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七零年代炮灰家庭 > 七零年代炮灰家庭 第38节

七零年代炮灰家庭 第38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七零年代炮灰家庭!

吴大妮:“我这不是看她小姑娘一个人,可怜的很,就想着把她一把,说上句公道话而已。”说着这话,吴大妮的眼神微微躲闪。一看,就是连自己口中说出的话都是不相信的样子。

这时候,边上的马爱红冷哼一声:“嘿!吴大妮。你这是稀罕董家英当你儿媳妇呢?”

程晓燕来回看了看两人的神色,知道马爱红这话戳到了吴大妮的痛处了。

她印象中,这位吴大妮家里是有个儿子。人好像是因为小时候发烧,去卫生所打针,没有做皮试,结果烧退了,人也聋了。

在这个年代,他们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一个聋了的男姓,几乎是很难找到条件好的对象。只是,这吴大妮,怎么敢把注意打到董家英身上来呢?

再说了,她没记错的话,吴大妮的儿子,虽然已经二十多了,但是性格腼腆,是个只会埋头干活的老实人。这样的人,要是娶了董家英,那这大好男儿,就被董家英给糟蹋了。

“婶子,你要是信我的话,我就多嘴说一句,董家英不是什么善茬子。你没发现,就连马爱红都招架不住这个人吗?再说呢,她是个城里人,跟我们大队的人是没有结果的。”

吴大妮听完后,更是皱紧了眉头。

“可是,她这不是没地方住了吗?昨天被野猪追着跑了一路,大家都说她是个倒霉蛋了。我们家也不介意这个,只是想着……”

见她说不通,程晓燕也不多嘴。

这种把自己儿子当成猪来配种的事情,她没办法阻止。只是,辛苦了那个聋了的小伙子了。幸好,按照董家英这样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嫁到大队来。

说到这里,她想起了林大哥跟启生两人想办法去找董家英的舅舅。这事儿不知道有没有进展?

第46章 回娘家(一)

林启生这边拎着野鸡回家,家中只有林爷爷跟林奶奶两人。老人家正一人一张椅子,靠坐在一起,一边剥着花生米,一边聊着天。暖和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看着让人心情十分安宁。

“启生啊,不是跟你大哥去挖花生吗?哪里弄来的鸡?”

“奶奶,山上来的。”林启生说着,把野鸡身上绑着的绳子松开,放进角落的一个鸡笼里。

“昨晚太晚没问你。糖厂那里住得还舒服吧!”林爷爷放下手中的花生,认真地打量着这个最小的孙子,脸上的表情十分慈祥。

“我看糖厂的宿舍肯定不好!你这去上班几天,眼睛都黑了一圈了。你看看要不要去外头找间房子住?我听说公社那边,可以找到空房子,给点借助费就可以住的。要是你们夫妻钱不够的话,奶奶这里还存着些老本咧!”

林奶奶说着,就想站起身回屋里拿钱。

林启生赶紧拉住奶奶:“奶奶,我这是学东西学太久,迟睡觉熬出来的。刚进去不熟悉,肯定得花时间学。现在学得差不多了,以后就不会那么累了。再说呢!糖厂的宿舍还挺好的,暂时不用出去借房子。”

对于房子这一块,夫妻两人早就心里有数。等市场开放后,他们计划夫妻俩直接去公社那边开始赚钱。现在公社的房子很多都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还不如把钱存着,到时候有大用处。

林奶奶听着孙子说了很多自己在糖厂工作的事情,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对了,你这出去上班,工资可得跟你媳妇商量好要怎么处理。”林奶奶想到昨晚饭桌的动静,心里有点不得劲。

她年纪是大了,但是心可敞亮了。

昨晚,二小子的媳妇那个脸色,她老婆子可没有错过。要搁她年轻那会子,儿媳妇有那种想法,她早就把人给骂一顿了。也就启生她妈妈性子好,没有直接在众人面前把这事儿点出来。

林奶奶说着,又拉着孙子进自己的屋子,神神秘秘地从桌底下摸出一个破旧的布袋子。

布袋子里面是一块破手绢,颜色都洗得褪色了。打开一层破手绢,见是另一层破手绢。一层一层的,一共打开了五层,林启生这才看到了里头藏着的东西。

那些东西都是些票据,有几张粮、布票跟工业票。

“奶奶,这东西我不能要。”林启生巴巴地说道。

林奶奶立刻伸手拍了拍孙子那结实的肩膀:“你想要,奶奶还不能给你了。这是奶奶有事要托你办。你是帮还是不帮呢?”

