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清穿之计划书 > 清穿之计划书 第80节

清穿之计划书 第80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清穿之计划书!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其实对于古代的帝王而言,只要不涉及到继承权,这是儿子还是女儿完全是没有区别的,在苏莹看来,他们只管养,又不管生,哪里来的差别对待一说?

即使对于母亲而言,儿子和女儿都是她们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如果不是为了话语权,谁会在意生的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所谓的重男轻女,无非就是话语权的争夺罢了,就是对胤禛来说,这将近二十个兄弟,可能还不如一个妹妹来的亲近!

虽然对十弟妹的话不好评价,但是三福晋还是心有戚戚然的,“要我说,儿子也好,女儿也好,都是从咱们肚子里爬出来的,哪里来的高低上下?还不是女儿嫁得远,不在家里,在儿媳妇面前是外人,这家里,以后终归是儿媳妇才是主事的,咱们这还是身在皇家,咱们的女儿是郡主县主,有自己的府邸呢。”

前几年刚生了女儿的十福晋听的连连点头,“可不是,我都想把我家的小丫头嫁回我家,让我哥哥们照顾了。”

可惜,事实是,皇家的女儿的婚事由不得她们做主。

十福晋看看在座的,突然道,“要不我回去让我们爷写个折子,给北海公主封个王?”

——茉雅琪原来的封号没记住,现在打了一仗,倒是让她记住了。

九福晋手上一个不稳就把茶碗给摔了,还好,这个被用来待客的坤宁宫里的地面上铺着地毯,茶碗没碎,九福晋赶紧拾起来,然后就当没这回事的看向十福晋,“弟妹,你疯了吧?”

十福晋拍掉自己胳膊上九嫂的爪子,“我可没疯,是你们自己说的啊,封赏争议甚大,再说了,又不是铁帽子王,传下来,每代降一级,有什么大不了的?”

八福晋总算是听到自己想听到的话了,“十弟妹说的不无道理,只是,递给皇上——要是皇上生气了?”

十福晋豪迈的一挥手,“没事,拉上九哥,反正他不是也为北海公主,鸣不平嘛!”

九福晋按了按额头,她都已经想到后续发展了,她们那位九爷绝对赞同这个主意,指定还要拉着十一弟,十一弟指定能把五爷给拿下——就是不拿下,据她所知,他们那位额娘宜太妃可是一直念着母后皇太后对她有恩,为了固轮孝宪公主,呵呵!报恩的机会来了!

头大的九福晋看向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娘娘,您劝劝?”

苏莹认为其实借着这个机会看看朝堂上的风声也行,所以,她点点头,对着十福晋鼓励道,“好吧,折子上来了,即使皇上不同意,我也会劝他不要怪罪于为大清功臣尽力的敦王爷以及其他王爷的。”

十阿哥做为胤禛坐到皇帝宝座上新封的第一梯队的亲王之一,封号正是敦亲王。

第178章

宫里发生什么事都成不了秘密, 这是因为这里人多嘴杂,保守不了秘密, 这不,也就是一阵风的功夫, 皇后娘娘在坤宁宫和各位娘娘的谈话就传到了皇上耳中。

皇上对于这些福晋想做的事的想法就是没想法,他这么多弟弟妹妹,和他最亲近的就是茉雅琪,让妹妹从公主变成王,对他来说,真的是都可以的, 唉,相对于弟弟代代相传, 妹妹也是可以的啊。

可惜的是,这世上向来是想的容易做起来难, 说起来容易变成真的难,把公主变成一个王, 拿到朝堂之上就不是那么好办了。

十阿哥果然拉到了九阿哥这个联盟,九阿哥也真的说动了五阿哥、十一阿哥, 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对这件事也是秉持着支持的态度, 一个朝堂上, 半数的王爷都同意,这对朝臣们也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

朝臣反对,无非是祖宗家法啊,女人就应该在后院相夫教子啊——幸好这些满大臣和汉大臣不一样, 学识没那么高,读书没那么多,大道理也说不出来太多,与这些人做对比的,是口若悬河,引经据典的汉大臣们。

胤禛从皇子的时候就进入朝堂,在朝堂之上也有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些汉大臣们在前面冲锋陷阵,满大臣们在旁边搭腔的,整个朝廷都这么齐心协力的反对,让胤禛都感觉有些莫名奇妙。

