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清穿之计划书 > 清穿之计划书 第13节

清穿之计划书 第13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清穿之计划书!

康熙一听这话呵呵笑了了两声,“要不是你额娘拦着,你早两年都有福晋了,现在怎么觉得找福晋难了?”

“还不是苏莹?您还记得苏莹吧!?她前几天给茉雅琪读史,就把历朝历代的后宫轶事当例子分析给茉雅琪听了,我在旁边听了一点,皇阿玛,女人都是那么可怕的吗?”这倒是个真事,只不过,那其实是个分析女子深陷后宫争斗的一二三四的各种危害,以及面对各种后宫危机的应对方法教学啊!

做了几十年皇帝的康熙帝,自然是对后宫里的门道知道点的,他更清楚知道的,是生于宫廷之中的孩子从来没有简单的,很清楚这个四儿子正沉迷与练武无法自拔的情况的康熙帝以为这是四儿子对于催婚的新应对方式。

想想在婚事上老大难的四儿子,康熙帝也是头疼不已,这个儿子哪儿哪儿都好,就是他额娘整天担心这担心那,开始担心过早成亲对身体不好,他也就允了,后来又担心他和找的福晋的关系不好,所以一定要让他也点头——这待遇,政治联姻的康熙帝都羡慕了——就这么拖来拖去的,硬生生就拖成了大龄(十五岁)青年,他这么大的时候,都当阿玛了,孩子都已经有两三个了(虽然都夭折了),现在好了,都不想要福晋了,还是老话说得好,慈母多败儿啊!

“老四啊,你这再不找个福晋,你接下来的几个弟弟,阿玛都没办法给他们指婚了啊,你额娘呢,还由着你,阿玛也不好在这方面逆着她来,你老实和阿玛说吧,你想找个什么样的福晋,阿玛一定给你找个合适的。”

胤禛抓抓头发,“找个福晋还不如去当和尚来的清静!”

“你怎么不嫌弃茉雅琪和苏莹不清静了!”

“别人怎么和她们两个比?一个是我嫡嫡亲的妹妹,另一个我还指着她给我当陪练呢,唉,要不是苏莹是为咱们大清牺牲的将士遗孤,她又整天压着我打,我都想纳她做个格格了。”

康熙皇帝这下好奇了,“这孩子有这么厉害吗,压着你打?”

他可是知道的,胤禛这几年的武没有白练,在练武场上,连老大这个上过战场的都只能和老四打个平手,老大那一身武功可是战场上实打实历练出来的,现在老四说一个女孩子压着他打,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就是压着我打,我现在进步的这么快,就是因为过一段时间就要和她比一次,让她给我找缺陷,茉雅琪那打遍书院无敌手的身手,也是她教出来的。”

“这都堪比咱们的巴图鲁了,你只给个格格?”

“不给格格给什么?她虽然名字在镶黄旗,但是这不是看在她阿玛和祖母立了功的份上吗?她可是个汉人,不做格格,难道做福晋吗?”

康熙皇帝看了眼不当回事的儿子,苏莹的底细,康熙皇帝可是比胤禛清楚的多,这两年靠着钟表和玻璃玻璃镜子赚的银子都让他这个皇帝叹为观止,更别说那有着巨额利润的海上贸易,苏莹的祖母竟然也在其中有一份——康熙皇帝也是去调查苏祖母的时候,才发现海上的利润的可怕,可惜他事多,没工夫去把这一块好好的利用起来,只能先搁置一旁。

苏祖母这个家业拿出来,轻松吊打富可敌国的盐商,都可以让他打噶尔丹打三回了,苏家的杜苗苗,有着这一份家业,给自己这个四儿子做格格,还真是委屈人家了。

第38章

虽然对这份产业心中赞叹,但是自诩为一个好皇帝的康熙皇帝,自然不会对这个和自己还有着血缘关系的老人家强取豪夺,所以尽管缺钱缺的厉害,在知道了苏家的豪富之后,康熙帝也没想过对苏祖母动手,更何况,苏祖母的这种豪富也就是这几年才真正积攒出来的,很明显就是要留给孙女。

康熙皇帝私以为要钱还不如要人,这世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这样的赚钱小能手——尤其是可以为他放心所用的,真是难得的很。

所以,苏莹才会那么顺利的出现在镶黄旗的秀女之列,这本来就是给他自己准备的人才,要不是这苏家就这么一个独苗,他的选择就多多了,可惜,这一丝血脉还真是要做一个榜样立在那里,满蒙不说,汉人还就吃这一套。

本来还在想把她安排在哪里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就出现了个老四这样的特殊情况,这倒是比他预想的还好一些,尤其是皇后和苏张氏的关系也不错,这样一来,还真是皆大欢喜,至于在身份上委屈了老四,这一点问题不大,以后有机会补偿一下好了。

