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分手吧,我要考哈佛! > 分手吧,我要考哈佛! 第40节

分手吧,我要考哈佛! 第40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分手吧,我要考哈佛!!

谢仁老教授点头,“今天上午我不给病人看诊,医学部那边有个小朋友要过来实习,我亲自带。严沥,你去找一套新的白大褂过来,手套也准备上两双。”

严沥问,“是来咱们科室实习吗?要是来咱们科室的话,需不需要给手术室里安排一个助手的位置?”

谢仁老教授摆手,“不是,今天先去急诊那边。是一个从来没碰过实践的小朋友,我先把她送去急诊的不同科室摸摸底,看看她的动手天赋怎么样。你不用操心这些,帮我把白大褂拿来就行。要是有病人想挂我的号,你就同他们说,下午开始挂号,今天就不开放多余的名额了,只开放十五个。”

严沥赶紧跑去准备,结果前脚才出谢仁老教授办公室的门,后脚就又缩了回去,“谢主任,那来实习的小医生姓什么叫什么啊,身高体重多少?我找白大褂也好心里有个数。”

“姓谢,和我的姓氏一样,名叫书尧,书本的书,尧舜禹的尧。身高体重,我也不大清楚,你就按照最常用的尺码拿就行,实在不行再换。”

白大褂这东西又不是紧身衣,只要尺码不是太离谱,穿上身都没啥大问题。

听谢仁老教授这么已介绍,严沥心里就什么都‘明白’了,能让谢仁老教授这么重视的人,还刚好也姓谢,定然是谢仁老教授的后辈,说不定就是孙子孙女之流呢!

只可惜谢书尧这个名字有点中性化,她也判断不出到底是男是女来。

严沥一边在心里嘀咕一边往外走,她回到护士站的那一瞬间,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一张仙气飘飘的画面在她脑海中浮现了出来。

是谢书尧要来京大医学部附属医院实习!

就是那个拍《善围传奇》中的小胡善围,《仙奈我何》中饰演洛三诗的女演员啊!

她之前听护士站的护士们八卦过,那个年纪不大演技却十分能打的女演员还是个大学霸,在京大医学部读书,听说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都特别厉害,附属医院这边兴师动众搞的糖尿病特效药临床试验就是那谢书尧搞出来的……当时护士站中的护士们还感慨,有些人天生就是聪明,干一行,行一行,行行干,行行行,衬托得其他人都像是投胎来凑数的。

没想到谢书尧居然要来附属医院实习了!

有近距离接触到idol的机会了!

严沥护士长脸上保持着不苟言笑的表情走进护士站,下一秒就化身成为尖叫的土拨鼠,将这一则好消息分享给了护士站的其它护士们。

护士站传来一阵惊呼,有一个自称是谢书尧铁粉的护士上网查了一下谢书尧的百科词条,直接将谢书尧的身高体重都查到,严沥便让人取了尺码合适的白大褂来,还附带着给谢书尧取了一个实习生十有**永不到的听诊器,还是全新未开封的!

谢书尧生怕路上堵车,提前一个小时就出门了,最终还是被堵到无奈,踩着与谢仁老教授约定好的时间堪堪赶到心脑血管科。

她才路过护士站,就被一群有备而来的护士给围了上来,“idol,能给我签个名吗?我带本子了!我特别喜欢你演的洛三诗,后面黑化之后真的好好看啊!”

一个相互搀着走过楼道的老大爷和老大妈见到这一幕,纳闷地说,“这是明星也来看病了?我瞧着这明星看起来挺年轻的啊,怎么就也得心脑血管疾病了?一定是不好好吃饭还熬夜熬的!”

第60章 第六十站

谢仁老教授的及时到来将谢书尧给解救了出来, 他一边把谢书尧往急诊科带,一边问谢书尧,“小谢,听说你打算毕业后去金陵药科大学任教?是觉得京大医学部不好吗?”

