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科举人生(快穿) > 科举人生(快穿) 第7节

科举人生(快穿) 第7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科举人生(快穿)!

然而本该更加高兴的叶家人,却没有人笑得出来,因为家里少了叶桃啊,他们此刻收获的喜悦和荣誉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尽管如此,叶李氏还是做主花钱割了几斤肉,请了村里人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感谢他们这些年来默默的支持与付出。

听闻喜讯,就连和叶杏定亲的那户老实的庄稼人,也是迫不及待的想把喜事办了,把叶杏接了过去,好像生怕叶家会反悔似的。

看着叶杏穿着红色的嫁衣上了花轿,叶长青的才缓缓吐了口气,露出会心的笑容。

办完这些,叶长青就和李海一起去了李夫子家,奉上他辛苦这些年的谢礼,正好碰到了县太爷在和李夫子喝茶。

刚放下茶盏的县太爷见叶长青两人都是一表人才的少年秀才,笑着将他们培养出来的李夫子就是一顿歌功颂德。

李夫子就不禁得意的翘起了嘴巴,抬手扶了扶胡须。

县太爷难得今日空闲,于是便也来了兴致,考校了两个年轻人的学问一把,只是两人都是对答如流,侃侃而谈,十分优秀。

县太爷摇头晃脑一阵后,就看着叶长青感叹道:“你这会作诗可比当年有灵气多了。”

叶长青不自然的就想起,县试那会他在他身边看他卷子时,那一闪而过的皱眉,不禁在心里默默叹气,你那微微一皱眉,可真贵,让我多付出了一年的时光。

叶长青离开李夫子家,就去了县里王老爷家,这次很顺利,果然中了秀才就是不一样,只要递上帖子,就会被恭恭敬敬的请进去。

叶长青怀揣着十两银子见到了王允礼口中的王四老爷,他以为如今他也有些底气在他面前说话了,当初叶枣只不过被卖了一包谷子,如今他便舍了身上仅有的十两银子,应该能将她换回来了。

没想到那王四老爷听完他的话后,双目一横就怒视他道:“你说什么?你想要赎走我的女人,凭什么,进了我们王家的门就是我们王家的人了,我们王家难道还差那十两银子了。”

“当初卖人的时候可没说不能赎回,王老爷我姐姐这辈子也不容易,你就通融通融,让她跟我回去吧。”叶长青的声音低了几度,讨好的说道。

“可当初也没有说可以赎回啊,她现在王家不知道比你们叶家过得好多少,你也别瞎担心,我自是不会亏待她的。”

王四老爷敷衍的说着就端了茶杯送客。

叶长青狠揣着拳头,脸色阴沉,王四老爷说的好听,可他院子里的小妾姨娘不下一二十人,又如何做到每个人都不亏待,他之所以不放人不过是仗着京里有人当官,胡作非为罢了。

出了叶家他一路往回走着,白皙瘦弱的手掌已经被他戳得斑斑血迹,为什么他还是救不了她们?难道一定要考上进士当了官?

他可以一步步慢慢来,可是她们等的起吗?

回到家他就开始收拾行囊,看着注视他的叶富和叶李氏,他走过去牵起他们的双手握在手心,沉声道:

“我走了,你们自己好好保重。”说着也不忍回头,大踏步离开了。

叶李氏看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不见,才转过身拿起叶富手中的东西来看,一看就愣住了,这么多的银子,起码有五两,这孩子也太不容易了。

她伤心难难抑,一下子倒在了叶富的腿上,积攒了这么久的眼泪也哗啦啦的流了下来。

叶富就一手轻轻拍着她后背,一手轻轻扶着自己流泪的眼角。

叶长青这一走就是三年,三年来他在府学求学,一心用在学习上,学累了才会停下来创作连载的漫画版《西游记》,存钱为乡试做准备,也为了调节疲惫的学习情绪。

叶长青和王允礼还有李海三人经常在一起讨教学问,王允礼虽然早入学一年,成绩比他们强一点,但是在这人才济济的府学,都不算拔尖,没办法他们的底子实在是太薄了。

来了府学才知道,真正的书香门第、世家贵族的孩子是怎么样的?控制着怎样的教育资源?又是如何精心培育族人的。

这一切都是他们这些贫寒子弟无法比拟的,想要超越他们,光是靠这府学的这点师资力量是完全不可能的。

毕竟本朝的府学在经历了几代帝王之后,也越来越没落了,里面的老师不是才能平平就是点卯混个日子,真正有底蕴的人家只不过是来这里走个过场,混个学政大人的举荐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而已,要学习真本领还是靠的家族的力量。

对于叶长青来说府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吃住免费,还有藏书近万册的藏书楼了,站在书架前,看着几乎被他一一看过的书册,他不自觉的握紧了手中的期末成绩单,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不管他如何努力,如何博览群书,却始终排名在班级前三名开外,次次第四名,而和他同一个班级的李海则是每次都十名开外了,叶长青始终觉得李海性子还没有定下来,性子跳脱又好玩,喜欢和同窗出去参加酒会,还喜好交朋友,虽然他天资聪颖,但是对比他的学习态度能考到十几名也算是可以了。