老太太特神气地看了孙子一眼,把手绢上的票塞进孙子手里:“这些票你爷爷、奶奶在家里也用不上。你人在公社,怕有时候不凑手。到时候可以用这些票。”

林启生哭笑不得地看着老太太那急哄哄的动作,刚想开口劝一句。谁知道老太太又说道:“你可别以为这票是给你的。这是借给你的,等你上班几个月了,手头宽松了,再帮我们老两口把票用了,东西买回来就好了。”

“可别省着了,这票可是只有三个月有效期的。”老太太装作凶巴巴的样子补充了一句。说完,自己先绷不住脸,笑了起来。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林启生也不推辞了。他知道,这是老太太在变相补贴他。说要还的票,那还不是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你是家里头最小的孩子,这家里帮你大哥、二哥娶了媳妇、养了孩子,说来其实你是最亏的那一个。我们当长辈的眼睛都清明的很。有些人、有些事,别忍着。你退一步,人家就会进一步。知道吗?”

终于听到老太太的话中深意,林启生点点头。

他知道晓燕之所以会每天从山上弄猎物下来,说到底是为了补贴一大家人。这些人是自己的家人,所以晓燕愿意这样做。这一切行为都是看在他这个人的份上。

晓燕这样对自己好,自己却不能因为自己的二嫂而让媳妇受委屈。

“奶奶,我们想……”

林奶奶像小时候那样伸手摸了摸孙子的脑袋。小时候柔软的发丝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硬实起来。这个孩子,是个对家人好的乖孩子。

“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爷爷跟奶奶都支持你们。你爸爸跟妈妈也是一样的。”

林启生听着,不由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中午,林家人下工回来后,看到那只野鸡,都非常淡定。

只有林二嫂,见野鸡不老实地在鸡笼里面扑腾着,心里盘算着是不是杀了煲汤,给女儿补补身体。这段时间,家里人人都吃了几次鸡肉,也就去上学的女儿没吃上。

这时候,她忘记了,除了她的女儿外,林家大房的两个孩子还有林启生,也就昨晚回来的时候吃上过一顿野鸡肉。

程晓燕今天因为要盯着养猪场的猪,晚下工。结果一进门,就看到了二嫂盯着自己抓的那只野鸡。

她想都不想,直接一步过去,把装着野鸡的笼子拎了起来,口中说道:“大嫂,家里还有没有更小的鸡笼啊!我明天回娘家,要带这鸡回去。只是启生找的这个鸡笼,好像有点大了。”

一院子的人被程晓燕的声音给吸引,抬头看去。刚好就看到了程晓燕拎着鸡笼站着的样子,以及她对面,来不及把手收回来的林二嫂。

一时之间,大家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林大嫂笑呵呵地说道:“有啊!小仓库里面我记得有几个小的。是你大哥闲着没事的时候自己编的。我等下给你找找看啊!”

程晓燕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大嫂。还有大嫂,帮忙看看有没有大篮子,我要带些鸡蛋回去。屋里篮子太小个了。”

林二嫂见这两个妯娌你来我往地聊上了,把她这个站在中间的人完全给忽视了。脸上的表情不由地僵硬了几分。

她动动嘴,最后干笑着问道:“晓燕,你这鸡是要带回娘家的?”

程晓燕点点头:“当然带回娘家啊!毕竟,二嫂你跟我住一块,都吃了几次我抓的野鸡了。我娘家爸妈还没尝过味道呢!”

“可是……可是……你不是还要带鸡蛋吗?回娘家怎么能带那么多东西了。咱们毕竟都嫁出去了,是林家的媳妇了。”

程晓燕对着天翻了个白眼:“二嫂,我是嫁进林家,不是卖给林家。怎么不能把我自己的东西送给我自己爸妈呢!”

说着,她拎着鸡笼直接放到自己的屋檐下,甩也不甩林二嫂。

“你……”林二嫂的话没说完,就让林二哥打断了:“不会说话就别说话。”

林二嫂在林二哥那指责的目光下老实了,不发一言地钻去厨房。

倒是林妈妈对着林爸爸摇摇头,心里的那个想法再次涌上了心头。

屋里,程晓燕正在收拾着自己存着的那一篮子鸡蛋。看到林启生跟着进来,她瞟了他一眼:“怎么呢?”

林启生笑着比了比手势:“厉害!”

认识这么多年了,还真是第一次见到晓燕说话这么不客气。这姑娘,可是个讲道理,不喜欢生气的。

“嘿,我发现,对你二嫂这样捂着耳朵的人,还真不能跟她讲道理来着。别说她了,上次说去找董家英舅舅的时候,有消息吗?”

