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科举人生(快穿) > 科举人生(快穿) 第8节

科举人生(快穿) 第8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科举人生(快穿)!

他刚讲完,就有个声音,大叫一声:“妙啊!”

叶长青顿时回过头去,才发现原来刚才进来的是位女公子,他觉得一个女子能有如此见识,甚是难得,不禁赞赏的看了她一眼,那女公子却有意避开了。

一直看着图纸的县太爷道:“你这法子是好,可这新修水利,是要人力、财力、物力的,莲花县还是太穷了,青壮年又少,短时间是做不了这么大的工程的,再加上,我明年就要致仕了,这事难办。”

叶长青就遗憾的点了点头。

县太爷又道:“我当年真是看走了眼哪,觉得你作诗没有灵气不够风雅,却没想到你将《齐民要术》学得这样透彻,这才是我朝为官之根本,是我肤浅了。”

“我看你作的策论,乡试还在过于不过之间,这样把,你以后每隔五日过来,我抽时间指点指点,或许还有希望。”

叶长青立马欣喜的答应了,他知道在讨论水车之前,县太爷是没有这个打算的。

是什么让他改变了主意?他事务繁忙,而且明年就要致仕,完全没必要为了自己的政绩就揽了这么个差事,想必还是看到他刚才的表现觉得值得一教。

原来古往今来都一样,只有自己有实力了,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如此,叶长青便每隔五日去县衙请教,学问大有长进,到了八月就拜别父母和老师前往南漳郡城赶考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是个特别在意细节的人,比如叶今天要赶车回去,我就想读者会不会觉得他都那么穷了有没有钱坐车,怎么回去的?犹豫很久才动笔,所以每每开个金手指都不敢下手,就连叶长青卖漫画版的《西游记》的收入是不是太多了,都要计较半天,就怕作者觉得我写得假,不敢太用力,哪怕这几天在写的结局大开金手指也是写得时间最长的,自己无时无刻都觉得假。

其实昨晚我放上第九章 的时候,以为是很平淡的一章的,哪一个读书人考个举人不要考个两三次的,连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曾国藩都是连着考了七次,23岁那年才考上秀才,而且曾国藩后来总结原因,主要因为老师不行,只会教他死记硬背,而不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农家子弟没有好的老师想要轻易通过科举几乎不可能的,叶长青现在才17岁三年后可以再次参加乡试,我觉得他并没有多惨啊!

至于家庭,我承认写得有点沉重了,是我自己心里以为一个母亲亲手卖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会是一辈子最大的痛的,埋在心底永远的□□包的,她自己也不会原谅自己的,病痛可能还能让人糊涂一点,迷糊一点。

还有被吐槽比较多的,男主怨恨老娘的问题,当丫鬟可能确实比在农家好,但是万一呢,被消失的被卖的也大有人在,大家都说他不该怨恨老娘,我不知道是不是表达有误,我没想写他怨恨老娘的,他心里也不存在怨恨,就是从小大到不亲,他可以给钱什么都可以为他们做,责任义务都没问题,只是不亲而已,血脉亲情是在骨子里的,只是无法表达出来,而且从小到大他和他老娘的相处模式就是那样啊,见面说不到几句话,话多就掐,男主在古代或在现代都不是个善于表达感情的人。至于他不想回家,是自己的心结,一来他一心想专心学习,二来他看到他老娘也会想到他们一起照的孽而已,可能还是表达能力欠缺,给大家照成了误导。其实我觉得如果男主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可能才更容易接受吧,毕竟在古代买卖一两女儿是常见的事,他也不会给自己那么大的鸭梨,正是因为他是现代人才觉得自己的罪孽更加深重!

今早爬起来看到许多评论,感觉有点吓傻了,貌似引起了公愤,也不敢回复大家,作者第一次写书,可能用力过猛吧,求轻拍啊!您们的意见我都会看,会考虑,曾经也因为某位读者的意见,修改了很多部分,但是结果大家并不满意,所以这一个世界已经是这样了,我无法再改了,下面几个世界我会参考大家的意见,也会克服自己增加金手指的,求放过!