至于王允礼比他们倒也好些,虽然次次第三,但人家好歹能进个前三。

根据官方数据,南漳郡城历年考中举人的人数不超过七十人,而报考人数却有一千五百人之多,这么低的录取率可不单单是百里挑一了,一百人中才有半个人能中,而如果再看每个州县的数据,那就更加惨不忍睹了,全国平均每年只有五百八十个举人、九十九个进士,平均每年每县只有零点三八个举人、零点零六个进士。

照这样看,今年的秋闱,他们都没有什么机会了。

但是叶长青和王允礼还有李海还是决定下场试试,毕竟即使没有过也可以收获点考试经验的,为下一次考试打下基础,就当提前看个考场。

还有要是万一中了呢?

这几年来叶长青的漫画收入还是可以的,除去逢年过节给夫子的节礼,还有个人的生活开销,偶尔宴请,再就是每年寄给父母的银钱了,他手头还有点剩余,但也不多了,要凑够乡试的费用,他得再出一本漫画了。

衬着放假的时间,他画完最后一本漫画,拿到书店去换回了银钱,就和王允礼三人出门办理报考事宜,陡然却被一个人拉住了胳膊。

他惊的一回头,看到面前的人,才讶异道:

“周伯,怎么是你?”

“狗剩你这孩子,这么多年,怎么都没回去看看?”

叶长青默不作声,这么多年不回去,他也不好受,也会记挂家乡的的爹娘,只是为何却始终没有办法迈出内心的那道坎,回家的念头一次次被扼杀在摇篮里。

“你娘不好了?”

叶长青岿然不动的身体终于颤了下,心猛地一跳,灵魂仿佛被抽了出去,连说话的声音都结巴。

“我娘,她,她怎么不好了?”

“你娘她双目失明已经两年多了,这些年你不在家,你爹和你娘一个瘫痪一个瞎子,不但要照顾地理的庄稼给你存媳妇本,还要打理自己的生活,你都不知道有多苦。”

说到这里周伯的眼圈都红了红,继续道:“要不是草儿那个好孩子,时不时的过去帮村着,真不知道他们两个老家伙,死了都没人发现呢。”

“我临走前,你娘还一直叮嘱我看到你千万不要告诉你,我是实在忍不住了才说的,你娘他这辈子太不容易了,你也不要再怪她了,念书也要常回家看看啊!”

叶长青又是羞愧又是后悔的低着头,身体紧绷。

第11章 农家子10

第二日,叶长青就连忙找了车子,启程回了莲花镇。

匆匆忙忙的赶回家,天都黑了,一进门,正堂黑漆漆的并没有人,进了房间,就看见叶李氏在点煤油灯,她看不见手一歪,就点着了旁边挂的衣服上,正在洗脚的叶富转过身来看见烧着衣服,急忙想跑过来灭火,可他腿脚又不行,一激动,就蹬翻了洗脚盆,水一下就都溢了出来,流的满屋子都是。

刚刚赶到的叶长青,看见房间里水火交融的景象,一阵心惊胆颤,没想到他不在家,他们过的是这样的日子。

他扑灭了火,看着已经白发苍苍的叶李氏和叶富,他们比他走的时候又老了许多。

“爹,娘,我回来了。”

叶富只是坐在那里怔怔的笑着,叶李氏听到他的声音,已经急切的伸出两手在空中拼命的划着,就想把他抱进怀里。

叶长青见状连忙跑过去,把手交给她。

“儿啊,儿啊,真的是你么?你回来了,你不怪娘了么?”她一遍一遍的像是自言自语的呢喃。

“娘,是我回来了,是我不好,不该不回家,您的眼睛怎么了?”

叶李氏只笑笑道:“没事,没事,年龄大了眼睛就不行了。”

“你娘是因为哭多了,眼睛才瞎的,这三年来她一边痛恨自己对不起两个女儿,又担心你一个人在外面过得不好,曾经从不流泪的人,这几年把一生的泪都流完了。”坐在旁边的叶富看不下去了,哽咽道。

叶长青听到这里,也跟着哭了出来,这个家的每个人都太不容易了,他们一个个扮演自己的身份,都在努力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有苦往心里咽。

叶李氏无情吗?叶李氏讨厌吗?不,她只不过太过理性,永远选择利益最大化而已,只是太多时候明明是对的选择却要经历一遍遍良心的拷问。

“不是不是,都是我的错,这是报应哪,我不配为人母,狗剩小的时候我就嫌他占粮食,对他爱理不理,从来没有抱过他,我还卖了两个自己的亲生女儿,世上哪有这样狠毒的母亲,所以连老天爷也看不下去了,这是对我的惩罚啊!”

