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日出海东 > 十七章 鬼谷遗书

十七章 鬼谷遗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日出海东!

河州天君山金顶观三清殿内,天师道掌门道同真人正在为新收的徒弟们上他们求道生涯的第一课。

按天君山的规矩,每五年新收一批弟子共计三十六人,经一年学习,挑选最聪慧者二十五人继续修道,三年之后再挑选十六人留下,五年后再淘汰七人,最后只留九人,九人之中三人在山上传承,而其余人需要前往全国各治所进行布化传道。

“诸位弟子来山上同我一道修行天地大道之法,内心都是期待得道成仙的,所以必须首先了解我们天君山的先祖。”道同真人端坐在殿前三清道祖神像前,怀揣法剑,微闭双眼,做了二十年掌门的他已年过花甲。

“太一元始之初,阴阳两仪未生之时,天地未曾开辟,日月也没有显露,混沌之中有一盘古真人,自号“元始天王”,以无上神通开辟混沌玄黄。自其开辟天地之后,这盘古真人便脱去了躯壳,以躯壳化为日月五行、山川草木,但他的真灵并未损耗,而是飘荡在太虚之中,多年之后,天地诞生出了太元圣女,乃是天地真灵所化而来,是天地至纯至吉至真之大神通者,一呼一吸之间便可取天地无尽的灵气,盘古真人的真灵因际会通过太元圣女的吸纳进入其体内,孕育后,在她的脊背之中诞生而出,从此,这盘古真人的真灵便有了新的躯壳,自称为元始,便是我身后的元始天尊,”道同真人转过身来,指着背后的元始天尊像,那元始天尊身着蓝衣,头罩神光,左手虚拈,右手虚捧,“元始天尊在天地之间传道授法,并向还未成道的太上老君等诸神诛仙讲述天地大道。”

“世界演化分为三个世纪,称为洪元、混元、太初,洪元是宇宙混沌未分之时,由元始天尊掌管,此后天地初开,但阴阳依然相互粘着,此时称为混元时代,由灵宝天尊掌管,这个时代长达万劫之久。灵宝天尊乃是元始天尊之弟子,灵宝天尊寄托于母胎,经过三千七百年的孕育,诞生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之岳,之后便在混元时代讲经说法,以神通自无极之间诞生太极之道,将阴阳五行之初始状态,在混沌之中分离开来,并稳定天地的状态,使得世界在似有若无的状态之中,平稳过渡到有无相生的状态,灵宝天尊极为善于呵护生灵,广师道法,但凡有生灵提出问题,灵宝天尊就会现身为生灵讲解问题,使得天地脱离了混沌不开的状态,为太初时代打下基础。”道同真人指着元始天尊左侧拿着玉如意的灵宝天尊说。

“混元时代之后,自无极之中生育太极,太极化为阴阳两仪,两仪生四相,四象生八卦,天地清浊分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从而进入太初时代,这个时代诞生出了我们的道德天尊。阴阳初生,五行初成,天地脱离混沌,万物生灵,得以修行大道,道德天尊开始整理并讲述天地的大道,点化了诸多非凡的神灵,道德天君所化的太上老君点化了天地人三皇,传授了三皇之一伏羲阴阳八卦的理论知识,自此之后,天地四季轮替有归,此后,他又点化了女娲、神农等神,自此四御统治天庭、三皇五帝治世。此时,三清就隐遁于尘世之外,分别居住在玉清之境、上清之境与太清之境,三清以化身的形态传播道法,而写下《道德经》的老子、我教始祖张天师皆是道德天尊的化身。”道同真人不加停顿,一口气全部讲述完毕。

正当道同真人讲述得尽兴之时,一个小道士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绕过众人直奔掌门,贴着掌门耳边嘀咕了一阵,只见道同真人脸色大变,立即解散了听课的小弟子们,带领终道士直奔后山。

后山,一个年轻人正背着一个白发老翁在穿梭在密林之中,那少年穿着华贵,一看便不是寻常人家子弟,而老翁则衣衫褴褛、面发污垢,身体也是极度虚弱,耷拉着脑袋,在少年背后并不言语。

少年名为江睢白,是权倾朝野的执笔太监江孜的养子之一,十二岁那年,江孜执意让他上天君山师拜师求道,不想他命中就不是能静心修道之人,坚持不到一月便按耐不住寂寞,于是挑了一个傍晚只身逃下山。在下山路上,他偶然听到道士谈到后山断崖边山洞里囚禁着一个怪老头,还是一个道行极高之人,于是耐不住好奇心的他偷偷潜入后山,摸清了守卫山洞的道士们的行动规律后趁机接近了山洞,见到了洞中的怪老头。此后,他便花重金买通守卫的道士,从而可以经常来看望洞中的怪老头,后来还拜老头为师。

