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英雄丛冢 > 第2章 队长,别开枪

第2章 队长,别开枪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英雄丛冢!

卧槽,这是西伯利亚还是东北啊?!

走了大半夜没见个人影的杨格背靠一棵大树,一边喘息一边打量前方莽莽苍苍的群山和沟壑,一边在心中暗骂,同时考虑着是否减轻一点负担。你看他,裹了两层日本兵的黑色呢大衣,腰上缠了两根铜扣皮带,皮带上挂了六个牛皮子弹盒,里面装了满满当当的250发子弹;背上打着被卷儿,一点土财、洋财和几个急救包以及一些吃食,都裹在两张军毯里,用背包带捆扎得很妥贴。另外,背包上横着一杆日制步枪,手里还有一杆同型号的步枪上了刺刀,这东西可以在雪地里探路当拐杖,又可以随时搂火应对不测。除此之外,他还收集了两壶水,因为皮带已经够负重了,这两个锡皮水壶就用水壶带子连接起来,绕过后颈,一左一右挂在胸前。

粗粗一算,负重足足有四十斤以上。可左右权衡,任丢一样东西,杨格都有些舍不得。谁知道这一路上还会遭遇什么的不测之事呢?多作准备总是好的。

选择走北面,错了?嗯,看来真的是错了。

对杨格来说,战争进行到哪一步了?敌军在何处?友军在哪里?统统不知道!连自己身处之地都说不出个名儿来。打扫过战场之后的他选择走北面,乃是存了一点私心,不想被清军碰上,更不想遭遇大批的日军。

为何?被清军碰上了,按照彼此的军事素养,谁指挥谁啊?杨格没想过去指挥清军,清军也别他娘的想瞎指挥老子!即便是要投身于这场战争,杨格也准备着找个中国人居住的村落,发动群众,凭着手里的两条枪和250发子弹,从游击战开始,击退日军、推翻满清、建立强大的新中国。至于碰上大股日军嘛,大家动动脑筋都知道,现在的杨某人双枪没马的,难以抵挡啊!

在他学习过的军事历史中,甲午战争的陆战进行到冬天,应该是1894年冬,此时,日本陆军在三条战线上都取得了优势,南路攻克了旅顺军港;中路(辽阳南路)与清军在海城攻防;北路(辽阳东路)在摩天岭、连山关一线对峙。这最后一点,也是杨格选择向北的原因之一。万一不能找到、发动群众,杨某人也决不袖手旁观,还是打算找一支相对好一些的清军队伍投奔,摩天岭、连山关、雪里站一线,有清军名将聂士成所部。只是,他在没有闹清楚自己所处位置时,根本无法判定自己的行进方向是否正确。

偏生,走了大半夜的他连村落都不曾见到,更不用说问路,发动群众了。

他忘记了,东北乃是满族的龙兴之地,此时称之为满洲,满族贵族进关坐江山之后,东北除锦西、辽东半岛之外的大部分地方就被清朝统治者用柳条墙围了起来,作为御用禁地或者养马场。百年来,东北荒无人烟,又成为统治者们流放犯人所在。到了道光年间,特别是鸦片战争过后,清朝政府对民间的约束力逐渐减小,就有人冒死闯荡东北,悄悄地在无人烟处开荒种地。

其后,吃螃蟹的人们发现东北的泥土肥沃啊,春天随随便便播下种子,秋天就有满仓的收获。先来的尝到甜头后送信回老家,老家那些没活路的穷亲友们又拖家带口,或乘船、或走陆路的辽西走廊山间小路到了东北开荒种地。此谓“闯关东”。

即便有人闯关东了,满清政府却还没正式开口子,只是睁一眼、闭一眼而已。因此,整个东北地广人稀,给了杨格一种极度荒凉之感,这才有了“西伯利亚”的感慨和错觉。

不管怎么说,该转变行进方向了,继续向北苦无人烟,指不定傻傻地真走到西伯利亚呢!向西!走!不走的话,说不定今晚就被冻死在冰天雪地了。

漆黑的夜里,顶着呼啸的寒风,杨格跌跌撞撞地摸索着在山间、河谷走了不知多久,当身后的天际线露出鱼肚白时,已经是筋疲力竭了。,

大衣里有火柴,他不敢生火;想坐下休息、打盹,生怕就此睡过去,被活活冻死。站着吧,站着休息一会儿,吃掉最后一块饭团再走。

累啊,冷啊,真他娘的倒霉,怎么就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世界了呢?想想出事前,呆在有暖气的汽车里驰骋千里,多舒服,多省事啊?杨格啊杨格,你干嘛要走神呢?你干嘛要打那个无可挽回的电话呢?你干嘛不想一想父母?噢,这些,恐怕都变成遥远了思念了。

