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姐妹齐心,良田万顷 > 第12章 黄豆的妙用

第12章 黄豆的妙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姐妹齐心,良田万顷!

虽然说,冬日里的长流村没啥农活可以干,但家里的活计,正经做起来,还是蛮费时间心力的。这个,刚刚接手苏玉琼“手头工作”的王丽容,就深有感触。

长流村的冬天极寒,村里家家户户都烧炕。连接各屋土炕的灶台里,柴火是不能断的,一旦火熄灭太久,屋里的温度就不能待人了。想要让屋子重新热起来,花的柴火和时间需要很久,所以有时候到了半夜,都得看着时间起床给灶里添柴。

若想方便些,倒是有办法,就是用煤炭。但是,煤炭价贵,农村里是没有人用得上煤烧炉子。大家多是用秋收后收集起来晒干的稻草、秸秆以及山上或捡或砍来的木柴,都是出点劳动力就能白得的东西。除了那些大块的木柴,稻草和秸秆都不经烧,所以王丽容一天得出入好几回往厨房抱柴火、给灶里适时添柴。

因为房子不保温,而且土炕热的时间不够持久,王丽容还不忘每隔一个时辰给姚青花屋里的火盆换碳火。火盆是个用泥巴简单捏成的,装上燃烧后的火炭带着余火的热灰,搁在炕上取暖。姚青花稀罕王丽容如今的利索劲,偶尔会从火盆里扒拉出一个土豆奖励她。王丽容乐得和姚青花“奶慈孙孝”,小嘴经常吧吧个没停,说些老太太爱听的话,哄得她眉开眼笑。

另外,就是一日两餐。王丽容充分贯彻了“再苦也不能苦自己的胃”的原则,在只有白菜、土豆、萝卜、大葱、酸菜以及粘豆包等有限食材的苛刻条件下,耗尽毕生所学,将这些食材玩出了各种花样。

比如说,为了省油,家里的粘豆包一般是蒸着吃的,但王丽容偷偷在铁锅刷了一层薄油,然后用中小火煎了个外焦里嫩,连老太太的嘴都被这香煎粘豆包糊上了嘴,不提什么费不费油的话。

最后,就是日常擦擦洗洗、打扫院子的活,王丽容在现代就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主,所以都是信手拈来。就这样,她愉快得适应了王家的生活节奏。

这一日,王丽容下地窖拿菜,却被角落里那堆无人问津的黄豆吸引了目光。

黄豆在黑辽省这一带被广泛种植,品相极好,属于这边比较有名的农作物。每年收成时,都会有天南地北的粮商过来收走。

王家有二十亩地,今年就有五亩地种的是黄豆,平均亩产在250斤左右。卖了九成给粮商,自己还留着一成也就是125斤自用。

王家留下来的黄豆一般是拿去做大酱,一做就是一大缸,可以吃一整年。这酱,不仅可以直接拿来蘸蔬菜吃,还可以用来炒菜炖菜。王丽容这几天就没少用厨房里头的那一大缸黄豆大酱。

不过,眼下,她想的却不是大酱,而是黄豆芽。这几日,来来回回都是白菜萝卜土豆大葱,她觉得自己都要吃吐了。想到把那黄豆芽用猪油一炒,脆脆的香香的,她的嘴里已经不争气得流口水了。

说干就干,王丽容用木盆舀了一些黄豆,然后将它们浸泡在清水中,将漂浮在水面上的干黄豆清理干净,并将沉到水底的黄豆保存并浸泡。大约五六个时辰后,这些黄豆都吸水膨胀了,将其捞出并沥干。

接着,她准备一个竹编的大簸箕,清洗干净后,在底部铺上一块薄薄的麻布,将浸泡好的健康豆子铺在麻布上,再盖上一层湿麻布,准备催芽的工作就完成了。

因为厨房人来人往的,她干脆将那簸箕黄豆拿到自己房间放着。黄豆催芽需要在阴凉避光的环境,东北的冬季太冷,为了避免这些黄豆冻坏了发不了芽,她直接将那盘豆芽放在火炕上,温度刚刚好。

白芽长出来后,王丽容每天给黄豆浇水保持湿润,同时还要及时处理掉有异常的豆芽,防止影响到其他豆芽。三四天过后,黄豆芽大概发到3-5厘米,大功告成,可以收获了!

收获的当天,王家的餐桌上,就出现了一道热气腾腾的新菜式——清炒黄豆芽。

餐桌上的人都好奇得打量着那道菜,姚青花眯着眼睛认真观摩了一下,“咦?这是黄豆芽?”