胤禛不知道他皇阿玛那九曲十八弯的帝王心思,但是他接收到了两个信号,第一,苏莹不会成为别人的格格,只会是福晋,第二,他皇阿玛对苏莹挺满意的,不管是武力还是其它。

还是那句话,有着一个曹寅之女成为王妃的曹佳氏在前面,汉女成为福晋不是不可能,只看他皇阿玛想不想罢了。

确定了这两点,事情也就成了一半了,剩下的一半,他额娘那里倒是好办,苏莹也算是皇后娘娘看着长大的,让苏莹成为她的儿媳妇,只看茉雅琪和苏莹之间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她就是绝对会同意的,毕竟有一个和女儿关系好的儿媳妇,以及与女儿只是面子情的儿媳妇之间的差别,那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之所以没想过这个可能会发生,还是因为身份有别。

现在康熙皇帝有这个意思,皇后娘娘自然高兴自己的儿媳妇是自己这边的人,不然要是找一个不同势力的,那还真是想想就糟心。

身为皇子,从小要什么有什么,最大的挫败也是来自妹妹和太子的四阿哥第一次体会到身为特权阶级也不是万能的。

娶妻这个关系着一生的大事,他这个皇子都不能掌控,以后走上朝堂了,只会有更多的事情是如此。

这件事最上面的两个大佬都十分满意,也就默认的定了下来

以为被自己吓回去的苏莹不知道这些后续发展,知道的茉雅琪以为她哥会告诉自己即将上任的嫂子,也就欢快的去和小弟们去打马球去了。

四阿哥觉得,这件事由他去说的话,他得到的将会是切磋以上的待遇,为了他自己的身心健康着想,就还是让苏莹从其他人那里得到这个消息吧!

苏莹确实是从其他人那里知道的,而且是在选秀之前从她祖母那里知道的,那一刻准备上马车去选秀的苏莹的心情那个崩溃,还不如最后被赐婚的时候知道呢。

带着沉重的步伐去选秀,因为知道了已成定局的婚事,为了祖母不至于年老还要因她受累,她也只能整个过程老老实实的。

还好后宫中宫在位,底下的派系虽然有,也是要给中宫面子的,再加上这一次四皇子选福晋,外人不知道具体情况,她们这些在宫里生活了几十年的都还是会听到点风声,都知道皇后娘娘的养子要有一个汉女福晋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宫的娘娘们差点组团去安慰皇后娘娘,其实也是,找了个汉女做儿媳妇也就罢了,找的还是一个孤女,甚至那老太太还在宫中服侍皇后娘娘好几年,这简直就是让儿子娶了一个下人之女啊!

在她们眼中,这简直就是代表着皇上对皇后一脉的打压、警告,也代表着皇上对四皇子的不重视。

太子虽然已定,但是在后宫,除了拼各自的地位,不就是比儿子吗?不管是谁生的,都是皇上的儿子,关心你儿子多了,就代表着关心我儿子少了,现在四皇子都沦落到娶汉女了,简直让她们晚上睡觉都要偷着笑,不要说什么那个汉女会赚钱,那个汉女再会赚钱,也不是满人。

皇后娘娘整天顶着这些直属下属们那眼中含笑的虚伪安慰,都想不符合身份的给她们现场表演个如何翻白眼了。

虽然这个儿媳妇不是她挑的,但是不代表她不满意好不。

说心里话,她这辈子,最重要的是女儿,胤禛这个儿子,并不是不重视,只是有一个德妃时刻的刷存在感,话里话外的提醒那是她生的,即使知道和孩子没关系,终究还是有那么点心中不顺,隔阂间隙什么的是不存在,但是总是需要有点什么来确定儿子是自己的。

儿子长大了,这儿媳妇的人选自然是关系重大,要知道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影响母子关系的比比皆是,选一个不靠谱的,挑拨兄妹关系可怎么办?选一个未知的,总是不如选一个知根知底的。

要不是佟家这一代真的没有身份适合年龄适合的女儿,她怎么可能在秀女里面选?本来还在愁呢,现在好了,皇上自己提出苏莹这个人选,皇后娘娘不答应才是傻,要知道,佟家虽然说的是满人,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再说了,就是她们家是满人,和汉人也通婚好几代了,也就是这两代满清入关了,才又和满人通婚。

而所谓的祖宗家法,但凡知道历史的都知道,哪里有什么祖宗家法,不过就是保证满人的统治地位。

身为大佬之一,皇后娘娘表示,有皇上在,那东西算什么?

