封…,再看看信封上面确实有邮戳,放弃了郑裕泰给她寄钱的想法。

边朝着宿舍走去,边拆开信封。然后看到了很厚一叠的纸张,拿出…发现基本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最后才发现此信的核心点。

总结一句话就是:郑裕泰想她了…,邀请她放假去他家玩几天!

收好信,将它放进抽屉里…,倒不急着回信,反正要跟范,康叔一起去北京城,将ZG-79式狙击步枪的核心技术带给国家。

将“尘封”多日的搪瓷盅盅洗干净后,奔向食堂…,然后看到了久不见的好友们!何花第一个发现了她,“啊…,秧苗,你终于回来了!”

随着她这高昂的声音,同学们纷纷朝这边望,“领导…,你终于回来了!我给你投递很多消息…,都不见你回我!”,熊季安的语气无奈又好气。

“正值研究关键时刻,没办法。”,何秧苗摊了摊手…。

“秧苗,你太有厉害了…,你是不知道你研发出ZG-79式狙击步枪的消息出来后,校门外站满了记者媒体同志…,大家都想拿到采访你的一手资料!再加上大领导要在北京城人民大会堂亲自接待你!啊…,我想都不敢想!”

何花很激动,抱着她的手臂…激动到手舞足蹈。

“领导你什么时候走?走之前能不能帮我们把遇到的难题解决了?”

熊季安话刚落,曾鑫就拍了拍他,“懂不懂事,何妹妹已经很累了,刚回来你就又让她解决难题?”

“没关系的,等吃完饭,我去看看…”,何秧苗打好饭菜,坐下后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来到实验室里,听着熊季安讲述他们遇到的困难…,听完何秧苗立刻找到了问题所在,在熊季安崇拜的眼神下,她轻松地讲解了办法。

从实验室出来,何秧苗直奔寝室…,脱掉衣服,呼呼大睡。

与范叔,康叔约定好后日出发去北京城,还有一天的休息时间。

-

省城,何家。

“外面的人都在传,我们秧苗研发出了国家第一支狙击步枪,正民这是不是真的啊?”,爷爷停好三轮车直奔何爸爸那里。

“爹,是真的…,我刚才在电视上看见了这则新闻报道!”

“我滴个乖乖,我们秧苗咋啥都会啊?”

这时,何家欢跑了进来,“爸,爷爷,有人说我姐研发出了一把超厉害的狙击枪,是真的吗?”,猴急猴急地将挂包扔到藤椅里,然后跑向里屋。

恰好电视又在插播新闻,无数烟花盛放,很大的一段文字映入眼帘,(热烈庆祝何秧苗团队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把狙击步枪,而何秧苗亲自命名的ZG-79式狙击步枪威力如何呢?请锁定军事频道,何秧苗将在1月8日晚上8点做客本栏目!)

国家很高兴,让电视台以每五分钟各个频道轮番插播地形式,向全国人民宣告这一盛大喜事!

而此刻的何秧苗已坐上开往北京城的火车,这次乘坐的火车不是普通的运客火车,而是军事火车…,那安全感妥妥的!

昔日的图纸参数信息本如今已成了国家军事机密文件,由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护送…,当然何秧苗也在他们护送的名单里!

-

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看到新闻的郑叔,“哐”地一下推开门,“儿子,你的何姐姐来了北京城了!”,郑裕泰一副早知道的模样将报纸折好,放进抽屉里,“她真的好厉害啊!爸…,你说我的天赋到底是什么啊?”,苦恼,很苦恼。

郑叔叔没有一丝犹豫地回答道:“能吃!”

当即就把郑裕泰气极了…,“你出去!!!”,咆哮声惊飞了树梢上的麻雀!

郑叔叔摸了摸鼻子,转身离开了,隔一秒又探进来一个脑袋,说道:“儿子,你是真的能吃!”

接下来的画面…,可想而知了。

-

1980年1月6日,何秧苗抵达北京城…,享受的待遇就如同要接待国家级重要领导般,封闭场所,特种部队的兵哥哥们持枪护送…,搭乘红旗牌轿车前往人民大会堂。

车辆还没行驶至人民大会堂,就被眼前的场面给震惊了…,被拦在外面的群众以及媒体同志们,纷纷够着身子往这边张望,维持秩序的兵哥哥们在看到红旗牌轿车行驶来后,纷纷行注目礼。

何秧苗已经目瞪口呆了…,范叔失笑道:“喜欢吧…,你若是成为军事科学院的特聘首席专家,这种场合要习惯。走吧!想必老杨已经在大会堂等我们了。”

军事科学院特聘首席专家?她吗?想到这问题何秧苗的心就“砰砰”直跳。

揣着激动的心情,下车接收到媒体同志们的喊话,与“嚓嚓”的照相声…

与此同时,因为之前有直播的前例,现如今央视多个电视台在将这画面进行实时直播,“可以看到何秧苗小朋友已经抵达人民大会堂,不要走开,本台为你们实时报道…”

而何家,郑家,县城一中…,中科大,甚至何家沟队里的唯一一台电视都在播放有何秧苗的实时报道…

一出现何秧苗的身影,大家都激动到手舞足蹈,“看!那是我女儿!”\/…“看!那是我孙女!”,\/…“看!那是我们生产队的何秧苗!”

“好样的,何秧苗!为我们家乡长脸了!”

“真是三生有幸啊!竟能跟何秧苗一个家乡!”

…何家人守在电视前,看着出息的何秧苗,一家人真是高兴得“热泪眼眶”!

随着何秧苗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了人民大会堂,电视画面里没有了她的身影,但就算如此…很多群众依旧舍不得离开电视机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