王鸿学先尝了一口,开口赞道:“嗯,还真是黄豆芽。冬日里头能吃到这么道新鲜菜,可真不错。”许是吃得高兴,他夸了这道菜后,在餐桌上分享了一下黄豆芽的相关典故。

“据说,这黄豆芽也叫如意菜。前朝有位皇帝下江南时,曾在一户农家吃到一种黄澄澄、金灿灿的菜肴。那皇帝当时觉得此菜脆嫩爽口,味道鲜美,就问农妇此菜为何菜。农妇不知问话者是皇帝,就开玩笑说此菜形似‘如意’,乃‘如意菜’也。那皇帝回京后,对‘如意菜’念念不忘,但御厨不知‘如意菜’是何种蔬菜,就到处询问。后来巧遇江南一位小厮,才知‘如意菜’是黄豆芽。‘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污泥,根不资于扶植’,这是诗人陈嶷为赞美黄豆芽特意写的。”

王丽容一边吃菜,一边听着王鸿学介绍黄豆芽的小故事,心道,这大堂哥不愧是年纪轻轻就能考上童生的“寒门贵子”,这知识储备量真不是盖的,吃道菜都能说出典故来,嗯,真是下饭。

等王鸿学话音一落,崔小翠立刻吹捧自己的儿子:“讲得真不错呀,我大儿子就是厉害。一道豆芽菜都能讲出门道来。”

王鸿学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说道:“娘,你就别夸我了,来,多吃点黄豆芽,好吃着呢!”说完,他夹了一筷子豆芽到崔小翠碗里。

崔小翠感动得一塌糊涂,这儿子,她没白养。

一旁的苏玉琼却突然问道:“这黄豆芽哪里来的?我记得,去年马大婶也试了发豆芽,结果一大半都没发出来,后面发出来的还有些红根烂根的,白瞎好些黄豆呢。”

“这是我自个儿用黄豆泡发出来的。”王丽容心想,终于有人问了。王家的其他人还真是心大,只顾着吃,冬日里头多了一道新鲜菜,也不问问哪儿来的。

苏玉琼刚想继续问,什么时候自己闺女学会了发豆芽了?转念一想,她闺女可是老神仙座下童女,会发豆芽,好像也不是什么奇怪事。因此,她闭上了嘴巴,没有将问题说出口。

崔小翠则瞪大了眼睛,不信道,“这真是你自己发的?这么一盘豆芽,不得白瞎好多黄豆?”

“哪有,我就拿了一斤黄豆,出了大概有七斤黄豆芽呢。”王丽容一脸傲娇,明白得表达了马大婶不行自己行的意思。

崔小翠还想问她是怎么发的,姚青花却发话了,“行了,菜都凉了,先吃饭,吃完饭再好好说话。”

于是,大家憋着一肚子疑问,筷子扒拉得飞快。等到碗筷都撤下去后,又开始拉着王丽容问东问西。

王丽容并没有立即分享什么发豆芽小技巧,而是对着似乎也已经有主意的姚青花说道:“奶奶,咱发豆芽卖好不啦?”

“这豆芽要是一路送到镇上,估计也该冻坏不少吧,划不划得来呀?”姚青花有些迟疑。

“奶奶,咱不卖到镇上,省得冰天雪地里还得来回奔波,万一人冻病了,赚的这点豆芽钱还不够治病呢。我意思是卖给村里的人,把咱家卖豆芽的消息说出去,谁要就上咱家来买。”

“哎呀,这主意好。只不过村里人大多家境一般,手里活钱少,就为了吃一口新鲜蔬菜花钱吗?还不如攒起来买肉呢?”苏玉琼插话道。

“咱不一定要银钱,要粮食也成。什么黄豆小麦小米都可以拿来换,以物易物,大家就不会那么心疼了。”王丽容显然已经考虑过这一点,立即给出了解决方案。

不得不说,姚青花彻底心动了。解决了客源的问题后,问起了“货物”的来源问题。

“这发黄豆芽,你能保证每次都成?”姚青花心想,若是二孙女能保证每次都成功发豆芽,她指定开干。虽然挣得不多,但是蚂蚁多了也是肉不是?光凭冬日唯一新鲜蔬菜这个名头,她就可以想到,会有多少人愿意上门买。

王丽容一听见问这个,晓得事成了,立刻拍着胸脯保证道:“我发誓,指定能成。原本也不是多难,就是有些讲究的地方。比如……”

姚青花打断了王丽容想要分享的发豆芽小技巧,“你不用说,回头教你娘亲,你们娘俩负责卖豆芽就成。太多人知道怎么发豆芽的话,难免人多嘴杂,被旁人听了去,这样你们的生意就不是独家的了。”

说完,她还瞄了一眼已经竖起耳朵想要听怎么发豆芽的崔小翠,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崔小翠有些心虚,她是有打算将发豆芽的方法打听清楚后告诉娘家大嫂,不过王家只在长流村卖豆芽,她娘家就在甜水村卖豆芽不也可以吗?反正井水又不会犯河水。

王丽容暗道,姜还是老的辣,考虑事情还是比自己周全。虽然她并不介意发豆芽的方法被大伯母娘家知道,但是有了第一个崔家,就会有第二个崔家,到时候,全世界都知道怎么发豆芽,她这门生意就不用做了。这也给她提了个醒,以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她可得尽量保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