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过继长孙 > 过继长孙 第49节

过继长孙 第49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过继长孙!

曾湖庭想起接住人,陶兴咬牙说:“我可比你大,力气也大多了。”绝不能失了男子气概。他挺起胸膛一步步朝外走。

到医馆时,幸好他们还留个学徒看店,看到有人上门求医摇摇头,“果然师父说就算过年也要留人守着。”他熟练的诊脉和翻看眼皮,“风寒,应该是冻着然后发热,先熬药吃着,热降下去就没事了。”已经抓好的药他拿出药包,让三碗水煎成一碗。

助人助到底,他们重新背人回去,一个熬夜一个铺床,总之等卫言醒来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他眨眨干涩的眼睛,“娘?”

“这里没有娘,只有一碗苦药,喝吧。”卫言听出是隔壁邻居的声音,脸色一红,自己挣扎着爬起来,“我自己喝。”总不能让人喂,这点偶像包袱要有。

陶兴就看着卫言吨吨吨喝完药连个结巴都不打,正要感叹他不怕苦,卫言一吐舌头,“什么味道?”

合着是没味觉了。

喝完苦药卫言睡下,又给卫言留下食物,二人才回了自家,热好的饭菜都凉了。

“也算一个有意义的新年啊。”陶兴温了半盏果酒,举起酒杯,现在吃年夜饭还来得及。

“只愿明年,事事顺心。”曾湖庭同样举起酒杯。“不晓得父亲他们在做什么?”

“肯定比我们吃的好啊!小四手艺那么好,一定是热饭热菜,还有新的方子。”眼泪都要从嘴角留下,陶兴哭了。

“不如给他们写平安信?我们过的也不错啊!”窗外突然开始下起雪来,雪花飞舞,此情此景,思念的人是否在看同一片雪花呢?

“他们肯定比我们过的好啊!”小四摊手接下雪花,“京城繁华,好吃好玩的不知道多少....我什么时候能开店到京城?决定了,新年愿望就是早点把分店开到京城。”

“怕不是要等大哥先考中状元?我听说京城的贵人特别多,也特别厉害,没背景的开不起来。”小二摇头。

“那就顺便祈祷大哥早点当大官!给我撑腰!”小四不服气的瞪小二一眼,咋的,没有梦想的咸鱼!

小二摸鼻子,“不跟你计较,我叫陶伯母来吃饭。”他三两下翻到隔壁的栅栏处,喊了一嗓子,陶母就从屋里出来,一边答应一边关门。

“真笨。”小四再次瞪他一眼,不知道陶伯母腿脚不方便吗?她从院子里绕出来,去隔壁亲亲热扶住陶母,两人说说笑笑走过去。

陶母早年丧夫后一心拉扯儿子,损了身体,年老之后推荐就有些不便,走路慢,小四扶住她她的重心自然朝着小四去,但落在别人眼里就不是这样的。

比如朱沉毅,心里酸的要死,还要硬憋住,只能眼睁睁瞧着小四跟人家亲热。

他们住的这么近,从朱沉毅的角度就是突然间陶兴在这里进进出出,随机陶母就搬了过来,两家人还十分亲密,时常一起吃饭什么的。提问,会让两家人突然亲密起来是为什么呢?当然只有两家变一家。

现在连除夕都要一起过,朱沉毅那叫一个酸啊。他就想不明白,难道是自己不够好吗?还是自己的功名不够高?

果然就像娘说的,女人嘴上说着什么不嫌弃贫富,实际上心里头算的清清楚楚吗?

朱沉毅发酸时,小四已经顺利进门,然后一回头就瞄到他的表情。她心头腻歪,干脆就把门牢牢关上。

有话不说期期艾艾等着女方开口,算什么男人?!

他们家里还等着过年呢!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高考呀!祝各位不论是高考还是平时考都能考的都会,蒙的都对!

第73章

虽然寒风还凛然, 春的气息已经逐渐醒来。不用再穿着大棉衣裳,河里的冰块逐渐融化,草丛冒出一点新绿。

不过还没到能脱下冬装的季节, 春闱先来了。定在二月,寒意未脱时。

“阿嚏!”曾湖庭打个喷嚏, 捂住口鼻,“莫不是着凉了?”

陶兴闷闷的回答,“是灰尘,谁在打扫屋子?”老大的灰尘, 闷的没法住人。

听到屋外声音的卫言讪讪,他不过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结果不得其法, 反而给人惹麻烦。

“放着放着, 都要考试了,伤着手怎么办?”曾湖庭进门就看到他,连忙招呼道,“屋子都是请了人打扫的,可别抢人的活儿啊。”

卫言这才放手, “我准备好了,考试。”

“准备好了看点闲书消遣啊, 这种时候要是出点什么问题,岂不是功亏一篑?因为伤了手不能考试,想想都生气。”曾湖庭接过他的帕子,让他休息。同时感叹, 这么个大宝贝,谁让放他出门啊?

