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亡国后,她成了最强女先生 > 029上下策,选下策

029上下策,选下策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亡国后,她成了最强女先生!

李老的语气不威不怒,脸上也没有任何神情,上次他上门逼问夏莺却讨了个没脸,心里也不知消气了没有。

夏莺端端正正的坐着,面向李老爷子说出了前来的目的,然后道:“我倒是有一个主意可以解决这件事,希望李老能听我一言。”

“学堂是庄严神圣的地方,若是真的弄出人命来,岂不是违背了李老您的初衷,于学堂的名声也有损。”

李老听了夏莺的话,满是皱褶的脸上终于有了神情,“你说,我倒是要听听你有什么主意。”

夏莺道:“我在来这里之前去施工地点看了一下,陈氏豆腐坊的位置正好位于学堂的西北角,那里是进出学堂大门的位置,对此我有两个想法。”

“第一,也是下策,若是想要让秦阿公与秦阿婆两人搬出去,可以对其使用怀柔政策。”

“眼下工程刚刚开始,工匠们的伙食便成为了一个问题,正好他们夫妇二人经营的是豆腐作坊,可让负责伙食的人每日从他们那里订豆腐,匠人人数众多,这对他们夫妻俩来说每日做这么多的豆腐将会是一个很庞大的工作量,而工程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才能完工,日子久了,一来他们夫妇俩吃不消,二来他们

也赚了足够的钱,够她们重新开一家豆腐作坊,他们自然也就愿意搬走了。”

李老听了,捋着胡须,觉得这个计划可行,不过他更对夏莺的另外一个计策感兴趣,毕竟人家说了,这只是一个下策。

“你说的上策又是什么?”李老问话的时候,浑浊的眼睛里多少有了些兴趣。

在李老看来夏莺的这个计策已经属实为上策了,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办法,所有人加起来谁都没有想到。

夏莺再次侃侃而谈,说道:“上策就是,保留豆腐作坊,把学堂的膳食房盖在东北角,让两位老人可以留下,在旁边可以建一个灶房,盖院墙的时候可以另外开一个后门,这样一来,学堂以后买豆腐不用再跑远处,如果有剩余的,他们老夫妇俩人也方便对外出售,岂不是皆大欢喜。”

人老了,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落叶归根,秦阿公跟秦阿婆在那里住了一辈子了,也有他们儿女留下的痕迹,若是能不搬,那自然是最好。

“李老,以上仅是我个人的建议,还希望您能慎重的考虑一下,您也是老人,想必比我能体会他们这种不舍的情感。”

李老抬起头来,看着夏莺,浑浊的目光中迸发出一丝光亮,

“夏小娘子说的老夫会好好考虑,如果没有别的事,请恕老夫不便送客。”

李老端起茶盏呷了一口。

端茶送客。

夏莺起身告辞,该说的她已经说了,剩下的就要看天意了。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十分了,夏嬷嬷过来询问情况,夏莺把与李老谈话的内容说了,夏嬷嬷也只是道,夏莺做的已经很好了。

如果真的打起官司来,秦阿公未必能赢,如果能和平解决,那自然是最好。

晚上,夏莺就着油灯开始做荷包,把买来的药材按照比例装进去,在夏嬷嬷的帮忙下,两人总共做了六个荷包。

她把荷包分别给了九郎,夏嬷嬷夏木棠以及石三,自己留了一个,多余的就挂在屋子里,这样晚上睡觉就不会有蚊子了。

从第二天开始夏莺不仅要教小铃铛认字,如今有了四个学生,进度都不一样,若是往后再有人来,总不能还这样一个个慢慢教,像小石头这样学过的,反要耽误了。

夏莺不得不制定一个课程来,把时间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什么时候该教术数,什么时候要认字,什么时候要学弹琴,全都制定了一个表格出来。

比如教认字的时候

,可以让夏木棠跟着石三学习术数,石三对于术数这方面可谓是是十分精通。虽然一开始不知道怎么教,但经过夏莺的指点之后,也能慢慢教起来,最后也越来越顺手。

至于骑马射箭这些,夏莺就交给了九郎,没有马,就先练箭术。

弹琴的时候先从最基础的指法开始练习,看似简单,一学就会,但真正熟练起来,还需要时间来练习,一直练到十指灵活,能够随心而动才算合格。

弹琴的手法大概分为勾、抹和托。

“双手的位置要放在距前梁二寸左右的位置,手臂要自然下垂,身体要放松,不要紧张。单个手指弹奏的时候,手指小关节要灵活,手掌要稳,尽量保持平衡,不要跳跃……”

初次学琴或者古筝除了指法之外,技巧也要过关,在没有达到要求之前,就让学生弹乐感,弹曲子,一切都是空弹。

夏莺现在教小铃铛的就是最基础的技巧,要跟指法一样,要巩固,一旦学会了这些,往后就会容易很多。

她把买来的书本交给小石头和小铃铛,两个拿着书本爱不释手,高兴的又蹦又跳,恨不得向所有人宣告自己终于有书了。

有了书,就代表他们已经是正

式的学子了,往后学习也会更加刻苦努力。

这天夏莺正在教几人认字,秦阿公跟秦阿婆来了,跟夏莺说起事情的处理结果,得知李老选择了下策,夏莺也很无奈。

两位老人见夏莺在教书,顿觉有趣,就在旁边多看了几眼,又说起他们村孩子读书的事,除了正在建的这个学堂,孩子们读书都要去二十里之外的镇子上去读书。

孩子们早上天不亮就得出发,路上要走一个多时辰,而且都是山路,一不小心就容易出事故,山中有猛禽野兽,孩子上个学也不容易。

大一点的孩子还好说,小一点的孩子上学,可是吃尽了苦头,不但如此,给先生的束脩也多,每个月除了正儿八经的交钱,还要另外交什么书本费,用笔要交笔钱,用墨要交墨钱,一般人家的孩子都上不起。

“夏小娘子,我们俩口子虽没了儿子,但有个侄孙,整天嚷嚷着要上学,人又聪明又伶俐,要不让他到你这里来试试,夏小娘子要是同意,我们就把家里每个月的收入分你一半。”

“现在建学堂的工匠都到我们那订豆腐,头一个月就给了不少定金,我们老两口要那么多钱也没啥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还不如花在有用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