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六十年代白富美 > 六十年代白富美 第54节

六十年代白富美 第54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六十年代白富美!

“我看你是沉醉温柔乡,一颗红心都被糖衣炮弹腐蚀了!”

“…………老刘,你真有文化。”

“少跟我打岔。”刘局恨铁不成钢,“你第一次找我给那个姜萱办身份,我办了,我让徐长安停手,全权交给你调查。”

“你当初怎么和我说的,你说你能把这件事查得清清楚楚!都这么久了,你给我查到哪里去了,怕是被人家迷得什么都不知道了。”

郑西洲冷静道:“那个傻妞儿清清白白,你查不出别的,又不打算抓她,还不能让人家结婚嫁人了?”

“嫁给别人可以,你不行!”刘局一字一句地说。

……

从小院出来,郑西洲脸色阴沉,陡然看见脚边发霉的果核,一脚踢飞了。

他靠着墙,忍着烦躁认真思索。

最后看向手腕上的瑞士表,玫金色的表盘低调简雅,背面刻有姜萱的名字。

分针一格一格地顺时针旋转,他想起两人最初相遇的那一天。

姜萱眼睛通红,明媚绮丽的一张脸,气质出众,和街上的行人格格不入。

他花了六十多块钱,还搭进去两张粮票,换来了一个进口的机械表。

那天晚上郑西洲回去,抽出随身携带的铁丝,小心翼翼拆开表盘,露出了里面复杂的机械结构。

他看见内圈底部的下方,还有两行雕刻的清晰小字——

赠爱女,姜萱。

2049年11月8日。

第47章 大炼钢铁

郑西洲短短二十三年, 从富家少爷到一无所有,奢靡生活与贫贱心酸,他全都亲身体会过。

经历的事情多了, 反而不能轻易相信一个瑞士梅花表给出的信息。

那未免太过荒唐。

2049年和1958年,隔了将近一百年的漫长光阴。任谁也不会相信其中的可能。

郑西洲不耐烦地来回转悠,谁让他看中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媳妇儿?

身份那一层过不了关,结婚报告更没有可能批下来。

他到底能不能结婚了?

想来想去,郑西洲决定去找政委求情, 当初教导他的老政委远在西南, 拍电报不方便说, 只能当面说,那来回一趟起码也要六七天的时间。

事到如今, 不去也得去,他急着结婚呢!想到这里,郑西洲当即动身, 先去了邮电局找姜萱。

“你怎么来啦?”

姜萱扔下报纸, 不是不惊喜。

郑西洲伏在窗口前, 低声说:“我临时有事, 要去西南找个人, 来回要一个星期。”

“……你又要去干什么?”姜萱拧眉,“你不是急着领证结婚吗?都这个时候了,还要跑那么远?”

很不巧, 他就是为了结婚报告这件事出远门的。

郑西洲不能明说,扣住姜萱的手, 随便找了一个借口,“给你取聘礼,我在西南埋了一样东西, 是我妈当年留给我的,我去拿回来,正好送给你。”

姜萱才不相信他说的鬼话,但问了也没用,不肯说就是不肯说,继续较真地追问也没意思。

郑西洲有事瞒着她,她也有很多事情没有坦白呢。

姜萱站起身,离开工位,拉着他走到邮局门口,“那你今天就要走吗?矿区肯给你假期吗?”

“请假没问题,待会我回家收拾点东西,直接去火车站,能尽快走就走,到时候也能早点回来。”

“你还会回来吗?”姜萱有点不安。

“为什么不回来?”郑西洲气笑了,屈指弹她脑门,“别胡思乱想,我是急着办正经事,回来就能带你去民政局领证。”

“你一个人在家住,半夜不用怕,隔壁有杨叔杨婶,安全着呢。”

姜萱低落地“哦”了一声。

郑西洲又拿出积攒的钱票,“给,这段时间的零花钱,应该有三十块,别顾着买肉包子,自己回家做饭,低调点,懂不懂?”

“懂!”

姜萱眼睛眨眨,瞅着他手里厚厚一沓的钱票,眸光潋滟,大着胆子夺了过来,笑得眉眼弯弯,

“这些钱都给我啦?”