在皇家,公主出嫁是下嫁,这一点,即使在清朝,公主被用来联姻也是如此,至于血脉一说,他们爱新觉罗家,这血脉上满蒙汉齐全的很,提任何一个,都是一个笑话。

至于说什么,允许公主成为亲王,有违祖宗立下的规矩,祖宗立下的规矩,胤禛还真不知道有哪一条说不让公主做亲王的。

兄弟生的孩子是爱新觉罗的血脉,那妹妹生出来的,就比兄弟生的差了?他妹妹的三个孩子可都是他养着的。

让胤禛感到惊讶的是,就在朝堂之上争辩的正激烈的时候,本来和这事没有任何关系的庄亲王博果铎竟然也拖着病体到了朝堂之上。

自从康熙皇帝逝世之后,博果铎就病倒了,就连回来祭拜康熙皇帝的嫡长女宁聂里齐格都留了下来,就怕阿玛哪一天突然就去了。

陪着博果铎上朝的人,正是宁聂里齐格。

庄亲王博果铎,别看他在朝中没有什么存在感,实际上这可是个正宗的铁帽子王,铁帽子王这种生物,在没事的时候,就是一个闲置的,但是,有事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他的威力了。

这一次的亲王之争,在庄亲王出面摆明车马就是支持皇帝的兄弟们的时候,所有人就都知道了结果。

虽然对于庄亲王都病成这样了还上朝支持自己满腹狐疑,胤禛还是很领情的,又是派太医又是赐药,开朝之后,第一个享有这样的待遇的竟然是一个快要死的铁帽子亲王,朝臣心中那叫一个不是滋味,不过大家也算是品出来皇帝的意思了,这位爷对于立了战功的孝宪长公主成为王是很赞同的啊!

皇帝刚刚登基没多久,因为康熙皇帝最后几年改的太子制度,大家对前太子现皇上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好了,被石头绊了一下,差点淹到水沟里,还好被淹的人多,爬起来的也快,这些人在确定了皇室的王爷们,以及皇帝本人对战功卓著的孝宪长公主的态度是一致的,他们能怎么办?现在这个朝廷,他们这些文官的势力可是没有前明那样强大,前明,大臣们不同意一件事,皇帝就只能憋着,现在是,皇帝不同意一件事,他们这些大臣只能憋着!

一直作壁上观围观的佟佳一派的官员们趁此机会上书,大表固轮孝宪长公主的功绩,请封长公主为王,重臣附议。

胤禛下旨,去固轮孝宪长公主公主一位,封原固轮孝宪长公主为和硕静亲王,通告天下,雍正朝开朝的第一件大事就此落幕!

雍亲王府所有的主子都进宫之后,就发现了人口少的好处了,这宫里,康熙皇帝留下的皇后嫔妃答应等等各色女人把整个皇宫都塞得满满当当的,让胤禛这个新皇帝那叫一个发愁,还是母后皇太后把所有人都划拉到一起住着了,这才免除了胤禛连逛个皇宫都发愁的情况。

这么些娘娘怎么安排,在母后皇太后看来简单的很,她的做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让所有的妃嫔答应一起搬家,搬到哪里去?一起全搬到宁寿宫去。

在母后皇太后眼中,在安排这些太妃太嫔的时候,无非就是有子和无子的区别,在和胤禛商量过后,母后皇太后直接进言,看这些太妃和太妃们宫外的儿子们的态度,如果愿意尊奉他们额娘出宫养老,而太妃们又愿意出去看看的话,就让他们上折子!同时,还请皇帝让她们可以经常去畅春园小住。

这就是母后皇太后给这些帮了她女儿的皇子王爷们的谢礼了,反正她们身份都在这儿,去儿子府里享受几天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不耐烦了,就一起去畅春园住着好了。

在皇宫里呆了一辈子,能出去自然是再好不过,太妃们自然是千恩万谢的,赶紧给儿子发信让他们上折子。

对于这些阿哥们来说,这就完全是个意外之喜了,他们帮茉雅琪,一来就是人家确实有功劳,二来则是满朝文武的反对把一群阿哥们的傲气给激发了出来,就是本来对这个可有可无的三阿哥、七阿哥、十二阿哥都投入了其中。

至于八阿哥,他从其中感知到了什么,那是一开始就自动找到了十阿哥要联名的。

能让额娘出宫有自己这个儿子奉养,这是这些爷今年最高兴的一件事了。

胤禛装模作样的让弟弟们多请求了几次之后,这才答应了,还大手笔的把这些有儿子的妃嫔们全都升格成了太妃,原来就是妃的都成了太贵妃,还是那句话,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这些有子的能接额娘出去了,剩下的无子无宠的就跟着两位太后一起去宁寿宫住着了,反正宁寿宫空间大,住的下,就是惠妃都由重新恢复了直郡王爵位的大阿哥胤褆给上了折子请回家去了。

