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 > 第13章 嫁妆箱子引起的小小风波

第13章 嫁妆箱子引起的小小风波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

王员外观察了两天,就打消了顾虑。

无他,郭盛安打的嫁妆箱子太精致了。

普通木箱子售价240文,嫁妆箱子牢固些,图个吉利,会在交货时多给几文铜钱。

这个嫁妆箱子木材是王管家给找的,木料要比市面上用得好。这同时也是一块敲门砖,想看看郭盛安的手艺究竟如何。

郭盛安显然明白当中缘故,两天就睡了一个半时辰,细工还出了快活儿,打出精致的嫁妆箱子。

木质颜色颇深,也没多的点缀,将表面和内里磨得平滑,只在嫁妆箱边缘雕了看似杂乱却显自然的梅花花纹。

按照郭盛安的欣赏水准,染了漆更好看,但人家给的价实属没必要折腾。雕这花纹,也是给王管家看手艺的。

果然,王管家和王员外一看,连忙派人去送嫁妆箱子,顺带替郭盛安收钱。

郭盛安也正式开始打造起棺材。

他还不知道,他打的嫁妆箱子引起小小风波。

……

潘家定好的嫁妆箱子恰逢同一天被不同木匠让人送上门。

“这抬来的是啥?”

“潘家不是要嫁闺女?他们家疼闺女,特意重新打了几台嫁妆箱子。”

“怎么还是两批人送来的?”

“呃,有一个人还是王员外家的小厮?这人我认识。”

严冬猫在家中的人居多,看热闹的也多。

潘家大娘出来一看,看到孙木匠托徒弟送来的嫁妆箱子,个个都结实耐用,很爽快的付了钱。一共三个嫁妆箱子,一下子去了720文,刚要添个彩头进去,就见后面还有生面孔。

“小哥你是……”

“欸,大娘,我是王员外家的。”

就在潘大娘纳闷,自家小门小户的,啥时候与王员外家攀上关系,顷刻,就听对方又道:“郭木匠在接了你这桩生意后,又和我们家老爷做成一单生意,如今走不开,只能遣我将嫁妆箱子给送来,你给瞅瞅,行不行。”

和王员外家做成生意?

潘大娘内心莫名有种亏了。

这郭木匠能和王员外做生意,指不定手艺不错。她只找郭木匠打了一台嫁妆箱子,是不是亏了?

再一看这小厮送来的嫁妆箱子,倒抽了口冷气。

孙木匠打的嫁妆箱子,结实是结实,耐用也的确耐用,不然这镇上不会只他一个正儿八经的木匠。

找孙木匠打嫁妆的确是疼闺女的象征,传出去谁不说潘家闺女养的好?这样一来,虽然钱花出去了,但落了个好门风,以后儿子说亲也轻松。

前提是,郭木匠没冒出头。

潘大娘咬了咬牙,当场试了试郭盛安打的嫁妆箱结实程度。

她个头可不矮,身板一看就厚实,往那嫁妆箱子上一坐!

箱子纹丝不动,她屁股倒被咯得疼。

她尴尬地下来后,盯着上面的雕纹。

不仅是她,周围街坊也凑近了瞧,“小哥,这真郭木匠打的?郭木匠还会雕纹?雕得可真好看,就像真的一样。”

“是郭木匠打的,他也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这是第一单嫁妆箱子生意,所以只要个普通价。往后再有雕纹的木制品,就得加钱了。”

来之前,小厮就被郭盛安叮嘱了。

当时王管家就在一侧,并未制止。甚至在郭盛安走后,管家还叮嘱他,让他别贪什么,就郭木匠的这一手手艺,旁人不知道,大点的地方还看不出来吗?

人家是天赋型木雕师啊!

这也就算了,孙木匠是郭木匠师父,但孙木匠能教什么?镇上,十里八村谁不知道孙木匠憋着阴坏,教人藏私,还不让下面徒弟出师?唯一一个出师单干的,还是以村里田地为主。

郭木匠这手木雕,纯粹的无师自通啊!往后在镇上,甚至县里都是争先抢着要的。

这位小厮还是小瞧了郭盛安这门手艺,乃至于以后郭盛安成了郡地炙手可热的木雕师,他还庆幸过从未小看甚至得罪过郭盛安。

言归正传。

他这次来送这台嫁妆箱子,除了收钱,还有便是为郭木匠做宣传。

三个普通箱子,一台有雕纹的嫁妆箱子,哪个更有面儿、更划算?这不一目了然嘛。

潘大娘连忙拉着小厮询问:“那这单生意,我能不能追加几台箱子?”

“郭木匠现在忙。”

“那小哥,请问郭木匠多久不忙?”

“得等上几日了。不过他住在临水村,他的去处好打听。”

“欸欸欸,好,谢谢小哥了。”话毕,将应给孙木匠的彩头,全掏给了这小厮。

……

钱转到郭盛安手头,后者数了数,看着多出来的四十枚铜钱。小厮忙解释:“这不巧了嘛,孙木匠打的嫁妆箱子同时送了过去,那大娘把应给孙木匠的彩头,全给我,还说找你追加嫁妆箱子的话。

郭木匠你且放心,我当时没应下,倒是把你住在临水村的消息放了出去。”

郭盛安点头,取了十枚铜钱递了过去,“多谢小哥了。”

辛苦费哪需十枚铜钱?更何况郭盛安是王员外请回来的人,让他们这些下人跑跑腿是正常的。

郭盛安念及对方帮自己宣传,如若不是家底现在薄,他又不是打脸充胖子的性子,辛苦费不会只十枚铜钱。

……

郭盛安人未回村里,闻声寻来的人倒是不少。

想找郭盛安打箱子的多,想占便宜的也多,更多的是打探消息。

郭昌珉从旁人口中得知大郎会木雕,沉默了许久没说话,待对方提起打首饰盒时,他才回:“这事儿我帮你记下,回头问问大郎。打首饰盒得精巧,我也不知大郎能不能应下,毕竟你口中的雕纹手艺是他自个儿琢磨的。”

言下之意,他大儿子无师自通到什么程度,他也不知道。

待送走客人,大周氏才捂着脸哭。

“大郎是不是跟我们离心了?他何时自学成这样,也不跟家里通通气?”

“哭什么,还不是你偏着老三。大郎真跟我们交底了,赚的银钱会落到谁兜里?反正我们是落不到一分好。

老三,老三不孝顺;老大老二又离了心。

你还真想老了住祠堂不成?”

闻言,大周氏浑身打了个寒颤。

他们这个朝代主张孝顺,越是有身份地位的,越约束这号人。像乡下寻常百姓,吃都吃不饱,穿都穿不暖了,谁还管你孝不孝顺?

年前就有这样的例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