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展示近代伟人开国,皇帝们被圈粉 > 第33章 周树人思想觉醒:学医救不了中华!

第33章 周树人思想觉醒:学医救不了中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展示近代伟人开国,皇帝们被圈粉!

画面随之变黑,天空中,文字出现。

【大森海湾,陈天华投海自尽,年仅三十一岁,于第二年尸体被运回故乡星城。】

这一日,天色阴沉沉的,下起了大雨。

陈天华尸体被运回国的消息传遍整个星城,全城轰动。

无数星城百姓争相奔走,自发结成队伍,要送先生最后一程。

每家每户门口都挂上了白色的招魂幡,抬棺队伍在暴雨中前行,一边走,一边大喊:“好男儿当以身殉国,天华先生不退不让,先生大义,下棺!”

暴雨,吓得更大了。

可前来吊唁的民众,没有一个退去的。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放声大哭。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十个,百个,千个。

到最后,满城悲哭。

这个年轻人,以自己的生命,唤醒了被蒙蔽的国人、同胞,舍生取义。

此时此刻。

南宋。

文天祥满身疲惫,但是他还在远征。

抗元救国大业未尽,自当肝胆相照。

可是这一刻,他看着天空中的画面,也不禁湿了眼眶。

“这个少年,以死唤醒了中华之魂!何等风骨?”

“异国他乡,他的死,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

与此同时,西汉。

匈奴北上,苏武正在牧羊。

看着此刻一幕,这位面对匈奴威逼利诱,仍拄着汉朝旄节,不屈节辱命的外交,此刻也终于身子颤抖起来,热泪盈眶。

“先生以命开路,大义也。”

“汝以命换来的大国,定如你所愿。”

苏武期待着。

大明。

刘伯温抬头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身为宰相,他看到的更多。

那是一个个风骨之人,站在民族变革时代的前沿,无惧生死,独对黑暗。

只要需要,人人都可献出生命,人人都甘之如始,为了心中模糊的‘大义’!

古有死者重于泰山,这一次,轮到了陈天华。

“唯死而已,有这等觉悟的,世上又有几人?”

“所谓的民国,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国……”

这位宰相低语着,看着天空中那黑漆漆的画面,仿佛看到了迂腐沼泽中第一道升起的光亮。

但不是唯一一道。

现在,各朝的帝王将相,圣贤诗人,乃至广大寒门百姓都全神贯注的这一幕。

陈天华以死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他们期待着。

崭新的一幕出现。

陈天华的葬礼虽然在国内举行,遗体厚葬于星城岳麓山上,但在东瀛东京,同样为其举行了葬礼。

一位留着短发的年轻人走出葬礼,深深吸了一口空气。

这时的东瀛天气稍微有些寒冷,年轻人不禁裹紧了身上的白大褂。

作为仙台医科学院的学生,周树人感觉自己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处。

他这么问自己:“学医,真的有用吗?”

“学医,真的能救中华人吗?”

“那为什么天华先生还要跳海自尽?”

周树人站在这里,这一站,就是一天。

昏暗的天空中,种种画面闪过。

天华先生的面孔,在注视着他,紧接着是被压迫的中华国民,他们四肢健全,可他们依旧看着病怏怏的,生活在这片毫无希望的土地上,只能苟延残喘。

最后是异族洋人的轻蔑,鄙夷,这些……都深深刺激着处于人生转折点的周树人。

“学医,好像并不那么重要的……”

“学医,最定只能救一人,救不了全中华。”

“只有拯救思想精神,方能让中华做人上人!”

此刻,这位处在人生重要转折点,迷茫的年轻人终于不再迷惘。

他找到了对的方向!眼里爆发出万丈光芒。

他毅然脱掉了身上的医大褂,拿起了笔。

事实上,他没有背信自己的职业——自己仍旧是医生,只不过手中的武器,由手术刀、镊子变成了笔。

救的也不再只是人,而是国。

关于周树人的画面变黑,各朝皇帝们却依旧沉默的看着。

“周树人,他叫周树人……”

他们自语着。

这个看着文弱的书生很普通,却被他们深深记住了:

这个人,笔也能当武器!

像他这样更改理想之人,那个时代,还有多少?

画面再次转动。

同盟会成立后,创始人之一的黄兴就前往了香江,筹备起义之事。

“保皇派与我同盟会的抗争日益激烈,我们没办法再这般耗下去了!”

“唯有起义!”

会议室里,黄兴挥舞着双手,慷慨激昂的大喊。

于是经过商议之后,暂定第一次起义定在江溪平乡、湖楠刘阳、以及醴(li)陵。

一场谋划已久的起义即将出现,导火索,已经被点燃。

天空中,文字出现。

【1905,这是混乱的一年,这是英勇就义的一年,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袁项城训练北洋新兵,在等待一个属于他的机会。】

【孙先生、黄兴在海外策划来年的第一场起义。】

【光复会暗杀团吴樾暗杀五大臣未果,壮烈牺牲。】

【陈天华以死觉醒蒙蔽的中华魂,迅哥弃医从文,决定拿起笔战斗,新时代,被这些人推动。】

【可腐朽的末年大清,上至太后慈禧,下至各朝大臣,都在忙着讨好环伺的列强异国,忙着镇压兴起的革命之火,企图于思想上压制。可是,火苗太大了,他们再想扑灭,晚了!】

【前面说了,推翻旧朝,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底层百姓思想的觉醒,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一刻,文字震撼。

画面随之展现。

这是一段黑白老旧录像。

画面里,大批清国人飘洋过海前往米国。

他们来到荒芜落后的米国西部,举起了铁锹、锄头,开垦荒地。

这个地方,洋人自己不愿开垦,却让清国人开垦。

吃的,却是最肮脏、最低级的黑面包。

彼时。

种族思想在米国刚刚生根发芽,于是,一场场鲜血淋漓、触目惊心的迫害、残害、屠杀清国侨工事件出现。

这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彼时看着,各朝皇帝只觉得胆寒,身躯都在轻微颤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