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关山屹月 > 684 盐州之行

684 盐州之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关山屹月!

等到停下来争吵后,厨房里姓张的老头子,搬过来了两碗馄饨,另外加一碟可口的小菜,问玉堂道:“小李哥,今天还没有吃饭吧?就剩下这两碗馄饨了,你看你能吃完了么?吃不完就匀一碗给小米,我就不给他做面了。”

本来玉堂并不饿,因这个话,立刻他就接过来道:“张老叔,你怎么知道我饿了?太谢谢了。这两碗我吃了刚好够,小米想吃啊,就让他再等会吃面吧!”

说完玉堂把馄饨全搬到自己的面前来,往两碗里面都加了料,用一把勺子,同时从两个碗里面捞馄饨着吃,还不忘给小米来两个斜眼。气得小米抱怨了一声,站起来走了。

见这个情形,三娘看不下去了道:“李诗月啊,李诗月,你是一点好事也不干,有仇当场就报啊!”玉堂正忙着吃馄饨,对三娘的挖苦没时间搭理。

这时候三娘又询问道:“别光顾着吃,你大老远的回来一趟,不会是光为了这两碗馄饨吧?!跟我说说,打听到什么消息了?”

因这个话儿,玉堂立刻卖起来关子道:“李三娘,这个消息我说出来,别说是两碗馄饨了,你得去登北楼给我摆席!”三娘便道:“席先记着,先给我说说是什么事儿!”

对此玉堂便回复道:“有件事我想问问你:李承治那边,想邀请我过去做幕宾,你觉得这事儿怎么样?”

一听见这话,三娘想了想回复道:“我听可靠的眼线说,李承治在这边待不长,不久后可能要调离夏州。你真过去幕宾,免不了得跟着他一块儿走。

到时候你一个人远离故国,隐匿在豺狼窝里面,做些危险的勾当,倘若再发生什么事,连个帮衬的都没有,还是别去了。”

玉堂不在意便道:“这样大好的机会,不抓住的话,下一次可就没有了。你放心吧,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这几个字,我自己知道,保证不会出问题!再说要是我犹犹豫豫的,李承治能彻底信我么?铁冶所的事儿,也别想继续打听了!”

因为白玉堂极力要求,三娘跟上面人上报后,几个人在一块儿商议了一番,对这事也就同意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州铁冶所的位置、布局、以及周边人马部署的情况,玉堂都已经摸清了,连图本都已经画出来了。

当他把图本交出来,别说小米那几个意外,

连三娘也吃了一惊道:“行啊,李诗月!你的活干的不错么,这么快就给办好了?!”

玉堂便对三娘道:“这次我也算立功了,白豹城那边,你们得记得给我留着。”三娘满口答应道:“这事你就放心吧,我早就跟上面说好了,白豹城自然会留给有功的。”

玉堂又问道:“咱们的人马,现在准备得咋样了?”小米在一旁开口道:“李哥你放心,三路人马都已经到位,只要把图本交上去,马上就可以进攻了。”

如今一切都准备就绪,玉堂反倒犹豫起来,口里面低声询问道:“嗳,李娘子,亲姑,商量个事情行不行?咱们进攻的时间,能不能再往后拖个十几天?”

因这个话,三娘立刻警觉道:“怎么,你这个图本有问题,还需要时间核实么?”

玉堂摇了摇头道:“图本我对了好几遍,肯定没问题,我突然想起件别的事:一旦铁冶务出了事儿,夏人那边查起来,李副使恐怕脱不了干系。做了他这么多天的幕宾,那我岂不是白忙了?!再说一旦查到他头上,把咱们这边也牵出来,这条线不就得停了么?太浪费了。”

副使李承治这厮的底细, 玉堂都已经查清楚了:与元昊有亲,是李继迁这一脉的人,在夏国他是主和的,不主张宋、夏两家打仗。

李承治闲常的时候,经常跟玉堂说起来局势。听他那意思,一旦两边人打起来,非但边境上关系紧张,而且边民也受害不浅,生灵涂炭,百姓流离,里面没有一方是赢的。

打起仗来,除了朝堂上那些人,不论是百姓还是边军,都没有好处。就因为上面那几个宰相、重臣,他们为了争权夺利,把大权牢牢握在手里,何必让百姓遭难呢!

