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我和娘亲学修仙穿书女慌了 > 第26章 到镇上

第26章 到镇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我和娘亲学修仙穿书女慌了!

“闺女,你咋知道那么多?娘觉得你,比村里那个老郎中,懂的还多。”

老太太见自己闺女,讲得头头是道,好像很懂的样子。

于是,由衷的称赞。

“是呀!”

王氏和钱氏,哪管苏秋梅,懂不懂得多?

只要能让李清珞,出来干活,又不会影响到,她们的身体。

她们就觉得,苏秋梅说啥都是对的。

别人的话,老太太不一定会信,但是苏秋梅的话,老太太一定信。

“这样,晚上给老三媳妇她们,送饭的时候,和她们说,郎中说她们的病好了。

可以出门了,有些活不能再偷懒,玲丫头的伤……看看再说吧。”

“好!”

王氏和钱氏异口同声,都应得欢快。

谁说单手就干不了活的?有些活干起来慢一些而已。

李清珞听到叫她出门干活,她没说什么?就是每次出门前,都会把苏玲锁在屋内。

好像她不在家,家里人会把苏玲怎么样似的?

其实,李清珞是不想让人发现,苏玲不在屋里而已。

老太太问,她就说苏玲身上的伤,伤得太重,又没银钱买药治。

所以,更不能让任何东西碰到。把苏玲锁在屋里,她才安心去干活。

老太太这些天,最怕李清珞一见到她,就开口问她要银钱买药。

只要她出来干活,只要她不开口问她要银子。

老太太就看在她,只能用一只手干活的份上。

勉为其难的,让她比以前少干一点活了。

当然,就算李清珞天天去找她,要银子买药治伤,她也是不会给的。

乡下人哪有那么金贵?哪个伤了不是用块破布包扎好,不流血了,就等到它自己好?

一点小痛、小病、小伤啥的,就要找大夫、郎中那种,是有钱人家才干的事。

经过几日太阳晒的山路,已经不再泥泞,出村也开始方便。

一心急着,想要赚钱的苏秋梅,早就按耐不住。

吃完早饭就叫苏大丫,把放在灶边半烘半晾好的干蘑菇,全放在一个背篓里。

她提起来掂了掂,她知道,跟一瓶矿泉水,差不多一样重的重量,大概就是一斤。

可如果多了,她就估计不出来,何况,古代的计量方式,跟现代还是有区别的,她就更懵了。

就算有着原身的记忆,她也不懂。

原身是老太太老来得女,特别受老太太的宠爱。

长这么大,别说下地干活了,家务活基本都没碰过。

“娘,这估计有多少斤?”

老太太一直以为,苏秋梅说要拿干蘑菇到镇上去卖,只是一时兴起随便说说,折腾着玩的。

反正,无论她怎么折腾这些蘑菇,这些蘑菇成啥样?他们都能吃。

老太太也没多在意。

闺女问她,她就伸手把背篓提起来,颠了颠:“该有十斤吧?”

“娘,你说我们拿到镇上去卖,能不能卖四十文一斤?”对于这些物价,苏秋梅还真的不清楚。

本来她想问,五十文一斤行不行的?

可是拿几个蘑菇出来看,发现还不是很干,只能往低的价钱说了。

老太太听见她这么问,有些惊讶:“闺女,你之前说想卖是真的?”

“我什么时候说过是假的了?”

回忆了这几天的所作所为,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让老太太误会她,是晒着玩的。

“哎呦喂,我的闺女哦,懂事了。”老太太高兴得,眼睛都有点湿润:“我闺女都懂得,为家里想着了。”

“……”苏秋梅哪里想到,她不过是想赚点钱而已,结果,就能把老太太高兴成那样。

“老二,去问问看,七叔公的牛车啥时候去镇上?”她闺女有想法,她必须支持。

于是,家里就听到,她那大嗓门响起来。

“喔!”苏铁牛的声音,从屋里传出来。

“闺女,娘陪你去。”老太太想起屋里,还剩的那几张帕子:“顺便把上次卖剩下的,那几张帕子,也拿去卖了。”

想到李清珞那受伤的右手,老太太就觉得太可惜了,不然,现在就有多一些帕子能拿去卖。

看来,等李氏的手好了,她要不要考虑,给她们三房也分一些灯油?

这样,老三家的白天能干活,晚上还能绣些帕子。

老太太越想越觉得,这个可行。

苏铁牛去得及时,正好见七叔公给牛套上牛车,问了才知道,原来七叔公正要出发去镇上。

有几个,也想去镇上的婶子们,都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苏铁牛跟七叔公说了一声,让他等一等。

急急忙忙就跑回家,跟老太太报告。

牛车上,除了在前面赶车的七叔公,后面清一色全是村里的妇人。

苏秋梅紧挨在老太太身边,脚边上塞的是她们,晒的那一背篓的干蘑菇。

这一次,去镇上的人挺多,挤得满满一车的人。

牛车摇摇晃晃,有时轮子突然压过石头的时候,车上的人没来得及坐稳,被惯性弄得一车人,都往同一方向倒。

苏秋梅就在这种,你扑倒我我扑倒你的牛车上坐着。

路上,她有火都没处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暗暗发誓,她一定要尽快拥有自己一辆宝马车。

老太太与其他妇人一样,这种牛车坐习惯了,倒没觉得有什么?

就是苏秋梅,对她来说,这就是生生的煎熬。

而且,一熬就熬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才到镇上。

离开牛车的那一刻,她都觉得自己不是自己了。

和七叔公说好,回去的时间后,下车的妇人们,就各办各的事去了。

老太太带着苏秋梅,来到镇上最热闹的集市,在集市挑了一个空地,就把背篓往地上一放。

最简单的摊子,算是摆起来了。

老太太人就蹲在背篓边,等买主上前。

苏秋梅没有和老太太,一样蹲在边上守着,她和老太太说了一声,就往其他人那里走去。

因为刚刚,她看了周围一圈,发现离她们不远的地方,有好几个人也像她们一样,也是卖干蘑菇的。

“姑娘,你买干菇子不?”

一个大婶看到苏秋梅,来到她的摊子前,热情上前的招呼。

苏秋梅的穿着虽然不是很好,可是与农村,很多女孩子们比起来,还是要好很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