虽然不清楚皇上选苏莹的真正原因,但是她还是了解这个表哥的,可以说,对于儿子们的福晋,不管是哪一个,他都是有自己的用意的,苏莹也不会例外。

胤禛身为当事人,对于兄弟们异样的目光自然也察觉到了,除了九阿哥这个想要跟着赚钱的高兴(这一刻胤禛觉得这个弟弟他以后还是罩着点吧,太容易被人卖了),连带着十阿哥也跟着瞎高兴,除此之外,其他的兄弟,就是才几岁的十四阿哥都跑到他面前得瑟了几句,连太子都不找他麻烦了。

他觉得挺无语的,真应该让他们见识一下苏莹的武力值,看他们那时候还怎么嘚瑟。

就这样,苏莹所在的这一次选秀那简直是风平浪静,连个小水花都没有,苏莹更是从头到尾连递银子的机会都没有,在顺风顺水的接到赐婚圣旨的那一刻,苏莹觉得这个世界也太玄幻了!

她得出了一个结论:宫斗剧果然是骗人的!

第39章

等苏莹接到了赐婚圣旨,接下来自然是各找各妈,各回各家。

宫中的皇后娘娘以及其它娘娘们也总算是放下了心——皇上没改主意真是太好了!

康熙皇帝也很高兴,总算是把老大难胤禛给解决掉了,再不把他的终身大事解决了,他都要落下不慈的名声了。

这一次胤禛选福晋也给康熙帝提了个醒,以后给儿子们选福晋千万不能由着这些儿子的额娘来选,而是应该自己先选好,挑出几个再让她们来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四儿子的情况。

四儿子这情况其实也属于特殊情况,他总要给表妹点面子。

四儿子这里碍于表妹,他这当阿玛的那是轻不得重不得,还好四儿子懂事,表妹也是他的贤内助,除了四儿子的婚事迟迟不决之外,这些年表妹办什么事都是以他为主,就是茉雅琪的婚事,表妹都没有求过他不要把茉雅琪远嫁。

表妹在大义面前如此明事理,在选福晋这样的小事上,他知道表妹的担心,那么选一个让表妹满意的又有何妨?

赐婚圣旨下了,接下来就要为皇室的大龄皇子准备婚事了,与大家眼中可怜的四阿哥成为对比的,是把郭络罗氏指婚给了八阿哥胤禩。

郭络罗氏身为安亲王的外孙女,自然是和秀女不同的,人家不止不用和秀女们一起去排队参选,这赐婚圣旨也是有讲究的,这赐婚圣旨下了,人家现在也只是订婚,真正举行婚礼怎么着也要按皇室嫁女的规矩,也就是等郭络罗氏及笄之后了。

对比一下,苏莹比郭络罗氏也就是大了一岁而已,可惜没人说苏莹是个未成年少女,延后几年再举行婚礼,苏莹接到的就是次年完婚的意思——皇家在这一点上还真是分明的很。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郭络罗氏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但她本人却是不折不扣的孤女。

郭络罗氏的母亲是岳乐第七女,封号是和硕格格,母亲是侧福晋吴喇汉哲尔门氏,有两个同母姐姐,尽皆早夭,这位和硕格格后来嫁于和硕额驸明尚,只有独女郭络罗氏。

郭络罗氏的父亲明尚是康熙二十年因罪而死,郭络罗氏是康熙二十一年出生的,说白了郭络罗氏是遗腹女,她的母亲也在康熙二十三年郁郁而终,两岁的郭络罗氏这才被安亲王府接入府中抚养。

康熙二十八年已经病死军中的安亲王岳乐到底疼不疼爱这个外孙女,谁也不知道,但是作为唯一一个被养在安亲王府的外孙女被赐婚给八皇子,这本身也是政治意义比较浓厚的一桩婚事。

了解一下岳乐本人的后院就会发现这也是一个倒了血霉的老父亲,岳乐一辈子有三任福晋,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继福晋纳喇氏以及继福晋赫舍里氏,侧福晋庶福晋更是好几个,他这辈子有二十个儿子,二十三个女儿,最终活过成年娶妻嫁人的年龄,只有七男十女——一半都不到。

岳乐的这二十个儿子之中,前十四个之中,只有庶福晋张氏生下的第八子活了成年之后。

而他的福晋们,其中嫡福晋生了四个孩子,无一幸存,三男一女(最大的都活到十岁上了,还是夭折了),继福晋只有一女,抚养宫中,下嫁靖南王耿精忠之弟聚忠,三福晋生了六男七女,四男四女活到成年以后,其中最小的女儿比郭络罗氏还要小一岁。

