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清穿之计划书 > 清穿之计划书 第39节

清穿之计划书 第39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清穿之计划书!

第94章

乌日宁贵并不是在父母的期待中来到这个世界的, 而是在父母的对立与仇恨之中出生的,至少是车凌三鲁普单方面的对立之中。

在茉雅琪怀孩子前, 车凌三鲁普和她的关系还不错,虽然不至于言听计从, 也算是鸾凤和鸣,不然也不会有乌日宁贵的出现。

茉雅琪怀了孩子之后, 车凌三鲁普对她是关怀备至, 嘘寒问暖, 就怕她累着, 理所当然的,茉雅琪慢慢的就很少再过问准格尔部的很多事情,对准格尔部的关心减少之后,车凌三鲁普甚至插手过茉雅琪手中的商路。

最后, 还是因为怕引起茉雅琪对他的警惕之心而罢手。

车凌三鲁普不知道的是,茉雅琪确实警惕了, 但她本以为这只是一次车凌三鲁普不想生活在她的掌控下的一次反抗罢了。

在和苏莹的通信之中, 她也就顺口提了一下, 本来就担心茉雅琪在草原上生孩子的苏莹一听这个,脑子里面瞬间脑补了一出草原夺权记,导致有那么几天都做噩梦了。

左思右想,又怕动作太大给茉雅琪带去什么危险, 最后她干脆把她派去了闲暇练出来的一队女子护卫,中间夹杂着几个她祖母培养出来的绝对专业的接生团,给送到了草原上。

茉雅琪看着这些人也觉得苏莹姐姐有点大惊小怪, 但是她又不是养不起这么点人,就留下了,反正生了孩子之后再把人还回去就行了。

车凌三鲁普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所以即使他早已联络好了策妄阿拉布坦,早已接受了来自沙俄的援助,他依然等到了茉雅琪生孩子的时候,才动了手。

本来他提前一点或延后一点动手都有很大的成功几率,可惜他偏偏选到了茉雅琪生孩子的时候,这个时候,茉雅琪的护卫队对内外盘查非常严密,只有一个额附车凌三鲁普可以进去,车凌三鲁普本就没打算拿下护卫队,他的打算一直都是擒贼先擒王,本以为茉雅琪生孩子的时候是最混乱的时候,他一个人就可以搞定,没想到的是那些被以稳婆送来的人马里,除了几个真正的稳婆之外,剩下的都是护卫。

这些护卫一查觉车凌三鲁普的不对劲,直接拿下了他,不但没有让他得逞,还反完成了擒贼先擒王的任务。

等茉雅琪生完了孩子,没有危险之后,身为主力的车凌三鲁普就知道大势已去。

茉雅琪在这件事之后,将车凌三鲁普关押了一个月,等她做完了月子,也没有翻旧账的意思,只不过,从那以后,她开始全面接手车凌三鲁普手中的准格尔部军政大权,车凌三鲁普彻底成为了她手中的傀儡。

虽然这个傀儡小动作实在太多,但是茉雅琪就将这些小动作当生活中的小调剂了。

本来这样也可以继续相安无事下去的,让茉雅琪没想到的是,车凌三鲁普竟然妄图对他唯一的儿子乌日宁贵动手,虽然只是言语上的刺激但是这就触及了茉雅琪的逆鳞。

茉雅琪那一天在书房独自坐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就做出了决定,将乌日宁贵送到皇阿玛那里,去信请兄长和苏莹照顾。

意外之喜是来接人的是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以及他们带来的那批精良的军火,茉雅琪清理了准格尔部内部的反对势力,靠着这批军火以绝对的强势力量打压了策妄阿拉布坦,威慑了蠢蠢欲动的沙俄,也彻底奠定了她在准格尔部贵族之中的地位,从这一刻起,她在准格尔部的地位权势不再来自于她的皇阿玛康熙皇帝,而是来自于她本身。

在乌日宁贵离开准格尔部的那一天,茉雅琪彻底撕破了她和车凌三鲁普之间的那一层伪装出来的和平假象,在车凌三鲁普的嚎叫和哀求之中,茉雅琪命人打断了车凌三鲁普的双腿,挑了他的脚筋,将已成废人的车凌三鲁普幽禁了起来,从这一天起,茉雅琪从表面上协助准格尔亲王的身份,转成了准格尔部的实际掌控者。

