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皇后的转生日常 > 第6章 召见独孤信

第6章 召见独孤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皇后的转生日常!

今日辍朝一日,除了礼部官员,其他官员则各尽其职,无需上朝。

乐正阳和阎良弼二人刚抵达宣政殿,就看见了匆匆赶来的白衣卫指挥佥事。看到佥事,二人下意识地保持了距离,生怕出现什么麻烦。

“乐正大人,阎大人。”佥事不识趣地向两名大官参拜一番,然后便进入了殿内。

白衣卫在前朝的权势很大,不仅有私密调查、代天巡行的特权,还拥有纠劾百官的大权,他们直属于皇帝,不属于任何一个外廷机构——这样的情况,也使得前朝的恐怖政治十分浓厚。

直到兴世宗时代,白衣卫才被尽数裁撤,直到末年。天命皇帝登基后,重建了白衣卫,但剥夺了纠劾百官的大权,但仍设有诏狱,负责秘密审讯等职能。一般说来,白衣卫是不用向外廷官员参拜的——他们的地位很高,让官员们心生惶恐。

见到这番,乐正阳和阎良弼微微抽了下嘴角,觉得这佥事的大礼实在是不敢恭维。

不过,白衣卫明目张胆地进入宣政殿,想必是出现了什么大事。

太子这边,已经听取了佥事的消息,得知了城中的一些趣闻。恰逢其时,乐正阳和阎良弼二人来到了殿内,正打算与太子商讨殿试事宜。

“太子殿下,今年会试的名榜已经整理完毕,请殿下过目。”乐正阳递上了奏本,只等着太子的发话。

“嗯,孤知道了。”太子浏览一遍,便将奏本放在了一边。在不大的书桌上,已经堆积了百余本奏章,来自六部九卿、两京十七省八都司,但这些还不是全部;因为有些地方实在是太过遥远,以至于还未送到京师里来。“阎学士、乐正尚书,孤想要问你们两人一些传闻,是关于独孤家的。”

“御史大人?”乐正阳的脑海里开始了一阵头脑风暴,心想这所谓的传闻,估计就是那独孤家的小姑娘吧?怎么太子殿下打听起这件事了,难不成……乐正阳暗自打量了一番太子,觉得这人还不算老,长得还算是周正——但也五十多岁了,娶了正妃,而且还有两位侧妃,难不成太子还要再纳进宫来?

相较于乐正阳的胡思乱想,阎良弼倒是回答得干脆:“殿下,是关于独孤家女大闹宫门的事情吗?臣与乐正尚书都有所耳闻。”

“这小姑娘可有什么良配?”太子继续问道,“孤可记得,御史大人四儿一女,小儿子都在一年前娶妻成家,但女儿还没嫁出去。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想法?”

想法?什么想法?太子您不会是要乱点鸳鸯谱吧?

听到太子的一番询问,阎良弼的脸色立即耷拉下来。乐正阳也是一头雾水,人家的家事,他们作为臣子和幕僚,怎么可能打探得那么清楚?

唉,太子不会真的想要迎娶独孤家的女儿为东宫侧妃吧?

这下,阎良弼和乐正阳二人想到一块去了。毕竟,太子这番没由头的询问,不能算作空穴来风,肯定是知道了什么,有了盘算,才会这样问自己。

“太子殿下,请以国事为重,切莫贪恋美色。”阎良弼谏言道,“何况陛下的身体每况愈下,此时为东宫纳妃,不合时宜。”

“胡闹,谁跟你说孤要纳妃了?”太子立即站起身来,还不忘将手头的毛笔扔到了阎良弼那头,但被阎大人巧妙地躲了过去,“这不是表弟告诉孤,那位独孤家的女儿,很像先皇后吗?孤还以为你们知道这件事。”

先皇后?二人听到这个词眼,又一次陷入了困惑之中。

他们没见过先皇后,就连画像其实也没见过几眼。但是,听闻那独孤女长得确实漂亮动人,有着倾国倾城、沉鱼落雁之色。可他们两家的女儿,与独孤家女相处甚少,似乎也没提过这些事情。“臣等不知,请殿下明示。”

