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武唐风云 > 第十八章 风雨欲来

第十八章 风雨欲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武唐风云!

自前两日地震以来,龙云观守平道长就一直寝食难安,时不时的便望向城内,看那城墙上的旌旗是否更换。为了抑制那份惶惶不安之感,守平道长静坐密室之中,默念静心咒。

过了一会听到寺外逐渐人声鼎沸,守平不耐烦起来,便起身走向门口。刚推开门,却见一个道童手忙脚乱的跑了过来。那道童见到守平,叫道:“道长,天使驾到,有圣旨要宣。”

守平暗道:终于还是来了。转头再望向远处城墙,只见城墙之上也经挂起了白幡,这是皇帝御驾殡天了。

于是守平道长加快脚步,边走边吩咐观内人员布置香案,开中门迎接传旨使。待到了龙云观中门,见为首的中官微胖,其面带喜色,原来是个老相识。守平拱手道:“原来是程公公,不知旨意如何?”

那姓程的中官笑道:“仙人不必忧虑,总之是件大好事,准备接旨吧。”

待将程公公领到大殿三清像前行了礼,守平便立在香案下首,等待中官宣旨。

程公公站在香案之后,清了清嗓子便展开圣旨,念道:“朕蒙皇考天皇孝皇帝为宗社臣民计,命朕缵承大统,绍登大宝。朕纂承天序,奄有万方,钦崇天道以宣天德,以敬天法祖为首务……封龙云观守平道长为灵宝天师,入京为大行高皇帝诵经。”

待守平道长接旨谢恩,程公公拍拍守平的手,亲近道:“昔日东宫之中,天师讲道授法,颇得今上首肯,待回京后,天师必另有大用。”

守平道长见程公公满面春风,便陪了陪笑,心中暗道:那时不过应大行皇帝之召,以讲道授法为名,行护卫之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行皇帝驾崩,新皇刚刚上位,身边的太监便面带得意。岂不知天后已经经营了一二十年,有大行皇帝在,天后还有所顾忌,这老皇帝刚走,新皇帝就迫不及待想大展宏图,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只是自己当年受了老皇帝大恩,现在只能尽力维护新皇周全罢。

陈公公见守平道长沉默不语,又道:“天师有所不知,隔壁龙华寺今日也去了一名太监。”

守平疑道:“哦?”

程公公接着道:“那个法源和尚译得梵经,颇得天后欣赏。前些日子天后曾下旨召法源入京无果,待到老皇帝驾崩,天后又下一旨征召法源入京,听说天后在神都已修好了袛园,以供法源入驻译经。”

守平回道:“天后崇尚佛理,看来不假。”心内却道:难道天后竟然要加快脚步,只不过就算完全掌握了那至尊权柄又能如何?自古以来,女子掌权,无逾吕氏,可吕氏身后之故事,天下皆知。天后到底意欲何为?

两人正闲谈,又有道童来报:“道长,郝县守来访。”

守平正欲开口询问程公公是否一同接见,却听到程公公冷笑道:“我来泗水宣旨,奉的是新皇圣旨,这个小小县令不随同我前来龙云观宣旨,却巴巴的跟随上阳宫的太监去了和尚庙,也太不把咱家放在眼里,就不怕皇帝将来秋后算账?”

守平道长道:“公公不必恼火,这郝县令出自功勋,在这泗水县已经当了十多年县令,却不得升迁。”

陈公公眼睛一亮,道:“有这等事?今日倒要瞧一瞧这郝县令是不是好县令了,若是个好县令,回去禀告皇上提升他官职,若是千里马遇到了伯乐,岂不死心塌地效力伯乐?”

