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七零后我脱单了 > 第11章 沈家的喜事

第11章 沈家的喜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七零后我脱单了!

拔草持续了四天就结束了。

除了第一天,后来过来登记工分的都是老会计。

“听说是手扶拖拉机不好开,选定的拖拉机手差点儿给开沟里,还把握不住耕地的深度,险些撅了犁。为了不耽搁耕地,就由小村长干了。”

“要说这手扶拖拉机买的真划算。耕地的速度杠杠滴。小村长一天就耕了二十几亩地,比牛拉的快多了。”

“小村长真是厉害,什么都会。他前几年不着四六,原来还学了这么多手艺。”

“谁说不是呢。”

宋禹衡跟在一群大婶后面,知道了沈棠这几日的去处。

他很想去看看沈棠开拖拉机的样子,便加紧了步子,想早点去老会计处登记好工分,去平川那边看看。

“小宋大夫。”

李丽丽远远看清人群中格外挺拔的身影,扶着肚子小跑过去,看得沈卫军胆颤心惊,直呼小祖宗。

宋禹衡见是他们,停下了脚步。

“二嫂,为军哥。”

“小宋大夫。”李丽丽终于撵上来,喘匀了气才开口“小宋大夫,可算见着你了。”因为怀孕,她被安排在家干些不重的家务。闲下来就在各处走走,几次路过知青所想跟宋禹衡道声谢,都没见着人。

“你那方子可有效果了。我现在也不反酸了,胃口还不是一般的好。要好好谢谢你才行。”

“有用就好。只是举手之劳。”

宋禹衡很不习惯别人的热情,让他招架不住。

“而且,四哥也送东西感谢过了。”

沈卫军说:“那是老四给你的,他还挺喜欢你。”

宋禹衡的耳朵不自然的开始发红。

夫妻二人没注意,继续道:“等孩子出来了,一定给你送红鸡蛋。”

“谢谢。”

正说着话,就见一个妇人满面喜气的走过来,瞧见他们顿住了步子。

“是沈大队长家的二小子吧。瞧这小媳妇儿俊的。这是又怀上了,几个月了?”

沈卫军夫妻点头应着,但面上一片茫然。

这好像不是红旗大队的人吧。

“你爹妈都在家呢吧?”见他们点头,妇人笑意更深,“那感情好。我前两日来时扑了个空,不过好事多磨么。”

什么好事?

“走吧,我们去你家。”

李丽丽迷迷糊糊被带着走,只来得及跟宋禹衡匆匆挥了挥手。

等三人走远了,看见这一幕的众人里,有个婶子露出神秘的笑。

“这是上桥大队的钱婆子,有名的媒婆。”

“沈家要说亲也寻不到上桥大队的媒婆去吧,我们大队的两个红婶子也都是有本事的人。”

“你傻呀。哪里是沈家要说亲,肯定是来给沈家说亲的。”

沈家唯一到了说亲年龄的就只有沈棠了。

宋禹衡心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方才烧红的耳朵也凉了下去。

等坐到知青所的床上,他都忘了方才一路都是怎么过来的了。好像登记了工分,还遇上了回家的沈广亮打了招呼。

他倒在床上,突然提不起一点儿劲来。

沈棠踩着夜色进了家门。

一连握着拖拉机耕了三天地,他耳朵里面嗡嗡作响,感觉五脏六腑都被震的移了位置,双臂麻得没了知觉,双腿也直打转儿。

裘翠兰瞧见他这副样子,心疼坏了。

“儿子呀,快坐下缓缓。”

沈棠是多一句话也不愿说了。跟长辈们打了个招呼,拎着一桶热水去了房间里的小隔间洗澡。

温热的水流很好缓解了肌肉的疼痛,他现在才有了活过来的感觉。

“妈,晚上吃啥饭,我饿的能吞下一头牛。”

他攥着湿哒哒的长发。这几日风吹日晒,尘土飞扬的,头发都枯了。

“你这孩子,尽胡说。”

裘翠兰拍了他一巴掌,正好拍在他酸胀的肌肉上,引得沈棠一阵哀嚎。

裘翠兰看他龇牙咧嘴的样子又担心自己下手太重了。

“小儿子明天还要开拖拉机?”

她问一旁掐算日子的沈广亮。

沈广亮摇头。

剩下都是些拖拉机上不去的山地还有施展不开的犄角旮旯。

“队里说了,给小儿子每天记十个工分。”

他跟着会计记账每天只能算六个。

“谁稀罕那三瓜俩枣。”裘翠兰嘟囔着钻进了厨房,拿出橱柜里装肉的坛子,小心别了一锅铲,放进了锅里炖着的白菜里。

晚上是黑面馒头,就白菜汤和一碟辣椒酱。

“多吃点。”

裘翠兰给沈棠舀了满满的一大碗白菜汤,飘着荤腥的白菜汤闻着就很香。

沈棠吃了个八分饱就放下了筷子。

裘翠兰这才说起今天家里来媒婆的事。

“上桥大队马老三家的女儿马兰兰,今年十八了,比你小两岁。那姑娘我也见过,长得也不差。”

沈棠反应过来,险些被口水呛到。

他虽然才过二十,但这个时代的确到了该成家的年纪。可他从来没想过这件事。前世他虽然事业有成,但因为身体不好,也分不出心思考虑感情的事。这一世身体没问题,可一家温饱都难以解决,结婚生孩子的物质条件都不满足,他不想让人家姑娘跟着自己受罪。

“论长相,跟小弟还是有些不配的。”

白荷娘家就在上桥大队,差着十岁的年纪,她们也没一起玩儿过,但回门偶尔会遇见。平心而论,马兰兰相貌也讨喜。圆脸,大眼睛,身体也健康。

但要是跟沈棠站一起……就有些不够看了。

“倒也不是长相的事。”沈棠欣赏美,但也算不上外貌协会。

“媒人说她性格老实,做事麻利,会做饭,爱干净,是个能干的姑娘。”

沈棠反驳:“我是娶媳妇儿,又不是找保姆,不用太看重这些。”

“小弟这话也在理。”李丽丽认同,“说到底还是要看的对眼。要是双方看不顺,日子鸡飞狗跳都是冤孽。”

“那就跟人家姑娘见一面,说不定就看对眼了。”裘翠兰建议。

新社会也不搞盲婚哑嫁那一套,双方见见面,聊聊天,先培养培养感情,才能进一步谈婚论嫁嘛。

“算了。”到时候事情不成,对人家姑娘名声也不好。沈棠正色道,“爸妈,我现在还不想这些事。再过几年,等我有能力,不用你们再事事操持的时候再说,行吗?”

“妈倒也不着急你成家的事,就是你这个几年,是几年?三五年,还是十年八年,你总得赶在我俩入土前把这事儿办了吧。”

沈棠无奈。

“您这话说的。就五六年吧。”

五六年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他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谋一个未来。

裘翠兰和沈广亮都没意见。

“那我回头跟媒婆说一声。”

“辛苦了,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