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 第二百四十五章 谁说我是要做外卖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 谁说我是要做外卖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邓宇迪同学非常有意思,遵照华夏传统美德“食不言寝不语”,一旦把状态切换为“吃饭”,就愣是一句话都没说。

他好歹有个电脑不知道在看什么,李颜就只能安心享受美食了。

结果邓宇迪吃得比李颜还快还多,炸鸡都是他主动拆的。

尼玛,合着说吃不完是指你一个人吃不完所有是吧?

直到邓同学把手里的鸡腿都嗦干净了,又施施然去厕所洗了手,他又马上切换成讨论模式。

讨论点主要集中在罗伯特身上,邓宇迪认为真想搞出来一套能用的系统,只能从开源的罗伯特入手。

与陈凡很不一样的是,邓宇迪竟然是个浪漫主义派,他从头到尾都表现出一副“我们真的可以”的样子。

李颜听得不得不给他降个温,“宇迪,这個……我们目前这阶段吧,主要还是‘尝试’,咱们总不可能真的就几个人搞出来人家几十个高级工程师的东西。”

“X系统还是一个人整出来的呢。”

“那不也是后来开源被一大堆人优化才能正常使用的嘛。”

“嗯……没事,到底干成什么样另说,心里不能觉得自己不行。”

李颜大惊,他妈的他居然也有被教育“自信”的一天?

“倒也不是说不自信……不过你说得对,不管咋说前人也开了路,改天找个时间我带你去创族看看,咱们实地学习一下。”

“就是这个,我也认识一个创族工作的大哥,是我爸以前的学生,到时候可以让他带带咱们。”

“你爸?”

“他在临大教计算机的。”

草……

王航老爸王培华,陈凡老爸光电研究所所长,现在你邓宇迪的老爸又是个大学老师?

同学爸爸这个圈子的人脉很了不得啊。

“行,”李颜想着方墅可能不一定有时间细细讲解,让一个员工带着也不错,“他是什么部门工作的?”

“科技产品部。”

“巧了,给咱们开研究室的就是方墅。”

邓宇迪突然感受到了一种降维打击。

“以前有听说你的名字,知道新北出了个了不起的学生,哇靠,没想到这么牛。”

李颜表面:“谬赞了。”

李颜内心:夸早了,认识个方墅算啥。

“你会想要组建团队吗李颜?”

“我这不就是在组?”

“不是说咱们这样的,而是真的能把东西做出来的。”邓宇迪兴奋起来,下巴会有点往外突,简直就跟某著名历史人物画像似的。

“计划是有,但现在没钱没资源没成绩,只能算是前期准备。”李颜认真道,“很多事情都不是‘亲力亲为’就能搞定的,说实在的,就算我们特别牛逼,整出来一个能用的系统,其实也干不成什么事。”

“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咱们上回聊的造手机,你准备直接搞出软件生态,从软件生态需求的角度优化系统,从推出的那一刻就是‘改变生活’的完整版。不过……这个需要很多很多想法,跟我聊聊吧,伱上回说的要做外卖的事情,我也很感兴趣。”

李颜一愣,“不是,谁说我要做外卖了?”

“你不是都找临大那个饿了吧团队了解东西去了吗?不是要做外卖?”

“了解一下就是做外卖,我参加个文艺汇演就是要当明星啦?”李颜笑道,“而且外卖很难做的,只做特定区域的小范围平台,那跟他们现在的饿了吧没有任何区别,没啥意义。真想把这个平台推广出去,那是直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事情,他们凭什么要用,是个极其难以解决的问题。”

“啊……”这方面邓宇迪直接蒙圈。

李颜喝了口可乐,“我其实是要一个算法。”

“哦!”这方面邓宇迪来劲了。

“如果要做一个大的外卖平台,并且组建自己的配送队伍,那如何派单并且灵活根据外卖单子进行路线规划,就需要一个牛逼算法的支撑。”

“多牛逼?”

“……你还挺幽默的宇迪。”李颜尬笑一声,“真要搞一个外卖,就算不考虑大家为什么要用这个起步问题,其他要考虑的问题还多得很,那都不是几个人坐在一块拍脑袋就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你想先搞一个算法模拟?”

“对,数据就取自饿了吧团队。”李颜点头。

“那你不还是要做外卖?”