我已经把男主原定的175cm的身高改到180cm了,这算金手指吗?

第12章 农家子11

叶长青跟着商队到了南漳郡城后,就找了个客栈落了脚,好在身上还有些卖画存的钱,没有王允礼,他也不用住破庙了。

刚放下行李左三圈右三圈活动活动筋骨,就听到“咯吱”一声,门被推开的声音,他扭动的屁股还没来得及收回就看见王允礼走了进来,三年未见,曾经的孤傲少年已渐渐收了锋芒,脸上轻易看不出情绪。

“咳”王允礼假咳一声,将笑意逼到眼睑。

叶长青有点不好意思,这个动作他在学习累了的时候经常做,只是还没被人撞见过。生硬的转换话题请人坐下来后,他才问道:

“你怎么想到离开国子监去了青山书院?”

“国子监说的好听,你只有真的进去了才知道那究竟是个什么地方,表面光鲜罢了,里面藏污纳垢的外人哪里知道。总之,就不是我们这些人该去的地方。”王允礼的声音有点冷。

叶长青可以想到,国子监应该就是现代的贵族学校吧,里面的人根本不在乎毕业就业问题,因为要不家里有钱,要不就是关系户,总之是不用自己奋斗的。

“我见你写的信,这两年在青山书院应该是颇有收获,这次乡试应该没什么问题的。”

说到考试,王允礼就黑了黑脸道:“你不知道我有考前焦虑症。”

“要不要我晚上再给你画一幅画?”叶长青好笑的道。

“行,刚好我没定房间,晚上就和你睡了。”

“好,那我睡地铺。”叶长青很自然的说道。

只是到了晚上,叶长青画了一副炸裂小狮子的漫画给他看后,他顿时就一阵哈哈大笑几声,随意就躺在了叶长青刚铺好的地铺上。

“你知道吗?自三年前落榜之后,今天是我笑得最畅快的一天了。”

叶长青怎么会不明白这种感觉,他渴望中举的心恐怕是要百倍强于他的,所以即使再高兴他也永远做不到像他那样的恣意大笑,永远只有一个浅笑的嘴角。

“不知道,但我觉得再过段时间,你可能会笑得更畅快。”叶长青这意思是认定了王允礼今年必过的。

王允礼就这样带着笑意自然而然的睡在了地铺上,叶长青就摇摇头自己睡在了床上,刚入睡,就感觉有人爬上了他的床,凑近他说道:“对了,还有件大事忘了告诉你。”

叶长青疑惑的转了转眼珠子,看着距离自己如此近的王允礼,洗耳静听。

王允礼就又凑近了几分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正值秋老虎时节,天气闷热,隔着薄薄的里衣,粘乎乎的,,叶长青不自然的就想伸手把他推下去。

还没行动,就发现身边的人已经闭上了浓密的睫毛,睡着了。

第二日便是乡试的时间,乡试分为三场,从八月初九开始,每场考三天两夜,共九天六夜,主考官由皇帝委派,此次南漳的主考官是名声斐然的纪大学士。

入场时考生以炮声为信号,凌晨三点开始点炮入场,叶长青和王允礼吃过晚饭后就赶紧闭目睡了几个时辰,坐在旁边眼睛瞪得跟斗鸡眼似的王贵见时辰快到了就连忙喊醒了他们,提着考蓝就往贡院去。

到了之后才发现离点炮还有大半个时辰,而贡院外已经排了长龙似的队伍,炮声一响,两处大门四队队官兵就开始搜查。

而乡试又比院试检查的严格的多了,就连帽子,大小衫、袍等都只能用单层,毡衣要去里,袜子也要单层,就连鞋子都只能是薄底;砚台不许过厚,笔管要镂空的,卷袋不许装里,木炭只许二寸,蜡台要用锡的。

