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1662 > 第四十四章 现代工厂雏形

第四十四章 现代工厂雏形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1662!

要说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当年明朝败亡,鞑子也没攻进京城,那些宝物多半都被闯贼所劫。

但朱慈爝想了想,虽然心动,但自己现在也不可能直接闯入北平,这批宝物,恐怕还要留待将来了。

“你既然胜了,自然有属于你的奖赏,等来日若真的发现了这批宝物,再做论功行赏。”

“但作为一个士兵,最要紧的,却还是自己的战功。”朱慈爝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宝藏上,这让廖维也很是震动。

他抱拳行了一礼,然后退了下去。

而这些,对朱慈爝来说,都不过只是日常的插曲罢了。

朱慈爝在这片岛屿上的话语权日渐扩大,虽然带来的都是从未有过的制度,但偏偏这些规则都十分有用。

有了海盐之后,就算不动用金矿,他们也不用为物资发愁了。

而且,为刘家特别建造的瓷器厂也开始了第一批烧瓷。

刘家在景德镇烧制的瓷器本来就颇有声明,而且就算是朱慈爝也不得不说,幸亏刘长青这个人没事,否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明朝以青花瓷为工艺之最,后世一尊青花瓷器简直是无价之宝。

朱慈爝虽然不懂怎么烧制瓷器,但是架不住他见识过的好东西太多。

清朝之后的粉彩,珐琅彩,五彩、三彩、郎窑红、豇豆红……各色瓷器,只要颜色亮度稍有不同,都是不一样的绝世珍宝。

刘长青出身景德镇,当年一路流亡,手艺却没有丢下,而且在炼制瓷器上,的确十分有天赋。

朱慈爝只是提出了一些想法,他就自己因地制宜,在矿山之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新材料进行冶炼,还真的让他给炼制出了三彩瓷器。

不说别的,光是青花瓷和三彩瓷,就凭借这两种,几乎都称的上无价之宝了。

但朱慈爝并不满意于此,特地召见了刘长青。

自从被朱慈爝从土著手里给救出来,刘长青看向朱慈爝的目光都充满了感恩和敬畏,“殿下!今日开炉,倒是又得了一批成品,只是到底不能尽善尽美……十之难存五六。”

古人烧制瓷器就是这一点不好,因为无法掌控窑炉内的温度,包括所有步骤都是纯手工控制。

一点点差异,就能让烧制的窑炉成品各有不同。

古代经常传出有人以身殉炉的传说,就是因为匠人们根本无法掌控炉温,也无法提前得知自己烧出出来的瓷器究竟是什么品相。

一旦工期紧张,或者对方来头太大,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自己一死了之,可以祸不及家人。

朱慈爝当然没打算做个暴君,要对方以身殉炉,“手工艺品的珍贵之处,不就是因为产量稀少。要是每一次开炉,都有一大批完美无缺的产物,那这些瓷器,价格也就那样了。”

朱慈爝的体谅让刘长青更加感动,因此,朱慈爝便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倒是我曾经提议,做一个瓷器厂,当时本就准备提你做厂长,刘师傅不要推辞才好啊。”

对于朱慈爝这位皇子殿下的想法,刘长青自然没有任何拒绝的可能,可是他根本不知道这位殿下口中的‘瓷器厂’和‘厂长’是什么意思。

“殿下能信任草民,这是我的荣幸,只是不知道这‘瓷器厂’和‘厂长’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新的瓷器品种吗?”

刘长青硬着头皮问道。

朱慈爝楞了一下,这才发觉他下意识的把他以前年代的词汇说了出来,也难怪对方无法理解。

他想了一下,走到桌边,拿出毛笔画了一个草图。

“咳咳,刘厂长啊,我对制造瓷器的具体流程不太熟悉,你给我说一下你制造一件瓷器需要经过几个步骤?”

虽然和刘长青讨论过后世的一些瓷器变化,但是具体怎么做,朱慈爝却是真的不知道。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整理一下流程。

制造瓷器在明朝也算是一门独门秘技,这也是景德镇的瓷器能享誉海内外的原因之一。

不过现在是大明的皇子殿下亲自开口了,刘长青没有任何犹豫的就详细的把制造瓷器的流程说了出来。

这不仅是因为他现在的命运,已经和眼前的这位皇子休戚相关。

也更是他想要报答对方的知遇和活命之恩,更不要说对方还代表了大明。

瓷器作为大明的文化符号之一,虽然在海外的人看起来非常的神秘莫测,甚至和丝绸一样被视为东方魔法。

可说起来也只有几个步骤。

无外乎选料,塑形和烧制。

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步骤,其中还要细分成好几个步骤。

而以为陶器师傅每一步都要亲自动手,所以制造一窑的瓷器往往要耗时很久。

之前查理的商船拉走的那一批都是这半个多月以来刘长青开窑的试验品而已。

或许在外国人看不出其中的差别,但在真正懂行的人手里都能看出它们属于品相很低的瓷器。

刘长青一说就说了一个多时辰,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而在这期间,朱慈爝把其中的重要步骤都记录了下来。

“好,你解释的很仔细,我听的很清楚,你看一下,我记录的这些有和欠缺吗?”

