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展示近代伟人开国,皇帝们被圈粉 > 第185章 改变了吗?一切都不曾改变!

第185章 改变了吗?一切都不曾改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展示近代伟人开国,皇帝们被圈粉!

现在,天幕慢慢归于虚无。

画面也在陈仲甫的呢喃声落下帷幕。

元朝。

铁锅盯着天幕盯了很久了,他揉了揉眼睛,闭着眼,他在沉思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个汉人要说自己是那个时代的‘义和团’?

“世人都误解了‘义和团’?我看未必吧……”

铁锅重新睁眼,脸上已经挂着一抹冷笑:“他们和我们元人没什么区别,只会拿刀冲,拿刀砍,这样的组织,毫无纪律,谈何起义成功?”

“这种思想,就和中原一定是你们汉人的一样,中原,一定是你们汉人的吗?”

“革命,就一定要成功吗?”

宋朝。

宋高祖赵匡胤,也同样注视着天幕,他疑惑至极。

“义和团都失败了,你们要做那个时代的义和团,难道你们也想失败吗?”

“不能失败啊……”

……

天幕中,新的文字出现。

【三月份,东方报刊发表了鲁讯的短篇小说集:《祝福》,作品叙述了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人篱下时,见证了家里的女仆祥林嫂猝死的悲剧。】

画面展开。

此人每一次发表作品,仿佛都能引来时代社会的共鸣,他手里的笔,好像就是有这种魔力一般。

昏暗的房间,只有一盏微弱的油灯点着。

他用仅剩的银钱买了一本东方杂志,上面刊登着他的小说。

一遍读完,又读一遍。

自己读,和自己写,感觉是不一样了。

一个是主观视角,一个是旁观视角。

就这样一遍遍读了好几遍之后,鲁讯不读了,重新拿起了笔,在一张新的白纸上画画。

他在凭着自己的记忆,来画一个祥林嫂。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他停笔了,也睁开了眼。

看着纸上自己画的祥林嫂,他沉默了。

活跃在纸上的,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面目狰狞、空洞的女人。

这就是自己闭着眼,凭着记忆画出来的祥林嫂……

他并不感到惧怕,相反感到了一丝悲哀了。

因为这就是出自他笔下的人物。

杀死她的,是这个看不到的时代。

人们心灵的麻木僵化、冷漠容不下这个可怜的女人,认为她是不守妇道二嫁还克死家人的不祥之人。

什么时候能改变啊?

鲁讯紧紧握着笔,在心里狂吼。

可很快他就平静下来。

也许快了吧。

两派已经合作了。

自己,也要努力才是。

……

画面一变。

“这篇短篇小说,在抨击这个时代。”

“作者……鲁讯!”

报刊亭前,几个年轻的学生正聚集在一起,成群结队看着这篇小说。

当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他们的眼神逐渐激动、深刻起来。

毫无疑问,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了。

这个名字,每发表一篇文章,都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震撼。

“也许世道真的能改变!”

“我们妇女的地位,会逐步提升!”

偏僻的角落,同样发出期盼的声音。

可同样也有其他的声音发出。

“无稽之谈!”

“毫无根据可循!”

……

他们都是清朝遗老。

眼神都没有光了。

看到的依然是那个浑浊的世界,自然不认识这些炽热的文章。

【这一年的五月,中华与苏俄签订了两国关系协议:《两国悬案》协议,这是自烟土战争以来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伴随着文字落下,新的画面浮现。

天气渐渐转暖,这个国家也看起来拨云见日了。

所到之处,大街小巷,报刊一售而空。

各个阶层的民众都在议论这个条约签订的事情,所有人的脸上带着笑容。

“我们国家终于签订了一个平等条约了,将近八十年的时间啊!”

“这算不算,国家向未来迈出了一大步?我们中华会好起来呢?”

所有人都畅想着,议论着,仿佛美好就在路上。

可是李守长只是静静看着,放下了报纸,起身来到外面。

女儿星华长大了,如今,她已经十三岁了。

看着父亲那挺拔伟岸的背影,李星华也沉默的跟了出来。

在她的印象里,父亲总是很忙,每天早出晚归的。

以前年纪小,她只是模模糊糊明白父亲在做什么,可是现在,她真真正正的明白了。

父亲在做一件很伟大,也很漫长的事情:拯救这个国家,带领这个国家。

尽管,很多人不认可,甚至说出去会被人嘲笑,当成是疯子。

可是当女儿的很清楚,中华,确实在父亲的带领下逐渐好起来了。

“爸。”

她轻轻喊了一声。

李守长这才缓缓转过身来,看着自己的女儿。

“报纸看了吗?我国与苏俄签订了百年来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华强大了吗?”

“……”

父亲的脸上,没有任何笑容。

沉默了良久之后,他出声,道:“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还只是婴儿,要走得路还有很长。”

“苏俄为什么愿意与我们签订平等条约,不是因为他们心善,而是我们从始至终,都是他们宣扬红色革命的影响之地,我们不能完全走他们的道路,我们要做自己,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还是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中华,不能落后了。”

李守长看了一眼墙壁,黑得沉闷。

他不禁想起了四年前的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他与陈仲甫在沿途看到的一切。

这么问自己:中华,改变了吗?

不。

一切都不曾改变。

“我们这个国家,顶多算有希望。但是一些列强肯定不愿意看到我们变强,这个国家接下来要面对的挑战,还多着呢……”

与此同时,天幕中画面一变。

来到了海外。

码头之上,海浪剧烈拍打着。

一群青年背着行李,静静望着海的另一边。

共产小组海外小组,在这些年轻人的创办之下,已经站稳脚跟。

现在,他们决定回去了。

“人不能一直漂泊在海外,我们的根在中华。”

“听说两派已经正式合作了,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我们义不容辞!”

这一刻,以赵世炎为首,这些青年齐声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