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奇事幸福村 > 第39章 皆大欢喜

第39章 皆大欢喜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奇事幸福村!

“姚英!”赵仁知道这女人一出面,事儿更难解决了,正要开口讲话。

姚英抢先倒苦水了,说,他们两口起早贩菜,有赔有赚的时候都有,赔的时候,不是因为钱,而是品相那么好的菜,居然无人问津,眼巴巴地看着望着其他人交易,内心的难受谁知道,谁理解。挣点钱吧!村民又说她家有钱都是卖菜挣的,她的小卖部,她儿子开网吧!难道都不挣钱吗?既然村民不领情,她也就铁了心,再不贩梨了,村民自己想办法去。

姚英说完伸手拽着喊着朱老二回家。朱老二起身要走,赵仁劝阻,他替乡亲们向朱老二道歉,但是今天的梨已经摘下来了,不能不管,咱队五十八户人家,其中四十户都是老人和孩子在家,这些梨,是他们的生活来源。如果不收,让他们六七十岁的人,难道提着梨坐班车进城去卖,这不现实吧!又说咱们谁不老,都有老的那天,现在村子里的壮老力就你朱老二,董福、潘二,其他壮老力在外打工,让他们回来卖梨不现实吧!同在一个村,他们不在,这点事你们担当起来不行吗?”

赵仁说的句句戳中村民的心,听到后面人人都低下头。董福这下知道赵仁叔给他打电话的意思了,他拍把朱老二的肩:“今儿我给你作伴。”

人群中的潘二,扎起手,说他也去。苏娜气得拽潘二。

最后商议决定,这个时间去批发,已经错过了,朱老二、董福、潘二一人开一个三轮车,分别奔市区三个早市零售。赵仁和村民们亲自目送他们。

此时的燃眉之急是解决了,回到家,赵仁还在为村民明天的梨咋卖坐沙发上抽闷烟,眉头紧皱,黑森着脸。

陈玉花看出老公又为村子的事操心,心里不悦,所以也不在乎蔺怡在场,埋怨赵仁,你只是个村主任,还有支书,文书呢!不能让他们只知道把钱往口袋装,村民的事他们却不管不问。

赵仁训陈玉花胡说什么。结果陈玉花就讲村子里这事那事来证明她说的有根有据,老两口为这事几乎要吵起来。

赵辉昊算是阻止他们吵架,问村子里到底咋回事,陈玉花抹把嘴角的唾沫星子把刚才的事给赵辉昊和蔺怡讲了一遍。蔺怡听了没啥反应,而赵辉昊听了,对这片生生相惜的土地,还是怀有感情的。他大胆的讲了自己的想法。说村子里的黄冠梨既然有一定的种植规模最好能招商引资,让有实力和技术水平的罐头厂进驻本村,本村提供厂地、厂房,货源、工人,对方提供技术设备,共同合作双赢,既把村子里的梨消化掉了,还会让一些壮劳力就近就业。

赵辉昊的这个说法,赵仁听了觉得很有可效性,陈玉花听了反倒笑,说幸福村这个样子,谁来合作开厂,想都别想。

赵辉昊不以为然,说穷则变,变则通,幸福村现在也不错了,临近市郊、交通便利,水井也有,怎么就不可以。内地土地流转和集体集资创业共同致富,原本穷的村子,人家就福了,怎么说。

赵仁没想到生活在北京大城市的儿子居然对农村发展致富的事儿,他了解的比他还多。看来现在村子里的状况,真不能抱着等、靠、要的态度,得自己解放守旧思想,打破种植模式,就像当年他一穷二白,大胆的,放开手干一场,结果先就富起来了。

今年他五十六岁了,他还有机会,并且他还有点钱,不行他拼这把老骨头,与朱老二、董福这两个可靠的中年汉子联手起来,干一件有利村民的事!