还好的是,依靠着商路的开通,新疆的特产可以运出去,草原上的羊毛生意更是供不应求,让准格尔部上上下下普遍受惠,而带来这一切的茉雅琪在准格尔部里,贵族也好,平民也罢,对她都是崇敬喜爱居多,对于她的掌权更是反对者寥寥。

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乌日宁贵只是瘦了点,不安了点已经是茉雅琪尽了最大的努力了。

苏莹并不知道怎么和这样一个孩子相处,所以她让乌日宁贵和弘易一起住,她所能做的就是一视同仁的对待两人。

而对于小孩子来说,有一个比他大一点的孩子愿意带着他去玩,就已经是最能缓解他身处异地他乡不安的方法了。

一个小孩子从瘦变胖,从安静不喜言变成一个调皮捣蛋的小朋友,这些都让苏莹觉得巨有成就感——虽然这些都是苏祖母的功劳!

可惜很快,她就无暇关注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了,前段时间放纵的后果终于出现了,嗯,苏莹觉得这个结果她一点也不意外!

对于这个孩子,苏莹心态很平稳,孩子的父亲却很不稳,他自从知道了这个消息,求神拜佛一个不落的全部干了一遍,就为了一件事,他想要个女儿!

苏莹真是都懒得说他了,不过,弘易倒是和他阿玛一个样,人家的理由还很充分,他已经有弟弟乌日宁贵了,现在不差弟弟,只差妹妹。

苏祖母看这一家子也是无语,还怕苏莹不高兴,宽慰她来着。

“祖母,你想多了,四阿哥他就是觉得女儿会比较乖,才想要的,这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还不是老天做主?”对于男孩还是女孩,苏莹觉得在这个时代,还是男孩好一点,皇族男子更有势力,也更能决定自己以后做什么,而女孩子,还真是要看命,要是真生了女儿,苏莹觉得她真是不能忍受自己的女儿生在皇家还憋憋屈屈的活一辈子。

所以,苏莹觉得胤禛还是祈祷一下这是个儿子,不然,以她现在的心态,真是女儿,他以后有的头疼!

因为太子被废一事,朝堂之上吵吵嚷嚷几个月,康熙皇帝差点连年都没过好,在将养了几个月之后,康熙皇帝的身体终于重新康健了起来——这一点,从他又开始召幸嫔妃就可以看出来养的不错。

虽然皇后娘娘看着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但是终究也是五十往上的人了,对于康熙皇帝的要求也越来越低,近些年,她除了管理宫务,唯一的爱好就是拉上太后和嫔妃们一起打麻将,也算是开启了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现在又多了外孙承欢膝下,虽然也担心女儿独自一人在外,但是女儿的来信也说了,有她哥嫂的帮助,麻烦事都不算什么事,所以这些年,皇后娘娘的身体反而越来越好了,这几年都开始抛开形象专门跟着苏祖母学五禽戏了。

这皇宫里面,自从苏麻喇姑去世之后,太后、皇上和皇后三座大佛只要不出什么大事,满宫就是即和谐又太平,太子妃和太子与这三位相比都不是一个台面上的。

过了年,就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悬而未决的太子之争也在众臣的上书之中有了结果。

作为同样上书举荐太子的一员,听到这个意料之中的结果,胤禛心中其实是有些失望的,不过他心中也非常清楚,这个结果,其实是最符合各方利益的,也是皇阿玛稳定朝政,防止太子狗急跳墙的一种策略。

至于皇阿玛对太子的父子之情,在他决定复立太子的时候就已经所剩无几了,毕竟如果皇帝时日所剩无多的话,复立太子就是平稳交接权利,可惜,在皇阿玛后宫一个小答应有了身孕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向众人传达了皇阿玛身体良好,无疾,这个消息无异于向众人传达了只要太子让他不满意了,就可以随时更换的暗示。

而接下来太子复立的同时,康熙皇帝对他们这些皇子的加封也印证了胤禛对这个暗示的理解,因为胤禛成为了和硕雍亲王,而弘易也从郡王世子变成了亲王世子。

其他人,三阿哥胤祉、五阿哥胤祺同样晋为亲王,晋七阿哥胤祐、十阿哥胤礻我为郡王,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十二阿哥胤祹、胤禵俱封为贝子。

就是完全不懂政治的苏莹都觉得一下子晋了三个亲王,是在给太子下马威,毕竟你现在都是亲王了,让下一任皇帝候选人的太子上位了可怎么对这些亲王弟弟?