想到中年丧子的双亲,想着失去自己音信的部队,想起那个......杵着枪,背靠大树的杨格不知不觉蹲下了,不知不觉坐下了,不知不觉地将全身的重量压在背后的树干上。冷?感觉器官对寒冷已经麻木了,被那一波波袭来的困意和极度疲惫产生的恍惚冲淡了......死就死吧,总要睡一会才死吧?

“噗噗噗......”什么声音?有人,是人有节奏地踩着积雪靠近的声音,杨格顿时清醒,睁眼一看,眼前大约二十米处出现了几个模糊的人影,谁?他抬手抹了抹眼皮,这下看清楚了,真是几个人呈扇形围了上来,身上的穿戴如那些战死清军一般的人,却端着枪对准自己呢!

心中遽然一惊,杨格心道不好!某人为了防寒,裹着日本人的军大衣呢!莫要......

惶急间,杨格口不择言:“队长,别开枪,自......”

二十米开外,“砰”的一声枪响阻断了杨格的话,一股大力当胸撞来,将他的身体撞向后面的大树,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意识也一阵一阵的模糊。

开枪的人愣了愣神,手里还冒着青烟的老式转轮手枪呆呆地指着在地上蜷成一团的“敌人”,显然,他被那句“队长,别开枪”给惊住了,可惜扳机已经扣动,哪能及时收手啊!

旁边一人上前,他从“敌人”的大衣领口处看出端倪,伸手一拉领口,显出清军士兵穿着的灰白色棉衣。

“佐领大人,他,他是自己人。”

佐领急忙蹲下,骂道:“娘的,真该死!好端端的穿着倭寇小鬼子的衣服干啥?!”

“咳咳......”杨格气闷好久,终于艰难地咳嗽出声。他低头看了看左胸前的水壶,壶中的水一边成线状流出,一边浸湿了衣服。嗯,被子弹打穿了,可......嗯,还有藏在军大衣内袋里银元、铜板什么的。好在那人手枪子弹威力不大,否则......揭开大衣,杨格从军大衣内袋里掏出一把铜板、一个被击穿的银元和一个正好卡在铜钱眼里,已经变了形的子弹头。

“是自己人啊!”杨某人这话说的是又悲又苦,委屈之极。

那佐领大人仔细查看了杨格的左胸处,确认没有流血后,吁了一口长气,起身骂道:“你狗日的穿个倭寇的皮子作甚?还拿着小鬼子的枪!老子咋知道呢?没打死你算你走运!说,哪个营头的?”

营头?噢,想一想,那罩在棉衣外的号衣呢?丢了,摸小鬼子“特等射手”侧后时脱了,就丢在死人堆里,后来有了军大衣就没想到要穿那玩意儿。再想一想,号衣上写的啥字?莫要报不出来,被人当奸细给再来一枪啊!

“镇标,功字左营前哨。”

那佐领收了枪,喃喃自语:“哦,原来是聂军门属下,咦?功字左营前哨不是在凤凰城断后,全哨尽没了吗?”

“咳咳......”杨格哪里搭得上话来,只能咳嗽以对,同时让胸口的郁闷之感稍微缓解一点。不对,胸口有问题,疼啊!拉开棉衣看看,胸膛左侧有一块拳头大的紫红色。“哎哟!嘶......”

被称为“佐领”那人面露惭色,呐呐低语:“兄弟,你莫要怪我,你这身行头,但凡咱大清官兵遇上都要开枪,所幸没伤到要害,运气啊!能走不?”

走?!你打了老子一枪,还问老子能不能走?白痴啊你!

杨格白了那家伙一眼,管你是什么“佐领”呢?啥叫佐领?不知道!不,知道,是假装不知道。清朝八旗军制,编300户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进关后八旗驻防各地,牛录这一级的军官又称佐领,是一个集行政户籍管理和军事单位为一体的军职。清朝末期的同治、光绪年间,八旗军、绿营学着湘军、淮军营制,开始操练洋枪洋炮,称为练军。练军佐领,相当于淮军的一个营管带,属于中级军官,地位却又比湘军、淮军的营管带高得多,因为,佐领肯定是旗人担任的职务!

