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突突出重围 > 第94章 明国的大步

第94章 明国的大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突突出重围!

1958年10月。

天洲。

高层会议室。

副洲长范明向代洲长秦棋递交了最新的情报。

“英美有对锡兰动手的可能,想在这里建立一个亲西方的基地。”

“委内瑞拉起义领导人沃夫特要求我们和西方退让,拿出一半的石油利润交给委内瑞拉政府。”

“苏联想与美国进行战略缓和。”

“另外,赫鲁还准备访问印度,加大对印度的支援。”

“美国在白沙瓦建立了空军基地,里面有他们最新研制的u2。”

秦棋将其他的文件先放在一边,着重挑出来苏联对美国战略缓和的文件。

“缓和?我看……并不是表面这么简单,估计……苏联准备与美国共同统治世界,没想到啊没想到,苏联竟然也成了帝国注意,想要和美国联手。”

“美国若是同意这个计划,世界就危险了。”

冯程愤愤不平。

“干!跟谁谁膨胀,战略安全还得靠我们自己,但国家人口又这么少,盟友还不太给力,三天两头地倒戈。”

秦棋一脸沉默地看向桌面,没有说话。

范明带头问了句:“代洲长,您这是咋了?”

秦棋:“苏联和美国的弹道导弹在潜艇里面发射,能够打到1500公里……”

众人一听,同样亚历山大,没想到,被他们忽略的核潜艇这么厉害!

范明:“现在,天洲无法制造任何军舰,潜艇也无法制造,即便可以研究弹道导弹,但放在哪里?”

“美国的弹道导弹可以发射6000到公里,苏联的也可以发射到八千到一万三千公里,咱们是不是也应该对此进行研究?”

科罗廖夫对此持反对态度。

“以前早就跟你们说搞,你们一直反对,现在,人家走在了前面,咱们再搞有啥用?还不如想想怎么保护自己,等有国家真正发射了核弹,自然会全面掀起核大战。”

他这样一说,众人觉得还真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射核武器,其他核武器国家都不会坐视不理,还不如想想如何拦截核武器。

科罗廖夫解释说:“核武器的投送,如同石头一样扔来扔去,只要咱们把电子系统做好,防空系统做好,照样可以进行拦截,这不比一份力量两头用要好的多?再说,咱们也没有这么多科研人员进行核武器投送研发。”

会议室里的人深以为然。

海军副司令武侦对此发表了意见。

“最危险最难预警的还是潜射弹道导弹,应该对天洲周围海域使用反潜飞机持续侦查,就用图95和一号飞机,这样一来,多了一份生存保障……美国给咱们造的超级航母啥时候建造完成?若是建造完成,装上咱们自己研发的核动力,可以带着一号反潜机满世界转悠。”

众人:核动力超级航母就是来干这个的?

秦棋:“也不是不可以……既然弹道导弹的事这样定了,那么……委内瑞拉要石油的事,你们怎么看?”

会议室里的人对此嗤之以鼻。

“委内瑞拉有多少军队?”

“他们的军队搞治安还行,南美就没有能打的国家。”

“真要是惹恼了我们,随便用一艘驱逐舰就能封锁他们沿海。”

……

明国。

京城。

某钓鱼的宾馆。

麦克还在京城的雾霾中咳嗽,刘伯温来了。

他热情地对麦克说:“走,带你去瞧瞧俺们的大开发!”

麦克有些疑惑:“美国西部大开发?”

刘伯温:“哈哈,你来了就知道了。”

两人坐上汽车,直奔城郊。

路上,麦克望着街上的三轮车,上面放着一个笼子,写着幼儿专用车,加上蹬车的人弓着腰猛蹬,怎么看都像是人贩子刚刚拐到一个孩子跑路。

“刘大人,您这幼儿园的车能不能换成正常一点的,这怎么看都像是人贩子的车。”

“哈哈!”刘伯温摊了摊手:“我们也没有办法,您看那边的压路机没有,还是蒸汽的。”

麦克仔细瞅了瞅,还真是!

到了城郊,刘伯温等人下车。

当地领导热情地跑过来迎接。

“欢迎各位领导参观俺们大开发小组!”

刘伯温指了指村里:“我们也是慕名已久,走,去瞅瞅。”

一大群人还没有到村里,就看到里面升腾起的烟雾。

到了某个大院子前,推门一看,好家伙,一大堆高炉。

当地领导指着高炉得意地说:“这是我们的古法炼钢,现在,全村把能用的锅碗瓢盆都拿来了炼钢,即便门栓也没有放过,我们村,坚决支持明皇的命令,为国家炼制更多钢铁!”