“……不是,给我留五块钱。”他还得买火车票呢。

于是姜萱真的只给他塞了一张面值五元的人民币,想了想,又给了两张粮票,“路上也要买饭吃,五斤的粮票够不够?”

“出远门要用全国粮票,这些地方粮票用不了。”郑西洲叹口气,尽心尽力给她科普。

“那怎么办?”姜萱茫然。

“拿着粮本去街道兑换,这个你别管,我自己去换。”

郑西洲赶时间,“我走了,如果碰到急事,先去找黄三看看,实在不行去找钟叔,你还记得他在哪住着吗?”

“我记得。”姜萱点点头,恋恋不舍地拉住他衣摆,“你不要和我抱一抱吗?”

要了命了。

郑西洲拉着她去小巷角落,趁着安静无人,捏住她下颌吻了上去。

深而长的吻,勾得两人呼吸急促。郑西洲松开她,吻了吻她的眼角,“走了,这几天安分点,少给我招惹烂桃花。”

“知道啦。”

姜萱看着他走远,心里难掩失落。

谈了恋爱没多久,天天和郑西洲黏一块,她都习惯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了。

下午回到家,果然没有看到某人熟悉的那张脸,姜萱心情闷闷,随便煮了点杂粥应付。

吃完饭,趁着天没黑,去附近的供销社溜达了一圈,一时冲动,没忍住买了两个毛线团子,还有毛衣针。

刚付完钱,姜萱就后悔了。

买什么毛线团子毛衣针,难不成她真要贤惠地给郑西洲那个狗男人织毛衣吗!

回到大杂院,姜萱托着下巴,拿起两根毛衣针,无聊地敲了半天桌子,最后眼一闭心一横,厚着脸皮去找杨婶了。

“婶子,我想织毛衣,怎么织啊?”姜萱求知欲旺盛。

“那简单,你坐到这里,我给你教。”

杨婶拿出常用的针线篓,给她示范,“你先看看我怎么织的?”

“用这根针勾住线吗?”

“对,再绕个圈勾一针。”

“……怎么勾?”姜萱又忘了。

院里亮着一盏灯泡,灯光晕黄,姜萱低着头,笨拙地织着毛衣袖。

第二天,她拿着毛衣篓去邮电局,立马受到了徐玲玲的一番嘲笑。

“姜萱同志,你不是死也不肯跟我学着织毛衣吗?”

“决定结婚的人就是不一样……”

“成熟了!”

姜萱羞愤:“你快别说了,徐玲玲同志,我和你的友谊小船要翻了!”

徐玲玲捧腹大笑。

时间恍然而过,很快,街道开始派发八月份的粮票。

姜萱已经有了一次经验,拿着粮本和副食本,熟门熟路领到了一沓票券。

“不对啊,同志,这个月怎么少了十斤的粮票?”姜萱纳闷。

工作人员闻言,翻了翻花名册,“户主是郑西洲对吧?”

“对。”

“前两天他来街道办公室,兑了八斤的全国粮票,正好划掉了这个月的十斤粮票份额。”

姜萱恍然大悟。

差点忘了郑西洲离开前兑全国粮票的事情。

不过,姜萱又一次长见识了,原来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真的不一样,而且不是一比一兑换呐。

郑西洲离开的第六天,姜萱收到一份加急电报,“有事,推迟归。”

拍电报的人正是郑西洲。

姜萱郁闷:“到底忙什么事?跑那么远,还不能准时回来。”

这个婚到底能不能结了?

再不快点回来,姜萱都要丧失结婚的劲头了。

八月十七日,历史上的某个会议开始上演。

政策才出来,当天下午,收音机开始循环播放新闻,“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号召全民大炼钢铁,努力实现钢铁产量翻一番……”

邮电局门外的大喇叭也在号召动员。

听到耳边激情昂扬的新闻播报,姜萱的心一点一点下坠,脑子轰隆隆作响,犹如望见了疯狂来临的那一刻。

她怎么能忘了这件事?

尽顾着惦记三年'饥荒,差点忘了这个大炼钢铁全民'运动!

姜萱心脏猛跳,急得站起身,“玲玲,你和主任说一声,我有急事,我赶着回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