他这是故意在诈谢书尧的态度。

谢书尧实话实说,“暂时还没想好,如果到时候没人要的话, 可能就过去了。但我已经把家安在了京城,能留在京城, 自然是更好的,到时候看哪个学校要我吧。”

谢仁老教授稍稍放了心,他将话题切回了正题上,“是小孙让我给你先安排到急诊科的,我大概给你讲讲医院里的情况, 你最好做到想心中有数。”

“对于咱这种搞医学研究的人来说, 研究室是第一战场,医院就是第二战场,空有一身武艺, 要是不来医院发挥一下, 那实在有些浪费才能。当然,对于很多搞医学研究的人来说,医院也是赚钱的地方。”

“从功利点的角度来看,我就给你排个顺序, 先去外科练手, 把手上的真功夫练出来, 再去内科,最后内外兼修。”

“对于你们这些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外科练的是手上的基础功夫,得从早就开始抓,这个和天赋也有关系,而内科靠的是积淀,就算天赋差些,只要勤快,勤也能补拙。要是能内外兼修,自然更好,内科也有很多手术需要做的,手上的基本功够不够,就是导致医生们贫富差距的根源。”

“当然,不管是内科还是外科,你只要达到专家级的水准,那就没什么差别了,你不会缺病人,自然就不会缺钱。”

谢书尧十分认可谢仁老教授的这番话,只不过她想走的是前世医仙门诸多医仙的那种全能型路子,甭管遇到什么病人,都能上手医治,也都能医好。

“那您觉得……这三个月的时间,我应该怎么安排?”

谢仁老教授想了想,带着谢书尧走了拐路,“先别急着去急诊科,跟着我先去医教科,起码得把急诊科常用的器材以及其它科室惯常用的基本检测手段、基本仪器操作手法给学会了,不然去了急诊科也施展不开拳脚。”

二人到了医教科,谢仁老教授找到医教科的负责人,那人又给谢书尧指了一个护士,让护士带着谢书尧在医教科熟悉。

这也是谢书尧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医疗设备。

她虽然是医学生,但从刚刚入学开始,就将自己的精力放到了科研上,哪怕后来从顾兆丰教授那里拿到不少医学检测数据以及临床反馈数据,也写出不少与临床相结合的文章,实际上,她对这些医疗器械还是相当陌生的。

急诊科作为一个医院内机动反应速度最快的部分,几乎囊括了所有科室中会遇到的急性病,其中又以诸多外科手术为最多。

比如说某地发生车祸,一般都会将人送来急诊,病情较轻的患者在急诊就处理好了,病情较重的患者,一般也是在急诊进行紧急救治,等情况稍微稳定一些之后,再转去住院部,供那些专家们进行后续治疗。

除了车祸之外,绝大多数事故性伤亡,都是由急诊科来接诊的。当然,急诊科也会遇到一些急性心梗、心源性猝死等情况……

谢书尧根据那护士给的器械说明与操作说明,详细地将所有器械都熟悉了一遍,有些剪刀、钳子与缝合针,她还亲自上手试了试手感,对医教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现代医学中,只要涉及到手术,就会有一个逃不过的问题——缝合。

开颅手术、开胸手术等就不必多说了,哪怕是小孩走路上摔了一跤磕破膝盖,如果伤口比较严重的话,也是需要清创缝合的。

缝合这一关,便是无数外科医生拿起手术刀前必须做的一关,又称为基础关。

医教科的护士掐了俩肥硕的白大鼠过来,刀起刀落,两只白大鼠的尾巴就被切了下来,她将那两条尾巴递给谢书尧,道:“每一根尾巴都切三十次,然后再用显微缝合设备给缝合好就行。你知道缝合的标准是什么吗?”

谢书尧已经拿起手术刀开始切大鼠的尾巴了,她用手大致丈量了一下大鼠的尾巴长度,捏起手术刀就整齐划一地切了下去,边切边回答,“伤口恢复原状。”

护士:“……”

这确实是正确答案,没有任何毛病,但正常医学生在面临这个问题时,基本上不会这样回答,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相当得不现实。