郭络罗氏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到了这样的安亲王府过得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赐婚给她和八皇子,本身就是代表着康熙帝对岳乐一脉的安抚和示好,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噶尔丹的问题还未解决,需要军队上下一心,等噶尔丹被解决了,嗯…………还没见过能让皇帝示好的人啥事没有的。

这一点,皇后娘娘看得明白,而后宫的娘娘们以及皇子们则只看到了郭络罗氏这个满人大姓以及后面的安亲王府,可以说,这场婚事,是康熙皇帝牺牲掉了八皇子来换取时间——对儿子还没那么多猜疑之心的康熙帝以后自然会补偿这个做了贡献的儿子。

如果郭络罗氏做人过关的话,嫁给了皇子,不管怎么样,这是康熙帝自己指的婚,他是不可能打自己的脸,反正也就是一个儿媳妇罢了,无关大局。

但是母亲以及亲外祖母都不在,有着一个和郭络罗氏差不多年纪的女儿的三继福晋的赫舍里氏掌管着后院的安亲王府又能把郭络罗氏养成什么样呢?

郭络罗氏这一辈子,真的是属于成也安亲王府,败也安亲王府!

皇后娘娘只要想想都觉得八皇子这孩子可怜!

这样一对比,皇后娘娘再看苏莹,这简直是康熙帝比着她心里的儿媳妇模样选的!

苏莹对于自己十三岁就要嫁人已经没啥想法了,她现在唯一担心的只有年事已高的祖母。

她们家虽然有王婶和刘爷爷,但是身为血脉亲人的终究只有她们两个,从小到大,苏莹从来没有离开过祖母,本来苏莹觉得她还小,还能多陪陪祖母,现在好了,这就要到这世界上规矩最多的地方去了。

苏祖母在知道孙女要嫁到皇家之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担心,她不担心孙女的生存能力,她这个孙女,属于天塌下来也能找到生机的那种,她担心的是在皇家那样的地方孙女受不了了把天捅破了。

她老人家现在眼不花耳不聋,她这个孙女最喜欢的朝代是唐朝,她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为了不致出什么大乱子,苏祖母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在选秀之前让人传话给了四阿哥,要和他谈谈心。

两人谈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是看苏祖母后续什么动作也没有可以知道她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苏莹看她祖母还有心情出府听人说书,觉得自己确实有点急躁了,也就放宽心,毕竟看她祖母的身体情况,五十多岁还每天起来练功,健康得很,这个世界说白了,一比谁活得长,二比谁权势大,最后才是谁有钱。

这样一想,她是去做福晋,在四阿哥胤禛那里,除了他,就是她最大啊!嗯,都是一把手了,再以后就不想了,但是现在,后院的女人再多,她都是老大,应该是别人怕她,她在这里担心这担心那的,也太对不起四阿哥费心吧啦的一通忙活了。

自己把自己说服之后,苏莹也就把心思放开,然后就发现她祖母已经把她的嫁妆单子都准备好了。

第40章

对于苏家,苏莹可以认真的说,她们家什么都不多,就是银子多。

银子多,放在几百年后那就是受人羡慕吹捧的对象,而在这个天大地大皇帝最大的时候,那就是一身铜臭味,即使你银子再多,即使背地里再怎么羡慕嫉妒,种地的老百姓也是可以当面唾弃看不起你的。

这并不是说老百姓不爱银子,而是在这个时代,人们眼里有比银子更重要的东西,这是极其矛盾的,却又是所有人观念里理所当然的。

当然了,这个时候生活节奏比较慢,社会产能比较低,生病看病人家医馆门口贴的也是“只求世上人无病,不怕架上药生尘”,而吃肉吃的也大多是自己养的,可以说,这个时代比较大的支出有两项,一是税收,二是教育,税收是一定要交的,而教育属于有钱就投资一下,没钱就做个睁眼瞎。

不像几百年后睁开眼就要去挣钱,不然还真养不活自己。

咳咳咳,话题跑远了。

我们这里说的是苏家很有钱,康熙时代并没有银票,国家税收也好,日常买卖也好用的无非就是银子和铜钱,这些兑换的比例什么的,就不多介绍了,总的来说,就是金子可兑换更多的银子,而银子可以兑换更多的铜钱。

苏莹曾经看过她们家的地下库房,那一排排的箱子里满满当当的都是黄金白银以及各色宝石,苏莹差点以为她们家祖上是不是土匪出身。

事实上苏家祖上和土匪还是有点差别的,他们可不在陆上讨生活,人家是混海上的,别误会,苏家祖上可不是海盗。

咱们都知道,明朝海军厉害,苏家祖上是里面的其中一员,还算得上是一个小官,之所以会娶了和他风马牛不相及的苏祖母,是因为苏祖母的父亲曾经救了苏祖父的父亲,在当时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候,也算是一个好去处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