“牵马来!”那佐领似乎对杨格颇为迁就,挥手命令手下,顿时有一人领命跑远。

“兄弟,你能活着从凤凰城出来,身上还带着倭寇小鬼子的枪支弹药,就凭这个,我延山佩服你!起来,我扶着你,看看能不能站起来?”

妈的,现在日本人打来了,你们旗人老爷也对汉人奴才好起来啦?这个态度......嗯,也不错,算了!大敌当前,老子不跟你一般见识。杨格心里想着,背靠树干,杵着步枪缓缓站起,却没平衡住身体,踉跄欲倒,幸好那个叫延山的佐领伸手帮了一把,才稳住身形。

延山低头看了一眼杨格的脚,日本皮靴上满是泥泞,看样子是走了很远的路。从凤凰城到赛马集,他走的这条小道,足足有两百多里路程呢!

“兄弟,你们左营前哨其他兄弟呢?都逃出来没有?”

“死了!”杨格想起那些清军士兵的尸体,心中一阵感慨,原来,这些人都是断后的,大约是城破之后突围出来,却被日军追上......难怪,他们七个人才三条枪,子弹也有一些不合用的,还没有一丁点吃食、饮水。唉,可怜啊,可怜他们都曝尸荒野了。“统统都死了!”

见杨格一脸痛苦加悲戚的模样,延山没有再问,部下牵来马匹后,众人合力将杨格抬上马坐定,向西而去。赛马集,满语“萨玛吉”的汉音,跟什么赛马赛狗的没有半毛钱关系,也不是什么集镇,而是建于明朝中叶的小型城堡,位于萨玛吉河上游右岸,鸭绿江和辽河水系的分水岭南麓,在凤凰城北面偏东大约150里,连山关正东偏北80里。

镇边军佐领延山带着七人马队和功字左营防勇杨格跨越冰冻的草河,行了大半日才抵近城堡。此时,杨格可以看到那个依山傍水,已经十分破败的堡垒,也可以看到堡垒中冲出几骑,呈警戒队形向自己这边冲来。堡垒的城门上有个古旧的简易阁楼,想必此时正有人用望远镜监视着来者的一举一动吧?

“镇边马队佐领延山!”

一骑突前,在距离延山大约五十米时转向横行几步,待冲势稍缓后一勒缰绳停住,扭头大喊:“是袁佐领?!佐领大人回来了!大人,我是巴哲尔!”

“走,进堡!”延山策马让道,一挥手,让手下骑兵先行,待杨格所乘战马由手下骑兵牵行而来时,他向杨格问道:“杨兄弟,还撑得住吗?”

那么近距离挨一枪,若非有水壶、铜钱和银元挡子弹,就算你那老式左轮威力再小,也会立时要了人家的小命儿!堂堂现役陆军上尉被老天爷弄到这个世界来,容易嘛?!

想法归想法,分寸还须把握妥当。毕竟此时是1894年11月,中国还叫大清国,眼前这位被人称为“袁佐领”的又叫延山,一准儿是个满人的名字,他手下的几名弟兄,杨格在一路上也攀谈了几句,彼此也算认识了,他们中间有四个汉军正白旗,一个赫哲人,一个鄂伦春人。

胸口疼啊,估计是被子弹撞得骨裂了,倒是没有骨折的可能,这一点杨格很清楚。倘若胸骨或者左肋骨骨折,必然无法承受肌肉收缩的力量,呼吸之间都会产生剧痛。

“能撑住!”感觉到袁佐领眼光和语气中的歉意,杨格一边回答一边点头,以确定自己的话。

“那好,走!”

城堡的阁楼上,有人大喊:“袁佐领抓了个小鬼子!”

堡门处,延山手下那个赫哲兵用有些变调的汉语大声回答:“不是小鬼子,是功字军左营的防勇兄弟,从凤凰城突围后一个人杀了三个小鬼子,正好碰上咱们!”

阁楼上那人哈哈一笑,怪叫道:“一个人杀三个倭寇小鬼子?!古额里,你吹牛的吧?乌苏里江水中只有鱼,没有牛!”

