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明末开疆 > 第35章 新式火器

第35章 新式火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末开疆!

有了锰钢,钻枪管的刀具、拉镗线的刀具都有了。陈志远的水力钻床和镗床都可以进入投产。

火器工厂,建设在望岛河上。工厂沿着河边落差大的河段,建造了十台水车。负责造枪的,是刘铁柱和在北京招募的铳匠马要、陆仲运、金大舍、金大钟、文二锤。如今,水车可以投入使用了,但现在是冬天,河水结了冰。火枪作坊里,铳匠们只能用老办法,用卷铁皮的方式锻打枪管。

用烧红的铁皮卷制枪管,生产出来的枪管质量不咋滴,而且速度奇慢。现在又不能使用水力钻孔。经过两天的思考和总结,陈志远想起了后世生产无缝钢管使用的斜轧法(孟内斯曼法)和挤压法。斜轧法(孟内斯曼法)是先用斜轧辊将管胚穿孔,然后用轧机将其延伸。另一种挤压法则是用穿孔机将管坯或钢锭穿孔,再用挤压机挤压成钢管,这种方法比斜轧法效率低,适用于生产高强度合金钢管,而且要使用大型挤压机械,很难办得到。

斜轧法使用的两轴斜轧辊机,结构简单,而且在工作时,不考虑速度问题,使用人力和畜力是可以的。孟内斯曼发明斜扎法那时。刚开始也是使用人力和水力进行生产。

“刘铁柱,你们都别锻打铳管了。这两天我想到了一个生产铳管的好办法。”陈志远想到了斜轧法,便马上画出图纸,让刘铁柱等人制造设备。

刘铁柱接过图纸,又向陈志远询问一番细节。就开始忙碌起来。斜扎辊机需要三个动力。其中两个轧辊需要转动,另一个则是轧件钢坯需要。因此,一共打制了三件手摇转轮机。为了提高速度,手摇转轮还使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的加速模式。两天后,斜轧机制造完成,开始试生产。

“叮当……!”一根约十斤重的钢坯一端被烧红,然后放进一个竖槽内固定,刘铁柱等人又用锰钢制成的打孔钎锤打穿孔。打好孔后,又将钢坏放到炉里继续加热,然后将钢坯夹出,装上斜扎机的转轴上。

准备就绪后,三个手摇转轮把手,每个三个人摇动。

“咔嗤咔嗤……”旋转的钢坯经过两个斜辊,被辊扎成圆柱形。一根锰钢芯轴插进预打好的吼洞,随着钢坯轧制的同时,进行扩吼。

“嘿呵嘿呵………!”九个人摇了一刻钟的把手。一根正圆形,长八十厘米,辟厚一点五厘米,内径一点八厘米的枪管终于被轧制成功。

拆下工件,又将工件后端的未加工坯料切削和前端进机时变形端切去,再将枪管套入钢芯进行打孔。随即淬火渗炭,一根乌黑的枪管总算完成。而斜轧机,则在不断地辊扎。四个时辰下来,一共制造了二十二根枪管,只有两根报废,合格率百分之九十。

有了斜扎机,制造枪管变得简单起来,像摇把手的工作,只管招募有力气的人担任就是。一台斜轧机,配九个力工,再配两名工匠。八小时能产出二十根枪管,这比传统的工匠锻打枪管要效率高多了。而且,制造的枪管没有焊接口,口径和壁厚大小一致,对于用火药发射的火枪而言,斜轧无缝钢管,足够承受膛压了。如果是用硝化棉做发射药,普通炭钢的热扎钢管,就存在炸膛的风险。

制造火枪的同时,陈志远还在指导铸炮。铸炮的主事人是李百鸣,陈志远教导李百鸣使用铁模铸炮和内模灌水冷却法共用的铸炮方法。

铁模铸炮法其实就是先分段铸造铁模,形后在模内涂上一层稻壳灰再组装好,然后浇注铁水。不过,单纯的铁摸铸炮法不行,陈志远使用的是锰钢铸造,不是用铸铁铸造。用锰钢或钢水铸造,就要解决炮管内镗冷却慢,造成炮镗变形和开裂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到内模冷却法。内模冷却法很简单,就是制造一个中空的内模铁芯,再通入循环水就解决了。李百鸣曾经做个高炉水套,做个循环水的内模铁芯不成问题。另外,陈志远所铸的炮,又尝试克虏的钢套箍炮。钢套箍炮就是在炮管后身箍两至三层钢套,避免后部因火药燃烧的高膛压而炸膛。同时减少用料,毕竟前端的炮管不必铸造的太厚。所以,铸炮时,又多做了一个钢套浇注模。

十二月初十,第一批二十支滑膛燧发枪和第一门野战火炮装配出厂试验。试验场地上,一门两轮野战炮格外显眼。赵大有在火炮傍左看右瞧,嗤嗤称奇,傍边五个炮兵也是不停地指点。

“哎呀……奇了奇了,我赵大有摸了十几年的炮,都还没见过如此奇特的。这炮管,如此之薄,会不会炸膛?还有这炮外观,怎么做得如此光滑?还有这炮架还装有两个大轮子?哎呀,这炮我老赵还真不会使!”