想必在家中也是不沾阳春水,才会笨笨的连风寒感冒都不知道。

“坐着吧, 还有几天考试,检查过考牌了?”

“都好好放着。”

宛如操心的老妈子,陶兴年岁居长,细细查问他需要准备的衣衫户籍。会试照样要脱衣检查,但二月的寒风可不是吹的,举子们于是只能层层叠叠穿上夹衣抵御,免得自己还没考中先风寒。

这些小细节都需要提前打听,如果不是陶兴人缘好,可没人专门提醒。正是细节决定成败。

这些杂事暂且不提,总之在众人期待而紧张的心情中,会试揭开面纱,正式露出来。秉持着小心为上的原则,他们提前去探过考场,清晨还起早出发,顺利赶到。天色还黝黑,贡院的大门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众人鸦雀无声,静静等候。

曾湖庭左右四顾,入目的都是陌生的脸庞,衣着华贵的贵家公子和身批麻布的贫寒子弟混迹一起,他突然明白了科举的意义。人生来就有许多不平等,家世,天赋,容貌,至少在这一刻,他们都平等站在一起,共同接受朝廷的考验。

带着这样莫名的思考,他进了考场,一看手里的考牌,黄字号三十六棚,跟陶兴隔的很远。他进棚之后先检查屋顶,没办法,当年考试中考棚塌陷留下的阴影。所幸虽然考棚不怎么挡风,屋顶倒是没问题。

他伸手感受一下,寒风能顺着帘子进来,这倒是个问题,炭火有限,只能熬过去。苦中作乐的想,至少他比养尊处优的富家子更能顶过寒风。

会试的内容和乡试基本类似,发卷看卷,到手后一看题目,他居然觉得十分简单,大概是被孟老先生折腾多了吧?上手的毛笔也是,他很有经验的只蘸了一点墨。他侧面的考生手忙脚乱抢救被沾污的白纸。

侧面?居然是个熟人!斜对面的三十五号考棚,居然是叶仲昌!他把报废的白纸揉成一团,想想又展开。考场提供的白纸不能损毁不能遗失,他刚才是下意识动作。

身边有个熟人的感觉还挺不错,不如来比比,谁能夺得第一?难得被激起好胜心,曾湖庭开始回答四书题。

因为临考前孟先生的临时突击,他答过的四书题写满一筐,现在写这手到擒来。他先在心里组织一边腹稿,然后写上,在按照他之前悟到的波折法重新修改填补。有句话叫文似看山不喜平,运用到考题上就是先提出假设再一一解答。

倾尽全部心力在做题上,晨昏颠倒,时间过的特别快,再把草稿一一誊抄到正式考卷上,第一场就算是考完了。

曾湖庭写一会儿就要停下来暖手,毕竟手冻的没知觉,炭火一天只有一盆,白天用晚上就没有,他硬生生忍下来。毕竟白天还能活动取暖,晚上睡着后可能会冻风寒。

第一场出门时,不少人都吸着鼻涕,冻的一抖一抖,甚至有考生半途晕过去,作为考官只能把人暂时抬到一边请大夫看看,考生挣扎着一醒就要继续考试。

毕竟三年一次,不是谁都等得起。

“让我考,让我考,我爹还等着我回去!”考生挣扎磕头请求考官,“不论考成什么样子我都不会抱怨,至少让我把题写完!”

考官们对视一眼,只能向上头请示。最后主考官拍板,让他继续考,同时派个军士专门盯着他,要是再晕就不能继续。

毕竟是条人命。

曾湖庭已经在检查考卷,听完主考官的处置倒觉得他们很人性化。他记得旧时书籍看过一个火烧考场案,因为不到时候不能打开考场门,火灾起烧死不少的举子。虽然此后改动了规矩,逝去的生命却不会再来。

第一场考过,考生们鱼贯而出,纷纷回自家烤火取暖,曾湖庭在后追到叶仲昌,“叶兄,正巧咱们排在一起。”

叶仲昌低低咳嗽一声,“真巧啊。”他本来就十分瘦弱,弯腰咳嗽就十分狼狈。

“怎么受了风寒?请大夫没有?”