杨格分明看到那个叫古额里的赫哲兵涨红了脸,他憋了一阵,狠声爆气地回敬了一句:“我没吹牛!你不信?算逑!”那“算逑”二字腔调怪异,明显是刚学会不久的词儿。

延山看向杨格,微微一笑道:“弟兄们从鸭绿江撤到凤凰城,又撤到这里,有的兄弟觉得憋屈,有的兄弟已经害怕小鬼子了。杨兄弟,你的事儿正好可以用来提振士气。”

杨格默然点头,心中却想:若非经过甲午战争,中国人心里还存在对日本人的优越感的!天朝上国,这话跟西洋人说不着,跟东洋岛国的小矮人还能说上一说。杨格记得自己看过的军事历史中关于这场战争之前的描述,清朝无论是官员还是士兵,以及老百姓,对日本人绝对是大国俯视小国的心态。这种心态,估计在镇边军将士们身上已经被实战挫败得干净了。一个信念破灭很可能造成三种后果,即畏惧、正视、逃避。畏惧者,被人打怕了,失去了勇气;逃避者,不愿意接受现实,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窠臼中;正视者,能奋起抗争,能树立一个新的信念。

想来,这位袁佐领必然要拿自己作“提振士气”这篇文章了!

刚出堡门洞,堡垒内的清军官兵们已经得了消息,纷纷涌上前来,指点着马背上有些晃荡的杨格议论纷纷,焦点是杨格身上的日军黑色军大衣和背上交叉背着的两杆日制步枪。

延山挥舞着马鞭作势欲打,却并未真正落下辫子,只是连声大吼那些挡路者:“让开,让开,本佐领还要去参见统领大人,报告军情!”,

杨格仔细观察城堡内的情形。

此处山势从南往北逐次升高,这道分水岭应该是长白山的余脉,越往北就往靠近长白山了。城堡依山傍水,堡内大半屋舍建于山腰上,以至堡墙之内颇为空旷,想来是前人要在堡内走马演武的缘故。杨格看到,向南的堡墙上从东到西依次摆放着四门火炮,对此,他大不以为然。

都什么年头了,还如此用炮?火炮沉重、机动不便,置于狭窄的城墙之上,虽然能获得较开阔的视野和射界,可惜也暴露了自身目标,极易成为敌军炮火的靶子!火炮,战争之神,要发挥出神一般的作用,首先就要选择好阵地,保护住自己。再者,清军将火炮置于城墙之上,还暴露出火炮战术的另一落后之处单纯依靠直射。可是,从清军装备的步枪、手枪使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的情况来看,火炮也多半使用黑火药,那,黑火药能为炮弹提供良好的低伸、平直弹道,保障直射的命中率吗?扯淡!

杨格对那四门火炮的结论是四个字:纯属摆设。

山脚,一间茅屋外,杨格随着众人下马。

佐领延山把缰绳递给古额里,向杨格说:“杨兄弟,你且在此处稍歇,看看胸口和额上的伤势,待我回报统领大人之后再作计较。巴哲尔!”

“在,佐领老爷。”

“照顾好杨兄弟。”

“辄。”

延山摆摆手,示意杨格进屋避风,自己一转身,大步走远。

茅屋由布帘作门挡风,面积大约十五个平米左右,正中生着一小堆火,架着一口锅,热气蒸腾出稀粥的香味儿。屋内光线不错,全因草顶上开了一个大天窗,火堆的烟雾直接从“天窗”散出。四边墙角,几名士兵抱着枪蜷缩成一团打盹,一听见有人进来,慌忙站起,其中有人“啊”了一声,大叫:“小鬼子!快!“

“自己人!”巴哲尔大喝一声止住那睡眼惺忪的兄弟,嘿嘿一笑道:“滚,你们都滚出去,让斥候队先睡一会儿。”

“自己人?”那兄弟偏头打量着杨格,嘴里咕哝着提了枪出门。

巴哲尔指了指靠近火堆的一根原木柱头,说:“兄弟,这里靠近火,暖和,等吃了东西后你就睡这儿。噢,我叫巴哲尔,蒙古正白旗人。”

“杨格,汉人。”

巴哲尔又是嘿嘿一笑道:“知道,佐领大人叫你兄弟呢。”话音未落,他就挑开布帘出了门,显然,他还在值哨。

杨格一愣,旋即明白过来,那佐领姓袁,估计是汉军旗人。不过,汉军旗人一般都习惯用满族名字,像这位佐领一般的确实不多。即便在历史大潮中成了汉军旗人也不忘祖宗,这种人值得尊敬。

杨格盘腿坐在火堆边,顿时觉得有些冻僵的身体热乎起来,舒服啊!

