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历史:泱泱华夏,对话古今 > 第四十九章:尊黄渊为圣人半师!

第四十九章:尊黄渊为圣人半师!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历史:泱泱华夏,对话古今!

“夫子,你如此作为,当真是折煞弟子了。”

“这样如何?我愿将我之学问,倾囊相授。夫子不必拜我为师,同样可以学到学问。”

黄渊斟酌再三后,如是说道。

他不像外面的观众,以为这是虚假的,是节目效果。

他真真切切地知道,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眼前这个身高两米二的壮汉,当真是那位万世师表,天下共师!

若是他真的答应了孔子,岂不真成了圣人之师?他黄渊何德何能啊。

这一刻,即便黄渊具备良好的主持素养,也有些蚌埠住了。

本以为这样就可以打消孔子拜师的想法了,殊不知,听闻此言后,孔夫子变得更加愠怒起来。

眉头皱起,大声怒道:“先生,您传我学问,我则必须要以师之礼相待。否则,便是不仁不义之举。”

“先生莫非想陷孔丘于不忠不义乎?”

这话一出,黄渊没话说了。

这还能说啥?不收下他,就是陷他于不忠不义。

这在春秋时期,已经是极为险恶的用心了。

殊不知,古代人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生与义不可得兼的时候,往往宁愿舍生而取义。

可见他们对义之一字,看得有多重。

“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各退一步,我为仲尼之半师如何?”

孔子思索良久,终究是点了点头。

本来按照他的想法,我学习了你的知识,自然便应该以师之礼相待。

然而,他又笃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黄渊显然不想收下他这个弟子,既如此,两者折中,便只有这般做法了。

圣人半师,黄渊!

听着倒也不错。

“老师,弟子观之,你言语之中蕴含有大道理,大学问。且知晓太阳之事,如此行径,不似凡人,莫非是传闻中的仙家子弟?”

黄渊听闻此言,确实哂然一笑。

也对,这个年代的人,还是很相信仙神的。

毕竟你看老子,最喜欢倒骑青牛,本人又是仙风道骨,长须飘飘,一副逍遥姿态,称之为仙家子弟也不为过。

还有庄子,这位就更逍遥了,否则也写不出《逍遥游》这样的名篇。

所以,孔夫子有此问,倒也合理。

“仲尼啊,我今天就教你第一个道理。”

孔丘听闻此言,立刻振奋起来,躬身垂首,一副聆听教诲的姿态。

颜回,子贡等人,同样如此。

传道!

是的,在他们看来,黄渊此举是要传道了!

“身为学者,身为儒家之人,此生当不信鬼神,不信诸佛,不信权威,只信真理!”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头大如斗,昏昏然不知所以。

孔丘顿时将身子躬得更低,恭敬询问道:“还请先生详解。”

“身为学者,要坚信,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

“所谓鬼神仙佛,不过虚妄。而真理,公理,便是无需证明的规律,从公理的基础上,再度推导出一系列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你便是人间之神!”

轰!

孔子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

怎么敢的呀,恩师你怎么敢如此说话的呀。

要知道,华夏周朝之前的历史,完全就是一部神话史。

而春秋时期,其实就是周朝末期,周天子都还在呢。

所以这个年代的人,对神明还是很敬畏的。

可如今...如今黄渊竟敢在他们面前,遑论人间之神!

孔丘颤颤巍巍地朝着黄渊深深行了一礼,恭敬万分道:“弟子受教。”

拜对了!这个老师拜对了呀!

有如此言论,如此思想之人,当属人中之龙!跟着这位,我必然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学问!

可惜,可恨,为何我孔仲尼年近不惑之年,才得遇恩师。

就在孔子和众多弟子认为自己已经消化掉黄渊给他们带来的震撼时,殊不知,黄渊的下一句,差点惊掉他们的下巴!

“我并非所谓的仙家子弟,而是一位来自两千五百余年后的普通学生!”

“两...两千五百余年后?”孔子大惊,手一用力,竟然扯下自己几根胡须。

然而此时的他却浑然不在意,看着黄渊的目光宛如看向一块稀世珍宝。

颜回子路等人,更是齐齐上前,用目光仔细打量起黄渊来。

怪不得,怪不得恩师穿着如此奇异,竟然是来自两千五百余年后的服装!

这是孔子此时的想法,他只觉得先前的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怪不得,怪不得这黄口小儿的知识学问如此渊博,宛若人中之龙一般,就连老师也远不及他,原来他是来自两千五百年后之人啊。

得知此事后,孔子非但没有惋惜,反而更加热情。

原本,黄渊虽然知识渊博,但终究是他一个人的知识。

可现在,黄渊具备以后两千五百年的知识啊!

他拜黄渊为师,便能学习到足足两千五百年的知识!

他只觉得,这是他此生做过最为明智的决定!

“我的天,孔子得知真相后竟然是欣喜而不是恼怒,这是什么情况?”

“这代表,他能够学习到的知识和学问变得更多了,自然欣喜。至于个人尊卑,到了孔夫子那个境界,早就不在乎这些了。”

“我的天,这就是圣人的胸襟和思想维度吗?简直跟我们完全不一样啊。”

“没错,若是我儿子在我面前炫耀未来的知识,我肯定抡起擀面杖就揍他。”

“而孔夫子面对黄渊这个晚辈,莫名其妙拜了师。得知黄渊来自未来,而并非自身学问比他渊博后,竟然一点不恼怒,而是更加欣喜,这一点真的非常人所能及。”

“先生,既然如此,丘可否问先生几个问题?”

“但说无妨,我自是有问必答。”

此时,只见孔丘竟然罕见地扭捏了起来,支支吾吾地询问道:“不知恩师可否知晓,仲尼晚年是否能再入仕?”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门人弟子无数,在教育领域,可谓无人能出其右。

但是在仕途上,却是一生坎坷。

从秦国到鲁国,七国没有一个想采取他儒家策略的。

等孔子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的时候,已经是不惑之年了。

随后才开始一心教学,这才有了那个万世师表,天下共师。

可即便如此,他直到最后一刻,依旧没有放弃自己入仕的梦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