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亡国后,她成了最强女先生 > 012来赔偿,没实话

012来赔偿,没实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亡国后,她成了最强女先生!

夏莺替她说道:“姑姑多次上门讨要,你们几时说过要还,若非如此,怕你们还依旧不肯认。”

“况你身为大嫂欺负弱妹,犯《南唐律例》十恶之罪第八目不睦之罪,理应受苔刑,姑姑念在兄妹一场的份上,才不与你们追究。”

孟萍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她转而把矛头指向夏莺:“我们夏家的事儿何时轮到你一个外人插嘴,你们姐弟俩指不定又是夏小莲在外头跟谁生的野种,没得丢人现眼。”

夏莺冷笑道:“说这种话是要讲证据,信不信我再告你一个污蔑之罪,你一个杀人犯,还轮不到你在我们面前指手划脚,若不是姑姑拦着,眼下你们已经在大牢里蹲着了!”

“做人还是不要太嚣张,下次可不会有这么好运了。”

孟萍的脸色精彩纷呈,紧紧咬着牙,眼神露出些许恐慌,过了一会儿,她收起满脸的狠戾,脸上挤出一个笑容来,瞅着夏莺说道:

“说起来都是一家人,何必闹得这么不愉快,这些年没有看好九郎,是我们的错,该你们的我们会一分不少的赔给你们。”

“至于那尸体的事儿,可真的与我们无关,那小娘子是逃难来的,在家门口晕倒,我们好心收留,谁知她却一病不起,就此去了。”

孟萍假装抹泪:“人死在家里,我们就是有一百张嘴也说

不清,明明是一片好心,最后也只能这么着,夏小娘子你也体谅体谅我们,我们哪里敢杀人,你千万嘴下留情,可不敢这么说。”

夏莺一两句话就能把她给唬住,如此胆小,想必也不敢杀人。

只是她说话眼神躲闪,也绝非像她说的这么简单。

“你们也知道被人污蔑的滋味了,凡事人在做天在看,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既做善事,就应当做到底,把人好好安葬。”

夏莺此话虽对孟萍说的,眼神却有意无意扫向孟萍的儿子。

方才夏莺说起提到地里有尸体的时候,她察觉到孟萍的儿子夏长青的眼神抖了一下,便知这件事内里有蹊跷,孟萍说的话不尽不实。

人或许不是他们杀的,却可能是因为他们而死,真相如何,没有人知道。

夏家在峮河县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夏嬷嬷的娘夏郑氏与夏老爷子总共生了二子一女,其余皆是小妾所生,夏家大郎夏万金虽是老大,却是庶出,因此在夏小莲面前有些抬不起头。

夏家大房的人往九郎家送粮食的那天,村子里好多百姓都来围观,她们没想到夏嬷嬷上门闹了几日都未解决的事情,被夏莺一张状纸就给搞定了。

竟让一向泼辣的夏家大娘子孟氏低头认错,还把粮食跟地全都还给了九郎。

光是粮

食就堆满了整个院子,孟氏还在往外掏银子,她把手里装有银子的荷包递给夏嬷嬷:

“现在刚春日,去年的粮食都已经卖了,不剩多少,我求着老太太和另外的几房帮忙凑了五十石粮食,剩下的就折了银钱,都在这里了,你数数。”

夏嬷嬷掂量了一下手里的银钱,拿给夏莺,让夏莺帮着算了算。

眼下一石粟米六钱三分,一石中等小米八钱二厘六分,一石上等大米二十二钱九厘八分,这里总共有粟米三十石,小米十石以及大豆、玉米若干石……剩下的折算成银钱一共是一百一十两零八百文。

夏莺数了数荷包里的银子,发现数目上少了二十两银子,而且那粮食全都是陈粮。

大房手底下可是也有几间铺子,这账估计算的比谁都精,怕是故意少的这些,说来说去还是欺人太甚。

孟氏在一旁站着看着夏莺眼花缭乱的拨那算珠子,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最后夏莺看过来的眼神让人心里一抖。

“大娘子这账是不是算错了?”夏莺目光逼人的凌厉,让人自觉心虚。

当初母后并不打算让她学数术,不过她对数术倒是很感兴趣,私下里缠着太傅教了她,没想到现在派上了用场。

孟氏干笑道:“没错,就是这么多。前些年九郎吃的用的都是我们在管,我们养他十

年,怎么说也得有二十两银子了。”

一旁的九郎一听这话,脸色一阴,当即冷喝一声,“你这老妇嘴里没一句实话,若不然咱们再上衙门走一趟!!”

孟氏眼神一哆嗦,身子往旁边躲了躲。

夏嬷嬷赶忙拉了九郎一把,:“九郎,算了,一家人不必计较这么多。”

她又转向孟氏,“麻烦大嫂跑这一趟,这大老远的,不如进屋喝杯茶再走?”

孟氏松了一口气,瞧了一眼眼前破旧的草寮似的房子,眼中闪过一抹嫌弃之色,推脱家里还有事,立时就带人走了。

她一走,看热闹的村民也就散了,夏嬷嬷亲手舀了一斗粮食叫住李阿婆。

“李婶子,这些年多亏了你照顾九郎,这些粮食你拿着,千万别跟我客气,这都是你应得的。”

李阿婆摆手不要,夏嬷嬷坚持要给,并让九郎给亲自送到她家,李阿婆推脱不过,这才要了。

李阿婆从篮子里抓了一把青菜给夏嬷嬷,“我园子里的菜多的是,你们要吃尽管自己去摘。”

“九郎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这孩子争气,跟着村子里的石三两人靠着打猎也能挣了不少钱,他也经常孝敬我,我一直都把他当亲儿子看待。”

李阿婆也有自己的儿子,只是娶了个不好相与的儿媳,整日给李阿婆脸色看

,将李阿婆撵到外头牛棚里住,给她专门盖了一间草房。

李阿婆时不时的来看望九郎,有时还给做饭,补衣服,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很难得了。

夏嬷嬷手里有了银子,就又给家里添了好些家具,因夏莺要教夏木棠跟九郎认字,所以就又买了个书案和笔墨纸砚,这样就不用再趴在地上学习了。

她则给自己买了一架纺车,准备在家织布卖钱。

因屋子里每逢下雨的时候都会漏雨,所以夏嬷嬷干脆又拿出了二十两银子把房子给推倒了重新盖,九郎找来泥瓦匠,自己也亲自动手,石三也过来帮忙,又给夏木棠带了新的玩意儿来。

人家来家里干活,要管一顿午饭,夏莺整日里看着夏嬷嬷做饭,时间一长,她自己也学会了,已渐渐开始上手。

闲来无事的时候还会跟着夏嬷嬷一起上山采野菜以及蘑菇回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里人除了种地之外,闲暇时间都上山采药材卖,村民多多少少也能识得几味药材,晓得几个治病的偏方。

若是得了风寒,自己在家就能治,熬些柴胡加上蜂窝来喝。

这天黄昏夏莺等人离开正在收拾东西,忽听一群村民在山里喊,似乎是小石头不见了。

念着都是一个村子的,夏莺与夏嬷嬷也都放下手里的活计帮着一块寻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