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首辅娘子的团宠日常 > 第38章 你可以回书院念书了

第38章 你可以回书院念书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首辅娘子的团宠日常!

闫母看着容清手里的雕花铜簪微微发怔,“这是?” 容清笑着说,“今日路过一个首饰摊,觉得这个很好看,所以就买来送给闫妈妈。 不过簪子是铜制的,你不要嫌弃,等赚了钱,我一定会给你买根金簪子!” 闫母鼻头倏地有些发酸,“嗨,你挣钱也辛苦,别浪费钱,我一个泥腿子哪用的上这种东西。” “泥腿子怎么了,就不是女人了?就不能打扮漂亮了?”容清垂着眸子说,“唉,闫妈妈是不是嫌弃这根铜簪,算了还是等我挣到钱,买了拿得出手的金簪子再送你。” 闻言,闫母连连将铜簪拿过来,急着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很喜欢,就是怕花钱。” 容清抬起头露出一丝得逞的笑意,“那就好,来,我给您簪上。” 说罢,她拿着铜簪,小心翼翼的给闫母戴好,然后左右打量了一番,“嗯,真不错,真好看。” 闫母脸上有些羞红,“老都老了,哪里还会好看,是簪子好看。” 容清极认真的说,“人都会老,可气质不会老,只要条件允许,女人到老都要美美的。” 闫母沉默了一瞬,红着眼眶说,“你说的对,谢谢你清丫头。”说完她赶紧背过身,伸手拭去了眼角的泪。 自闫家落败,能变卖的都变卖了,她都快快忘了,自己曾也是穿过金戴过银的太太。 闫旭透过窗看见这一幕,手中的笔尖顿住,眼角有微微的湿意,见容清准备进房间,他猛然回神慌忙落笔写字。 却不曾想墨已经在纸上晕开了一朵花。 “阿旭哥,你看我给你准备什么了。” 容清才跨进房间,就脆声邀功。 她将手中的纸袋放在书案上,笑脸盈盈的望着闫旭,“拆开看看。” 闫旭眼神在容清的面上微微凝结了片刻,才将手中的笔放下,动手拆开了纸袋。 一套崭新的笔墨纸砚,还有四个银锭子赫然在目。 他猛然抬头,望向容清,微微张唇想说什么,话却梗在喉间。 容清笑颜如花的说,“阿旭哥,我预支了银子,只要你自己愿意,随时都可以去书院了。” “我自作主张给你新买了套笔墨纸砚,预祝你这次去书院有个崭新的开始。” “就是不知你能不能中意。” “你也不用等担心咳疾的事情,反正每天志才哥要接送我们,你可以不用寄宿在学校,可以每日和我们一起上放课,回来也可以继续吃烤橘子,上学治病两不误。” 闫旭的思绪已经随着容清翕动的粉唇飘远,仿佛已经坐上牛车进了书院。 “怎么样阿旭哥?我这样的安排行不行?” 容清见闫旭有些出神,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闫旭情不自禁的握住了眼前的手,吓得容清下意识抽回。 闫旭却紧握着没有松手,眼神停留在容清面上良久,才哑着嗓子说,“阿清,谢谢你,一切都恰如我愿。” 容清一颗心从嗓子眼落了回去,悠悠的生出了一丝怪异的情绪。 她声音小了一度,“你觉得好就成,那……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回书院?” 闫旭看着容清松了一口气的模样,唇边染了一抹笑,“你下次去城里,我就同你一起去。” 容清心里思索了一瞬,点头应下,“好,刚好我这两日要准备些东西,你也好好准备一下,约摸后日就能进城。” 闫旭点头应下,落在容清脸上的目光微微有些炙热。 容清胸口那种怪异的感觉又腾起来,她有几分慌乱的离开了房间。 扎进房间许久,她脑海里还是闫旭那双眸子。 为什么闫旭举止今日有些怪怪的? 难不成因为她买了一套笔墨纸砚就感动了? 她联想到闫旭那晚说的不会休妻,撇着嘴摇了摇头。 没想到闫旭这个书中设定守信重诺的男人会因为她这个变数,破了自己的诺言。 吃晚饭的时候,她顺便考了芋圆的功课,没想到他不仅对三字经背的娴熟,还能知其意,有见解。 喜的她当场答应再送芋圆一本千字文,还答应明年开春也让他进书院念书,把芋圆乐的找不着北,一个劲的给她夹菜。 闫母得知闫旭后日就会和容清一起进城回书院念书,更是激动的热泪盈眶。 一整天,闫旭第三次走出房门,却发现容清房门还是紧闭状态。 他无奈的摇摇头,又倒了杯水给容清端了过去。 他叩门,“阿清!” “噢!” “我给你倒了水!” “好!” 闫旭开门,李志才新做的那方书案上,容清几乎快被纸张淹没,地上又多了一堆纸团。 闫旭将水杯递过去,容清接过来看也不看一饮而尽,说了声谢谢就继续奋战。 闫旭轻叹一口气,弯腰开始捡地上的纸团。 他自诩读书遇到深处也难免废寝忘食,没想到容清竟然是比他更疯狂的存在。 他好奇的展开一个纸团,里面的图稿让他瞳孔猛然一紧,不可思议的望向容清。 她秀眉微蹙,俏脸紧绷,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可自拔。 闫旭压制着心中疯狂涌出的震惊和疑惑出了房间,他轻手轻脚的关上门,生怕惊动了屋里的人儿。 次日清晨,一切准备停当,容清和闫旭早早的就到了李志才家,和他们一起进城。 李志才先将玉氏三人送到了香橼阁,又将容清和闫旭送到了书院。 容清通过书中情节描述了解到,修文书院是黄山县最大也是唯一的书院,书院的院长杜知白以前是皇子太傅,辞官回乡后就被委任到修文书院担当教谕职责,这一下子让修文书院名声大噪,加上他任职的五年内,黄山县的出了两个榜眼,十几个举人,不少他乡的学子都慕名前来求学。 学子越来越多,去年书院也重修扩建,还专门设立了私塾,专门教十岁以内的孩童。 因为束脩高,修文书院的学子大多都是富贵人家的孩子,当然也有倾尽全家之力的中产家庭,因为即使中不了举,但是修文书院出来的学子走出去也是高人一等的存在,将来做个县衙文书,或者在小书院做个教书先生也是优先录用的。 “我没看错吧,坐牛车上的那个人是闫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