刘伯温笑盈盈地进行参观,见人干劲十足,更是乐不可支。

“麦克先生,您看看我们工农干劲十足,我看,用不了多少年就能超过苏联、美国钢铁产量。”

对此,麦克有些不同意。

“刘大人,您这是是炼铁,并不是炼钢,现代钢有许多需要合成的金属,这种高炉可以做到吗?”

刘伯温一听,赶紧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对他说:“国内钢铁不够用,陛下非常捉急,已经很多天睡不着,您这样一说,还打击工农积极性,千万要注意。”

刘伯温对旁边当地领导鼓励了一句:“干的好,要加油干,好了,我们还有事,先走了。”

“麦克先生,走,带你去看看我们的高产田的计划。”

路上,麦克指着路两边已经熟透的粮食,有些心疼:“你们现在只炼钢,那这些粮食谁来收?没有粮食,你们下年吃什么?”

对此,刘伯温有些得意地说:“工业化,一年就能赚好几亿的外汇,粮食不着急,再说,前面的高产田建设您一看,就知道为啥不管这些粮食。”

众人来到一个郊外,当地早就预备接待的领导们聚集到刘伯温身旁。

“刘大人,前面就是我们的高产田建设!”

刘伯温带着麦克走到田地里,发现一群人拿着铁锹正在翻地,好家伙,一米多深!

麦克有些惊讶地指了指他们:“这是在干啥?”

当地扛把子得意地解释说:“我们发现,将农田翻地深了,对收成特别有帮助,所以准备翻深点,提高产量。”

刘伯温有些好奇地问:“这一亩地能收多少粮食?”

说起这个,当地扛把子精神了。

“我们将其进行极限密植,一亩地施肥一千斤,这样,一亩地就能产一万斤粮食!”

麦克:“那如此密植,如何将肥料撒进去?”

没想到,人家还真有一套。

“四面挖沟放水,只要化肥进入水里,不就渗透进了土壤?”

麦克:“……”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离开田间地头,麦克有些担心地对刘伯温说了句:“哪有一口吃成个胖子的?”

刘伯温一听,也觉得有些奇怪,但他并没有彻底怀疑高产田。

御书房。

明皇看着送上来的奏折也奇怪了,他是种过地的农民,对农业生产非常熟悉,可是现在,左边一个一千斤,右边一个两千斤,三人成虎,连他也觉得惊疑不定。

(要是有人说一亩地产两千斤粮食,没人信,但若是时间长了,大家都这么说……)

任何一个人被人告知的谎言多了,也会产生同样的怀疑和不自信,环境能够塑造人以前的认知,也能塑造人现在的认知。

他有些疑惑地询问李善长:“这么多高产田,到底是真的假的?”

李善长也有些疑惑。

“我估计,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再说,现在各地的人干劲这么大,咱们若是进行质疑,会伤害到大家的热情。”

“不如这样,先让人下到乡里去查一下公共食堂,看看有没有粮食吃,若是有粮食吃,说明大家心里有底,农田管理不错。”

“行,”明皇同意了这件事:“让彭时去吧!”

彭时到了乡里的公共食堂,恰好遇到吃饭。

“都吃的什么呀?”

生产队队长:“肉丸子、面条、还有各种肉。”

彭时有些皱眉:“你们这粮食够吃吗,是不是吃的有些过于好了?”

生产队队长哈哈一笑:“怎么能不够吃?不信,您问问旁边的村民。”

彭时走到一个正狼吞虎咽吃大米的老头儿身边问了句:“大叔,您觉得大锅饭怎么样?”

老头儿乐呵呵地说:“哎呀,经过了几个朝代,就咱们这个朝代最好,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

彭时还没回去,就有各地的人给明皇上万言书感谢。

当彭时回去的时候,明皇已经相信,现在已经快步进入了某个注意。

“回来了,情况怎么样?”

彭时摇了摇头:“您当时说,老人和妇幼干的活儿少,所以要少吃点,青壮年干的活儿多,要多吃点,但现在,所有人都在吃肉吃大米饭,这能撑几天?”

“再说,下雨天所有人还得去食堂吃饭,淋湿了又得生病……”

“行了,”明皇不高兴地打断他的话:“百姓吃点好的,吃饱饭难道不行?再说,干活儿少吃的少点,那是以前的策略,现在发展了多少年,还守着老办法,那不是白发展了?”

“我看,你就是犯了错误,对咱们制定的政策有气。”

“若说食堂有错,那炼钢是不是也有错?”

彭时:“是。”

明皇:“……你先回去吧!”

等彭时一走,明皇生气地对李善长说:“现在,某些人有了官威,不想和百姓一起平等相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