不多时,古额里等人打理过战马后也进了屋子,众人顾不得干净不干净,就着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土陶大碗喝了热粥,吃了几个又冷又硬的面饼子,然后各自围着火堆打盹。杨格见众人衣衫实在有些单薄,忙解开背囊,拿出一张日军军毯丢给古额里,自己裹了一张,又觉得不合适,乃拉开来给旁边兄弟搭了一半。

这个举动赢得了大家的好感,拉近了彼此距离,几个人围坐在火堆旁,着实有些热乎劲儿,可问题也随之而来热气一生,屋子里充满了一股子难闻的酸臭味儿。

痒啊!浑身都痒!从头到脚每一寸皮肤都在发痒!杨格刚开始还挺有节制的稍微挠了挠就作罢,可挠过的地方在一阵舒爽之后就是奇痒难忍。也不知这个身体的主人有多少天没洗澡了,脑后的辫子油腻、脏污得似乎纠结在一起,形成一顶沉重的“钢盔”,发丝之间,又似乎有跳蚤之类的东西在移走,带来一股股的臭味和奇痒。

其实,周围镇边军马队的几个弟兄也是如此,只不过习惯了而已。,

杨格揭开大衣,忍住额头和胸口的痛,一手挠头,一手挠咯吱窝、挠背、挠......挠个屁啊挠!火了,老子一定要把这猪尾巴剪掉才行!只是,那几名骑兵都是镇边军的,乃是正儿八经的旗人。以杨格对这个时代的认识,一名汉人防勇当着几名旗人的面剪掉辫子,说不定立即会被扣上一顶叛逆的罪名,推出去砍头了事。

得想个法子。

困了,困了。盘腿坐在火边的杨格作出无精打采的模样,也不再理会他人,只顾打盹休息。渐渐地,他的脑袋慢慢地向下耷拉,向下耷拉,猛然就搁在膝盖上,脑后的辫子在惯性作用一下子从后甩到前面,正垂在熊熊的火苗上。

“兹兹......”辫子着火了,在快速缩短,发出一股焦臭味,杨格“毫无所觉”,旁边的骑兵们却慌了神,旁边一人赶紧去推杨格,古额里起身到草庐门口扯下挡风的帘布,兜头罩脑地笼在杨格身上。

“怎么啦?怎么啦?”如梦初醒的杨格茫然不知头上还袅绕着青烟。

“哎哟,杨兄弟,你的辫子,你的辫子烧着了!哎哟,你那条辫子多好啊,油光水亮的,啧啧。”

“啊!”杨格这才惊觉,一甩头,少了一大半的辫子轻飘飘的,一股子蛋白质和油脂燃烧过后的臭味扑鼻而来。他哭丧着脸拿着焦黄卷曲的辫梢,连声叹道:“身体发肤受诸于父母,怎么......唉!这可怎么见人呐!“

古额里同情地看了杨格一眼,说:“都这样了,能怎么办?干脆,我去猎户营找那个剃头匠,给你剃个光头得了。富明,你就着火烧点热水,说不定佐领大人还能讨几副膏药回来给杨兄弟用。“

经过这一闹,众人都暂时没了睡意,七手八脚搞来冰块化在那口方才用来熬粥的锅里,又添了干柴,把火拨弄得很是旺盛。

剃了光头,抹了身子,胸膛青紫处贴上狗皮膏药,穿戴齐整的杨格跟随延山去见镇边军马队统领永山。镇边军分统兼步队统领寿山、马队统领永山、马队佐领延山,本是同胞三兄弟,乃前任吉林将军富明阿之子。富明阿为官甚正,堪称是道光以来最为清廉者,由此,他的三个儿子并无祖业福荫,早早地就以旗丁的身份投身军伍,富明阿死后,长子寿山承袭骑都尉爵位,以三品衔领镇边军分统职分;次子永山为四品衔蓝翎侍卫,领镇边军马队统领职分;幼子延山年仅二十四岁就是从四品衔的佐领。

三兄弟在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麾下是最为得力的将领。

永山的居所在半山腰的一间木结构、瓦顶大房子里。门口,两名戈什哈远远看到延山去而复返,一个转身进门禀报,一个扎马问安。延山点头摆手算是回礼,径直走到门口高喊:“统领大人,人我给你带来了。”随即转头向停步的杨格招手道:“过来,我们进去。”

屋内的永山年纪颇轻,估计就是三十来岁光景,头戴蓝翎暖帽,外衣是一领蓝色锦缎补服。屋角有个木架子上放着盔甲,头盔、铠甲的式样与杨格脑中那些古代武将所穿铠甲形貌几无差别。就这位,还能指挥近代化的热兵器战争?得了吧!由此可见,主要由八旗骑兵组成的镇边军马队并未脱离冷兵器时代的窠臼,看,这位永山统领的背后墙上,居然还挂着一张弓和一壶箭。

“杨格,还不快参见统领大人?”延山见防勇发愣,急忙小声提醒。

杨格立正行举手礼:“报告!功字军左营前哨防勇杨格奉命前来报到!”

