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快!把朕绑了给皇太孙送去 > 第64章 设立内阁?

第64章 设立内阁?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快!把朕绑了给皇太孙送去!

“就这态度?”

“这是请教人的态度?”

“我没办法了。”

朱雄英见朱元璋样子牛逼轰轰的,当即就不爽了。

“嘿?你这小兔崽子,咱问你那是你的荣幸。”

“你还跟咱摆起架子了是吧?”

“亲兄弟明算账,你可以不问。”

朱雄英把头扭到一边,打扰自己睡懒觉,自己都快跟98号亲上了,却被打扰了。

不能忍!

坚决不能忍!

一旁的马皇后连忙给朱元璋使了个眼色,一旁的朱元璋无奈。

当即就换上笑脸。

“嘿嘿……”

“大孙儿呀!皇爷爷错了!”

“你给皇爷爷说说呗!”

“十万两!”

“什么?”

“十万两?”

“这你也要钱?”

“你怎么不去抢?”

“没有!”

朱元璋当即不愿意了,他妈的小兔崽子,跟朝廷进言,还要钱。

闻所未闻!

“雄英啊!”

“看在皇奶奶的份上,就跟你皇爷爷说了吧!”

“怎么说,他也是你爷爷,对朝廷也好!”

“朝廷好了,天下百姓也好!”

朱雄英看了马皇后一眼,既然马皇后开口了,那就只好说了。

“设立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

“展开说说!”

“皇爷爷,历代,六部均隶属于丞相,凡事必须秉承宰相的意志,自您裁撤中书省、提高六部品秩后,六部变成直接对皇帝负责,直达天听。”

“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您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

“内阁简单来说,就是只有议政权,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在皇帝手中。”

“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国家政令又应天府发出,通过全国1936处驿站,全长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国家每一个角落。”

“简单来说,您找几个聪明的人,遇到事情上了,让他们商量出几个办法。”

“然后您来决定最优方案,或者让他们选出最优方案,让你过目,可行就下发六部,让六部官员去执行。”

“内阁独立于六部之外,内阁管不到六部,六部也管不了内阁。”

“这么说,可明白?”

朱元璋闻言点点头。

朱元璋不是傻子,他能理解出里面的道理。

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力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

不管如何,大权依旧掌握在皇帝手中。

不会再出现宰相误国的事情。

“雄英,若是这里面的人意见产生了分歧呢?”

“这个简单,内阁里面肯定要有个一把手,就叫内阁首辅。”

“如果意见分歧,那就听首辅的。”

“首辅把意见上报皇爷爷,让皇爷爷批阅即可。”

朱元璋点点头道:“嗯!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可不能让太监代笔。”

“咱已经立下祖训,太监不能读书认字。”

“这点大可放心。”

朱元璋摆摆手淡淡道。

朱雄英想了想,如今有了自己这个变数,大明之后应该不会让朱棣一脉当政。

应该也不会出现历史上那些太监乱政的现象。

众所周知,明朝的太监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

王振、刘谨、魏忠贤等等,哪个不是让百姓恨之入骨的存在。

宣宗以后,人主怠荒,深居内宫,不亲政事,不见大臣,又把太监当作心腹委以重任,朱批便由秉笔太监处理。

司礼监便凌驾于内阁之上,内阁权力仅止于票拟。

无论皇帝亲自掌权或者是假手于司礼监代批,大学士只能承旨办事,由是司礼监便趁机窃柄专权。

内阁臣即使有理想,有主张者,也必须先勾结宦官不可,否则一切政事都受到宦官阻梗,不能上达皇帝,如张居正为有明一代能臣,其任首辅时亦要密结司礼太监冯保,才能策动当时的政事。

至于阁臣之不肖者,更争相谄媚逄迎宦官,助阉为虐,狼狈为奸,助长宦官的气焰。

综观明代宦官为祸之烈,实与废相后,内阁无实权,加上君主过于宠信宦官,使宦官得以居中用事所使然。

演成朋党倾轧,大明内阁上受君主箝制,内受宦官操纵,阁臣之欲握权柄者,皆不免以不光明之手段得之:一方面要交结内监;另一方面则又须倾轧同列之大学士,遂演成朋党之祸。

即在明代内阁权任处于最高峰时,阁臣间为争夺”辅“地位,往往互相倾轧,愈演愈烈,甚至不惜朋党台谏,依傍宦官,世宗时之严嵩任首辅,威权不可一世,但却为阁僚徐阶所倾倒。

张居正在万历元年出任首辅,也是因为内结司礼监冯保,逐高拱得来的。

阁臣倾轧之剧烈皆因明代内阁没有正式的权力,没有合法的地位而引生的流弊。

导致政风因循,大明阁臣绝大多数是由进士而翰林,而拜命入阁,他们大都是十年窗下,久在翰林苑,舞文弄墨之士,并无实际的政治经验,一旦入阁,大都昏庸而无识见,阁臣为保官秩,大都庸庸碌碌,而很少勇于任事,敢作敢为。

由于明代内阁受所处的地位和职权的限制,权力由皇帝授予,而宦官又居中窃柄,阁臣于是只能对皇帝唯唯诺诺,对宦官俯首听命而不敢有违,一辈阁臣都碌碌无能,遂使政风因循腐化。

再至张居正之循名责实,积极有为,却不免被目为越权专政,非议四起,死后更落得削爵抄家的下场。

继之为政者,惩张居正之败,多随俗浮沉以求免祸,唯取媚皇帝以巩固权力,于政事则无所主张,政治遂因循积弊,日甚一日。

“还需要注意的是,内阁永远不能兼管六部!”

“不然内阁首辅,也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这点皇爷爷你们必须立下祖训。”

“嗯!”

“这点明白!”

朱元璋点点头,表示赞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