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日出海东 > 七十三章 抢夺杨刘城

七十三章 抢夺杨刘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日出海东!

就在耶律楚和和北辽大军激战的时候,晋军也于白沙江北岸向梁军发起了进攻。

六月初,石恒率五千精锐步骑从杨刘城冒雨渡河,一举袭取了白沙江下游的浑县,随即朱友伦命大将王彦章率军增援,和汴郡部队夹击敌军,阻止晋军东进,朱友伦则立即到滑县召集孔勋、段宁等众将商议对敌之策。

王彦章乃是曾经梁军大将王树直的同族堂弟,之前一直作为梁将孔勋的贴身侍卫,大小战役都陪伴其左右,孔勋很是器重。王彦章知道浑县易守难攻,于是率兵转向进攻杨刘城,意图切断浑县晋军的退路。此时,晋军水军副统领杨周正在杨刘城内建设码头,用于驻扎战船,城内步骑不足五千。

杨刘城位于白沙江北岸的杨村与刘村,当年朱奎北上时筑该城用于大军渡河,原本只有北城。战役开始前,杨周率水军强渡南岸,花费十天抢筑了南城,南北城伫立于白沙江两岸,中间用浮桥连接,成为晋军出白沙江南的稳固堡垒,石恒大军就是自此过江突袭了浑县。在此期间,梁军曾数次想将其拔掉,但都无功而返,直到王彦章得知晋军骑兵突袭了浑县,他敏锐意识到,此时晋军骑兵南下,此时城内必然无主力,夺取杨刘城的机会到了。

王彦章率军进抵杨刘城上游后,结合实际情况改造了十余艘战舰。准备好后,他命令士兵在船上筑夹寨,十余舰连接在一起,先是顺流而下撞断晋军浮桥,后迅速封锁了河面,晋军数次欲冲向南城均被船上夹寨内的梁军击退,王彦章率主力猛攻南城,随即南城被攻破。王彦章拔掉了晋军在白沙江南岸的支点后,又迅速挥师浑县,协同汴郡梁军夹击石恒。

李继存看出了石恒的危险,随即亲率三万精锐增援,又令张成旭配合李在元在西线发起进攻,牵制滑县一线的梁军。李继存遇到了对手,在以往同梁军的交锋中,梁军的行动力是完全不如晋军的,反应迟滞,且应对战场变化迟缓,但此次王彦章率领的梁军,作战灵活多变、迅疾如风,让晋军处于被动。

石恒率领的乃是晋军中最为精锐的沙陀骑兵,清一色黑甲披肩,使用的是定制的骑兵专用弯刀,是沙坨人经营河东几十年不倒的中流砥柱。被困于浑县城内之后,石恒只好仓促应战,似乎当年的潞阳之围又要重演,而这次他手里的兵力更少。

“报告晋王,我水军损失惨重,无力突破杨刘城水上的封锁,”朱守胤对李继存说到,“现在我们最好另选渡河位置。”

“即使我军可以另取渡河点,但筑城之后还要抵御住梁军进攻,只有完全立足之后才能架设浮桥渡河,恐怕石将军等不了那么久。”邹德威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再无更好办法吗?”李继存也认为这样太久。

“晋王,我的想法是我们明修新城、暗袭杨刘,”朱守胤详细解释,“到浑县最近的就是杨刘渡口,且从别地渡河之后,地形皆不利于我骑兵展开。我想我们佯装欲从别处渡河,吸引敌军分兵而去,之后再回杨刘城,偷袭梁军。”

李继存随即亲率一万骑兵沿上游而去,一路上对岸的梁军紧紧跟着晋军行动,双方自两岸互相射箭,李继存一面率军冒着箭雨加修城墙,一面由由杨周指挥水军配合,佯装架设浮桥。而暗地里,邹德威与朱守胤正在集结部队,准备从杨刘城渡河作战。

五天后,李继存的新城初具模样,王彦章在浑县前线得到消息,果真令南岸梁军尽力阻挡李继存的行动。

一天入夜之时,晋军在城内向河面不断放箭,同时灯火通明、鼓声大作,似乎大战在即。其实,这不过是李继存的疑兵,其已经率兵在回杨刘城的路上了。

为了应对晋军进攻,防守杨刘城的梁军水军被一部分调往上游,加之最近几日,上游紧迫的战斗让杨刘城河面上的梁军水军很大意。傍晚时分,正值入夜后晚风起劲的时候,突然从杨刘北城内杀出几十条小船,船上载着油桶而来,它们穿梭在梁军大船之间,泼油放火,随即大火映红了半边天,河面的梁军水军慌乱不已,大败而逃。紧接着,晋军水军渡河而去,迅速夺回杨刘南城,开始架设浮桥。第二天,李继存和邹德威率五千骑兵先行渡河,其他部队紧跟其后。