因这些事儿,玉堂对李副使的好感不少,也就不愿意他被连累进去。

玉堂和三娘分析说,夏国那边,在没藏讹庞掌权之后,没藏一族与继迁一支的关系,又紧张了不少,私底下明争暗斗的。

如今的夏国,正是资银紧张的时候,夏国国内各部的首领、以及治内的百姓,因为日子过得不好,许多人厌恶没藏讹庞,心里面都是反战的。与没藏讹庞一党的,全都在拼命讨好国相,指望国相多拨钱。

各部的度支拿不出钱来,都在找理由推卸责任,没藏讹庞的亲信,这时候反而掌了大权,干一些损公肥私的事儿。

倘若李承治因为这件事儿倒了,让没藏讹庞那厮的亲信,一手把持了夏国的铁冶,对宋朝来说并不是好事儿。

听了玉堂的一通分析,三娘便就开口道:“你听好了,图本我最多只能压三天。多过三天,我也无能为力了:咱们的大军都准备好了,各路人马都已经就位,多拖一天,宋军这边多一天的危险,等上十多天不可能。”

如今已到了这个地步,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李承治根本不可能撤出来,自然没有了转圜的余地。

这一日玉堂回去的时候,看着便有些焉焉的。看见他回来了,有军士跑过来与玉堂倒茶,玉堂也没有心思吃。

这个时候,有人急过来告诉道:“李先生,我今天等了一下午,你可算是回来了!副使刚刚已经走了!”因这个话,玉堂便抬头询问道:“你这么着急等我干什么?副使出去办事了?”

那人便就告诉道:“不是办事,是上面有令,直接把李副使调走了!副使临走时跟我说,一看见先生回来了,就让你赶紧收拾行李,跟着他一块儿到盐州去。”

玉堂回来的时候,一路上都在琢磨这事,也一直没想到好办法。谁知道上面一纸调令,很容易就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才刚玉堂还担心倘若想不出办法来,李承治这边会受牵连,自己不容易搭上的这条线,马上得断,照这样看,这事儿也不用担心了。

如今一切都安全了,玉堂反而有一点遗憾:早早就走了,过几天宋军攻破夏州,将铁冶务捣毁这个热闹,就捞不着看了,可惜,可惜!自己辛苦建的功劳,自己根本捞不着看,只好等以后听别人转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堂跟李承治到盐州的时间,已经足足有两个月了。如今李副使到了夏州,职位上又有许多变动,已经不去管什么铁冶了,开始管榷市、货贸之类的事务。

当初他们刚来了盐州没几天,就听见夏州传过来消息:宋军趁着攻打洪州,有两支人马突然北犯,一直攻打到夏州,直接把铁冶务给捣毁了。

一开始听说这事的时候,李承治那厮还有些后怕,后悔没有提前做些防备,让宋军钻了空子了。

玉堂提点他说道:“想一想其实也是个好事:这样一来,咱们跟宋人做的那几桩买卖,留不下把柄,以后就没了后顾之忧,副使你说是不是?”

因为玉堂这番话儿,李承治那片担忧的心,立刻就转成庆幸了。

却说盐州城城南有个凤梁,当年唐朝的时候,盐州本属于唐人的地界。蕃人一过来,盐州一带的汉人,不得已只好辫发左袵,重新扮成个蕃人的模样。凤梁这一带,十户有八户都是汉人。

时到今日,这些已辫发左袵的人,互相之间说起话来,汉人的言语大多也懂得。

在凤梁周边有一个蕃部,叫咩布族,因为他家的势力大,有不少小族便跑过来,自愿投靠在他家的帐下。年终与他们家交些赋税,一旦遇到战事的时候,众人便依赖这些大族的保护。

凤梁左近有一个村落,村里面住着一户人家。老汉姓李,是当初唐朝时候的遗民。李老汉除了自己种田外,还时常与别人佣工耕田,做些杂事贴补家用。

老汉膝下有一男一女,长男在咩布族族长家做事,女儿闲常也不在家,在盐州城给人弹琵琶,赚些使用。

赶上今年的年成不好,土地干旱,禾苗旱死的有一半,眼瞅着今年没收成,马上就要挨饿了。幸而这时候传来了消息,好多人都在传话说,为了应急,李副使命人去宋朝采买了粮米,在盐州城内外平价售卖,这才让人心略微稳些。

为了能进城买粮备荒,李老汉在别人家借了些钱来。本来想亲自进城去买粮,偏偏腿疼的老*毛病又犯了,这几天实在走不动路。

没奈何李老汉只好叫别人捎信给儿子,叫儿子抽时间赶紧进城。若耽误得久了,粮米被别人买光了,那可就坏了!

关键的时候,偏偏咩布族长家里面有事,三五天之内,李大郎根本脱不开身。

李老汉无法,只好捎信与自家的女儿春儿,叫*春儿出面,去城里面雇一辆车子来,左右卖粮那地方,距城里只有十里地,这一趟花不了多少钱。等买完了粮,就用这车子拉回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