就在太妃们热火朝天的搬家的时候,苏莹终于发动了。

苏莹到了皇宫之后,依然还是和胤禛住在一起,坤宁宫成了一个她用来招待接见之人的地方,其实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实在是在自己府里的时候过惯了清静日子,到了皇宫里,身边人来人往的,本就处于孕期最后几个月的苏莹就格外的烦躁。

胤禛只好还是按着在家里时候的模式来,两人一起住到养心殿。

至于几个孩子,反正都大了,直接往阿哥所里一放就行,还有利于老大弘易对弟弟妹妹们的管教。

所以到最后,苏莹生孩子就生在了养心殿后殿。

两宫太后接到消息就赶紧过来,就是在收拾准备离宫的太妃们也是挤挤攘攘的一起过来准备庆贺。

自从确定这是个女儿之后,胤禛就一直很期待这个孩子的降生,现在终于要来了,他反而紧张起来,脑子里面还开始想起弘安出生时候的惨状——自己吓自己的,硬是把自己吓的脸变白了。

弘易带着几个小的往门口凑,恨不能进到里面去,让母后皇太后给喝住了,只能垂头丧气的坐到阿玛身边。

这第四个孩子确实是知道心疼快把自己吓出毛病的阿玛的,半个时辰的时间,就出来了。

听到室内的哇哇哭声,被皇帝的脸色吓了一跳还以为怎么了的太妃们总算是松了口气,母后皇太后看皇帝长长的松了口气,摇摇头,把手上的护甲脱了,走上前去把稳婆抱出来的孩子接到手里。

“这是个小公主?”母后皇太后看了眼闭着眼睛被襁褓捆成一团的小娃娃,轻声问道。

“母后皇太后生命,这个啊,确实是个小公主,胳膊腿有力的很,声音也嘹亮。”稳婆脸上笑开了花,这个虽然是女娃娃,但是这小公主可是嫡公主,还是皇帝唯一的嫡公主,可是天下头一份的,前段时间上一个嫡公主可是都封了王呢,单凭此,这个小公主就是有福分的。

母后皇太后微笑着让人看赏——任谁被人每次请安都要在耳边唠叨一遍没出声的小女儿,都会记住这一点的吧!

弘易带着弟弟妹妹凑了过来,“太太,我也想抱!”

母后皇太后一把把他拍开,“想抱在后面等着,你太太和你阿玛还没抱呢,哪里就轮得到你了?”

弘易往圣母皇太后那里看看,再往阿玛那里看看,被太妃们取笑了几声,摸摸鼻子不还意思的往后退了退。

母后皇太后抱着孩子坐到圣母皇太后身边,“妹妹来抱一下这孩子,别说,细看和皇帝小时候还真有几分想象,比弘易几个可好多了。”

弘安在这一点上就比大哥脸皮厚了,他跟着太太一起到了另一个太太身边,等另一个太太抱了几下,他就凑过去,仔细看了看,“太太胡说,妹妹这么丑,哪里和阿玛像了!”

母后皇太后被噎了一下,圣母皇太后微微笑了笑,胤禛黑着脸拎着诋毁自己女儿的小子的衣领把他扔到后面,自己凑上前,然后很正经的点点头,“确实比他们几个像朕!”

弘安哼了哼,也不管别人阻拦着说什么产房还没清理干净了,直接去给母亲告状去了。

第179章

终于有了个盼了十几年的小闺女, 胤禛心里那叫一个乐开了花,要不是因为还在孝期, 他简直恨不能专门为此昭告天下。

正高兴着呢,他就接到了一个让他不那么高兴的折子。

胤禛一直以来都很奇怪为什么庄亲王为什么会在妹妹封王一事上发言, 看到这封折子,他就全明白了。

庄亲王博果铎,身为开国以来的铁帽子王之一,在皇室里也是有着超然地位的老人,这样的人,有着一个大大的缺陷。

这个缺陷并不影响这老爷子的吃喝玩乐, 但是却很致命。

那就是,他努力了一辈子, 也没生出个儿子来,嫡子庶子都没有的那种, 唯一的两根独苗苗,一个年轻的时候和福晋生的大女儿, 以及年老的时候生的小女儿。

小女儿是这老爷子最后的努力了,可惜功败垂成, 老天不给面子, 谁也没办法!