正常答案是,在不影响血液流通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伤口美观。

可医生心里都知道,‘不影响血液流通’已经很苛刻了,这直接关系着病人术后的恢复情况,至于美观不美观,很多医生是直接忽略的,他们是治病救人的,又不是医美专家。

最让那护士惊讶的,并不是谢书尧的答案,而是谢书尧切大鼠尾巴时的手法……这手法看着不像是一个医生,反倒是像一个新东方培养出来的职业厨师。

‘笃笃笃’几下,长度相差无几的大鼠尾巴就出现在了消过毒的不锈钢盘中。

如果不是周边情况与做菜格格不入,这护士都快怀疑谢书尧是不是要下锅炒一盘大鼠尾了。

“小姑娘,你这切工不错啊,一看就在家里常做菜。”护士发自内心地夸奖。

谢书尧点点头,将设备调整过来,一边熟悉这些设备的使用,一边寻找下针的地方,然后……一针就刺了下去。

针起针落、来来回回,护士的眼睛一直都盯在屏幕上,根据看显微针尖颤动的频率,就可以看出一个外科医生的基本功。

若是针尖抖的像是得了帕金森,那绝对没办法去直接做缝合手术的,病人是来让医生给缝合血管的,而不是让医生把血管给捅成筛子的。

这会儿透过屏幕看显微伤口中的针尖,基本上看不到颤动,再看大鼠尾巴中的血管,明明有缝合线穿过,却看不到那些血管有被拉扯过的痕迹。

最让那护士震惊的,是谢书尧的缝合手法,简直就是‘杂拼’手法,很多医生在缝合伤口时,都有自己的特定手法。

比如说有些‘求稳’的医生喜欢‘十字架 ’型缝合法,因为这种缝合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保证病患的伤口不会轻易裂开。

有些医生喜欢每缝合一针就打个结,还有的医生虽然精通多种缝合手法,但遇到病人后,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自己最常用的那种缝合手法……

缝合这种手术看起来小,但实际上却是带有浓郁个人特色的,对于眼光毒辣的护士来说,根据病人伤口的缝合情况,就能判断出这个病人的主治医生是谁。

这会儿看谢书尧的缝合方式,一条大鼠尾巴被切了三十次,三十个伤口中已经有十六个伤口处理完毕,其中用到的缝合手法都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缝合得都很好。

若不是因为缝合线用的是深色线,基本上是看不到缝合痕迹的,伤口的吻合情况也相当好。

护士赶紧跑去喊医教科的主任以及谢仁老教授,等她把人喊来时,谢书尧已经将一整条大鼠的尾巴给复原了,她正在对另外一条大鼠尾巴进行缝合。

医教科主任的眼光要比护士毒辣很多,他盯着那屏幕看了几眼就叮嘱护士说,“尝试去做一下通路测试,看看小谢这血管吻合手术的血管连通程度能达到多少。”

整个通路测试大概需要五分钟的时间,在大鼠尾巴的一端通入水流,并加入一定的压力,并在大鼠尾巴的另外一端测定流体流出量以及流体喷出速度,通过一系列的复杂计算过程,便可以计算出流体在大鼠尾部血管中的损失量,以此来评价血管的连通程度。

通路测试还没有结束,显示仪器上的通路指标层层攀升,越过百分之三十的时候,医教科主任脸上已经有了笑容,这代表缝合手术已经成功了,而那指标还在上升。

大概过了半分钟时间,指标越过了百分之五十,医教科主任脸上的笑容越发多了,这代表缝合手术完成的相当成功,能确保伤患不为功能性正常了,而那指标还在攀升。

谢仁老教授这会儿的眼睛瞪得相当大,要不是那指标攀升速度十分正常,他都快怀疑医教科的通路测试设备是不是出现故障了。

指标晃晃悠悠地越过了百分之八十,朝着百分之九十的大关逼近,医教科主任脸上的笑容就快溢出来了,他相当感谢谢仁老教授,“老谢,你这是从哪儿捡到的宝?百分之九十的血管连通量,这已经算是业内老手的缝合水平了吧!外科那边的‘杜一刀’也就这个水平。”

谢仁老教授还是有些谨慎,他指了一下谢书尧缝合完的另外一条大鼠尾巴,道:“一条尾巴的缝合成功证明不了什么,待会儿再拿另外一条尾巴也做一下通路测试,要是两条尾巴都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五的通路,人不用往急诊科送了,我直接带回心脑血管科去,之后我所有的手术,都指定她来缝合。”

医教科的主任却不着急,他嘴里说着‘再等等,这指标还在上升呢’,实际上却已经开始盘算怎么同急诊科打招呼的事情了。

人才是大家的,凭什么被心脑血管科给独占了?

这百分之九十多的血管通路可不是只缝合一次导致的血管通路,而是在一条断成三十一段的尾巴缝合起来的,能有百分之八十的血管通路就已经算是超神逆天了!

这手术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却难到飞起,试想一下,让正常人在雪地里脚尖对脚跟地向前走,有几个人能走出一条笔直的直线来?