永山略微愣了愣,脸色沉凝起来,眼见就要发火了。一旁的延山忙道:“统领大人,听说功字军在关内芦台驻防时就延聘德意志国军官为教习,兵操、器械、营规都仿效德意志陆军。”

“噢!”永山容色稍霁,瞟了延山一眼,眼神中传递了一个信息我知道你是为他开脱,本统领没少跟功字军打交道!“杨格,侧边坐吧!”

“是!”杨格立正,脚下的日本军靴发出“哒”的一声脆响,随即坐到一旁的马扎上,腰板挺直,双目炯炯,只等统领发话。从刚才统领的神情变化和延山的说解中,杨格理会到一个道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既然已经身处清军之中,首先就要保障自身安全,然后要在军中混出模样来,获得一定的军事指挥权力,再......不能意气用事,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当然,是除了作出一副奴才样给人三拜九磕行参拜大礼之外。

目睹杨格行动容色,永山暗中赞叹:这功字军左营的小兵勇还真有不卑不亢,宠辱不惊的气势呢!他难道不知一名汉人防勇在旗人统领面前落座是多大的恩遇吗?嗯,他应该知道,大清朝的子民谁个不知道?

“听延山佐领说,你和功字左营弟兄突围之后,在草河河谷洼地打死了三个倭寇兵?”

“是!”

“详细说说罢!”

杨格伸手解开大衣扣子,拿出三分日军的“身份证”摊开,双手奉到永山面前,说:“......日军第五师团第十旅团所部尾追不舍,我失足落到小山包下晕了过去,醒来时发现同行的七名弟兄已经阵亡,我正待为弟兄们了却后事,却遭遇可能是打扫战场的日军。日军首先开枪,我寻机还击,对峙到天黑,总算打死了三名日军,趁黑先往北走,大概是半夜过后转向西,天亮时遇到佐领大人,因为身穿日军黑色大衣,还差一点被佐领大人一枪打死。”

永山沉吟片刻后,追问:“你待如何为兄弟了却后事?”

“掘个坑,埋了。可惜,尚未掘成就遭遇日军追兵,战后天已大黑,我怕敌军再来,就......可怜弟兄们为国捐躯,却落得个曝尸荒野的下场,我......”杨格说着,真的有些哽咽了,不过,他在为那七名弟兄的死惋惜之余,更多的是对清朝军队的落后而叹息。

永山上前一步,一手按在杨格肩上,转向延山连声道:“难得,难得啊!看看齐字营那帮杂种,一枪不放就丢了安平河防,置朝廷两万六千大军于险地!从鸭绿江边到赛马集,咱们足足损失了三千多人!哼,哼!这些人要有杨兄弟一半的勇毅,战事决不至于沦落如此!”,

延山默然点头,事实如此,那齐字练军统领倭恒额与自家二哥同样出身于蓝翎侍卫,永山坚毅勇猛而那家伙胆小如鼠、遇敌即退,以至于战局沦落如斯,此时此刻,他又有何话可说呢?

永山看看面有愤恨和不甘之色的延山,又看看面色平静如水的杨格,心中不禁暗暗称奇,这个功字军的小兵倒有几分胆色、气度!难怪敢于以一对三挑战日军。心中欢喜之下,他沉声道:“两百年前,咱也是汉人,先祖乃前明蓟辽督师袁大将军。”

这话,明显就是四品顶戴的镇边军马队统领很瞧得起小兵杨格,要借此建立某种超越地位的交情了。

袁崇焕之后?

杨格盯着永山、延山两兄弟,心中感慨却又无从说起,只能暗道:你们知道在我那个时代,网络上的袁黑和袁粉吵得可厉害哩!我不管你们祖先是什么人,看你们还在抗击小鬼子的份儿上,就给你们个脸子吧!

他故作惊讶的慌乱起身,低头致意道:“原来是前朝督师后人,杨格失敬!”

