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侠影美颜 > 第18章 《左传周郑交质》

第18章 《左传周郑交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侠影美颜!

隐公三年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1]。王贰于虢[2],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3]。王子狐为质于郑[4],郑公子忽为质于周[5]。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6]。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7]。秋,又取成周之禾[8]。周、郑交恶[9]。

注释:

[1]卿士:执政大臣。[2]贰于虢:不单单信任郑伯,同时还信任虢公。此有偏信虢公的意思。虢,西虢公。[3]交质:郑国和周王互相交换人质。质,作为抵押的人或物。此指人质。[4]王子狐:周平王之子。[5]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后即位为郑昭公。[6]“王崩”二句:指周平王一死,周人准备将一部分权力交给虢公。畀(bi),给予。[7]祭足:郑大夫祭仲。温:周王畿内的小国,在今河南温县。[8]成周:周的东都。遗址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禾:稷类谷物。[9]周、郑交恶:指郑国用武力强取了王室温地的麦子和成周的谷物,以示对周王重用虢公的抗议。这样一来,周王室和郑国结下了怨仇。

君子曰:“信不由中[1],质无益也。明恕而行[2],要之以礼[3],虽无有质,谁能间之[4]?苟有明信[5],涧、溪、沼、沚之毛[6],苹、蘩、蕰藻之菜[7],筐、筥、锜、釜之器[8],潢、污、行潦之水[9],可荐于鬼神[10],可羞于王公[11],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繁》《采苹》[12],《雅》有《行苇》《泂酌》[13],昭忠信也[14]。”

注释:

[1]信不由中:诺言不发自内心。信,指人的言语。中,同“衷”,指内心。[2]明恕:对自己发自诚心,对别人则能谅解。[3]要(yāo):约束。[4]间(jiàn):离间。[5]苟:假如。明信:明显的诚信。[6]涧、溪:山沟。沼(zhǎo)、沚(zhi):池塘。毛:凡地上所生植物都叫毛。此指野草。[7]苹(pin):浅水中所长的植物。蘩(fán):白篙,草本植物。蕰(wēn)藻:聚集的水草。以上在此均指野菜。[8]筐、筥(ju):均为竹木编的盛东西的器具,方的为筐,圆的为筥。锜(qi)、釜(fu):均为烹饪用的器皿,有脚的叫锜,无脚的叫釜。[9]潢、污(huáng wu):此指不流动的死水。潢,积水池;污,池塘。行潦(háng lǎo):道路上的积水。[10]荐(jiàn):进献。[11]羞(xiu):进献食品。[12]《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采繁》《采苹》:《诗经·召南》中的两篇,均写妇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13]《雅》:指《诗经》中的《大雅》。《行苇》《泂酌》:《诗经·大雅》中的两篇,内容均有关宴享。[14]昭:显示,表明。

点评:

清人冯李骅说:“春秋初年,郑庄枭雄,为诸侯之冠。”(《左绣·读左卮言》)郑庄公的崛起,已经威胁到周王室。周平王让虢公担任卿士,目的是为了削弱郑庄公的权力。郑庄公有怨言,周平王竟不敢承认,可见郑国势力的强大。郑国与周王互换人质,实际上是把周朝廷也当作一个诸侯国看待了。周郑交质已经违背了君臣大义,而郑国敢于强取周王的麦子和禾稻,更是对周王权威的挑衅。实际上,郑庄公是用武力撕下了周王的尊严。君子之评,对双方都有责难,但更侧重于批评周王室,认为这种局面是因其不能以信服人,以礼驭下造成的,这也是《左传》崇霸贬王思想的反映。全文先讲事实,再进行评论,是《左传》典型的写法。君子的议论以“礼”“信”为中心,引经据典,辞理畅达,对后世史论很有影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