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如何靠种田成为首富 > 第264章 两年的大饼

第264章 两年的大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如何靠种田成为首富!

姜云和赵风虽是书信往来,但却从不瞒着家里,因此周老太对他们的安排并不惊讶。

喜事糖铺的夏老板却是又惊又喜,“这、这……”

赵风笑道:“谭某自作主张给两家商铺的商品重新做了包装,也算是谭某的一点心意。”

不仅合作的两家商铺做了包装,其他和村民们收购的特产也都做了相应的包装。

商行目前主推的特产一共八种,其中包括云雾坊的香菇干、橘酿葛根、香菇酱,喜事糖铺的红糖、白糖,东杜村的枇杷干、枇杷糖水罐头、枇杷酱。

除此之外还有茶叶、野蜂蜜、木制品、竹编、刺绣、陶罐等极具南地特色的小物件。

细数起来不少,但是分类摆出来后并不算多,商铺里很是空旷,却不让人觉得冷清,因为……

每一个展柜旁,都站着一位能说会道的讲解员,给各位看客们绘声绘色地介绍,那场面……人均说书先生。

除了能看能听,当然还少不了吃喝。

既然要打出特产的名号,除了那些独具特色的物品,吃的上面也要拿出该有的口味来。

因此,在商铺最中间的台子上,一儒雅书生在上面沏茶,左边一农家打扮的小娘子调制不同口味的葛根粉,右边另一农家打扮的小娘子面前摆放着各色点心,都是用商行中售卖的各种特产制作的。

岳水岳山兄弟俩跟在姜云身后,眼睛耳朵都不够用了,若不是试吃有限量,恐怕他们的嘴巴也不够使。

姜岳山咽下嘴里香甜的点心,眼巴巴地望着桌上的,“大姐,这么免费吃,一天下来得花多少钱啊……”

想当初云雾坊开业,只是放了个鞭炮了事……

姜云把手里的点心塞进姜岳山嘴里,“放心吧,这些钱都能赚得回来的。”要不是算好的账,她能这么淡定地看着?

姜岳水的关注点却是:“为什么今日只试吃,不能买呢?”

姜云:“今日来的大多是城中的普通百姓,他们试吃后的评价可以为商行的特产证明,但是他们不是商行的目标用户。”

姜岳水不理解。

姜云又道:“我们商行的目标是那些外来的商户,为他们提供一站式进货地点。”

姜岳水若有所思。

姜岳山歪头不解,“我还是不明白,这跟今天只吃不卖有什么关系?”

姜云:“开业第一日,总有人来凑热闹,人自然多,到了第二日便很冷清。今日只吃不卖,为的就是让想买的明日再来,这样便是第二日,商行也不会冷清。外来的客商见了才更可信。”

“你怎么确保那些人今日回去了,明日还愿意来买?”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姐弟三人回头看向来人,正是来凑热闹的曹金宝。

相互问好之后,曹金宝再次发问。

姜岳水突然开口道:“他们拿的那个牌子是干嘛用的?”

曹金宝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不少客人试吃之后都领了个小木牌,“咦?”

曹金宝回头看向一脸得意的姜云,笑道:“有点意思。”

“现在还说不好有什么效果,且等两天吧。”姜云努力矜持道。

开业第一天:试吃展出,发放特制木牌,三日内持木牌来购买,降价两成。

开业第二日:正式开售,万佳商行放出话来——跑腿带来的商户每完成一单,就可以领五十文,上不封顶,每日商行打烊之前来商行结算。

这一日跑腿们将信将疑,直到听说有跑腿今日领了五百文。

整条街的跑腿都炸锅了。

开业第三日,跑腿一碰上问路的外来客商就把人往万佳商行引,一路上各种夸大其词……

那客商们也不傻,有的半路走的,有的看过之后走的,总之成交量并不高。

开业第四日,跑腿们就学聪明了,万佳商行的货确实都是玉清县的特产,且品质一点不比那些老字号商铺差,除了两家合作商铺的价格没变,其他商品甚至比那些老字号的价格还低一些,可谓是物美价廉,品类繁多。

他们根本不需要夸大其词去介绍,只要让外来的客商了解真实的情况,自行选择就是,那些客商又不傻。

等其他商铺回过神来的时候万佳商行已经在新街站住脚了。

赵风每天都会把当日的营业额报给姜云,虽然看不到明细,但是眼看着营业额稳步上涨,姜云那嘴角就没下来过,直到周老太在她的书房里问她:“你不准备解释一下商铺的事吗?”

姜云一愣,“解释什么?”

周老太:“商铺哪来的。”

姜云眨了眨眼,心虚道:“是苏先生……”姜云顿了一下,意识到不对了。

当初说的是苏先生的好友的铺子找人合伙,结果,对方是赵风……

问题是,姜家人都知道赵风就是那倒霉王爷啊!

失策啊失策……

姜云脑子飞转,最后在周老太锐利的目光下坦白从宽。

周老太轻哼一声,问道:“苏先生没罚你?”

姜云垮着小脸,指了指桌案上她亲手抄的《律法》:“罚了,抄了一本《律法》,还要背下来,我那会儿太忙了,没背熟,先生说,再抄一遍……”

周老太非常满意,“好好抄,回头背给我听听。”

姜云:……

周老太:“既然是自家的商铺,那就好好经营,你自己说的两年后要开遍闽州,我可等着呢,若是做不到,以后我可要好好估量一下你的话的可信度了。”

姜云:……

满意看着姜云吃瘪,周老太转身离开。

姜云看着信中的营业额,开始忧愁:两年啊……按照这个速度可不行。

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转眼便过去了。

可要说短……这两年,姜云可没少折腾。

两年的时间里,十一个村子都在姜云的指导下在山里开发了菇树林。

为了保证菇农的安全,运输队征集了各村的青壮,多次进山打猎,划出了一片片安全区域,用砍花法种植香菇。

虽然还未迎来第一批出菇,但其产量已经可以预见。

两年的时间,姜云从水稻种植的连作危害开始研究,尝试了施肥改良土地,尝试了间作,最后还尝试了水稻和小麦的水旱轮作,效果喜人。

两年的时间,红薯种植在玉清县的各个山村彻底推广开了,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如今的万佳商行多了许多样红薯相关的特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