至于在这场斗争中的被夺爵幽禁的失败者大阿哥胤褆,除了皇宫里的慧妃,谁又真的在乎呢?好不容易恢复了贝勒爵位,继承了大阿哥势力的八阿哥胤禩不会,其它和大阿哥不熟的皇子们也不会。

胤禛成了亲王之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更忙了,而他也遇到了成为亲王之后的第一桩足以被称为挑战的难办的事。

苏莹在看到摆在书桌上的追缴国库欠银条目的时候,本来是没当回事,不过,在胤禛在给肚子里的宝宝读诗的时候读着读着就没声了,还出现了好几次,才正视了这件事确实是一件事。

第95章

不要怪苏莹不把这件事不当回事, 任谁曾经在一个全民贷款,各种借款, 超前消费的时代生活过的人都不会把追债这事当成一件大事来对待。

尤其是一群被追债的是一群有俸禄,并且不一定是还不上的公务员的时候。

在胤禛再次跑神的时候, 苏莹终于忍不住把诗经从他手中抽了出来“啪”的扔到书桌的欠银追缴文案上。

被抽了书的胤禛还莫名其妙的这样问,“……女儿不喜欢听诗经?那我换一本?”

苏莹站起身, 胤禛看着福晋大起来的肚子赶紧去扶, 在发现福晋的目标是国库欠银的文档的时候, 还贴心的把文档拿起来递到福晋手中。

无语的看了完全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胤禛, 苏莹对于百依百顺的胤禛总是最没办法的,她拿起这份文档看了下上面欠款的人名,一看这满纸的熟悉人名,就心中有数了。

“你接下这份差事了吗?”苏莹好奇不已, 要知道这位爷这些年在外面干了些什么她可是完全没过问过的,不过, 随着出差在外的时间忽长忽短, 但是频率增加的情况, 就知道老爷子没少差使这个儿子。

胤禛揉了揉眉心,“你觉得我能不接吗?皇阿玛现在还给我时间思考怎么追债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好吧,老爷子的考验总是随时随地的,欠债的都是大爷, 你也不容易,”苏莹将文档放回书桌,还没咬两下指尖就被胤禛拉住了手, 不好意思的笑笑,“嗳,王爷,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你要不要听一下?”

“说来听听?”这赚钱,胤禛承认福晋在有后台的情况下还行,不过,追债和赚钱可不是一回事。

“你给皇上上个折子,扣工资——就是俸禄!每个月扣个二分之一,扣几年不就可以了?反正这些借国库的哪一家没有几个庄子?绝对饿不死,就是少点排场。”反正这些借银子的都不是真穷。

胤禛闻言仔细看了看福晋 “福晋,你想的太简单了,有的人是真穷,可不是装穷。”

苏莹这下惊讶了,“能借国库银子的,怎么可能穷?”

要知道,那些借的少的就不说了,借的多的至少都有个爵位,想当初曹寅借的那些银子不也靠着皇上的默许通过海运给填上了吗?

能借国库的,最少最少也是个当官的。

胤禛咳了咳,“那要是女人多,儿子多的人家呢?儿子长大了,再娶媳妇,你想一下。”

“……”

胤禛继续道,“还有像那个曹寅家,他欠的银子可是为了皇阿玛南巡接驾才借的。”

“你三哥诚亲王呢?”

“三哥是养门客,编书。”这么多欠银子的就他三哥和太子的最难办。

“编书?我怎么听说这编书是皇上让你三哥编的?”胤禛点头确定了苏莹的听说,苏莹皱起眉,“编书这事,不是本就应该国库出银子?诚亲王这是自己掏钱编书吗?”