叶李氏收回手,狠狠拍打着自己的胸膛,嘶声力竭的哭泣道。

叶长青只有用力拽紧她的手,紧紧将她抱在怀里,不停的拍着她的后背安慰。

许久她才平息下来,意识到抱着自己的儿子,突然猛地又将他推开,紧张的问道:

“现在不是要考乡试了吗?你怎么跑回来了,你快给我走,现在就走,把试考了再说。”

听到叶李氏的话,叶长青原本止住的眼泪又流了出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所有人都可以恨她,只有他不行。

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

叶长青在家待了几日,才知道叶李氏和叶富在家每日吃的都是些米糠,他忍不住斥责道:“怎么尽吃这些?每年给你们的银子呢?”

叶富见叶长青盛怒的样子,忙打圆场道:“你的钱你娘都替你存着,留着给你娶媳妇用呢。”

叶长青才打量自己如今起码一米八左右的身高。十七岁的少年郎了,在这个朝代早就已经可以娶媳妇了,可是这些年一心脱贫读书,就像生活在现代一样,觉得读书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他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过,忘却了他是个男人要娶妻生子的事实,他不禁有点语塞。

中午他不顾他们的反对,拢起袖子,生平第一次下了厨房,做了一顿白喷喷的大米饭。

叶氏夫妇一开始打死不同意,直说没有让秀才老爷下厨房的道理,只是实在拗不过他,又不能打又不能骂。

只是当一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叶李氏端着手中的饭就乐呵呵的笑了出来,叶富就温柔的看着她。

再过两个月就传来秋闱放榜的消息,果然王允礼和李海都落了榜,只是王允礼的名次却比他预料的要好一些,挂在了副榜的最后一个,所谓副榜就是指在正榜的名单之外再另取十名成绩优秀学子,虽然比不上正式的举人,但是有去京城国子监读书的资格,而且连续两次副榜还可以直接参加会试。

只不过即使连续两次副榜中了进士,在官场还是要被正经的两榜进士瞧不起的,所谓两榜,指的是甲榜和乙榜,甲榜指进士榜,乙榜指举人榜,你只有甲榜没有乙榜就还是会被挑剔出身的,就像现代普通本科的学生考上九八五院校研究生,应聘某些单位时还是会被人挑挑拣拣的。

叶长青打算这三年不再去府学了,他打算自己在家静心专研,像在现代高考冲刺一样,他打算来一套题海战术,将历年的乡试试题的命题规则,优秀的试卷都总结一遍,再针对自己的长短处试着过一遍。

再之后他就收到了王允礼决定去京城国子监读书的决定,叶长青也将自己的打算回信给他了。

叶长青就这样一边照顾双亲一边读书,偶尔看书累了,就推着叶富在村子里走走,草儿牵着叶李氏往前走,时不时的碰到村子里人,寒暄几句,如今大家见到他也不像以往那么随意了,反而有点拘谨。

天边的晚霞绚烂的耀眼,宁静的村庄,黄昏的余晖倒映着他们闲适的影子,如果让时间停留在这一刻,忘记贫穷,忘记苦难,忘记不幸,这真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里的贫穷与落后呢?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让他们每日都能享受这静谧的时光。

他这样拼命的读书,可不是让自己一个人过好就够,而是为了大家,为了这里曾经共患难守望相助过的所有人。

时间一晃就是两年,叶长青觉得自己的四书文写得已经有点气候了,可是也到了瓶颈期,没有人指点,他想再往上提一提,就太难了。

只是现在李夫子的学问已经不够教他了,而莲花县除了县太爷是同进士出身,这几年连一个举人老爷都没有。

所以,他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想办法获得县太爷的指点,毕竟同进士的出身摆在那里,而且为官多年总能了解些这官场科举里面的弯绕,只要县太爷稍稍提点一点,就能让他受益匪浅的,少走很多弯路。

虽然说他现在是个秀才可以直接求见长官的,但是那也要看长官有没有时间,你要办的是什么事?公事还是私事?公事好说那就秉公办理,私事,那就要看心情了,可以递话的就没必要面见了。

刚审完一章案子的县太爷,放下茶杯就看见叶长青的帖子,想起记忆中那个对答有礼的少年郎,就命人收了他的卷子。

他刚拿起卷子看,眉头不自然的又皱了起来,莲花县已经几十年没有出过举人了,这叶长青的学问要说可以也可以,如果这次能中,也能为他的政绩添点光彩,但是始终还欠点火候,想过乡试还是危险。

过了几天,他整理好手头上的事就亲自接见了叶长青。

当面考校一番后,他对叶长青的学问就有底了,指点一番后,见他反应灵敏,总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他不禁欣慰的点点头,孺子可教。

刚好一个身形单薄的公子走了进来,县太爷就和他谈起农田水利,本次春种的水渠灌溉事宜。

抬头,见叶长青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县太爷就随口问道:

“长青,你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叶长青就把在现代调研时看到的用水车灌溉的原理说了一遍,见他们还是不明白,干脆就将水车的设计图画了出来,并讲解道:

“水车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水斗舀河水转至最高处便倾入高架木槽中,流入水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