就连考篮也只能用或竹或柳,必须照南方式样考蓝编成玲珑格眼,大小一致,底面如一。

可见此次搜查的规格之高,所以等全部考生检查完,就已经到了午时了。

龙门一开,叶长青就看见王贵一阵风似的跑入院内,将考篮放在号舍案头,急急忙忙的占了两个号房。

叶长青才想起前天夜里,王允礼在他耳边说的话,原来这就是抢号房啊,为的是怕分到臭号,他不禁又感激的看了他一眼,这些年,他帮他良多。

叶长青打量着这个高六尺,深四尺,宽三尺的号舍,想着这三天的吃喝拉撒都在这里面,整理好物品后,就等着发卷子了。

说是不紧张,但是试卷发下来,叶长青还是情不自禁的呼吸急促,在之前县太爷就跟他讲过乡试的潜规则,第一场考试尤为重要,因为正副主考批阅房官的荐卷时,以头场为主阅后再结合第二三场的情况,互阅商酌,取定中额。

也就是说考四书的头场卷才是主考官重点阅卷对象,考生答得好的话,就成功了一大半,至于第二三场考试不过是个陪跑,只要正常发挥,基本第一场就算定了局的。

这就是所谓现代所说的第一印象吧。

第一场考四书文五篇,经义两篇,算术两道。意思就是写七篇八股文外加两道算术题。

第二场考“论”一篇,“诏”“诰”“表”各一道。“论”指的是政论文,相当于现代的应用文,“诏”“诰”“表”主要是考察公文写作,因为毕竟考过了举人是可以当官的,公文还是是要会写的,不过好在这部分县太爷之前也已经指点过了。

第三场考“策”五道,“策”主要指的是策问,也就是时政问答,考生要根据考试所给的材料,包括历史材料和时政热点问题,书写五篇论文。

叶长青按照县太爷教的写作思路写了四书文和经义的七篇八股文后,就已经累得七荤八晕了,他连忙停下来煮了点东西吃补充能量,刚吃完,天就黑了下来,也只剩下明天最后半日的时间了,正打算好好睡个觉,明日再来做算术题。

夜里却突然下了雨来,气温骤降,冷风阵阵,他连忙起来披起外衣搭在身上,抬头就瞧见对面的学生,只穿了一件单衣冷的打哆嗦,睁眼到天明。

叶长青做完算术题就交了卷子,三日后,进行第二场,巧合的是对面坐的还是上次那同一个学生,只是雨过天晴后,太阳强烈,号房不遮阳暴晒,那位同学又因为穿多了,热的汗水直流,毛笔打滑。

叶长青不禁疑惑这人是怎么长大的,读书读傻了吗?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考试这么大的事情难道不知道有备无患。

考完第三场出来,就感觉周围一阵臭气袭来,他连忙捂住鼻子,就见一个浑身臭烘烘的学子被抬了出来。

哎!真可怜,号房里本来就蚊虫张狂肆虐,气候闷热异常,再加上放置于号巷尾部的粪桶,经暑气一蒸,臭味弥漫,令人窒息,那人是活生生被臭晕的啊!

倒霉!倒霉!

叶长青和王允礼回客栈的路上,很有默契的都没有谈论考题,叶长青想的是反正都考完了现在来对答案也不能改变什么,反而是徒增烦恼,王允礼则是恐惧面对结果,别看他高冷的模样,其实比一般人要急躁,而且他都考了两次了,再不通过也会对士气产生很大的影响。

走到半路居然遇到李海,这几年来,李海还是在府学学习,叶长青偶尔也和他有联络,只是他都不是太热络,叶长青也不愿意热脸贴冷屁股了,渐渐的也就减少了联系。

“长青,允礼,你们最后那两道算术题做出来了吗?答案是不是等于一百三十二。”李海突然跳到他们面前紧张的问道,这么多年他还是那个性格,逢人就笑还自来熟。

叶长青的心里就咯噔一下,这个答案他最先也算到过,只是他当时怎么都不愿意相信乡试的考题会这么简单,虽然他知道他的算术很牛逼,但也不至于到了藐视乡试的地步。

于是他再仔细的审了一遍题,才发现忽视了一个细小的条件,而加上这一条件后,结果就是南辕北辙了,算出的答案也不是李海计算的这么多。

他还没有说话,王允礼就已经耿直的道:“不是,答案应该是一百五十七。”