胤禛赶紧止住福晋,“养门客啊,养门客很花银子的,不养门客,这哪来的人编书?”

“——翰林院啊!”自古以来编书校正,不都是翰林院的活吗?

说起编书,就让苏莹想起清廷主持编纂的《明史》,前面太久远的就不说了,这明末的历史真是让人看了就来气 简直是乱七八糟。

身为祖上有一个人是大夫的人,苏莹觉得明朝末年老朱家能坚持到那个样子,实在是难能可贵。

明朝末年,硝烟四起,在北有女真强势崛起,南有李自成犯上作乱,而从北京城到中原腹地瘟疫横行,死者数不胜数,十室九空,人口大减,陕西干旱饥民无数吸引了朝廷注意力的情况下,老朱家依然挡住了女真北下之路几十年,到最后被李自成给黑了。

可是你看清廷靠着东林党的徒子徒孙们编纂的《明史》是如何写的?好像从头到尾除了东林党就没一个好人,就没有一个爱国人士了一样。

可现实呢?在清兵入关之后,因为人手不足,各地的官员原封不动的继续当官,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控制着天下的那群人依然是明末考出来的那群人。

——讽刺不讽刺!?

同样也就是这群利益毫无受损的一群人在那里靠着他们的笔书写了《明史》,这样的明史又有多少是值得相信的?

至少他们不会写,因为一场大瘟疫,导致了根本无人可上战场抗击清军!李自成这样一群流氓(看看他们进北京城之后的所作所为)组成的所谓农民军就这样势如破竹的冲进了北京城!而这场大瘟疫连绵了百年两个朝代才终于结束!

苏莹觉得她祖母坚决不在南方安家绝对是有一部分对东林党的不屑在里面。

想到这里,苏莹坚决点点头,“那些门客确实该让诚亲王自己出银子。”

胤禛无语了,摇摇头继续接着福晋的话说,“皇阿玛准备修一本字典,翰林院都去筹备这个去了,可没空参与三哥主持的书。”

苏莹叹口气,“说白了,都是一群死猪不怕开水烫的。”

胤禛也叹气,“所以我才头疼啊!”

苏莹把胤禛拉近了点,低声道,“其实这事也不难,让太子先还了欠银,诚亲王那银子就好要多了。”

胤禛摇头,“太子就是那个更不可能还银子的。”

苏莹微笑,“你就问太子,他有那么多银子的亏空,就不怕皇上多想吗?”

胤禛不解,“皇阿玛多想什么?”

苏莹第一次发现自己也是有政治智慧的,扬扬下巴,“收买朝臣,私养——”被捂住嘴巴了!

胤禛干笑了两下,“我明白了,不用说出口!”话说,身为掌着八旗中的一旗,身为镶白旗旗主的胤禛还真没想过这个可能!

不过这事,放到太子身上,嗯,以前绝对不会,现在嘛,胤禛还真不敢肯定!

“那我就先去劝劝太子。”胤禛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也算是缓和父子关系的好办法,不然太子现在行事越来越不成样子,皇阿玛不高兴,他们这些皇子也不好过。

也不知道胤禛是怎么劝的太子,反正没两天太子就把国库欠债还上了,太子都给了银子,身为和太子关系不错的诚亲王也只能咬牙给了,剩下的皇子阿哥们也只能乖乖跟上。

让苏莹没想到的是九阿哥竟然也欠了债。

“你银子都多到没地方放了,你借国库的银子干嘛?”苏莹是真的想不通。

九阿哥看看十阿哥,十阿哥直接端起茶碗喝茶,看看四哥,得了,这位现在可是惹不起,都能把银子从太子手里抠出来,惹不起惹不起。

整个屋子的人都不能看了,只能看合作伙伴四嫂了,“这不是不借白不借嘛,人家都借了就我不借,多不合群?”

苏莹不可思议的看着他,“就为了这个?你就借了十万两?四阿哥怎么没借,十阿哥怎么没借?”

九阿哥这下忍不住了,“老十没借我没话说,谁说四哥没借的?他当初——瞪我干嘛?你能做,我就能说,你还怕四嫂知道?他当初可是借了……借了多少来着?老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