博果铎临老了才开始为继承人发愁, 愁来愁去愁出了个小女儿,继承人还是没影。

这位老王爷上的折子为的也正是继承人的事,但是在胤禛看来,他是给他这个皇帝出难题来了。

庄亲王博果铎选择的下一个王位继承人正是他的大女儿, 理由有三,一,宁聂里齐格是嫡出,二,女儿孝顺,三,远嫁蒙古为满蒙关系做出了贡献。

合着支持做出了贡献的茉雅琪做亲王是在这里等着呢。

他这一上奏,完全打乱了胤禛对于庄亲王的后续安排,在胤禛看来,八个铁帽子王,只有肃亲王豪格的子孙现在承继的显亲王和庄亲王两个是皇太极一系的,说明白点就是,其它的六个血脉都有点远了,只有这两个血脉近点的容易拉帮结派。

当然了,当年能和多尔衮抗衡,最后让顺治皇帝捡了个皇位的豪格还是很得顺治皇帝的心的,这一点,从他特意为豪格平反就知道,当然了,其中到底有多少是打压多尔衮的政治考量不得而知。

做为庄亲王的嫡长女,宁聂里齐格嫁给的是漠南蒙古巴林部公爵纳穆札,这位嫡长女现年已有五十岁,她是由自己的儿孙陪着来到京城的,至于丈夫,那位比她大得多的丈夫早已去世,这一次来京确实就是为了奔丧,又恰逢阿玛病中,她留下陪着时日所剩无多的阿玛度过最后的时光,到后来的发展,其实她也是意外之极的,她一个老太太,早就到了享福的时候,这一点,不管是在巴林部还是京城都是一样。

在巴林部,宁聂里齐格这个郡主也并不孤单,还有一位公主在那里陪着她,这位公主正是诚亲王胤祉的嫡亲姐姐和硕荣宪公主。

巴林部同样是皇族联姻的重灾区,就以荣宪公主所嫁的□□滚为例,这一位说起来祖母正是顺治皇帝福临的同父同母的姐姐的亲孙子,换算过来,其实□□滚和荣宪公主是表兄妹,可以说满蒙之间的同盟关系是一个个的公主堆起来的,那是一点没差。

胤禛对于这份奏折感觉苦恼的源头不是来自于庄亲王本人,甚至不是来自于其它铁帽子王注视过来的目光,而是来自于被庄亲王请封的宁聂里齐格背后的那些势力。

女子封王,这一点,在茉雅琪开创第一个女亲王之后,胤禛就已经考虑了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后果,只是没想到会出现现在这样的后果罢了。

宁聂里齐格现在有子有孙,她真的继承了王位,这王位只会传给她的子孙——这就等于说庄亲王这个铁帽子王落入了蒙古手中,这一点,真正盼望着实现的可能也只有宁聂里齐格的儿孙们了。

这种打破平衡的事,也不知道庄亲王是怎么让那些铁帽子王们保持沉默的。

作为皇帝,在朝堂上,干什么都要保持一个平衡,最怕的就是死水一滩,庄亲王请封的折子被透漏出去之后,朝堂刚好就是这个样子,朝臣沉默、兄弟们不支声,铁帽子王们对于这个事也是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让胤禛这个皇帝很烦恼啊!

对这件事,发声的最快的是蒙古的那些王爷们,这些王爷也是不怕事大的,纷纷上折子表示既然静亲王可以因功封王,那么宁聂里齐格就可以因血脉而封王。

蒙古王爷们的发声算是在本来只是表面沉静,背后各种博弈一直在纠结的朝堂之上撒了一锅热油,不说还好,一说,一群曾经把女儿嫁到蒙古然后早逝的宗室就有话说了开始指责蒙古王公们的继承制度,说他们的继承制度野蛮、不按照嫡系继承,然后各种巴拉巴拉……

反正大家心中都有数,在这上面什么都可以说,就是不能提及那些不知什么原因就没了的公主郡主县主们的。

一群人把自己的小心思都藏在了口水战背后,口水战的范围莫名其妙的扩展到了大草原的漠南漠北,就是蒙古部族内部都为自己的继承制度来了个大混战。

胤禛表示看别人吵架看的真过瘾。

但是满蒙继承制度确实并没有一套公认的制度,大部分都是各自玩各自的。

在康熙末年莫名其妙的因为八福晋把流行于承爵制度的长子继承制终结了满族王公贵族之间后院不见血的厮杀,算是确定了嫡子继承的规则——不承认也没办法,现在虽然换了皇帝了,可是现在的皇帝所有的儿子都是嫡子,看看老大就知道他会支持哪个了啊!

在蒙古王公里,有皇室宗室血脉嫁过来的生了孩子的,自然是以这些继承爵位为主,但是蒙古王公里很多人并不待见嫁过来的这些公主郡主县主啊,对于这一部分公主郡主县主来说,没有子嗣的孤苦一生,都是好的结果的,最怕的是受尽折磨而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