此时的朱老二、董福、潘二,三人各在不同的早市上,叫喊着卖梨,由于是自产的,黄冠梨个个品相都好,再加上价格便宜,一听叫喊声,就有顾客过去买。

这下起了连锁反应,呼啦啦一下三轮车被人围的水泄不通,顾客自己拽塑料袋,自己挑选,自己称,这种情况下,他们是忙得收钱,找钱,有的顾客付钱没付钱他们也没盯清楚,反正问一下,哎!那个阿姨你付钱没。人家不高兴回一句,你看看收钱的箱子里不是有十块钱吗?那张就是我给你的。他们看一眼收钱匣子,那里十块、五块,二十的多了去。谁知道是真是假,反倒弄得他们自己尴尬,说对不起,人太多搞昏了。人家听了不高兴,瞪一眼提着梨大摇大摆走了。

快到中午了,还不见朱老二,董福、潘二回来,赵仁在自家院门口走来走去,隔壁院齐芳出来倒脏水,看到焦急不安的赵仁叔,打声招呼,还带埋怨的说,市区的早市早散了,董福一伙去市里都三个小时了,还不回来,不会梨没卖掉,车还让交警给没收了。

赵仁听了紧张,问是不董福打电话讲了。齐芳摇头说没有,转身要进院门,似乎是跟赵仁叔商量,似乎又在下令,说明天可再不让董福去卖梨了,这几天,猪该出栏了,他们的想法子把猪卖了。

“我知道!我知道!”赵仁觉得自己有点强人所难之举,说完挥手让齐芳意思回去。

齐芳在进门时,还望一眼赵仁,赵仁没望她,望田地里硕果累累的梨树,他又想起前年四月,乡上下达全村沿路庄稼地里种植黄冠梨树的事,说是美化沿路风景,二是可以增加亩产收入。

他一想还真是,这几年村民的收入就是小麦和玉米,现在在小麦地里种上梨树,小麦一份收入,梨一份收入,小麦收了再种秋菜籽,又是一份收入。

虽说秋菜籽产量不高,但村民吃清油的问题完全解决了,最起码不怕吃到地沟油了。三样合种下来,原来亩产一千的,现在亩产两千,翻一倍的事儿,谁不高兴。

可现在梨又卖不出去,让村民头更疼,为这事他也心急火燎的,这个时候,进城卖梨的三人还不回来,足见这玩意过剩,一点不好卖。就说今天的卖了,那这些还挂在树上的咋办?他突然幻想,如果有罐头厂来收购他们的梨多好,或是他建个冷库,他会为村民免费存放,放到快过春节时卖个好价钱。可是现在盼望来收购梨的罐头厂没有,冷库也没有,幻想有什么用。

不行,再不能等了,得打个电话问问,是不车被没收了。真要这样,这可是把朱老二、董福、潘二给害了,没挣上钱,车没收了,人丢了,气受了,回来还不得被各自的老婆骂个狗血喷头。

关键这头是他挑起的,发生这不幸,他是主任,颜面扫地无所谓,因为在他开砖瓦厂时,他为了要债,骂人、打人、早把颜面丢了八百次了,今儿面子又值几个钱,村民的梨才是大事。

掏出手机,点朱老二名字时,他是手抖心跳的。一通朱老二这个大嗓门的话就传来了,说梨卖了,全卖了。

全卖了,赵仁高兴的哈哈笑,目光变得比先前明亮。

赵仁挂了电话,知道朱老二他们一伙快到了,站到柏油路中间,看到笔直的柏油路上,朱老二、董福、潘二三人开着三轮车又说又笑回来了。

村民们闻寻赶来领钱。苏娜这会变样了,说着客气话,套近乎,还开玩笑,既然这样,从明天开始,每三户一天进城卖梨。

年长的人听了摇头,赵仁觉得这办法不可行,毕竟村子里大半人家是老人和小孩,让老人进城去卖梨,万万使不得,因为安全第一,这很重要。

赵仁的建议大伙是认同的,最后还是朱老二提议,卖梨的事,他和潘二担了,让董福这一阵子忙乎出栏的猪。

苏娜此时还开涮朱老二,现在又不怕赔了。

朱老二幽默,赔了也要帮乡亲们解决燃眉之急,没有这么点爱心,以后怎么抱团齐心协力奔小康。

朱老二有这觉悟,赵仁的内心突然又燃起一团烈火,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叫喊:奔六十岁还有四年,这四年的时间,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奔上小康之路。

第40章、喜笑颜开

这个胸心壮志,使赵仁高兴的,回到家一家人吃饭时大胆的,豪情的讲出来了。陈玉花担心的是赵仁五十六岁的人了,受不得折腾了,听了赵仁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她当即就给了三条反对意见:一:干可以,再不能拿家里一分钟钱。二:干可以,但别受气了,回到家给她甩脸子。三:干可以,但不能不要命。