为了拖住处于滑县一带的梁军部队,张成旭也寻机渡河,孔勋直接将白沙江大坝决堤,形成广阔的泛滥区,这招真得就阻挡住了晋军的进攻步伐。开战以来,孔勋力主防守,哪怕前线梁军总兵力早已超过晋军。这让朱友伦很不满意,随即有了让段宁取代孔勋的想法。

“皇上,王彦章派人送来紧急军报,”孔勋亲自赶到滑县面见朱友伦,“我觉得王彦章此计甚妙,希望皇上采纳。”

王彦章到达浑县后,只是围住晋军,并未强攻。在得知李继存亲自率兵渡河而来,他没有胆怯反倒兴奋不已,他终于有机会和名扬天下的晋王李继存一较高下了!他心生一计,便迅速派人将其送到孔勋大营。

“将军以为如何?”朱友伦看过之后没有直接表明态度。

“我于前日掘开白沙江大堤,正面的晋军暂无渡河而来的可能,派出几万步骑增援浑县一点问题没有,”孔勋很兴奋,他等着朱友伦下达让自己带兵增援的命令,“请陛下下令,我愿率军前往,一举击溃晋军主力,擒拿小儿李继存!”

“孔将军,你身负整个前线对抗晋军的大任,还是同我亲自驻守滑县比较好,让段宁率兵去就行了。”随即朱友伦摆了摆手。

“臣定不负陛下重托。”段宁立即跪下领命。

孔勋心中略有不甘,但想来朱友伦说得也有道理,便也无话可说。

河州河中郡,梁军守将朱友乾大营,一个后生前来拜见。朱友乾也是朱奎的一个养子,其年纪比朱友伦大,甚至其子已经年近二十。朱友乾自当年朱友伦带兵占据河州开始,就被朱奎任命为主将镇守河州北,是京师万宁的北方门户。

“晚辈遭遇京城内乱,亲眼目睹朱友伦与朱友达的皇位争夺战,今不远千里拜访将军,是心系我大梁百姓。”此人自言带有数位朝中大臣的信件,还有前朝驸马张钧飞和江南才子徐治颢的信物。

朱友乾也听说过张钧飞和徐治颢二人,其在朱奎生前也曾是朱奎非常欣赏的青年才俊,虽很疑惑,但还是召见了这个年轻人。

“想来将军还不知先皇、也就是您义父身亡的真相吧,”那人见到朱友乾直入主题,“我受众大臣所托,将当日真相透露给您。”

“难道义父不是被逆子朱友达和判臣赵进由毒死的吗?”朱友乾很是惊讶,“我听说,幸而大皇子朱友伦带兵前去,方才剿灭逆贼。”

“实则不然,”年轻人拿出几封信,“先帝乃是传位于朱友达,有数位大臣见证了诏书的拟定过程,只不过这几位大臣皆被朱友伦以谋逆罪名清算了,要么下狱,要么逃命去了。而且,先皇乃是死于朱友伦之手,是其带兵杀进皇宫。”

“什么?”朱友乾大吃一惊,“这是真得吗?”

年轻人随即拿出几位大臣的信件。

看到朱友乾的表情,杜荣尚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来之时尚不确定是否能见到朱友乾本人,也不确定朱友乾会听信其所言,但看见此时朱友乾震惊又生气的表情,他觉得已经胜券在握了。实际上,他和张钧飞早就听闻朱友乾和朱友伦并不一条心,朱友乾在朱友伦继位之后曾要求朱友伦封赏其子一职位,本来是举手之劳,不想朱友伦素来看不起朱友乾,根本没当回事,转眼就忘到了脑后。

此时虽然晋军势头正盛,但梁军此刻实力并不弱,杜荣尚由此决定从朱友乾下手,瓦解梁军的内部。

“这个朱友伦,居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如此叛逆行径,居然还道貌岸然地继承皇位!”看完几位大臣的信件,朱友乾深信不疑了,这些都是朱奎生前十分信任的近臣,他之前也不大相信这些人会伙同朱友达谋逆,如今看来,确是朱友伦骗了天下人。

“将军可能还不知,朱友伦派兵追杀朱友达,一直追到了南吴境内。将军为先皇镇守最为重要的河中,可见将军在先皇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我担心其在此次用兵之后朱友伦怕就要对将军下手了。”杜荣尚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感谢后生为我送来如此重要的消息,否则我还一直蒙在鼓里。”朱友乾连连拜谢杜荣尚。

“我也是受大臣们所托。如今二皇子兵败南逃,不知所踪,忠于先皇的臣子们要不死于兵乱,要不四散逃命,大臣们都希望有人挺身而出,主持大局啊。”说罢,杜荣尚居然啜泣起来。

“后生不要这样悲观,只要我在一日,就一定要为义父报仇!”朱友乾捶拳而起,桌子上的茶杯反复跳跃了好几次。

杜荣尚离开之后,朱友乾召集亲信商议对策,他以对抗晋军为名,一边打磨兵器,一边集结辖区各地部队。然而朱友乾并不知道,朱友伦在其身边早已安插眼线,他的反常行为已被朱友伦掌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