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展示近代伟人开国,皇帝们被圈粉 > 第185章 这群人反思: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义和团!

第185章 这群人反思: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义和团!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展示近代伟人开国,皇帝们被圈粉!

战国时期。

孟子听见了跨越时空传来的一声老者的叹息,微微怔了一下。

随后他听出来了,是他所信奉的那位老者的声音,他在感叹这个时代。

孟子感同身受,沉默了一会儿后,也出声道:“确实有两条成功的路,可是通向真正的建国,不可能有两条,注定会失败一条!”

“哪一条是失败的?”

这一刻,其他朝代的文学家、思想家也听到了孔、孟二人的感叹声。

三国,曹魏。

曹操听着这两人的声音,摇了摇头。

显然,他不会这么乐观。

“也许两条路都走不通。”

“时代发展得太快了,可这个国家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内乱、分歧,救国者也无法统一行径。”

“接下来这个国家就像一块鲜美的鱼肉一样,被这些异族盯上,撕咬,弱肉强食,向来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你们要如何应对?”

“大厦将倾了!!”

大清,雍正盯着天幕中的画面,深深吐出一口气。

天幕中,新的文字浮现。

【时代在飞速发展,这一年,有不少新鲜玩意传入了国内,国内有人也紧跟潮流。】

【他们在告诉世界:中华,没有被淘汰!】

画面随之展开。

十几年前,还是大清的朝代。

魔都、京城等地的大街小巷,多了一种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是由海外的人传进来的,名字叫做——电影。

刚刚传入国内时,一度引起哗然。

纸片上的人,为什么会动?

为什么会说话?

更有人危言耸听——此形式将完全取代书面文化!

……

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正在冲击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人民。

时代虽然在飞速发展,可是还有很多人,他骨子里的封建还在。

他们经历过锁国,经历过战争,更经历过窃国内乱。

因此当有这么新的东西传进来时,他们茫然了。

远处,一位戴着帽子的中年人正静静站着,看着这些人议论、惊哗,表情平静,波澜不惊。

他叫李元泽。

并不是时代的革命者,甚至他的一生,都和‘革命’二字碰不到半点关系!

因为他是一位电影行业从事者。

十几年后的今天,他所制导的电影《弃妇》上映了。

这是长城电影公司的第一部电影。

也正是这部电影,他想告诉世界的是:“中华,没有被时代所淘汰!”

最后撇了一眼热闹的人群,他转身离开。

远处的电影院,陆续有人凭票进入,去看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根据同名舞台剧改编的,反应的是妇女职业问题。”

在自己的自传中,他这么写道。

下一页的记载,更记载了他对于革命的看法。

“我不是一位革命者,我也怕疼怕流血,实在无法给出任何具体的回答。”

“和他们这些伟大者比,我显得渺小很多。中华有四万万人口,革命者多,芸芸众生更多,但我觉得,属于这个国家的革命,还有很多——”

“工业的革命,农业的革命,文学的革命,还有……电影的革命。”

“至少在电影这条路上,中华并没有完全被时代淘汰。”

最后一个文字落下,他缓缓合上了自己的自传日记。

天幕中,文字继续。

【这一年,一仙发布改组通知,与共产一方正式确定未来行进路线:以沙俄为参考,二者联合,从底层农工发起,建立组织纲领,联合北伐!】

画面展开。

通知散步下去,两个组织的人员都收到了。

洋洋洒洒的文字,陈仲甫只看了最后坚定有力的四个字。

联合北伐!

这才是重中之重!

对他来说,这就是希望。

“多年努力,我们终于迈出了重要一步!”

他兴奋的对自己的战友说道。

可自己的战友却显得无比平静。

黑夜里,他的那双眼睛是那么的明亮,亮晃晃的,像一把出鞘的利剑。

“这只是微小的第一步,我们要做,就做这个时代的义和团!”

李守长迈步离开。

他的背影,永远那么挺拔,一如他的坚持,永远那么纯粹。

他一直是孤零零的,咬定一件事,就不会松口。

陈一下子愣住了,喃喃自语。

“做这个时代的……义和团?”

恍惚间,他的思绪飞扬,回到了二十四年前的那个时代。

那是大清之末。

西后慈禧还未驾崩,依旧掌控着朝野。

混乱、黑暗、迂腐,是主旋律。

洋人横行,烧杀抢掠,百姓们民不聊生,卖妻卖儿,只求几日平安。

可却有一群最底层之人,逆着风浪崛起。

街头的车站,巷口,繁华的闹市,都有他们的身影。

随着人群的越来越多,他们也终于有了名字:义和团!

义字当头,国事当立!

他们也一度让这个时代看到一抹曙光,可是在八国的枪炮下,还是倒下了。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大清灭亡了,民国更迭,再到现在军阀分裂,南北之争,明明时间还没过去太久远,可陈仲甫却感觉已经过去很久。

他都快忘记‘义和团’这三个字了。

可是他的战友,却重新提起了这层往事的尘埃。

做这个时代的义和团!

夜色漆黑如墨,这几个字如烙印般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整整一夜,他都在深思。

最终,黎明来临之时,他想明白了——包括他在内,世人对于义和团,有两大误解!

他的眼睛越来越亮,提起笔,写了下来。

“第一个错误的观念,憎恶义和团是野蛮的排外。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排外;他们不看见义和团排外所以发生之原因,何能独责含有民族反抗运动意义的义和团!与其憎恶当年排外的义和团之野蛮,我们宁憎恶现在媚外的军阀、官僚、奸商、大学教授、新闻记者之文明!”

“第二个错误观念,以为义和团事件是少数人之罪恶,列强不应因少数人之故惩罚全中华以巨额负担。 汝们惩罚少数的义和团,不应该皂白不分连累到我们大多数安分屈服的良民,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民族史上一部分荣誉!”

“现在,我们也是义和团的一员了。”

他合上书,轻轻自语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