永山又按住杨格的肩头,示意他入座,然后问道:“杨兄弟身上伤势如何?”

“不碍事。”杨格不知折节下交的对方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只能见招拆招。

“凤凰城雪里站以北敌情,你可知晓?识图吗?”

图!地图!身在战局之中的杨格此时巴不得能看一眼地图呐!有了地图,他心里就有底气。不过,有些瞎话还是要编,却不能断了看地图的机会。如果说不知敌情,那人家统领还给一个小兵看地图吗?显然不会!

杨格竭力回忆军事历史中有关甲午战争的部分,又想起击毙的那三名日军所在部队番号,搜肠刮肚一番后,心中有了计较,乃道:“报告统领,雪里站之敌估计是日军第五师团第十旅团的一个追击、搜索中队,看情势,他们极有可能在近日得到增援后向赛马集发起进攻。具体情况,我还需看到地图才能搞清楚。”

“延山,地图。”

延山从墙上的箭囊后找出一个洋式的皮包,翻捡了一份地图出来铺在桌上。

杨格随永山凑近一看,这心啊,顿时就拨凉拨凉的。

这,这也叫地图?他娘的,完全就是古代的那种手绘示意图嘛!没有等高线、没有比例尺的地图能叫地图,能作为军用?不过,从示意图上,还是能够基本看清楚从鸭绿江边的虎山要塞到凤凰城、雪里站、连山关、大高岭(摩天岭)、甜水井、本溪湖、辽阳、奉天这一路要地的地理关系,也能看到自己身处的赛马集位置凤凰城东北面,与连山关形成一东一西夹击凤凰城日军的形势。

从地图上来看,依克唐阿率领的镇边军和黑龙江练军齐字营在赛马集,威胁凤凰城日军侧后;聂士成率领芦榆防军严守摩天岭、连山关一线,战局态势还不至于太糟糕。不过,从图上来看,自己真是走了一晚上的冤枉路,早知向北会遇上镇边军,向西却能与聂士成的队伍会合,那就径直向西,也免得白挨延山一枪,现在,这贴了膏药的胸口还在发痛呢。

心中虽然在嘀咕、抱怨,杨格的目光却很快从地图中看出端倪,问:“统领,我军是否要收复凤凰城?”

“嗯......”永山略一沉吟,似乎在估量着有没有向一个小兵述说军机的必要,又见杨格目光灼灼,乃决意赌一把,点头道:“正是,如今辽阳东路战事由依克唐阿大人和宋庆大人指挥,二位大人决意在赛马集、连山关一线集结兵力,等敌忾军、靖边军和齐字新营到达之后,即行两路出击、反攻凤凰城,争取截断辽东之日军与朝鲜的陆路联系。迫敌抽调兵力往援凤凰城一线,减轻我辽阳南路战线的压力。”

道理是如此,看着地图,了解了基本敌情后,任谁都能如此说来。可是,各部士气、兵力、装备、训练水平、后勤保障和将领的指挥能力,能支撑起这个听起来相当不错的战略吗?这一路清军从朝鲜退到鸭绿江右岸,又从鸭绿江防线退到凤凰城,再退到连山关。同时,北洋水师战败,辽东半岛上的金州、盖州、大连湾、旅顺军港迭次失陷,证明了什么?清军综合战力远低于日军!这不是依靠一个简单的反击战略可以改变,也就是说,在某些条件影响下看似正确的战略,一旦搁到实战中却是错误的。,

“很难。”杨格思绪万千,可要把一支连战连败、失地千里的军队改造成一支尚能一战的军队,去执行依克唐阿和宋庆制定的反击战略,难啊!历史上,依克唐阿、聂士成能够带领这支军队坚守摩天岭,反击雪里站和凤凰城,几乎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充分展露出这两位名将的风采。

永山的脾性远比他的弟弟火爆,听杨格这么一说,面色不好看了,延山急道:“我看也并不难嘛,只要各军兄弟协力用命,咱们一万多人还打不过小日本儿的一个旅团?”

“不是一个旅团,而是一个联队,是第五旅团司令部率领的22联队。”杨格说着,指了指桌上的那三份日军军人证。如此说话,杨格是为下面的话作铺垫,以证明目前的清军各部不经整顿的话,是无法消灭鬼子一个联队的。何况,日军随时可能从鸭绿江东岸调兵来援!

延山会错了意,拍着桌子上的日军军人证,笑道:“就是啊,咱们一万多人还打不过小日本儿一个联队?!”