“怎么可能?明明是一百三十二?”李海已经受不了刺激,语无伦次的道。

直到回了客栈,叶长青才问道:“李海这几年的学问怎么都没有长进,我记得他以前的算术不差,按说这样的题目只要再细想一下,就能发现里面的陷阱的。”

王允礼就忍不住敲了下他的头道:“这几年你一心扑在学习上,什么时候关心过别人的事了,他以前在府学的时候就没有静下来过,总是三五成群的出去吃喝玩乐,前年他家里好像是修房子挖到了宝,一夜暴富,以前还能因为没钱,压制压制好玩的习性,如今有了钱就更是放纵享乐了,能有多少心思在学问上呢。”

王允礼一板一眼的又道:“这做学问贵在心诚,心要是散了,肯定是不成的。”

叶长青听了就嗤笑道:“不知道是谁,以前上课都是闭着眼睛听课来忽悠夫子的。”

王允礼想到那时候坐在自己旁边的穷小子,明明是一个寒酸小豆丁,却硬是装出一副成年人成熟稳重的模样,忍不住裂开了嘴角。

第13章 农家子12

九月十五正是秋闱放榜的日子,南漳郡城桂子花香十里,所谓蟾宫折桂,蟾宫是指考中进士,而折桂是指考中举人了,因这桂香十里,这举人榜又可称之为桂榜。

天才放亮,大家就围在贡院门口等待,叶长青和王允礼找了个阴凉的树下等着,一来看榜的人太多了压根挤不进去,二来他们俩的心情都太激动了,怕受不得那刺激。

叶长青此时就连站着,都感觉身体有点发抖,最后干脆在石墙边找了个地坐着等。

只是身旁的王允礼却站得笔直,像个雕塑似的,被叶长青一拽,站似一棵松的他就一屁股倒了下来。

叶长青就不禁在心里暗笑,这是比他还激动呢。

然而比两人更兴奋更激动的王贵,早已抛弃了他俩,一早就挥着两粗壮的圆膀子挤了进了看榜的人海。

看了榜单之后,有人喜笑颜开,有人则躲在角落抱头痛哭,有的年纪大的直接心肌哽塞当场晕了过去。

叶长青看着这一副众生百态的画卷,只觉得等待的这一刻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

终于王贵一副狂喜左挤右挤的跑了出来,还一路高叫着“中了!中了!”

叶长青只觉得这一刻呼吸都是慢的,侧头看着王允礼,就见他露出了一个浅笑,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是一个少年的春风得意。

他是中了,然而他呢,王贵口中的中了,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他紧紧盯着叶富的表情,期望从他的嘴里再听到一句“都中了”的话语。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王贵却因为太激动了,没有看路,被一个同样迎面走来健壮的家伙撞翻在地。

晕了!

叶长青看着王贵最后张大的嘴巴定格的样子,只觉得心里一阵躁动,忍不住就掀起了胳膊,挤进了人山人海。

他正奋力往里面挤,却莫名其妙的被一个大笑着疯癫的大叔拉住道:“不要挤,不要激动,这位学生,看你今年还没有弱冠吧,小小年纪就来考乡试,难得难得,不过这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待会儿看完榜可不要太过激动,像那边那个瘫倒在地的年轻人那样就不好了,毕竟我们读书人还是要讲究斯文的,怎么能和妇人一样大喊大叫。”他手指了指。

叶长青正准备骂这人有毛病吧,从哪个山沟沟里爬出来的,没见过少年英才,年轻举人的。

还没出口,那人继续自说自话道:“像我在你这个年龄也是考了三次不过的,也是到了如今不惑之龄才通过,前几次看榜单即使没过我都是一笑置之,这次过了我仍然是喜怒不形于色,这才是我们读书人的风骨啊!”

“我看年轻人和我有缘,定也是和我一样的。”

叶长青正急着看榜,却被这一整个神经病拉着脱不开身,真是毛病啊,明明得意成这个样子,急着四处显摆,却还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难道他屡试不中,别个就要跟他一样也屡试不中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