林启生摇摇头:“我这边让郝二帮忙,他们运输队偶尔回去京城送货,暂时没说有消息。大哥那边是直接用当时董家给他的那些信件上来找的。根据信上的邮戳,找到了董家的住处,只是那里大门紧锁。”

昨晚他回家后,就跟大哥那边互相通了通消息。大哥找的是一个在京城的老战友。这老战友找到了董家的住处,但是里面没人住。后来问了周围的邻居,大家都说董家人去了乡下没回来。至于他们家的亲戚,那更是没个影儿。”

程晓燕也不奇怪。

这年头,讲究独善其身。谁家有个什么传言,亲戚朋友都怕得溜走。

“算了,找不到也没关系。很快,她自己就会走的。”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回忆录里面说了,明年年底,高考就会恢复。到时候,这位没了幸运珠的董姑娘,一定会去考试的。高考恢复后不用多久,市场也跟着开放。所以,不管结果如何,她估计不会呆在这穷地方。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程晓燕跟林启生夫妻俩就起身洗漱了。因为太早,程晓燕也没去做早饭,直接吃了几个供销社买回来的鸡蛋糕,带着一壶水就出门。

突突突的拖拉机声音在村道上非常响亮。

秋天的早晨,有了几分冰凉。程晓燕躲在厚外套里面,看着两边掠过的田地。这些田都已经收成完,上头只剩下些光秃秃的黑土地。有那早起的村里人,已经牵着牛出来吃草了。

“你要不要睡一会儿,到海米大队还有一个小时了。”

林启生的声音被风吹着,听着像是从远处传过来似的。程晓燕摇摇头,伸手从兜里掏出颗水果硬糖,打开糖纸就塞进林启生的口中:“不睡,我帮着你看路。”

这时候的路很多都是泥巴压实的,很多时候路上会出现大坑小坑。天气好的时候还好。天气不好,拖拉机很容易陷进坑里。

没过多久,出了红星大队后。路就开始颠簸了起来。程晓燕立刻打起精神,帮着林启生看着前方的路。深怕他没注意,一个不小心就陷进坑里了。

好在,这时候还早着,路上行人不多。偶尔那么一两个经过的,还会问问林启生去哪里,想着搭个顺风车。

不过,去海米大队的人不多,两人也就遇上了那么一位。还是那位当初把董家英送到他们家的妇女主任花婶子。

“花婶子,这么早,你从哪里回大队啊!”程晓燕对着在路边的走着的花婶子问道。

花婶子摆摆手上了拖拉机后,这才长舒一口气。

“这不是昨天去公社走亲戚,住了一晚,今天早上就紧赶慢赶回来上工了。你们夫妻这是回娘家吗?”

程晓燕点头。

“对了,那个送你们家的小姑娘现在怎么样?”

程晓燕就知道花婶子会问这个,听完后摇摇头:“这人不好说。不过,她来到我们大队之后,发生了挺多事情的。”

“哦,我听说她在你们大队是个有福气的。上山下河都能找到肉。”

程晓燕听着只觉得好笑。福气姑娘董家英的名声居然传得那么远了。想到那头喜欢啃脑袋的大野猪,程晓燕笑眯眯地说道:“那是,不久之前,托她的福,我们大队还打死了一只大野猪了。”

花婶子一听,两眼放光:“真这么神奇?”

程晓燕干脆把董家英在红星大队发生的事情,挑挑拣拣说了些出来。最后说了句:“她现在住在我们大队知青点,过得还可以。吃得都是我们家送过去的粮食,饿不着。”

花婶子听了一耳朵,本来笑着的脸最后有点耸拉下来。她没想到,这董家英就去红星公社几个月,这日子过得比电影里面的演员演得还要跌宕起伏。

“这姑娘,没给你们家添麻烦吧!”

程晓燕深深地笑了笑:“婶子,你说呢?你这里能不能找到董家英的亲人?”

花婶子正是尬尴的时候,听到程晓燕的问话,倒是从记忆深处扒拉了好一会儿:“之前她父母去世的时候,我们大队是先给她们家下乡前的街道办去了电话的。后来听说人走不开,说寄了东西过来,就没了消息。”

程晓燕明锐察觉到那句“寄过东西”。怎么没听董家英说过这件事。难不成,那东西一开始是寄到了海米大队?

果然,花婶子接着说:“那包裹的邮单是寄到我们大队的,后来我们就把邮单给了董家英。至于她有没有去领,我们就不清楚了。”

这是一条新的线索,程晓燕暗暗记下了花婶子说的日期,准备回去找人查查。刚好负责他们大队的邮递员是启生的堂哥。

两人接着说了些海米大队的新鲜事,很快,路边的景色就不再是农田树木,慢慢变成了一片片白花花的大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