“你确定!?”永山脸色稍霁,盯着杨格问道:“你确定凤凰城雪里站一线,只有日军一个联队?”

杨格心道:历史书啊,别害老子,别害了这一批抗敌的将士们啊!

“是!统领,我基本可以判定当前只有日军一个联队,具体布防情况还需再行补充侦查后确定。只是,我军连战连败,弟兄们士气低迷,各部装备不一、又缺乏炮火支持,坚守尚可,主动出击暂不可为。”

就在永山连连点头之际,杨格突然话锋一转:“但是,如果在坚守之后行反击之事,我认为各部在未经整顿之前,切不可行!”

永山一愣,旋即失笑道:“你说该当如何整顿?”说完,他略微斜着头看着杨格,这个小兵方才的话已经颇为出乎统领的意料了。他特别注意到杨格的用词,很简单,很直接,很明了,一些词汇虽然是第一次听说,可偏偏能够琢磨出其中的意味。比如:判定、再行补充侦查、确定、布防......等等。不是小兵饶舌,而是他的话意是真正准确的。自己个儿对情况的看法叫判定,经过侦查确认的叫确定,二者一字之差,意义都大不一样。

“检点各部装备和可战之士,打破原有编制,集中、统一兵器装备、训练几个营出来作为主力,力求达到器械统一、补充方便、士气高昂、纪律严明,再加以防御战实战锤炼,方能担负起反击责任。”

“你......杨兄弟,你究竟是什么人?”永山问过后,见杨格一脸的愕然之色,又道:“你真的是功字左营的防勇?你可曾读过天津武备学堂?你家乡何处?你......”

永山开始刨根问底了,事实由不得他不怀疑这个小兵的身份。太诡异了,寻常营头的小兵能说出这些话吗?决计不可能!就算是从天津武备学堂出身的那些哨官、队正们,也未必说的如此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至于八旗、绿营那些军官嘛,就更不用提了。

“报告统领。”杨格自知失言却不得不言,此时干脆横了心把谎话说到底,乃立正道:“杨格家乡在河......直隶河间,自幼喜欢兵法,(光绪)十九年六月应募进功字左营,未曾读过天津武备学堂。”

差一点,某人说了“河北省”三字,幸好反应得快,及时改口。

“嗯,好。”永山少年老成,点头之际的气度却也是号令众人形成的习惯,不过,眼神中透露出的欣赏、拉拢之意也是毫无掩饰,跟那些老奸巨猾者尚有区别,就算是与说瞎话不打草稿的杨某人相比,也是大为不及。“杨兄弟,我意留你在镇边军马队,先充我的戈什哈,熟悉本军后再派个哨、队职分,今后也算有个出身,如何?”

马队,骑兵,没落的兵种!至于出身嘛,这个问题杨格实在有些搞不清楚,也不想理会。

“统领大人。”杨格特意加了“大人”二字以示感激,却一字一句说道:“杨格是功字左营防勇,是聂镇台的兵,当然要回聂镇台麾下效力。请统领大人准许杨格随侦察队出发,补充侦查雪里站之敌后,杨格自行赶去连山关归队。”

一旁的延山急忙提醒:“杨兄弟,你想清楚啊,咱这是镇边军!是马队!”

杨格转头看了看延山,情知延山确实看得起自己,也确定延山兄弟都以镇边军马队为骄傲,确实,在此时此刻的满清军队里,马队骑兵的地位远比步兵高得多。何况,镇边军是八旗军和绿营抽调精壮、辅以新式武器编成,地位也比淮军体系的芦台防军高。人家兄弟俩是真看得起小兵儿!

带着满脸的歉意,杨格坚决地摇摇头,说:“统领大人和佐领大人的情谊,杨格只能心领而难以接受,但愿,今后在抗敌战场上两军携手之时,杨格能与二位大人并肩作战!”

咱兄弟看得起你,提拔你,你他娘的还不领情!?拖出去,砍了!随便捏个什么罪名,呃,他不是穿着日本军服嘛?日军探子,杀!

倘若是寻常将领,估计杨格的脑袋就保不住了。但永山、延山兄弟不同,二人并未气恼,反倒觉得这家伙有骨气,又有些见识能耐,这样不趋炎附势之人才是真英雄,值得结交!

“杨格,既然你意已决,那就休息两日,后天一早随马队出发侦查雪里站,然后,延山带我的亲笔信送你去连山关。”

杨格顿时明白,人家真把自己当朋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