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叔重返1993 > 第34章 姐姐出山

第34章 姐姐出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叔重返1993!

(祝朋友们中秋快乐!)

一月三号周一,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

胡杨上午的课基本没听,全背课本了,马上考试了,再不努力就要挂科了。

中午下课,他照例去了公司,和员工共进午餐,接着听取几个片区经理汇报业绩。

徐梅、苏晓晓、张丽娜的片区业务稳定增长,但明显已经没什么潜力可挖了。

新员工林蓉丽、张倩倩、韩梅梅、邓德文接手的两个区,因为前任太垃圾,目前增长迅速,已经快赶上老区了。

吴海龙公司的主营业务依旧没有实现零的突破,这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因为房产市场现在供小于求,只要有房就不愁卖,所以搞全案策划很难拿到单子,人家随便找个人设计,过了规划起了地基就开始预售圈钱。

灵锐公司倒是帮分众公司介绍了不少房产广告,吴海龙三人在房产行业圈子广、人脉多,再加上房产商舍得投广告卖楼盘,铺天盖地到处撒钱,关系到位直接就把单子甩过来了。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胡杨着急把吴海龙收拢帐下的原因之一,靠这三人帮着进入房产广告市场。

按照两公司的约定,吴海龙灵锐公司介绍的广告,利润六成返给灵锐,起码有营收能养活队伍,剩下四成归分众。

但随之而来,问题也出现了,房产公司都是对公转账,涉及到开发票和收款,杨义做兼职会计就跟不上了,分众公司必须要有专职的会计和出纳,不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账目,还涉及到与报社、税务、银行的对接。

胡杨决定再打广告招聘一名会计,出纳准备让姐姐胡晓华担任。

胡晓华比弟弟大三岁,高中只读了一年便辍学了,一是学习成绩不够好,再一个胡家多少有点重男轻女。正巧丝厂招工,父母都在丝厂上班,内部子女优先,所以就参工了。工作没多久,赶上丝厂最后的辉煌,大量出口订单,工人工资也不断上涨,但她的工资全部上缴给了父母,除了自己的零花钱,都让父母花在了弟弟胡杨身上,自己工作了几年,手里连丁点积蓄都没有。

现在整个江城两大企业丝厂和棉纺厂都濒临破产,丝厂有一万多职工,屁大点的县城总共就八万人口,差不多平均每家都有一个在丝厂,再加上棉纺厂几千职工,上哪找工作?

想去大城市打工,胡晓华又没有文凭,家乡又待不下,二十出头的县城女孩,很多都已经嫁人生子,自己过的一地鸡毛。

胡晓华接了弟弟电话,喜出望外,赶紧收拾行李,塞进一口比自己年龄还大的破皮箱。

徐淑芳给了女儿三百元钱,又赶紧骑车出去买了儿子喜欢吃的牛肉,还有给儿子织好的毛裤交给胡晓华。

胡晓华顺手就把毛裤丢了出去,说道:“妈,这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穿毛裤?”

“他前几年不一直在穿吗?”徐淑芳抱着毛裤说道。

“这都哪一年的老黄历了,他上了初中就一直没穿过!再冷的天,顶多加条秋裤。”

“哎,看来我老了!”徐淑芳叹了口气,仔细回忆着。

“算了算了,你给爸爸穿吧!”

“他也不穿,他穿秋裤!”

“那你还织干嘛?”

“我想着今年冬天冷嘛,这不刚下了场大雪,好多年没下过了。”

“以后他的衣服裤子你就别操心了,这么大活人还能冻着?”

胡晓华把牛肉勉强塞进了破箱子,提起来,发现箱扣早就锈蚀了,根本锁不住,便找了根棉绳,牢牢的捆了两圈。

“我现在就去车站买夜班车的票,到了那边正好早上。”

“那我和你爸送你去?”

“不用了,我这么大人,还能走丢?”

胡晓华提着大箱子,走出丝厂宿舍,到了路口坐了三轮直奔车站。

胡杨六点就到了梁家巷车站,因为夜班车四点左右到站,停在车站里,六点才开门放旅客下车。

老远就看见胡晓华提着个捆了绳子的破皮箱,胡杨赶紧上去接了过来。

“好小子,又长高了,长壮了!”

胡晓华用力捶了两下弟弟结实的胸脯。

“姐,你也更漂亮了!”

“就喜欢你嘴巴摸了蜜一样。”

出了站,穿过红绿灯到了街对面,一辆双层巴士呼啸而来,上下完客人冒着黑烟而去。

“不是这路车?”