终于问到这句话了。

看到李颜翘起的嘴角,邓宇迪暗道不好,他隐约觉得自己要被装了。

“基于可预见的人手一个智能手机的未来,这个算法真搞出来了,绝对不只是外卖这么简单。能送外卖,就能送其他东西,只要把供应端做好了,买便药、买菜、短途快递,啥都可以送。而且既然有了派单接单与地图路线规划导航这些能力,就不只是能拿来买东西,还可以打车。”

“啊……”又是邓宇迪比较蒙圈的内容,“这得是多少工作量?”

“宇迪,你比我还自信。”李颜大笑,“我都不敢想真的做出来,我的想法,是搞概念。搞出来一个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品,但不用到能直接用的程度。”

“我确实很自信。”

“……”跟邓宇迪沟通需要一种特殊的节奏,目前李颜还没找到。

“有了概念成品,你是说一个手机吗?”

“都行,哪怕是一个演示。”李颜耸肩,“只要能把我成套的想法展示出来,让各路大佬们看到可行性,愿意用他们的资源加入进来,就成了。”

“哪来的各路大佬?”

“开发者大会、科创大会、‘我同学爸爸’朋友圈。”

“你好,我收拾一下桌子,谢谢。”一位年轻男店员端着托盘过来,不太熟练地清走了桌上的食物残余。

“诶帅哥,”李颜叫住了他,“想问下,你们宅急送是怎么个运作模式?”

刚来打工不久的年轻人有过一整周的培训,重点之一就是应对客人“奇怪的问题与要求”,经理用过来人的经验给他科普了各式诡异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不吃饭用你们厕所行吗”、“能不能给我一瓶番茄酱”、“汉堡不要面包多片肉可以吗”、“帅哥/美女要个联系方式行不”、“十天没吃饭了给我一个汉堡吧”等等。

但他真没想到会有问宅急送运作模式的,超纲了朋友。

“我帮你找下我们经理。”说着这位年轻人就压低帽檐走进了后厨。

我靠,直接把李某人当找茬的了吗?

经理是个活力四射的三十岁女性,比少女成熟,比熟女活泼,一眼三十。

“你好,请问有什么需要?”

“您好,不知道方不方便跟我们聊一下宅急送的运作模式?”

经理看着眼前两个小弟弟,桌上还摆着电脑跟几份文件,她认得校服是新北最好的初中跟高中的,想了想拉过椅子坐下:

“你们是要做课题吗?”

“不是的,我们只是吃饭的时候聊到宅急送,很好奇是怎么做的,就……问了问。”

“不愧是好学校的学霸,”经理咯咯笑了声,“小弟弟,你才初中吧?”

“对。”

经理放下了戒心,两个小孩而已,宅急送也不是什么秘密,说个运作模式算不得什么。

“我们正常是电话订餐,主要依靠……”

经理对宅急送其实也就是知道个表皮,说明了订餐系统跟呼叫中心根据点餐地址所在区域配对最近门店,分拨订单后由专门的一条队伍负责配送,也就挤不出别的东西了。

李颜询问了几个问题,涉及具体技术操作的她确实不知道。

邓宇迪记录得很仔细,但李颜兴致缺缺,宅急送的成功其实依托于肯上校的品牌实力,按区域开的足够多的门店确保了辐射范围,高额的配送费养得起一直配送队伍——以李颜所在餐厅为例,配送员平时也参与日常工作,只是有配送任务时以配送优先。

而且令李颜惊讶的是,经理说这边的配送员并不使用导航,因为都是各自负责一个片区的,早就走习惯了,实在没找到一个电话给客户就搞定。

这其实是现有“楼下小炒送餐到我家”体系的品牌化专业化扩容,跟外卖平台完全是两码事。

不过他至少知道对如何筛选届时黎凯团队的实验数据有了一些眉目。

而且也反过来说明,李颜的思路在目前确实还算比较早。

那就行,概念产品这东西,要的就是一个颠覆性。

要快,哪怕最终成果可以慢点,但是阶段性成果必须抢先。

李颜问经理的问题问完了,经理的问题接踵而至。

“小弟弟,哪里人呀?”

李颜果断谢过并告辞。

“说实话,李颜,你后边说的东西,其实我不太懂。”邓宇迪咬着嘴唇,“我对你说的算法比较感兴趣,看看找个机会咱们一块见见黎凯师兄?”

“哟,你认识他?”

“黎凯师兄计算机双学位啊。”

“也是你爸的学生?”

“对,我爸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老师,可以说所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是我爸的学生。”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