第61章 第六十一站

第一条大鼠尾巴的通路测试结果最终停滞在百分之九十三上,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流体在大鼠尾巴中的流动过程显现了出来。

谢书尧盯着核磁成像看了一会儿,突然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懊恼道:“第十七段这儿,我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护士数到第十七段,盯着看了一会儿也没看出问题来, 她问谢书尧,“犯什么错误了?”

谢书尧指着第十六段、第十七段与第十八段, 将核磁图片放大了十倍,在图片上找到一个‘楔形体’出来,道:“第十七段的前后缝反了,大鼠的尾巴本来就是从粗到细的,血管也是这样, 我将本来该与十八段缝合的那一面与十六段缝合了起来, 导致流体通过十六段与十七段的吻合处时,遇到了瓶颈性创口,流体通过量明显降低, 流体在第十七段内发生了聚集, 到了十七段与十八段的吻合处,有遇到了一个瓶颈性创口……这应该就是导致那百分之七误差的情况。第二条尾巴也做一下通路测试吧,我看看第二条尾巴的通路测试指标有多少。”

护士往医教科主任那边看了一眼,见医教科主任点头, 便动手操作了起来。

第一条缝合起来的尾巴本来是应当丢入垃圾桶的, 但那护士想着这缝合技术相当漂亮, 可以制成标本给之后再来医教科学习的实习生们看,就将那条尾巴放进了冷冻箱里。

第二条大鼠尾巴的通路测试结果在七分钟后也出来了,通路测试指标为百分之九十七点四,距离完全复原只有百分之二点六,谢书尧盯着核磁成像的片子看了好一会儿,想找出导致那百分之二点六误差的原因。

在她分析这点误差的时候,护士已经将那条还未在冷冻箱中待够十分钟的鼠尾拿出来丢进医疗废弃物安置桶里去了,有了缝合效果更好的第二条大鼠尾,还要第一条大鼠尾干啥?

第一条缝合好的大鼠尾惨遭遗弃,谢书尧也刚好找到了导致那百分之二点六误差的原因。她指着每个缝合口周围出现的一条细细的毛细线说,

“问题出在这儿。伤口破了就是破了,再好的缝合技术,也无法用几针几线就在短时间内将伤口复原如初。”

“不过这不算问题,像这种高度吻合的创口,大概只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就能自动愈合,最慢也就一周时间。到那时候,伤患之处就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性复原了,应该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连着两条大鼠尾巴的多次叠加缝合都成功了,而且通路测试指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医教科主任就仿佛看到白求恩转世一样,他按捺住心中的激动,问谢书尧,

“你这缝合手艺是怎么练出来的?还有你的手臂力量,看着胳膊也不算粗啊……我刚刚看你进行显微缝合的时候,针尖基本上都不抖,这个太难了……你是怎么练的?”

谢书尧想说大实话‘没怎么练’,可是她转念想到这种说法可能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她不实诚的印象,到嘴边的话立马就变了。

“没什么特别的方法,手里经常拿根针缝水果皮就是了,不一定非要缝香蕉皮、橘子皮橙子皮柚子皮这些都可以,遇到了就缝上几针,用吹毛求疵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如果想要训练力道的话,建议缝皱纹纸和卫生纸,稍微一用力,纸面立马就变形了,还可以将好几层纸摞在一块儿一起缝,来模拟自己分层缝合的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用力练,都能练出来。”

“您刚刚说拿缝合针的手不抖这个,其实对于做药学实验来说,这是相当正常的事情。这种缝合手术都只是比毫米低了一个数量级,做药学实验的话,经常用到微米级甚至是纳米级的实验,难度比这个高多了。勤学苦练,都能练出来。”

别看她说的头头是道,其实全部都是瞎扯淡。

可怕的是,医教科的主任还偏偏就信了,他吩咐那护士,道:“之后再来实习生时,你记得将这些话转达给他们。就拿小谢来举例子,人家是利用这个法子将血管缝合流通量练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这儿,证明这方法一定正确,让实习生们都尝试尝试。”

护士赶紧记了下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护士才懂了谢书尧之前回答的那个缝合标准并非空话。

在谢书尧这儿,缝合的目的就是将伤口尽快复原。其它医生惯用的那一套标准放在谢书尧这儿,就和敷衍一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