“咱们打的。”胡杨招手叫了一辆夏利出租车,把行李放进后备箱,陪姐姐坐到后排。

出租车直接停到了三号院门口,胡杨付了车钱,把行李提了下来。

“弟弟,打车好贵啊!”

“姐,以后你出去办事,可天天都要打的哦!”

“那多浪费钱,还不如骑自行车。”

胡杨笑着没有回答,带着姐姐直接上楼,敲响了对面的房门。

徐梅睡眼朦胧的开了门,看见胡杨和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问道:“胡总,这是?”

“我姐姐。”然后给胡晓华介绍道:“这是徐梅,还有一个张丽娜在睡觉,都是我公司的同事,以后你们就住在一起。”

“昨天刚听胡总说你要来,还没来得及收拾呢!”徐梅连忙去提胡杨手里的皮箱。

“很重的,我来吧,你赶紧去睡觉,还能睡一会儿呢!”胡杨柔声道。

进门开了小房间打开灯,一张小床,一个小衣柜和一个小梳妆台,虽然没住人,但打扫的干干净净,连床上的被子都折的整整齐齐,一看就是徐梅的风格。

胡杨将皮箱放到地上,解开了绳子。胡晓华打开箱子,取出了牛肉递给胡杨,然后把衣物取出放到床上。

“姐姐,我来帮你收拾,衣柜里我擦干净了,直接放进去就行。”徐梅说完,把站在一边的胡杨扯开,挽起睡衣的袖子就干活。

看着两个女人配合默契,胡杨只好退出拥挤的房间。

打开塑料袋,胡杨取了两袋牛肉放到客厅的茶几上,剩下的打算送其他人。

收拾完行李,徐梅带着胡晓华去卫生间,教她使用热水器,然后回到厨房,开始准备早餐。

“你起的早,要不先补会儿瞌睡,饭好了我叫你。”徐梅一边忙着一边对胡杨说。

胡晓华看着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女孩,又望了望弟弟,搞不清楚两人是什么关系。

徐梅煎了四个鸡蛋,水煮四个荷包蛋,头天晚上买的包子馒头蒸热即可,很稀的酸菜稀饭,切好的洗澡泡菜。

胡晓华知道,弟弟早上喜欢喝稀饭,所以不能太干,每天早上四个水煮鸡蛋,还有最喜欢吃洗澡萝卜不加辣油。

五个人坐了一大桌,江胖子张丽娜都是懒虫,有时候连早饭都不吃就上班。胡杨早上六点起床锻炼,洗澡完了正好七点半。徐梅七点起床,然后做早饭,七点半一起吃饭,收拾完了上班,没几步路到公司,正好八点。

上午第一节课胡杨没去上,带着姐姐到两边公司介绍说,这是新来的出纳胡晓华也是我姐姐,反正大家迟早都知道也不用隐瞒,然后回学校上课。

下午一二节老师让大家复习,胡杨在办公室吃了工作餐,便带着姐姐打的直奔太升南路,让汪志勇配了台最新款的摩托罗拉中文传呼机,接着去春熙路、青年路逛了一圈,给姐姐买了几套像样的冬装,又去人民商场给父亲选了件毛呢大衣,给母亲选了件真皮毛里皮大衣。

一上午花了五六千,胡晓华眼睛都看直了,自己活这么大,从来没像今天这么奢侈过。

“弟弟,咱们是不是该节约点?”胡晓华双手提到一堆口袋说道。

“以后你就是我的账房先生,这点钱算什么?以后员工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钞票交给你管!过不了多久,还得给你配车,等你空了,和公司几个同事一起去把驾照考了!”

一天时间,胡晓华的三观不断被颠覆,眼前这个弟弟还是那个幼稚可爱的弟弟吗?

胡晓华担任出纳的工资,按照学历和经验,试用期底薪只有500,转正为600,不过她已经很满意了,这比自己原来工厂高多了,当然,最重要的是帮弟弟看管钱袋子,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胡杨的会计招聘广告,底薪800加绩效,引来了很多人投简历,年底跳槽的人很多,这年头还没有年终奖的说法,换工作就趁年底,换完过年心里踏实。

胡杨在简历里挑东捡西,选了几个五年以上会计工作经验、学历统招大专以上的,安排在周日统一面试。

温雪,统招会计大专毕业,38岁,一个颇有些姿色的大姐,曾经担任一家县城国营厂矿的会计,丈夫也在厂里搞销售,企业倒闭后两口子一起来锦城打工,经历和王世霞类似。

胡杨选中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温雪性格温柔脾气好,没有大多数会计一副你总欠了他钱的嘴脸。

