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 > 第34章 苏轼苏辙兄弟情

第34章 苏轼苏辙兄弟情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

【让人羡慕的兄弟情,苏轼和苏辙】

江楠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你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但是,你却时常感到头疼。

因为你的哥哥和你同朝为官,但是他就是嘴欠,什么都敢说。

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贼能作死。

在你七岁的时候,经常和你的兄长一起玩耍,你的哥哥就非常跳,而你的性格非常沉稳,经常恍惚间以为自己才是哥哥。

跳脱的天才老哥锋芒毕露,自己做一个藏锋的刀鞘,在他身后为他打点好一切。

日子一天天过,兄弟感情也越来越好。

十八岁那年,哥哥二十岁,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立志为官,为百姓谋事。

在这场科举考试中,哥哥取得了百年第一的绝佳成绩。

但是宋仁宗看着你的试卷,愣了。

兄弟两人的文章让他揉着脑袋,看了很久,默默的在心里下了个决定,仅为大宋,取二宰相亦。

你就是苏辙。)

此刻刚刚高中的苏轼和苏辙看着天幕上提起的童年趣事,倒是心有怀念。

更多官员的关注点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上,想不到此人日后竟能做到如此高位。

宋神宗看着,倒是有些无奈,首先说的不是自己,其次自己没有发愣,没有揉脑袋,天幕这样会不会让别人对自己产生误会。

(苏轼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两人心中点点头,很是认同。

(最是羡慕苏洵,整天忙着琢磨自己的事情,两个儿子却自学成才。现在辅导孩子的父母太难了。)

两个儿子同时高中,其中一个还做到了宰相,确实是有不少人羡慕苏洵,想知道是怎么教儿子的。

(宋神宗虽然很烦苏轼这个欠儿登,但却真真正正是苏轼的粉丝一枚,有时候看着苏轼新写的词作真是越看越喜欢,甚至有时候苏轼不更新了,宋神宗还会派人传旨催更。)

宋神宗赵顼此刻饶有兴趣的看着苏轼,看来此人的才华是真的不错呢。

也引起了不少朝臣的注意,此子竟能让陛下下旨催更的。

苏轼本人站在一旁倒是还算镇定。

唯有苏辙看到陛下不喜欢哥哥的话,有些担心自家哥哥。

(苏轼:父亲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啥都想试试。

苏辙:父亲给我起了个好名字,一辈子都在给我哥想辙。)

苏洵此刻心里大呼冤枉,面对友人戏谑的眼神,自己有些躲闪,不对,自己心虚个鬼,自己起名可不是这个寓意。

(父亲:你们兄弟要相互扶持啊

苏辙:父亲,我知道了

苏轼:父亲,弟弟说他知道了)

苏洵想了想两个儿子的性子,这么说倒也挺符合。

大儿子有些跳脱,二儿子则是比较稳重。

就连自己有时候都忍不住怀疑两人是不是要换一下身份才好。

(苏轼:一路被贬一路吃喝

苏辙:一路高升一路捞哥)

同为兄弟,两人的官场之路差别这么大的嘛?

作为父亲的苏洵,此刻恨不得大儿子就在眼前,好让自己再耳提面命一番。

(苏辙不仅是一个好弟弟,还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更是一个好父亲,他和妻子死后,他因儿子苏迟显贵,获赠太师,封魏国公,其妻史氏获赠楚国太夫人。)

不管是之前之后还是本朝的人都狠狠的酸了,止不住的羡慕看着苏辙。

此人真是什么好处都给占了。

(那么唐宋八大家,除了父子三人还有哪五个?)

就李白也是对着好友说,“唐宋八大家,不知何人能上榜”

唐宋两朝,有不少人心中蠢蠢欲动,不住自己是否能上榜。

就看到天幕并没有揭晓答案,心中顿时一口气上不来也下不去。

(如此深厚的兄弟情谊,让那些为争父母遗产而不惜割断亲情的人应该感到脸红吧。)

这句话从帝王到百姓,各个阶层全部创伤,无差别攻击。

普通百姓为了家里的几亩良田,几两碎银,大打出手,最狠也不过形如断亲,老死不相往来。

阶层越往上,利益牵扯越深,斗得越狠,更有甚者,谋财害命者比比皆是。

不然如何会有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呢?

就连圣明的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也只能沉默,至于脸红,那倒是没有。

(从前车马很慢,但苏轼硬是被贬了半个中国。)

虽说还不知道中国的范围是多大,可这半个中国足以说明苏轼被贬不止一次啊。

刚刚羡慕苏轼有才华的人也不敢羡慕了,就是好奇此人到底是有多作死,才能被贬这么多次,就这么不怕死吗?

好像忘了什么,对了,苏轼有一个好弟弟一直在捞。

那好吧,可以理解了,突然有些心疼苏辙了,自家哥哥真的是会折腾啊。

再想想自己,好在自己的兄弟姐妹虽然各有优点和缺点,但是不折腾啊,老老实实的,不需要自己操这么大的心,这样一想,兄弟情又变多了点儿。

(苏辙:没办法,我不逼着自己一人之下,我都捞不回这个哥哥。再不行,下一步要考虑爬龙床了。)

此刻的保和殿,只有一阵沉默。

尴尬的不只苏辙和宋神宗这两个被提及的人。

虽说其他朝代有男宠,好男风,但是大宋稍微好些,还真没有有什么出名的。

大家心中怀疑历史上两人不会真有什么吧。

不过想想陛下的为人,倒还真的不大会发生。

苏辙此刻真的是社死现场,自己真的没有这个意思。

后世之人知道苏辙的,倒是只把这当成戏言。

苏辙的政绩、才能、才华、人品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倒也不好强行泼污水给他。

(唐宋八大家,五百年的时间除了这八个人,他们家父子占了三。)

不少人在下面心痒难耐,这事儿你都提两次了,倒是直接说答案啊,这么吊着我们可不好啊。

不少唐朝和宋朝的文人在心中想着,不管有没有我,你倒是说出来啊,没有我其实也没有多大关系的。

明朝和清朝的文人心中很是不服气,为什么没有本朝的。

没有就自己创造,倒是由此形成了不少小团体,诸如江南四大才子之类。

不过真正有才能,能被当时和后世认可才好,若是强行赋予名利,经不住世人的考验研究,经不住历史长河的洗筛,只会令后人嘲笑不已,亦或者被遗忘在历史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