朱慈爝把刘长青叫到桌前,把记了密密麻麻的几张纸递给了对方。

刘长青有些惶恐的接了过来,仔细的看了一遍,然后点头说道:“殿下记得非常仔细,除了陶土的筛选以及彩釉的烧制过程外,可以说非常详实了。”

朱慈爝点了点头说道:“好,来人啊,把这些给冯士淳大学士送过去,让他找人给我誊写五十份来。”

账外马上跑进来一个士兵,捧着朱慈爝的手稿下去了。

朱慈爝看出了刘长青的不解之色,于是解释道:“制造瓷器是一门手艺,而且瓷器厂靠你一个人是支撑不起来的,我不仅要生产瓷器,还要大量生产,所以我要派给你一些学徒。”

刘长青刚想要解释学徒往往出师要好几年,结果就被朱慈爝一个手势打断了。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所以我才打算挑选一些认字并且机灵的学徒交给你,由我刚才记录的那些资料,他们的学徒期就可以大大缩短。”

朱慈爝有些得意的说道。

刘长青脸上露出了恍然之色,接着又有些无奈,不过很快又变成了释然。

朱慈爝注意到了他的脸色变化,但却不以为意。

瓷器是他打开西方世界大门的重要商品,所以一定要大量生产。

金矿早晚有开采完的时候,到时候他手里的这些商品才是硬通货。

而现在他要开办的瓷器厂,就是跨越了大明以前瓷器小作坊的生产模式,直接一步到位。

不过,这种改革虽然彻底,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还是有些太快了。

可朱慈爝已经没有时间去让他们慢慢适应了。

刘长青在意的是独门秘技,并不想外传,但朱慈爝会让他知道,将这些技术公布出去,带来的利润只会更大。

接着,他再次拿出一张纸,然后把制造瓷器的步骤全部写了上去。

“刘厂长,以前你们这些瓷器师傅制造瓷器整个过程都是亲力亲为,所以生产过程才会非常缓慢。”

刘长青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在他看来制造瓷器就是要亲力亲为这不是很正常吗?

只是他没有把这个想法说出来而已。

“不过现在呢,我要每个人负责其中的一个步骤,而你只负责其中最重要的步骤,你觉得哪个步骤最重要呢?”

朱慈爝淡淡的说道。

刘长青瞪大了眼睛,下意识的说道:“烧制,因为控制瓷窑的温度非常考验瓷器师傅的经验,也决定了瓷器最后的成品率。”

“既然如此,你只要负责这最后的步骤就好了,其他步骤都交给其他人,当然,在那之前,你要先把他们教导到可以独当一面。”

朱慈爝在纸上最后的‘烧制’步骤上画了一个圈。

“这样的话,不仅是制造瓷器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就连教导学徒的时间也可以大大缩短……殿下,您这个办法,可行。”

刘长青思索再三,仔细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得失之后,竟然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反驳的地方。

朱慈爝表面没有说话,但是心中已经笑了起来。

这可是现代化生产流水线的几十年经验积累,当然可行了。

“行了,瓷器厂的事我已经让人去选址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先训练一批学徒,然后给我烧制一批瓷器来,我要看看效果。”

朱慈爝说道。

“是,草民一定不会辜负殿下的厚望。”

刘长青激动的出去了。

朱慈爝点了点头,然后松了一口气。

这是他把现代经验第一次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如果瓷器厂这边的效果好的话,他就可以推广到生产火铳和子弹等其他方面了。

就在这时,外面有一名士兵走了进来。

“皇子殿下,有商船靠近,他们挂着的是我大明的旗帜。”

朱慈爝闻言,马上就意识到是查理的商船到了。

于是便叫人去叫上钟邮和周涟以及冯士淳和卡帕达等人,一起赶往码头。

他远远的就注意到了海边听着的商船,似乎已经不止十艘了。

看来查理这次的行动非常的顺利啊。

这也让朱慈爝的心情变得好了起来。

只要掌握了这条海运航线,那财富就会滚滚而来。

而其他问题也都可以迎刃而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