老会计带新出纳,很快两家公司的财务工作就会走上正轨,前几个月杨义兼职做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账目也该重新梳理了。

唯一缺点就是没有单独的财务办公室,胡杨后悔当初把财务室的隔断拆掉了,只得请物业找工人来重新安装,反正玻璃做好尺寸,装起来也方便,顺带也找了做窗帘的,给自己办公室、财务室和会议室安装百叶窗。当然,财务室也多了一个重达一吨的保险柜,主要装现金和票据。

温雪第一天上班就单独请示胡杨,账做几本?

这还需要问吗,这时代哪家公司不是做两本,一本搁在办公室,一本随时带回家,不能放在办公室里,保险柜也不行。

胡杨平时在办公室的时候少,胡晓华除了存取钱叫上江涛或者邓德文,几乎天天都在办公室。

这位担任出纳的未婚漂亮女孩,成了公司实际上的二老板。

女人们自然用各种零食、口红、唇膏一类的小玩意讨好姐姐。嗯,没错,年轻人都叫胡晓华“姐姐”,尽管她才21岁,王世霞和温雪则叫她妹妹。

吴海龙三人鬼的很,叫她胡总,因为她是两家公司的总出纳,也算是“总”。哪叫胡杨什么呢?叫老大。

江涛比较腼腆,有张丽娜盯着呢,所以不敢太殷勤。

帅小伙邓德文光棍一条,没事就去献殷勤,一会送吃的,一会送玩的,报账拿钱总要黏糊半天。

姑娘们除了徐梅,没事喜欢和胡晓华八卦几句,平时胡杨在办公室神出鬼没,姑娘们对这个读大一的老板一无所知,所以总想从姐姐这里套些小秘密,好对别人显摆。

温雪自然对她倾囊相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没有半点会计基础的胡晓华很快就能做简单的现金流水账了。

王世霞更会来事,胡杨不在直接把她当老板伺候,嘘寒问暖,端茶送水,搞的胡晓华都不好意思了,一个跟妈差不多年龄的人整天伺候着,不习惯。

活了二十一年,胡晓华当学生,当乖女儿,当一线缫丝工,没人把自己当回事,没人在意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

眨眼之间,自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胡晓华极不适应,感觉受之有愧,忐忑不安。

一月下旬开始,学校陆续期末考试,胡杨侥幸过关,考查课达到了良,考试课基本能上70分。

平时胡杨经常缺课,按理说大部门课都应该挂科,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切的背后得益于两位老师的帮助。

国贸与金融系的韩主任,4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尽管年逾古稀,但思想开放,并不墨守成规。

当陈霖将系里这位最高分录取学生的情况跟主任和书记汇报后,梁书记认为应该严肃校规校纪,学生当以学业为重。韩教授则认为,应该响应国家号召,不但鼓励老师停薪留职下海创业,也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他说,我们都是搞经济的,培养的学生难道都进事业单位当干部?难道不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敢闯敢干的人才吗?

有了主任的定调,所以陈霖找其他老师沟通起来就相对容易了,只要考试过关就行。

班上成绩最好的依旧是班长李芷若,下学期的一等奖学金肯定有她,老于老林老宋在胡杨的影响下,也都不爱学习,及格万岁。但胡杨忙生意,他们在忙啥呢?

胡晓华的学习进步很快,已经基本掌握了基础的会计知识,天天下班就看书,准备来年考会计证。

两家公司业务独立,行政后勤和会计通用,都有专人负责,广告公司的公章交给行政管,财务章、发票章给会计管,法人章和资金交给胡晓华管,胡杨再也不用像创业初期那样,中午晚上都去守着。

三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在胡杨的指导下,也慢慢成型了,流程简单、易于掌握、有效就行。

12月入职的业务员一个月期满,考核全体通过,办理转正手续,这事交给三个部门负责人办理就成。

转正员工的住房还是租在胡杨住的小区里,不在一栋楼,两个套三,邓德文自己和同学合租,就没要房子,公司每月补贴100元的住房津贴。胡晓华本来可以换个大房间,但想着和弟弟门对门,也懒得搬家。这次胡杨没操心,一切都有行政操办。

考试完了,胡杨抽空把给父母买的两套衣服通过邮局寄了回去,懒得过年回家大包小包挤长途大巴麻烦。

(求五星好评,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