郝兴全登堂入室,见到为首的程公公和守平道长,便拱手赔罪道:“惊闻噩耗天皇御天,我安排了皂隶去挨家挨户广而告之,全城服孝,众酒舍瓦肆不得营业。此处政务繁多,到底来的晚了,还请诸位多多见谅。”

程公公道:“大行皇帝故去,百姓惊慌,地方长官理应去安抚辖区黔首。”见到郝县令微微点头,又道:“吾皇天纵英明,登极以来,守在大行皇帝棺椁旁恪守孝道,以做天下楷模,最是欣赏尽忠职守之人,此次回京,我会向皇上禀告泗水所行所见,相信郝县守总不会一辈子埋没在这小小的泗水城。”

郝兴全扬了扬眉,语带欣喜道:“多谢公公。”心内却暗道:尽忠职守嘛,不敢当,况且尽的不是李家之忠,守的也不是这县令之职。哎,那个职,何时可见一点蛛丝马迹?

龙华寺,法源送走了传旨太监,愁眉不展。接旨时法源仍未明确答复何时动身,之前写信给到郝县令,表示愿意浴佛节后上京,主要是考虑能方便译经和整理宫中存档,但如今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继位,天后在其间又有自己的打算,这时不管是长安还是洛阳,都乃是非之地,整个天下又呈风雨欲来之势。

午饭之后,可能是下定了决心,法源叫来两个徒弟三个徒孙。见众人都到了跟前,法源道:“后日浴佛节,待为这几日泗水亡去的百姓超了生,我就去往东都。”

界文面露忧虑,道:“现在东都非良善之地,恐怕师父会身处是非之中。”

法源点了点头,道“你所虑之事,我能明了。但我心光明,我只希望早日了了今生大愿,好登极乐。”

界武道:“师父怎能如此说,译经大事乃长久之业,况且师父有神功护体,何惧时日不多?”

法源微微笑了笑,叹道:“十二年辛苦,耗尽了心血。梵经才译出大半,便损毁了小半译文。而那损毁的部分原经,已然无法译起。此去东都,若能整理好宫中的译文存档,再把余下的原经译完,也算差强人意。”

界文、界武便商量起来如何安排路线。却听到法源道:“此次北上,你们先跟我一同走,过了徐州,你们两人就带着玉林他们去往少林,临别前我会修一封书信,之前说过我与少林永度大师有旧,他们应当会收留你们。”

见法源如此说来,玉林三兄弟赶紧跪下,景泉哭道:“师祖,这是要赶我们走吗?”

法源安慰道:“并非赶你们走,只是我去的那洛阳,乃是非之地,并不利于你们修行成长。我走了,恐怕龙华寺也容不下你等。既然如此,倒不如出去游练一番,况且少林寺高手众多,你们在那里既得庇护,也能在寺里学习些少林武功,何乐而不为?”

商定好细节,待众人离去,法源要玉林单独留下,有事要向其交代。

等众人出了屋子,法源对着玉林笑了笑,问道:“现在身体如何?”

玉林回道:“现在已经痊愈了,正在加紧内修,争取早日追上师弟们。”

法源又笑了笑:“也不必心急,昨日说了,你现在身体异于常人,在习武之道上可能更加便捷。”

见玉林沉默不语,法源又道:“即便有捷径,但也要把基础打好。你武师父教授的心法,要用心巩固,这样基础打好了,才利于将来功力提升。”

玉林点点头,问道:“师祖所说的基础,是否就是培植好真气?”见法源点头,又问道:“师祖,昨夜里我用起了那两鼎上的功法,能感觉到真气有一丝增长。除了武师父教授的心法,我能否练习鼎上功法?”

法源思索片刻,答道:“殊途同归,只要能不断培植真气元力,你都可以去练。但是那鼎上的功法,除了你两位师父和我之外,对于外人务必守口如瓶,即便是对秋林和景泉他们也不能提起。”

见玉林仍旧对未来迷惘,法源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从未要求你们守在寺院里面,外面的世界,总应去经历一番,体验人世百态,才更利于修行。”

ps:历史上唐高宗李治于阴历十二月初四之夜宾天,为了故事逻辑自洽,不让玉林在寒冬腊月落水冻死,故将皇帝死亡时间改在初夏四月。如此,病弱的玉林落水才能机会侥幸逃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