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我,谋士界的扛把子 > 第426章 初选

第426章 初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我,谋士界的扛把子!

冬日,腊月初十,无名书院之中!

一场别开生面的考核开始了。

由郑玄麾下弟子为各个考场的监考,郑玄、陈故、陈珪为主考官,面对约有千余人的考试队伍,开始了初选。

这是入学考试。

试卷分为一、二两套,隔一人,做一套试卷,防止作弊。

每套试卷又分为四卷。

其一为经学一卷,由郑玄出题,考校经学的内容和释义,题目选自儒家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考生可以选古文经义作答,也可以今文经义作答,更可以郑玄的“郑学”作答。

郑玄本人,即通古文,又通金文,更融会贯通创立“郑学”,所以,无论考生如何作答,在郑玄这里,依旧可以掌控无疑。

其二为数学一卷,由陈故出题,既有鸡兔同笼的问题,又有两地相距的问题,还有丈量田亩的问题等等,几乎都能从实际生活中遇到。

其三为法令一卷,由陈珪出题,考校的是当世之法律法规,以及判案之法。更有推理求真的考点。

其四为策论一卷,由陈故出题。考校的是对时事的理解,对各种情况诸如瘟疫、干旱、水灾、蝗灾、战争等的应对,以及当前州郡施行之法的评判、国家施行之策的建议等等。

这四卷考题,共分两日考完。两日期间,不得离开书院。上午、下午各答一卷。

答完便由专门的人“糊名”,并由专门之人誊抄试卷。

之后原卷封存,只有复卷作为最终的评判之卷。

书院早备下大量食水,考试间隙,由书院统一放饭。

到了腊月十二,所有学子考完回家,等候放榜。

而书院中,便开始了紧张的誊抄试卷的“活动”。

一千多套试卷,书院中花费了五日才誊抄完毕,而后送与考官评判。

每一张卷,都有三名考官共同阅卷,分别写下自己评判的等级,以甲、乙、丙、丁四个等级作为自上而下的评判结果等级。

最终再有主考官,选出所有认为好的卷子来。

自上而下,每三十人为一班,第一年,只招收十个班。

也就是说,一千多人只能留下三百人,正是成为书院的学生。

另外,还招收五个班的夜学扫盲班,五个蒙学班。

等到腊月二十,已经进入年节的气氛之中了,无名书院之外,终于贴出了榜文。

总计三章大大的红纸,居中一张有三十人名姓。左侧一张,有八十人名姓,右侧一张,有二百人名姓。

榜单张贴出来,早就等在书院门外的士子们,无论贫富,不管是寒门还是世家,纷纷拔这脖子一个一个的瞅着这些姓名!

不时有人欣喜的嚎叫一声“中了!某考过了”,其身旁之人,便会投过去羡慕的目光。

无名书院已经非常有名了,尤其陈故身为两州都督,却依旧在书院担任祭酒;刘备身为丞相,担任书院名誉院长;郑玄当世大儒,担任书院院长。

有了这三个人作保,书院已经比太学更吸引人了。

尤其是不知道何时,市面上挂起一阵风,将日后徐州官场与无名书院绑定了,只有书院的弟子毕业之后,才能担任徐州、扬州高官……

这股风下,人们自然是削尖了脑袋也要先钻进来。

“敢问先生!这里每个名字之后,都有或甲、或乙的字样,却是何意?!”

“……每个或甲或乙的字样之后,还有上、中、下的小字样,又是何意?!”

守在榜前的书院教习,含笑解答:

“甲、乙、丙、丁为先生们判卷等级。上、中、下为在此等级中的优劣情况,最终由三位主考官相商,最终定下每个人的成绩来。

甲字多的,便排在前面,甲字上当然是最前,而后依次类推。

取够生员之后,便宣告结束……

诸位,凡是榜上有名的,请留下来,稍后于书院中,面见教习、祭酒、院长。

榜上无名的,可回到家中,再勤加学习,来年还能参考。”

“嗡……”

榜文前响起一片议论声来。

有人不甘道:

“也不知上学还要考数算一道,还要考法令一道……若是我等会了这些,却还上书院学些什么呢?!”

“这位仁兄所言极是!”

“正式此理!正是因为什么也不会,这才想要进书院学习啊……”

……

眼看着群情似乎激愤起来了,便有军士以刀击盾,发出“砰砰”的沉闷声音,口中大喝道:

“书院之前,禁止喧哗!违者论罪!”

“书院之前,禁止喧哗!违者论罪!”

军士们嘶喊数遍,这些准士子们,便都落下声来。

榜文前的教习便道:

“书院此番招生,乃是为了选拔全才,以期学习之后,能够胜任朝廷工作。

即便不能进入朝廷为官,却也可以留在书院任教——毕竟未来,书院还要招收更多的学子,因此也就需要海量的教习。

因此来说,须有全才,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诸位不是没有机会,等到明年开始,一者书院扩招生员,二者,主考官也会降低难度。

呵呵,诸位若还是担心,书院侧门处,有卖书籍的地方,大致也就分为与题目对应的四类书籍。

以经学、策论为多。

诸位有条件的,可以买上基本回家翻阅,或者下次考试,君等便能进入书院之中了。”

教习说完,不少人便是脸色一变!

书籍?!最贵的便是书籍了……

一般人家,哪里买的起?!

“……先生,请问那书籍多少钱一部?!”

“康成先生的经学注释,因为有数十本,因此贵上了一些,售价三百钱。其余书籍,大概会十钱、二十钱,或者三五十钱之间。”

“多、多少?!”

有人听了教习之语,不由掏了掏耳朵,不敢置信的问道。

“莫不是残篇?!”

“别是假的吧?!”

……

教习安静的、微笑的听着,最终等所有人停了下来,眼巴巴望着自己,便道:

“都是印刷精美的书籍,陈都督贴了不少钱财、州里也拿出了不少钱财来补贴,这才让这些书籍,这般便宜……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嗖!”

教习说完,便有无数学子,骤然往侧门冲去!

这么便宜的书籍,还有郑玄注释的经典……

这不跟不要钱一样了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