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黄袍加身,你们可害苦了朕 > 第64章 漕运总督

第64章 漕运总督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黄袍加身,你们可害苦了朕!

朱仙镇之战的战败,不仅仅是朝廷军事上的失利。

此前的松锦之战,让大明已经遭受了一场重大打击。

朱仙镇一战更是雪上加霜,引发了政治、经济等一系列内外危机。

战败的消息传回京城,对民心和士气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使得朝廷的威望进一步降低。

中原地区的平叛形势,也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李自成一举击溃朝廷的十八万大军,声势浩大,威望日隆。

整个大明王朝,除了孙传庭和吴三桂的人马,再无人能对闯军构成半点威胁。

此时吴三桂正驻守宁远城,把守山海关门户。

孙传庭刚刚进入河南,不知与李自成是否相遇交战?

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

若是李自成挥师东进,占据山东,那当如何?

接下来的朝会上,崇祯皇帝让群臣就“闯贼动向”为议题展开讨论。

有人从战略角度分析,请皇帝不要慌。

言说山东的地理位置近一半被大海环绕,战略重要性相对低,李自成是不会去打山东的。

相比之下,河南、陕西等地的地理位置更为关键,是争夺天下的重要区域。

李自成作为贼军首领,自然会优先考虑攻打这些战略地位更重要的地区。

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言说闯贼善于劫掠,万一他出兵山东,抢一波就走呢?

历朝历代,山东都是繁华之地,保不准李自成会动歪心思。

“陛下,贼军势大,恐威胁漕运......”

内阁首辅周延儒提醒道。

“漕运......”

崇祯猛的一惊。

若是闯贼趁机东进,切断大运河漕运,朝廷岂不是断了与江南的联系?

北方粮草不足,多倚仗南方粮食供给,漕运为京师和北方戍边的军队,运送了大量的给养。

若是漕运被贼寇切断,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动荡,粮食短缺下经济也会随之崩溃。

即便李自成不抢漕运,其他流寇呢?

保不准会趁乱袭击。

贼寇拦截漕运并不是个例。

崇祯十四年,河南、山东等地连年大旱,蝗灾严重,农田欠收,瘟疫流行。

加之官府横征暴敛,农民大饥,饿殍载道,尸体盈野。

老百姓没饭吃,造反的人越来越多。

山东屠夫李青山揭竿而起,聚众数千人起义。

这屠夫平时喜欢看《水浒传》,于是学宋江占据梁山。

先封秀才王邻臣为军师,又封技艺师艾双双为当家大元帅,不断完善军队制度,做大做强。

短短数月竟拉起数万人马,对抗官兵,攻打附近州县,驰骋齐鲁大地。

乱世出英雄,不得不说李青山真他娘是个人才。

李青山对朝廷最大的威胁就是拦截漕运。

他们控制运河沿线诸多地方,凡漕运过往官府粮船,均需缴纳所载漕米的十分之三,方予放行。

山东人对编制的执念自古有之。

这也是李青山不把漕运抢光的原因。

他想利用漕运威胁迫使朝廷对其招安。

崇祯皇帝哪是受威胁的人?

直接派大军征讨。

今年年初,大年初六,李青山被俘,梁山上的二十多个主要头目,全部被槛送京师,磔刑处死。

为此,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左懋第上书朝廷,禁毁《水浒传》一书。

崇祯采纳,下旨命兵部尚书龚彜负责查禁事宜。

李青山之乱就在数月前,因截漕而震惊朝野。

实打实的教训就在眼前,崇祯皇帝不得不防。

中原已经糜烂,江南不得有失。

控漕运,可保江南!

然而漕运总督史可法因岳父去世,丁忧在家,眼下关键职位空出......

“诸卿,谁可任漕运总督一职?”

崇祯命群臣推选能人赴任。

群臣纷纷低声议论,却无人出声举荐。

漕运总督不光管理漕运事务,也是一个封疆大吏,权力不比其他总督差。

大明的漕运总督,全称“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

不仅要管着跨数省长达三千里的运河沿线,并且还要管理淮安府、扬州府、凤阳府、庐州府等四府三州的行政事务。

这几个地方,乃大明核心之地,包括了长江以北整个淮河中下游地区。

成国公朱纯臣正色道:“臣以为,镇安侯可担此大任!”

他?

成国公怎么回事,竟举荐镇安侯?

他们有仇?

还是有什么pY交易?

群臣议论纷纷,内阁首辅周延儒也眉头微蹙。

虽然漕运总督是个肥差,同时也是危险职业。

一旦漕运出事,或者辖区城池失陷,将是重罪。

崇祯八年时,张献忠烧了凤阳,漕运总督杨一鹏不就因此掉了脑袋了吗?

这成国公是要送走国舅爷啊!

周延儒消息来源广泛,得知近日周鉴在京营找茬,与成国公势同水火。

成国公朱纯臣的确迫切的想要送走周鉴。

近日周鉴在京营找茬,让他如芒在背。

他想花钱私了,让小子闭嘴。

但周鉴竟无礼的提出:要么我离开京师,要么你离开京师!

老油条朱纯臣立刻明白了。

镇安侯不是真想与自己作对,而是想寻个机会调离京师......

既然我俩只能走一个,那肯定是你啊!

朱纯臣想都不用想就答应了。

按照周鉴的意思,最好能将他调去南京京营。

中军都督府所分领的卫所主要在南直隶周边。

到了地方,周鉴可以利用自己右都督的职权,管理屯田,整顿卫所,操练兵马。

他如何也想不到,机会来的如此之快。

朱纯臣这厮,居然给他推荐了漕运总督这么大一个肥差!

其实,朱纯臣也有私心。

他心想,若是周鉴那小子去了南京。

以他的背景,南京那帮勋贵必然巴结他,那这小子的朋友岂不是更多?

南京勋贵,多是开国功臣勋臣之后。

有刘伯温的子孙,诚意伯刘孔炤;

汤和的后人,灵璧侯汤国祚;

常遇春的后人,怀远侯常延龄。

以及徐达长子徐辉祖的后人,魏国公徐弘基。

(北京的定国公一脉是徐达四子徐增寿的后人,当年徐增寿追随朱棣靖难,得以封公,徐家一门一王两国公。)

明成祖朱棣靖难成功,有了自己的班底。

朱老四迁都北京后,带着自己的亲信前往新都,把那帮开国勋贵的后人扔在了南京。

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南京勋贵圈子越高越大,对北京勋贵颇多不满。

因此,朱纯臣说什么也不会让周鉴如愿去南京。

既要让他离开京师,又不能让他去北京,眼下最好的去处便是调去淮安,坐镇漕运衙门。

漕运总督虽然是个肥差,但涉及诸多利益,不乏有南京勋贵参与其中。

若周鉴为漕运总督,以他的狗脾气,必然会因为利益与南京勋贵产生矛盾。

这是朱纯臣很想看到的局面。

借刀杀人!

其次,万一李自成真的往东打,以官军目前的战斗力,失城之罪是跑不掉。

到时候即便是国舅身份,也难逃一劫!

“陛下,镇安侯能力出众,山西一行成果有目共睹,臣请陛下委其重任,总督漕运!”

朱纯臣大声禀报,昧着良心说了周鉴不少好话。

崇祯心中一动,心中细细思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