看到二人的神情,太子缓缓地坐了下来,心想着该怎么处置。

本来,他是打算召见独孤家女入宫朝觐,看看是否属实。若是真的很像先皇后,太子打算让她去侍疾——这番操作很炸裂,但算是先皇后的替身,别让陛下留有什么遗憾。

这几日,皇帝在病踏上一直喊着“大妹,大妹”,太子和御医们还认为是永清长公主,于是便召她回宫。可是,皇帝的挂念并没有结束,反而愈发加重,成天不吃不喝,只能靠汁水吊命。

“皇弟,父皇口中的大妹,应该是母后。”永清公主的双手搭在了皇帝的身前,淡淡地说道,“那是父皇在少年时候对母后的昵称。”

听到这话,太子便想到了死去多年的先皇后。他是天命四年十月出生的,距离先皇后之死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也就是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了确保后位的安稳和国本,皇帝迎娶了先皇后的小妹若华,即如今的陆皇贵妃。之后,便是自己的降生。

按照辈分来讲,先皇后是自己的大姨,又是自己的母后——尽管朝野上下,已经将陆氏看做了实际上的皇后,但终究没有册封为后,也只是皇贵妃而已。

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皇子公主,都知道这是皇帝的执念,不愿意松手。毕竟,先皇后的遗体没有找到,只是立了一个衣冠冢;陆皇贵妃若是成为了皇后,那未来的陵墓合葬,怕是没了先皇后的份。

“你们都下去吧,孤还要处理政务。”太子请退了二人,只是独自一人在宫中转来转去。身边刘公公见到此景,上前想要去宽慰却被太子阻止,“你们也都下去吧,孤想要静一静。”

太子遣走了在宣政殿的宫人奴婢,只剩下自己在思索着。良久,他喊来了刘公公,吩咐道:“命都察院御史独孤信,前来觐见。”

……

此时,独孤信刚忙完在都察院的政务,打算完工后早些回家。不成想,自己前脚还没买出衙门,后脚就听到了刘公公的呼唤。他心生疑惑,不知道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刘公公,太子殿下召臣前去?”独孤信十分好奇,此时都是午后了,不知道太子殿下有何要紧的事情。

都察院的奏章他都看过,除弹劾封疆大吏和地方官的奏章外,并无十分要紧的事情。虽然身为御史大夫,但这些事的处置权理应交给刑部和大理寺处置。

来到了宣政殿,独孤信便听得太子的当头一问:“爱卿,听闻你家的女儿找到了一桩良婿,哪里人?品行如何?”

太子的问询让独孤信思绪混乱,他怎么不知道自家的姑娘已经谈婚论嫁了?这事情不应该再缓缓吗?难不成,是夫人那边传来了什么消息?

但是,独孤信还是谨慎了一番,观察着太子的神色,好像是要诓骗一下自己。不清楚缘由,他也不敢轻易作答,只好实话实说:“臣的女儿暂未寻得良婿,但夫人那边,一直在张罗此事。”

“原来如此。”太子在私底下把玩着自己的手镯,同时还盯着独孤信这边,思考着这话该怎么说,独孤信是都察院御史,直接邀她女儿入宫,很可能引起各种是非争论,倒不如——

“太子妃这边近来有些疲惫,又常在陛下的寝宫侍疾,不若让姑娘进宫一趟,陪侍太子妃,如何?”

“这……怕是不妥。”独孤信不清楚太子为何对女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要陪伴在太子妃左右,这实在是太危险了。

女儿在宫中的礼仪若是不到位,哪怕是要招惹太子妃的不悦,甚至还可能遭到皇贵妃的训斥。再者入宫这事,放在别人也许喜闻乐见,但独孤信不这么想——宫里的水太深,女儿蹚不得!

“没什么不妥的。”太子打断了独孤信的进一步推脱,又表示,“孤会打点好的,何况太子妃若是喜欢,还能为你家姑娘找段良缘不是?”

显然,太子并不想独孤信继续推辞。不然的话,自己哪来好戏可看。再说,他也想看一看,这位姑娘,真的很像先皇后吗,还是说是赵辉看走了眼。

“臣,领命。”独孤信惴惴不安,总觉得这位监国太子,不安什么好心。回去他可得和姑娘好好地说道一番,不能让这些皇亲贵胄看上自家的女儿,不然的话可就坏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