叶仲昌低低说,“请了,大夫只说让养着,老毛病了。”

曾湖庭也只能叹息,临到关头好巧生病,这就是命了,不过看叶仲昌还能继续考试,应该也就是咳嗽,如果不再受寒,问题不大。

“明天好好休息,养一天应该能撑过去。”曾湖庭便送到门口,看着叶仲昌上了自家的马车离开,他则步行回家,顺便活动筋骨。

陶兴跟他一起走的满头是汗,回家不敢沐浴,便用热水擦身。因为保暖不好,冬天洗澡反而容易风寒。

曾湖庭觉得改造淋浴系统的计划需要尽快。京城的冬天比呈州更冷,但是人不洗澡浑身难受,淋浴系统至少热天还能洗个干净。他带的草木灰皂也要用光。

用这些琐事平静大脑,他调整好状态后便去了第二场。

第二场考的是五经,这是他的弱项,虽然经过孟先生突击补课,也只是从七分提到到八分。他一边答题一边想起孟先生的叮嘱,分数的高低是由最低板决定的,而最低板也是补起来最快效果最显著。考场上举子千千万,谁也不是全才,如果能尽力提高最低板就是赢了。

不过,他运气好,这次碰到的题目都是沾边的,增增减减也能挨到题目的边。

第三场,时政题,这些他在拿手不过,每次都是高分。曾湖庭发挥了实干的特质,对每个问题都详细的写出解说的办法,即使有不会的,也实打实说出思路。

对于时政题,他一向是这个思路。

不过,搁笔之时,他正在等墨迹干,听到隔壁棚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他心头一惊抬头一看,果然是叶仲昌那处。

叶仲昌咳嗽的无法自抑,手一直在抖,只能勉强搁下笔,用袖子捂住口鼻。

曾湖庭用眼神示意他喝点水压一压,都最后一天了,可不能功败垂成啊!叶仲昌轻微摇摇头,示意水已经喝完。

军士也能给考生填水,只要轻轻的把瓦罐放在考棚角落,路过看到的军士自然会添水。无法比划手势或者告知信息的他只能喝了半罐,然后把瓦罐放在外面。

叶仲昌楞了一下,照做。

巡逻的军士提溜着巨大的铜壶,路过时便添水,叶仲昌借着温水咽下喉咙上的痒,闭目静待,等到喉咙舒服些再来写字。

时间有些来不及,字迹潦草也得先全部誊抄完。叶仲昌想着,再次动手。

日光已经黯淡,他点起唯一一只蜡烛,借着最后的火光抄写,写下最后一字时,铜锣刚刚敲响三声。

三声锣,考场散,所有举子停笔。他们都知道,考不过还能三年后再来,如果强行动笔被判定作弊才是真的失误。

军士挨个挨个的来封查试卷,不知道为什么,曾湖庭觉得这次的题目变的容易。以前他做题全凭直觉,这次在直觉后又多加了三分技巧。以前考完就是考完,他一点多余想法没有,此时却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如果叶仲昌的文章不能力压他一头,他就是整场的魁首!

摇摇头甩掉这种直觉,曾湖庭自嘲,这可真是烤糊了。

他这种想法如果被孟从文听到,必会让老头子暴跳如雷,老先生苦心专研科举诀窍二十年,第一次实战,如果亲传弟子没能考好,他都能气的以头抢地。

考完之后,叶仲昌匆匆离开,他在门口等着陶兴和卫言。陶兴有些沮丧,自觉考的不好,卫言则是无忧无虑,对他来说考试结果不算太重要。

三人一起最近同进同出,已经考完可以互相对答案。三人还记得自己写过的文章,捡核心点说了出来,在一对照,陶兴彻底爬在桌上,“完了完了,我看我是没戏。”

他自个心里有数,这次成绩只能是中等,因为有道大题他居然理解错了意思。一道错,就得被多少人刷下去。整场乡试可是只取两百名啊!

“你犯错别人也会犯啊,别担心这个,再说,考完了不该放松吗?”曾湖庭伸个懒腰,“考场的环境啊真是不想让人回忆第二遍。”

“对,我挨着臭号,熏死个人。”陶兴嗅嗅衣袖,“我觉得我整个人都臭了。”

“有吗?”卫言跟着抬手,“我闻着没有。”他一抬手,一股股的异味就朝外面冒。

曾湖庭额头暴起青筋,“快去洗澡!臭死先人!”

“那我要用草木皂,那个下灰!”陶兴还不忘谈判。

“用!你们不用我都得逼着你们用,我抽空再做。”至少先拯救自己的鼻子。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再次被掏空~

第74章

做肥皂需要材料虽然难买, 一点点收集也做成了,脱模之后,还需要“熟成”。当然急用也没事, 最佳还是放上四到六周。

“会试什么时候放榜?”帮忙做皂时,陶兴一边动手一边叙话。

“四月十五, 杏花开放时,要不然为什么叫杏榜呢?”从空隙中抬头,曾湖庭回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