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 > 第14章 战争终了

第14章 战争终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

突厥大军中央营帐外。

一道震耳欲聋般的声音响起。

“都住手,你们可汗在我手中。”

突厥众将军士兵听到此话皆是一惊,顺着声音找去。

只见中央营帐处,一满脸血迹,浑身散发着煞气的青年将军正拿剑架着一个人。

沿着剑身望去,突厥众将士见到了一个在他们心中无比崇拜的身影。

正是他们的大王——始毕可汗。

待看清身影,突厥众将士皆又惊又怒。

一个个怒气冲天,想立马冲上前去杀了王权宁,但可汗又在他手上,也只能强压下心中的冲动。

“都到我这里来。”王权宁对着前方的铁柱和跟随着他的士兵喊道。

此时的铁柱两条手臂和一只腿上都布满了伤口,但最严重的是腹部一个小窟窿,显然是对战时敌方那两位将军留下的。

“看来老天爷也不想收我。”铁柱听到王权宁的声音心中想道。

便托着一只受伤的脚踉踉跄跄的走到王权宁身边。其所率领的将士皆是如此,都聚集在王权宁边上。

“可汗,咱们走吧。”

王权宁说着,便一只手向前抓住始毕可汗的肩膀,推着其向雁门关走去。

身旁雁门关将士跟着缓慢移动,把王权宁护在最中央。

周围,众多突厥将士一个个怒目圆瞪的看着王权宁,仿佛要把他活吞了般,但也无可奈何,只得让出一条通往雁门关的大道。

......

雁门关内。

将军府议事厅中,李世民三人和始毕可汗在桌子前相对而坐。

看着桌上刚刚起草的一份停战协议,始毕可汗脸色阴沉的签上名字,盖了一个清晰的可汗金印大章。

......

一刻钟前。

始毕可汗刚到桌子旁坐下,心中正思索着等会谈判应怎样才能尽可能的降低损失。

顿时,始毕可汗脑海中浮现出数十种方法,抬头充满信心的向着对面三人看去。

只见坐在最中间的李世民向右侧的王权宁点头示意了一下。

王权宁立刻起身,开始了他特有的谈判方式。

“始毕可汗是吧,我给你三个选择。”

“第一,赔偿马五千匹,并承诺十年之内不再骚扰边境。”

“第二,赔偿马三千匹,把你儿子送一个过来。”

“这第三嘛,我直接砍了你,然后再和外面的大军决一死战。”

说着,王权宁就抽出长剑,剑尖对准始毕可汗。

“给你十个呼吸做选择。”

对面的始毕可汗有点反应不过来,哪有这样谈判的?

谈判不都是你先漫天开价,我再对半砍吗?

再看到对着自己的这柄剑,感受到持剑之人身上对自己散发出的杀气,知道他说的杀了自己恐怕是真的会这样做。

也不再犹豫,大脑飞速运转,权衡利弊后,选了两方都认为最好的第一个选项。

王权宁他们即将起兵争天下,群雄争霸,兵马肯定是越多越好。

要是送个质子过来,他们起兵后还得时刻提防着突厥,分身乏术。

三日后。

雁门关这边愉快的接收了五千匹战马,而始毕可汗也是安然无恙的走出雁门关。

突厥大军营帐。

始毕可汗手中此时正拿着一份停战协议书,这是一份耻辱,他要时刻铭记着。

随后便宣布撤军,回了草原。

雁门关。

晚上将士们打了胜仗,一个个的正在喝酒吃肉,大快朵颐,今天特例让喝酒。

将军府内。

李世民正在院中石凳上坐着,仰望星空。

父亲交给他的任务已经完成,突厥短时间内肯定是不会再骚扰边境,接下来要准备回太原了。

王权宁静坐在一旁。

“大哥,做好准备了吗?我们何时回太原?”

“嗯,明天。”

“那我定全力相助大哥。”

太原留守府内。

李渊正在和一男子交谈着,

“国公爷,不能再犹豫了,起兵吧?”

说话男子长的眉目清秀,身材魁梧,正是时任晋阳宫副监的裴寂。

裴寂和李渊兴趣相投,两人经常一起饮酒作乐,一来二去便成了至交好友。

前段时间听说李渊要起兵,便也来积极加入,但现在李渊却犹豫了起来,拖了又拖,这已经是裴寂第三次劝说了。

李渊的犹豫并不是因为害怕起兵,主要是刘武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刘武周自驻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兵变之日起,不过短短一月时间就攻占了楼烦郡。

楼烦郡距离太原实在太近了,一日路程便可至,这才是李渊真正所犹豫的地方。

裴寂见李渊依旧如前几次般的沉默不语,轻叹一口气,便退了出去。

翌日。

雁门关。

李世民和王权宁带头走在最前面,英姿飒爽,雄姿英发。

身后跟着雁门关中曾经和王权宁冲锋陷阵的两千精锐将士,以及五千匹突厥送来的俊马。

行军三日便到了太原。

在太原城下还弄出了一副闹剧。

太原城的守城士兵看着远处突然出现的军队,还以为是刘武周打来了,连忙去通报守城的将军。

就在太原城将士们严正以待,准备跟刘武周打上一场时。

待远处军队走进一看,只见带头之人拿出一块雕刻着‘李’字的金牌。

太原城上,守城将军一看到这个就已经认出来,这正是太原留守的金牌,立马下城去开城门。

待李世民从城门口走过,守城将军便认了出来,这不正是留守李大人家的二公子吗?

这一个月时间不见,浑身气质竟发生了这般大的变化,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李世民将军队和马匹安置在城东大营。

自己则是和王权宁一起回留守府。

留守府门口。

李世民和王权宁二人远远便看到有两个人站在府邸门口。

这两人李世民都认识,其中一人正是昨天来劝李渊起兵的裴寂,另一人正是时任晋阳县令的刘文静。

刘文静和李渊之前便不认识,只不过刘文静看到李渊有四方之志,将来必成大器,于是便竭力结交,在前段时间暗中投靠了李渊。

裴寂见自己一个人劝李渊起兵,无功而返,但他深感时机以至,失不再来。

于是今天便拉上刘文静一起,来让李渊抓紧下定起兵的决心。

王权宁看着眼前的二人,心中想道:“历史上的这些人物聚集在一起,看来时机以至,是时候了。”

李世民见二人还在门口等候,便带着他们一同踏进了留守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