“赵炮总,这炮你没见过吧。”

“回将军,以前真没见过!”

“这是新造的野战炮,李百鸣你介绍一下这门火炮的参数!”

“是…… !诸位,按照将军使用新的计量单位计算,这门野战炮炮管长2000毫米,口径120毫米,炮管壁厚4厘米,炮腹加套两层钢套,壁厚10厘米。火炮使用定制10斤重铁弹和12斤重铅弹,使用4斤定装发射药。炮身安装有角度调节器,炮口可从零度调升至二十度,右侧摇把向前摇动可调节角度调,每一个刻线表示1度。火炮车轮高1200毫米,车轮与轴连接用新研制的轴承,火炮移动非常便利。整炮全重750斤,一匹马可以拉动。”李百鸣向众人详细介绍一番。

对于陈志远改用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百米、千米作为新的计算单位。工匠们已学了好几个月,军队里也推广,赵大有也听得大概明白,似懂非懂的样子,于是赵大有摸了摸脑袋,傻笑着道:“将军,我老赵是个粗人,这火炮参数没多大用处,不如你叫李匠头演示一番操炮,让我们见识见识!”

陈志远拍了拍赵大有肩膀无奈地道:“赵大千总,你怎么说火炮数据没用呢?这样吧,我这里有一本灭虏120毫米野战炮训练大纲,你拿回去抄二十遍,然后每个炮兵抄十遍,过年后上交给我,而且你必须给我背熟。”

赵大有挤出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表情,伸出双手接过册子。

陈志远瞪了赵大友一眼,随即道:“现在试炮演示一番给你们这些大头兵见识一下。李百鸣,试炮,第一炮平射,瞄准点,前方500米茅草房。”

“是”

李百鸣带着五名工匠开始试炮,透过星门、准星三点一线,李百鸣仔细瞄准目标。

“火炮稍微往左、往左、再左一点……好!”

李百鸣指挥着瞄准茅草房,四个工匠吃力地移动。瞄准后,李百鸣拿出用丝绸包成圆柱形的发射药包放入炮管,两个工匠用木棒捣实,随后又装入十二斤重的圆弹再捣实。李百鸣用刺针插入火吼拔出,再倒入发射药后才向陈志远禀报:“将军,火炮瞄准装填完毕!”

“好,发射。”

“轰!”

李百鸣亲自点火,火炮发出一声巨响,炮口冒出火焰和白烟。随即,炮车往后退了六步。

“砰!”

五百米外的茅草房被炮弹击中左侧上部,随着起火冒烟。

两名工匠走去观察炮击情况。回来后高兴地禀报道:“报,第一炮击中目标左侧,击穿目标后炮弹落地,形成三十米跳弹。”

“不错,第二炮平射,测射程。”

……。

经过多轮试射,火炮平射最远1300米,最高仰角20度,射程2500米,平均调高一度仰角可增程60米。

随后试火枪,火枪击发率保持八成五,最远射程150米,其中,火枪50米内有准头,击中率九成五,60米外七成命中率,80米外听天由命。威力方面,60米外破三层甲,80米破单层甲,一百米可击伤目标。

试射完毕,陈志远宣布,120毫米野战炮命名灭虏120毫米野战炮。说明该款火炮以后还有其它口径的火炮加入。这款火炮其实是仿制法国拿破仑12磅野战炮。由于采用钢材铸造,火炮的重量比拿破仑12磅青铜炮轻了1000斤。另外,火枪命名为07式前装燧发枪,全枪长1.2米,口径1.8厘米,采用弧形枪托,全重9斤,采用定装发射药,定制铅弹。

这两款枪炮,采用锰钢制造。带来的效果就是寿命数十倍增加。后世德国克虏伯使用锰钢铸炮,炮管可打四千多发炮弹。而拿破仑12磅青铜炮,也就一百多发炮弹的寿命。

如今明末时期的火炮,好质量火炮的寿命也只有一百多发,像红夷12磅大口径火炮,每打十发炮弹后就要更换大一点的炮弹,否则会出现炮膛过大,气密性差,会越射越近,或者要在火药和炮弹之间加软木塞之类的东西密封。准头,更是离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