“徒儿别费劲了,师父昨日梦见老祖,自知已到羽化登仙年纪,”老翁身体很瘦弱,大口喘着粗气,“这些年你经常来看贫道,贫道已经很感激,没想到临终之际还有一可靠之人在身边,我可以安心了。”

少年把老人放下来,夕阳余晖洒在岩石之上,点点滴滴,犹如鱼鳞一般。

“很多年前,我与师弟道己真人偶然得知早已失散江湖多年的先贤鬼谷子所留典籍竟藏在观内的承天阁,于是我与师弟一起盗得鬼谷遗书上中下三卷,不想事情败露,师弟道己真人决意携带遗书逃下山去,临行匆匆却只带走了下卷,不小心把中上卷遗留给了我。这些年来,我虽被囚禁,却一直死死咬住此书尽在师弟那里,”老人向西望去,一片金光之中,一位神仙腾云而来,“徒儿,你看见那云中仙子了吗”

少年顺着老人手指的方问望去,只见天色渐晚,林中渐暗,并不见什么云中仙子,于是他摇摇头。

“当年我之所以要盗取鬼谷遗书,不是贪慕其中的奇术,而是以为,我们修道之人本不应该以成仙为第一目标,而应解苍生之惑、行天下大道,”老人继续说,“可惜我只见过遗书的序章,但这序章便让我想了这么多年,今天终于有所感悟。这遗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因先圣师从老子,遵巡道为体用原则,上卷为道,专注修身内圣,中下卷为体,详言纵横之术与成事之法,得上卷者可于施行参悟中下卷之奥妙,而只得中下卷者虽善为权谋,却不易修心,因而一旦使用道术不当极易走火入魔。”

“师父,别说了。”看着虚弱的老人,少年有些不忍心。

“学贯鬼谷,可因人制事、乱中取胜,用好则为雄才之略,用不好则为奸人之术,”老人仍然不放心,“鬼谷之术全在捭阖之中。世事如棋,捭阖应之,纵横之法,捭阖为奉,故而圆方为形,开闭为术,以阴阳之道驾驭事理,控制人心。十几年来我反复思考序章所言‘一阖一辟为易之神,一张一翕为老氏之术’之奥妙,才知世间万物皆有大道,纵横之术须行天道、顺正道。纵横之士,当有隐者之飘逸、策士之多谋、学者之博大,豪士之旷达,切勿动邪念,害人之心不可有,命中本无莫强求。”

此时,远处传来众人的脚步声,火把的光亮飘荡在暮色之中,道同真人已带弟子找了过来。

“那鬼谷遗书的上中两卷,被我藏在了……”老人把少年拉到耳边,说完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天下有大戒二,一命也,二义也。”老道士终究还是决定信命,决定把鬼谷遗书传给这个年轻人。他观察他很久,也犹豫了很久,这个少年聪慧、灵利,但身上总是缺少点求道之人的真性情。他担心他驾驭不了这本奇书,更担心他会逆天道而作恶,害人害已,所以他反复嘱托让他敬天命、走正道。年轻人不是他理想中最合适的传人,但他最后一刻还是妥协了,他不想让自己用这么多年自由换来的遗书再次被遗忘于尘土之间,所以,许多道理还是让他自己去悟吧。

少年看着一动不动的老人,于心不忍,但听见越来越追求的脚步声,他还是内心一横,夺路而逃。

道同真人站在一动不动的师弟面前,想起年轻时候一同学法求道的时光,不禁黯然神伤。老子曾说过绝学无忧,直到今天他才略有所悟,如若他们师兄弟三人不是师父资质最好的弟子,如若他们修道之路不是早早就有所成就,哪会生出如此多的麻烦。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道同真人抱起师弟转身回观,眼角已然湿润,边走边自言自语,“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对善与恶的执著让他与师弟对立了半生,他们所有的烦恼、麻烦都缘于爱恨、善恶、畏惧的对立,他修了一辈子的道,许多道理竟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许当年他尊重了师弟们的选择,一切都会不一样,他们想走他们的独木桥,为何偏要让他们走自己的阳关道呢?天下大道如此之宽,怎会容不下他们师兄弟三人呢?

修道的最高境界当如婴儿般无欲无求,可自己这些年习惯了天下各派的逢迎,习惯了天子祭天时来接自己的八抬大轿,习惯了百千教徒遍布天下的虚荣感。人生当有所缺失,有所遗憾,而自己却只想如何完满。

“澹兮其若海,飙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道同真人把师弟抱回殿前,伸出双臂伏在尸体之上,心中默念道。

那一刻,他的精神如海宽广、如风高扬,顿感无比自由,他感慨,亲睹生死,方以悟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