陈玉花这三条霸八条框听的赵辉昊和蔺怡笑。陈玉花问他们笑什么,赵辉昊说这条框有点霸道。应该支持才对。

“还支持!拿家里钱打口井,这下可在村子里威信高了,村里有个鸡毛蒜皮的事找他,村里的菜、梨卖不出去了找他,仿佛他就是个万能人。”陈玉花似乎怕了赵仁再有大动作,搞得她一天消停不下。

“妈!爸是村主任,他得起带头作用。”赵辉昊说时挺直腰板。

“带头又什么用,村子里的人把钱往口袋装的事高兴,往外掏钱就跟挖他们心似的,如果在十几年前打了井,村子里发展的比现在好。现在,你跳着又要干什么事,村民未必相应,未必听你的。”陈玉花总有她的一套说法。

“嘁嘁嘁!就你话多。”赵仁有点泼烦了。

“我是自己吃饱,管别人干什么,又不是一家人,沾亲带故的。”

“你这叫自私!”赵仁说着无心,陈玉花听着有意。

当着未来儿媳妇蔺怡的面,老伴居然说自己自私,这不是明摆着在说她坏话,说她的缺点,让蔺怡觉得她这个婆婆有多坏,多么不地道。这个时候,就是个肚量大的人,也要为自己的面子争几句话,不然让别人觉得,这人真是这样,要么就觉得这人窝囊。

陈玉花在短短的几秒内,她就想了这么多,因想到这些,自然气就来了,先是对赵仁瞪一眼,又是笑着对蔺怡说:“你看看你叔会说话吗?我自私!我自私吗?儿子北京买房三百多万,我要自私,蔺怡家必须要出个十万二十万的,我没提吧!知道蔺怡妈不容易,这事就算了。你说我自私,你拿钱能为村民打井,你说我自私,你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陈玉花说到最后一句,已充分表明她生气了,蔺怡不知怎么安慰未来婆婆消消气,捣一把赵辉昊,意思让赵辉昊劝劝。

赵辉昊就逗他妈,说:“我爸只是顺嘴说了,你多想了,你是好母亲,好婆婆,大方着呢!”赵辉昊说完还给他妈夹块肉以示安慰。

陈玉花却说:“你看看我儿子多会说话,蔺怡跟上真是修得福气。”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赵辉昊冒一句。

陈玉花听不懂,训一句:“给我讲普通话。”所有人笑。

这一笑,这个不愉快的小插曲算是过去了。接下来要谈的事,明天赵辉昊和蔺怡要坐飞机回北京了。这一回北京,两个孩子再回来就是春节了。

陈玉花提议,过春节回来办喜事,结果赵辉昊说,证已经领了,办不办事不急。

陈玉花不依,说必须办,这些年村里老人过寿,孩子上学,红白喜事送出去的礼太多,必须收回来。

赵辉昊开玩笑,说他还想旅游结婚,还说村子里的年轻人别在大肆挥霍浪费搞什么派场的婚礼,一起搞个集体婚礼多好,省钱、省事、省力。

赵仁认为儿子这个想法很好,陈玉花又训赵辉昊:“你别尽把城市的洋玩意弄到农村来,让村里人笑话。”

赵辉昊和蔺怡听了笑,赵仁睨一眼陈玉花:“你这样子,要是去北京生活,就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陈玉花听了问刘姥姥是谁?赵仁说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无知老太太。陈玉花听懂赵仁在取笑她,但这次她没生气,反倒笑着说:“看,又在变着法子说我,我知道,我陈玉花一辈子在你赵仁眼里就是个所有所无无知的人,不过我现在可告诉你,你要惹我不高兴,我也坐一回飞机,出一回远门,去北京生活,当北京人去。”

赵仁趁机揭短:“你不是八抬大轿抬你,你都不去吗?”

“这不是话赶话了。”

“你是死有理。”

说完赵仁和陈玉花反笑了。赵辉昊看着父母亲像个老小孩的样子,心里感慨:“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落赖家风彼此知,粗茶淡饭暂相依。”

赵辉昊和蔺怡走的那天,陈玉花提了要求,春节回来办喜事,她要抱属猴的孙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