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是君子,见多识广很正常 > 第82章 牢狱

第82章 牢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是君子,见多识广很正常!

皇帝浑身发抖。

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了杀意冲天的几个字。

“赐予其二人……枭首!”

可久久未能得到甲士的回应。

甲士所属的玄影独属于皇帝一人,权势滔天,上京城中甚至有好事的书生调侃为“小儿止啼之器”,其凶名可见一斑。

但是,却也正因为是独属于皇帝,其任何行动都将被视为皇帝的意志,所以,当处理一些名望出众的中枢要员时,常常引来诟病。

一方面人们暗地里嚼舌根,嘲讽皇帝年幼无知,生杀予夺皆是个人意志,全无人君之势。

另一方面,在没有明确罪证之前,就以个人而非朝廷的名义去处置官员,确实不是符合规仪律令之举。

事实上,本质就是皇帝的威严和权柄有失的缘故。

若是先帝仍在,谁人敢言否?

甲士犹豫道:“属下唤人将刘无翳二人的对话记录在纸上,观之……觉得颇有道理。”

皇帝:“?”

有记录你不早说?

玄影除了是皇帝意志的贯彻者外,在他登基以后,为了快速收拢人心,也赋予了他们谏言的权利。

此间正是该权利的体现。

红衣貂寺弓着身子将甲士手中的纸张呈上了御案。

皇帝看了两眼,猛然一怔。

··

另一边。

天牢。

赵青辞被关押进来时被大致搜了下身,除了一个放了几本书和几件衣裳的书箧被收缴之外,传讯幻牒被他放进了龟壳之中,而龟壳则被他藏入了舌头之下。

他和绾墨用意念交流片刻后,躺在草席之上有些辗转难眠。

不是因为囚狱的阴冷、潮湿。

而是有个邋遢的中年人苍蝇似的在他耳边嗡嗡作响。

“赵先生所言妙极!当为吾刘无翳之师也!

“我辈读书人的理想莫过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可如今我大周士族大有良才,为何就悟不出来呢?”

“因为你们这些读书人读书都读得到了狗身上。”

“呃……赵师言之有理。”

中年人沉默了一会,又问道:“赵师为何说,大周积弊不似凡俗王朝,土地兼并之举造成的人地矛盾、徭役之弊,犹可以通过青苗、摊役等法解决,而眼前之祸根在修士入世呢?”

赵青辞缩了缩身子,没有理会。

从昨夜至今,这隔壁牢房的家伙便一直叨叨个不停,赵青辞困顿难眠,一时说了两句大话想要将其唬住,不料却是使其愈发兴奋了起来。

赵青辞于是便烦躁不已地讲了几句“文武之争”、“外戚干政”、“宦官当道”等话,反倒让中年人喋喋不休了起来。

赵青辞无奈问道:“你可知大虞王朝灭亡之根由?”

“呃,学生自然知晓,大虞分封诸王以拱卫山河,不料大宗失威,藩王势大,反欺于上……”

中年人脸色有些难看:“赵师是在说,如今皇帝失威而世家日盛,恐有倾覆之虞?”

赵青辞眨眨眼,原来朝堂形势已经严峻到了这种地步?

中年人惶惑说道:“可诸士族与武勋之争,本质只源于修士气运之争啊,怎至于此?”

“在狂风大浪之中行舟,船的方向早已不被人力所控。”

赵青辞撇撇嘴,继续道:“纵然你等抱有幻想的文生作此想,武勋们也作此想?

“皇帝也会认为你们只止于打倒武勋?

“须知,此诚妖族叩关之秋。”

中年人道:“妖族叩关,不日可解。”

“哦?”

“妖族对大散关围而不攻,反倒有遣使入朝议和之势,可见妖族之意并不在于攻城掠地,而是那所谓的‘祖地’。”

“祖地?”

“想来是某个在我大周境内的远古秘境。”

赵青辞道:“你们早知妖族之患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如此一来,你们士族对武勋的割肉之举也算得是恰逢其时。”

中年人问:“赵师认为皇帝当真会引入外戚或是宦官与士族对立?”

赵青辞哂笑:“我没见过皇帝,所以我不知道他的想法。但武勋之败俨然已成定局,而气焰滔天的士族又有欺帝之虞,那么驱虎吞狼也是应有之义。”

中年人好奇道:“赵师似乎并不看好?”

赵青辞摇摇头,没有回答。

从朝野的名声来看,这位才登基不久的年轻皇帝似乎并无雄主之风,就怕他一手扶起来外戚、宦官这些老虎反过来一口将他从宝座上扒下来。

他虽然不太清楚修仙世界对于正统与否的认可性,但纵观上辈子的史书见闻,那些任用了外戚和宦官的王朝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

君不见汉阙、明宫之故事乎?

赵青辞趁着中年人思索之际,终于缓缓睡了过去。

等再醒来时,两三方斜阳已从铁窗投射到了草席之上,空气中飞舞着尘埃的光斑,牢狱寂静。

“赵师,起来用饭罢!学生的好友特地遣人送来了美酒和烧鸡!”

安静没一会,邻居的中年人见他醒来便迫不及待地大喊出声。

赵青辞揉揉眼,噌的一下坐直了身躯。

看向旁边那带头呆鹅的腐儒,突然发觉他也没唐僧那么讨人烦。

当然,这是看在他手中的美酒和烧鸡的份上。

赵青辞凑了过去,隔着铁栓,见他把烧鸡分作两半,又倒出一杯美酒,殷切地递了过来。

赵青辞留了个心眼,见他将烧鸡和美酒都用过了才拿起来吃。

邋遢中年人狼吞虎咽之时,犹不忘说道:“赵师,原来您早已告诉了我答案!”

赵青辞:“?”

“驱虎吞狼乃是下下之策,唯有解决修士不择手段吸食王朝气运的根由才是正理。”

“嗯嗯。”

赵青辞的嘴巴被鸡腿所封印,说不出话,只能敷衍地唔了几声。

可中年人却像是受到了鼓舞,精神一振,道:“您早前与我提到凡俗王朝的人地矛盾,事实上放之于大周也是同理。

“文臣与武官之间为何斗争?

“为的不也还是滋长修为的这块气运的‘地’?

“人地矛盾在于分配问题,那么修士与气运之间也是分配的问题啊!

“既然凡俗王朝犹有青苗来增产、摊役来节源,为何我大周朝不能如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