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1980:回到京城当顽主 > 第22章 捉贼捉双

第22章 捉贼捉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1980:回到京城当顽主!

“对啊!”胡爸瞬间也明白了过来。

显像管就是电视机屏幕,也是电视机里最贵的零件,没理由只偷便宜不偷贵的啊。

但12寸显像管的体积也不小,不可能平时夹带出去,只能另想办法。

于是,胡爸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只记录丢失的零件,丝毫没有声张。

果不其然,对方小贼看到没有人追究丢失元器件的事情,以为是根本没人发现。

所以胆子越来越大,每天偷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

终于,在一周之后,这个数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

据胡爸统计,除了显像管,其他元器件已经基本全了。

“我确定今天没人带东西出去。”胡爸回忆道。

“那我估计就是今天晚上了,您最好带几个人趴车间里等着。”胡涵学着后世柯南的样子用拇指和食指托住下巴故作思考状。

当天夜里,胡爸找了几个徒弟埋伏在了电视车间里,胡涵跟着去了,这种大热闹必须得强力围观。

前半夜没动静,好几个人都坐在墙边睡着了。

但是下半夜,胡爸的一个徒弟发现有人在翻院墙。

于是一帮老六马上收了声,手里的烟头也都瞬间掐灭了。

只见两个黑影一前一后配合着翻过墙头儿,然后顺着墙边的阴影,鬼鬼祟祟地摸到电视机车间的窗边上,熟练地用一把改锥撬开窗户。

正在两人进到屋内正准备行窃时,仓库的灯一下子被胡爸打开了。

刺眼的白炽灯光一下照亮了每一个角落,这俩佛爷的行为也就无所遁形了。

“小赵?小李?你们俩这么晚来厂里干什么啊?”胡爸一下认出了这两个家伙。

赵有志和李红旗,这两个人胡涵记得很清楚。

赵有志是这次入职里的精英之一,对因为爱好对电子电路很熟悉,胡爸几乎一教就会,一周时间就掌握了大部分技术,甚至有望超过胡爸手下的几个老徒弟。

而李红旗,则是胡涵最早标注的几个“特别关注分子”之一。

这小子贼眉鼠眼,平时培训也吊儿郎当的没个正形儿。

“我……赵有志有东西落在这里了,我陪他回来取。”李红旗这小子先开口了,一下子就把锅扣到了同伙头上。

而赵有志本人则脸憋得通红,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你们是把显像管落在这里了吧?”胡爸气得脸都白了,“别以为你们这几天做了什么没人知道!”

“胡师傅,甭跟他们废话,先绑了去派出所再说!”胡爸的徒弟脾气更爆。

“别,我都说!我都说!”赵有志先扛不住了,直接就跪了。

原来赵有志最近想结婚,但没钱也没家底儿,想着弄台电视机充充门面,结果在聊天的时候就被李红旗给盯上了。

李红旗引诱赵有志,说他负责偷零件,赵有志负责攒,两台电视机一人一个。

赵有志一时没禁住诱惑就从了,今天是最后一锤子买卖。

李红旗一个人偷不出显像管,就拉着赵有志一起,结果被抓了个现行。

“胡师傅,求你放过我吧,如果这回被抓进去,我结婚的事情也得告吹。我以后一定好好干,将功赎罪。”赵有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就差直接磕头了。

胡爸这人耳根子软,听赵有志这么说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只能向自己儿子投来求助的目光。

“爸,我还是个孩子。这么复杂的事情你好意思问我吗?”胡涵看到自己爹的目光不禁心里吐槽了起来。

但这也没办法,谁让这是自己亲爹呢。

胡涵把胡爸拉到一边:“我觉得惩罚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既能惩罚坏人,还能收买人心。”

“那怎么才能两者兼顾呢?”胡爸挠了挠头完全不得要领。

“这件事情,李红旗是主犯,教唆别人犯罪,必须严办,把他交给派出所。以起到敲山震虎杀鸡儆猴威慑其他宵小的目的。”

别看这大几百块钱的涉案金额在后世21世纪都到不了立案标准,但在1980年这可是一笔巨款,足够一个家庭两年的生活费,保守估计也得判个五年以上。

“至于那个赵有志嘛,只能算是个胁从。外加上还要结婚,咱们就别制造悲剧了。不用到派出所,算他个自首坦白,然后在厂里写检查做检讨就行。当然,前提是今后得好好工作。”

胡涵的意思很明白,赵有志技术不错,留着不亏,小小收拾一下就行。

胡爸马上会意了。

先叫徒弟把那个李红旗控制住,然后带上所有人去派出所报案。

胡涵自然不用去了,回家睡大觉就行。

第二天,赵有志在全厂员工面前做了深刻的,声泪俱下的检讨,并保证自己今后一定做牛马报答厂长胡师傅的爱护。

至于那个李红旗嘛,肯定是去团河农场吃小窝头去了。

后来胡涵私下摸底,这次事情处理的效果非常不错。

那些平时不安分的人看到李红旗的下场,知道胡家人不好惹,都开始变得收敛了起来。

而那些普通返城知青都觉得胡厂长能对有特殊情况的赵有志网开一面,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无不心服口服,在以后的日子里几乎就没出过什么太大的麻烦。

日子一天天的过,北京的秋天就这么来了,天气慢慢转凉,一扫夏日酷热。

最近,中国女排一路高歌猛进,眼看着就要打进决赛了。

另外就是,电视台开始播放一部令全中国人民如痴如狂的美剧——《加里森敢死队》。

这些人气空前的转播与节目使得每到晚上就会万人空巷。

已经有了电视机的人自然能好好享受节目,而暂时没有电视机的人则百爪挠心,到处求购。

胡爸的电视机车间更是满负荷运转,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

电视机的产量也从刚搬过来时的每周二三十台,增加到了每周七八十来台。

就连钢厂里胡妈的同事的郊区亲戚,也会托亲人前来购买电视机。

更别提还有专业倒爷陈胖子,他那边恨不得将这个小厂里所有产能都包圆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